根據最高統帥夫婦的要求,威爾基在重慶期間兩次會見了陳納德。從來就喜歡越級對上層當權者施加影響的陳納德,緊緊地抓住這個機會,天花亂墜地吹噓一通他的空中作戰計劃。威爾基對這位“空中英雄”的大膽設想表現了極大的興趣,他要陳納德把他的想法寫下來,他可以把這封信直接轉交羅斯福總統。陳納德激動得渾身熱血沸騰,他幾乎用盡了所有誇張和狂妄的語言,寫下了一封可以稱得上是曠世奇文的信件。
陳納德在信中聲稱,隻要能給他105架新式戰鬥機,30架中型轟炸機,在最後階段再給他12架重型轟炸機,並一直保持這個水平,他就能在“半年或者至多一年的時間內,有把握地摧毀倭國空軍並打敗倭國”。我們用不著過細地去追究這一計劃的事實根據,隻要看看戰爭的實際進程,就可以了解陳納德的極度荒唐。太平洋戰爭期間,美國在對日作戰方麵僅空中力量就投入了9個陸軍航空隊和90艘航空母艦上的作戰飛機,共計14847架;戰爭持續了3年零8個月,而且最後還在倭國投下了兩顆原子彈。而陳納德卻大言不慚地要用147架飛機在一年之內就打敗倭國,牛皮實在吹得太大了。正如馬歇爾後來所說的那樣,陳納德的空戰計劃“隻不過是一派胡言;戰略倒不錯,就是毫無意義”。
其實,陳納德的主要目標也並不在這個空戰計劃上,他的真實企圖在於信中的幾個附加條件。首先,他提出要賦予他指揮中國戰區美國空軍的全部權力;接著,他就向史迪威的地位提出挑戰,要求“擁有作為美國駐華軍事指揮官的全部權力”;同時,他還要求取得“直接與最高統帥和中國軍隊打交道”的自由,並認為“我得到了最高統帥和中國高層領導人的信任”,“最高統帥也希望我這樣做”。他許諾,隻要能取得這些權力,“我不僅能打垮倭國,而且能使中國人成為美國持久的朋友。我深信,我能培植這種友誼,使中國世世代代成為美國巨大的,友好的貿易市場”。
羅斯福對陳納德的來信很感興趣,信中的高度浪漫主義非常適合他的胃口。他從報紙上看到了不少關於“飛虎隊”輝煌戰績的報導,因此,很願意採納陳納德要求並不太高的建議,或許這小小的代價真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況且他本來就已抱有撤換史迪威的念頭。羅斯福把陳納德的來信轉給了陸軍部。
同時,陸軍部還收到了海軍部長諾克斯轉來的駐華海軍武官傑姆斯·麥克休的一份報告。麥克休是最高統帥和陳納德的密友,他在重慶期間,幾乎每個星期都三四次出席最高統帥的家宴。他在報告中認為,史迪威堅持奪回緬甸,完全是在遭受恥辱性失敗之後個人復仇野心的表現。收復緬甸的計劃,妨礙了陳納德的空軍力量充分發揮作用。他提出:“隻要撤換史迪威和比斯爾(美國駐華空軍司令、第10航空隊司令),解散他們龐大的參謀機構,特別是把權力移交給陳納德,就能鼓舞最高統帥,使這個戰區的局勢得到根本的改變。”美國的海軍和陸軍之間一直有著很大的矛盾,有時候,其矛盾的尖銳並不比他們的對手倭國海軍與倭國陸軍之間的矛盾差。
史汀生和馬歇爾對陳納德、麥克休的來信火冒三丈,他們要求海軍部不準正在回國途中的麥克休再去中國任職,並由陸軍部寫報告給羅斯福,批駁了單純空中作戰的荒謬性,強調了奪回緬甸的重要意義,同時再次表示了對史迪威的堅決支持。盡管羅斯福對陳納德仍有所偏愛,但他不能不考慮兩位陸軍首腦一致的堅定態度。柯裏又去見了馬歇爾,表示他要收回關於撤換史迪威的建議。
經過一段波譎雲詭的紛擾,史迪威的處境開始出現一些積極的變化。
10月12日,羅斯福致電最高統帥,有保留地答覆了他在6月29日提出的三項要求。羅斯福同意向中國戰區提供265架作戰飛機’,並答應派出100架運輸機,以保證從1943年1月起每月經駝峰航線向中國運送5000噸物資,但拒絕了為反攻緬甸派遣美國陸軍部隊。他告訴最高統帥,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正在研究史迪威反攻緬甸的計劃,由於駝峰空運十分有限,隻有重新打通滇緬路才能擴大對華援助的數量。他沒有採納史迪威和陸軍部的建議,對這些援助提出附加條件,但也在電報中委婉地指出,如果最高統帥能夠在雲南部署和整編軍隊,“這對實現我們共同的目標是極為重要的。”
同時,馬歇爾和史汀生分別會見了正準備回國述職的中國政府外交部的宋部長,指出目前的關鍵問題是要打通向中國提供物資援助的地麵交通線,這就要求中美英三國採取一致的軍事行動。因此,“美國駐華代表必須是一位驍勇善戰的軍事將領,而不應當是一個油嘴滑舌的外交官”。他要宋子文轉告一句美國的俗語:“現在需要的是胡椒,而不是蜜糖。”宋部長保證,他將把建立最高統帥和史迪威之間的和諧關係當作他的“唯一目的”。回國之後,宋部長成為史迪威和最高統帥互相溝通的主要渠道。
馬歇爾還以個人名義致電史迪威,向他透露了最高統帥通過柯裏、威爾基、陳納德、麥克休等人向羅斯福總統施加影響的情況。他一方麵對史迪威保證,將一如既往地支持他;另一方麵也勸告史迪威“培養更大的忍耐力和寬容能力。這種忍耐力和寬容能力必須超過對一般人的要求,尤其要大大超過你現在的狀況”。史迪威並不是不想這麽做,隻要最高統帥能改變他那種消極的頑固立場,他很願意給以積極的合作。隨著最高統帥態度的變化,史迪威和最高統帥的關係也開始向好的方向發展。
陳納德在信中聲稱,隻要能給他105架新式戰鬥機,30架中型轟炸機,在最後階段再給他12架重型轟炸機,並一直保持這個水平,他就能在“半年或者至多一年的時間內,有把握地摧毀倭國空軍並打敗倭國”。我們用不著過細地去追究這一計劃的事實根據,隻要看看戰爭的實際進程,就可以了解陳納德的極度荒唐。太平洋戰爭期間,美國在對日作戰方麵僅空中力量就投入了9個陸軍航空隊和90艘航空母艦上的作戰飛機,共計14847架;戰爭持續了3年零8個月,而且最後還在倭國投下了兩顆原子彈。而陳納德卻大言不慚地要用147架飛機在一年之內就打敗倭國,牛皮實在吹得太大了。正如馬歇爾後來所說的那樣,陳納德的空戰計劃“隻不過是一派胡言;戰略倒不錯,就是毫無意義”。
其實,陳納德的主要目標也並不在這個空戰計劃上,他的真實企圖在於信中的幾個附加條件。首先,他提出要賦予他指揮中國戰區美國空軍的全部權力;接著,他就向史迪威的地位提出挑戰,要求“擁有作為美國駐華軍事指揮官的全部權力”;同時,他還要求取得“直接與最高統帥和中國軍隊打交道”的自由,並認為“我得到了最高統帥和中國高層領導人的信任”,“最高統帥也希望我這樣做”。他許諾,隻要能取得這些權力,“我不僅能打垮倭國,而且能使中國人成為美國持久的朋友。我深信,我能培植這種友誼,使中國世世代代成為美國巨大的,友好的貿易市場”。
羅斯福對陳納德的來信很感興趣,信中的高度浪漫主義非常適合他的胃口。他從報紙上看到了不少關於“飛虎隊”輝煌戰績的報導,因此,很願意採納陳納德要求並不太高的建議,或許這小小的代價真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況且他本來就已抱有撤換史迪威的念頭。羅斯福把陳納德的來信轉給了陸軍部。
同時,陸軍部還收到了海軍部長諾克斯轉來的駐華海軍武官傑姆斯·麥克休的一份報告。麥克休是最高統帥和陳納德的密友,他在重慶期間,幾乎每個星期都三四次出席最高統帥的家宴。他在報告中認為,史迪威堅持奪回緬甸,完全是在遭受恥辱性失敗之後個人復仇野心的表現。收復緬甸的計劃,妨礙了陳納德的空軍力量充分發揮作用。他提出:“隻要撤換史迪威和比斯爾(美國駐華空軍司令、第10航空隊司令),解散他們龐大的參謀機構,特別是把權力移交給陳納德,就能鼓舞最高統帥,使這個戰區的局勢得到根本的改變。”美國的海軍和陸軍之間一直有著很大的矛盾,有時候,其矛盾的尖銳並不比他們的對手倭國海軍與倭國陸軍之間的矛盾差。
史汀生和馬歇爾對陳納德、麥克休的來信火冒三丈,他們要求海軍部不準正在回國途中的麥克休再去中國任職,並由陸軍部寫報告給羅斯福,批駁了單純空中作戰的荒謬性,強調了奪回緬甸的重要意義,同時再次表示了對史迪威的堅決支持。盡管羅斯福對陳納德仍有所偏愛,但他不能不考慮兩位陸軍首腦一致的堅定態度。柯裏又去見了馬歇爾,表示他要收回關於撤換史迪威的建議。
經過一段波譎雲詭的紛擾,史迪威的處境開始出現一些積極的變化。
10月12日,羅斯福致電最高統帥,有保留地答覆了他在6月29日提出的三項要求。羅斯福同意向中國戰區提供265架作戰飛機’,並答應派出100架運輸機,以保證從1943年1月起每月經駝峰航線向中國運送5000噸物資,但拒絕了為反攻緬甸派遣美國陸軍部隊。他告訴最高統帥,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正在研究史迪威反攻緬甸的計劃,由於駝峰空運十分有限,隻有重新打通滇緬路才能擴大對華援助的數量。他沒有採納史迪威和陸軍部的建議,對這些援助提出附加條件,但也在電報中委婉地指出,如果最高統帥能夠在雲南部署和整編軍隊,“這對實現我們共同的目標是極為重要的。”
同時,馬歇爾和史汀生分別會見了正準備回國述職的中國政府外交部的宋部長,指出目前的關鍵問題是要打通向中國提供物資援助的地麵交通線,這就要求中美英三國採取一致的軍事行動。因此,“美國駐華代表必須是一位驍勇善戰的軍事將領,而不應當是一個油嘴滑舌的外交官”。他要宋子文轉告一句美國的俗語:“現在需要的是胡椒,而不是蜜糖。”宋部長保證,他將把建立最高統帥和史迪威之間的和諧關係當作他的“唯一目的”。回國之後,宋部長成為史迪威和最高統帥互相溝通的主要渠道。
馬歇爾還以個人名義致電史迪威,向他透露了最高統帥通過柯裏、威爾基、陳納德、麥克休等人向羅斯福總統施加影響的情況。他一方麵對史迪威保證,將一如既往地支持他;另一方麵也勸告史迪威“培養更大的忍耐力和寬容能力。這種忍耐力和寬容能力必須超過對一般人的要求,尤其要大大超過你現在的狀況”。史迪威並不是不想這麽做,隻要最高統帥能改變他那種消極的頑固立場,他很願意給以積極的合作。隨著最高統帥態度的變化,史迪威和最高統帥的關係也開始向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