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海貿商報
重生大明之六世榮耀,老娘不要 作者:滾動的苦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二十二叔在刑部一般般吧。”
朱高熾略皺眉。
排行二十以後的王叔,大部分在洪武朝都是小透明,性格上的缺陷比較明顯,有的偏色厲內荏,有的就是形於外的軟糯。
二十二叔就是後者這種。
在刑部,挺邊緣的。
“大致講講,我想要個溫和點的,老是想指點我那些個女官可不行!她們掌著這麽些年了,什麽不知道!去一個人,就老想著指點江山。”
張欣給女官們配的商務行走,前前後後換了好幾批了。
仗著讀了點書,仗著是男人,心裏頭想法太多。
再一個,既然是皇家商務局,朱家最好有人在裏麵,公爹這會清醒不代表以後能一直清醒,到了適當的時候,她總歸是要鬆手不管的。
“那二十二叔應該能行。”
朱高熾樂了。
他二十二叔,無他,就是性子溫和。
“那你回頭跟爹要吧。”
張欣暫時不需要這人多能幹,隻需要一個蓋章的工具人。
“你幹脆把二十三叔跟二十四叔一起要走吧。”
朱高熾建議。
“他們在六部幹得不好?”
朱高熾一說,張欣就想起這倆的早死。
“那倒沒有,一隻羊也是放,兩隻羊也是放。”
朱高熾知道張欣為什麽要人,也不想張欣太累。
“就怕三個和尚沒水吃。”
張欣不想給女官們弄三座大山。
“那不至於,誰不好好幹,我立馬給換個位置再簡單不過了。”
朱高熾拍胸口保證。
“那行吧,三個月,不行就換人,跟以前一樣的。”
張欣應下了。
反正這群小王叔們,還挺聽朱高熾指揮的。
說實話,小的這幾個上輩子也沒什麽上進心,公爹削藩都是衝著那些有兵在手的藩王。
隻要他們老老實實的,公爹就會一直養著他們。
到了這輩子,他們都不缺錢就是張欣想用他們的原因之一。
皇家商務局這地方,最忌諱的就是貪墨。
“好。”
朱高熾拍板。
~~~~
大明,永樂十年,三月。
紫禁城。
兩個月不著家的朱棣帶著朱瞻基一回來,就被徐氏按在了書房,指著堆積如山的奏折:
“不弄完不許睡!”
“。。。大老遠回來了,休息一天明兒再弄?”
朱棣垂死掙紮。
“那你現在禪位,把皇帝的位置給你兒子坐!”
徐氏氣不打一處來。
正月裏,這老家夥打著帶朱瞻基去外麵跑馬溜出宮,好家夥,一跑就是快三個月!!!
哪怕實在憋不住了,跟她說一聲想去打仗,她也會放人。
居然還撒謊!
“啊,我錯了我錯了!”
“知不知道我會擔心!知不知道,皇帝不提前安排就溜出宮,有多少人在懷疑太子拿你怎麽了?脖子上長的腦袋是幹什麽用的?裝飾啊?!!!要不是小胖當天晚上派人送信回來,我是不是要滿京城搜捕賊人了?!祖孫倆就帶著十幾個人,這是不自由毋寧死麽!”
徐氏一連串的咆哮,連著拳頭都一起。
朱棣也不敢還手,被打得嗷嗷叫。
聲音傳到外麵,站在外麵偷聽家暴現場的朱瞻基有心想進去替朱棣分擔一下火力。
但再一琢磨,朱棣讓他不用去給徐氏請安,明顯就是不想在他麵前丟臉。
他於是心安理得,轉身就走。
這回跟托爺爺的福,好賴見到了很久不見的唐賽兒。
好像,可以去跟娘說一聲——皇太孫妃有著落了。
想到就做。
朱瞻基直奔文華殿。
張欣正在書房裏,看見朱瞻基倒是沒有像徐氏看見朱棣那般激動。
隻招手讓朱瞻基上前,確定沒缺胳膊少腿的,就從書桌上抓起一疊紙張遞了過來。
“你幾位叔公折騰出來的海貿商報,你看看成不成。”
“不先問問別的?”
朱瞻基雖說習慣了張欣淡定的樣子。
但,好像,也太淡定了。
“哪都沒缺,平安歸來,還要問啥?快看。要是行,馬上就得開始弄了。”
張欣頭也不抬。
“哦。”
朱瞻基略心塞低頭看手裏的東西。
這一看,就看出趣味來了。
幾張紙最右邊都是大大的加粗加大印刷字體——海貿商報。
下麵則是注明了所屬出處,如交趾市舶司,如天津市舶司。
左邊的內容用兩個黑框框了起來,邊緣有加黑的文字——四月特需跟四月特供。
框裏麵列舉了許許多多的貨物名稱,數量,價格,賦稅。
黑框的最底下,有一排橫向的文字,寫了市舶司的地址,跟目前市舶司使的名字。
“叔公們想的?”
朱瞻基被他爺爺拐跑之前,去過皇家商務局看這幾位叔公,要說他們如魚得水,那不可能。
感覺上,局裏的人都忙得不行,就他們仨閑得湊一桌喝茶。
他原本還以為這幾位叔公會被退回朝中。
“嗯,坐了一個月的無事板凳,後來你爹去提點了他們幾句。”
張欣今天收到這玩意的時候還挺驚喜的。
幾個市舶司現在每天的吞吐量都很大,已經沒有辦法像最開始那樣做得很細。
特別在出海跟入海的貨物上。
現在用這種商報的方式,每個月月初貼在市舶司門口,就一目了然。
省了很多暗箱操作的空間,也給了一些小商家跟著喝湯的可能。
“妙極!”
朱瞻基不吝給予表揚。
“那就這麽辦吧。我也覺得不錯。”
張欣其實也基本拍板了,現在朱瞻基覺得沒問題,就可以直接讓人去做。
“娘,你說,咱們朝廷也辦個京報怎麽樣?”
朱瞻基拿著幾張紙又翻了一遍,略想了想,開口。
“嗯?不是有邸報麽?”
“邸報是給百官看的。我覺得可以報一份老百姓看的報紙。把國內的大事說一些,政令,詔令什麽的也公諸於眾。”
朱瞻基不是胡亂建議。
這幾年國內的情況日新月異。
他每次跟朱棣出去漠北逛一圈回來,不過三五個月的時間,一回到京城都覺得自己土土的。
寧王那邊有時候來信,也說跟不上朝廷的節奏了。
“茶樓坐個把時辰,這京城裏一年的事,就都知道了。”
張欣覺得好像不是特別必要,再說,老百姓識字有限。
朱高熾略皺眉。
排行二十以後的王叔,大部分在洪武朝都是小透明,性格上的缺陷比較明顯,有的偏色厲內荏,有的就是形於外的軟糯。
二十二叔就是後者這種。
在刑部,挺邊緣的。
“大致講講,我想要個溫和點的,老是想指點我那些個女官可不行!她們掌著這麽些年了,什麽不知道!去一個人,就老想著指點江山。”
張欣給女官們配的商務行走,前前後後換了好幾批了。
仗著讀了點書,仗著是男人,心裏頭想法太多。
再一個,既然是皇家商務局,朱家最好有人在裏麵,公爹這會清醒不代表以後能一直清醒,到了適當的時候,她總歸是要鬆手不管的。
“那二十二叔應該能行。”
朱高熾樂了。
他二十二叔,無他,就是性子溫和。
“那你回頭跟爹要吧。”
張欣暫時不需要這人多能幹,隻需要一個蓋章的工具人。
“你幹脆把二十三叔跟二十四叔一起要走吧。”
朱高熾建議。
“他們在六部幹得不好?”
朱高熾一說,張欣就想起這倆的早死。
“那倒沒有,一隻羊也是放,兩隻羊也是放。”
朱高熾知道張欣為什麽要人,也不想張欣太累。
“就怕三個和尚沒水吃。”
張欣不想給女官們弄三座大山。
“那不至於,誰不好好幹,我立馬給換個位置再簡單不過了。”
朱高熾拍胸口保證。
“那行吧,三個月,不行就換人,跟以前一樣的。”
張欣應下了。
反正這群小王叔們,還挺聽朱高熾指揮的。
說實話,小的這幾個上輩子也沒什麽上進心,公爹削藩都是衝著那些有兵在手的藩王。
隻要他們老老實實的,公爹就會一直養著他們。
到了這輩子,他們都不缺錢就是張欣想用他們的原因之一。
皇家商務局這地方,最忌諱的就是貪墨。
“好。”
朱高熾拍板。
~~~~
大明,永樂十年,三月。
紫禁城。
兩個月不著家的朱棣帶著朱瞻基一回來,就被徐氏按在了書房,指著堆積如山的奏折:
“不弄完不許睡!”
“。。。大老遠回來了,休息一天明兒再弄?”
朱棣垂死掙紮。
“那你現在禪位,把皇帝的位置給你兒子坐!”
徐氏氣不打一處來。
正月裏,這老家夥打著帶朱瞻基去外麵跑馬溜出宮,好家夥,一跑就是快三個月!!!
哪怕實在憋不住了,跟她說一聲想去打仗,她也會放人。
居然還撒謊!
“啊,我錯了我錯了!”
“知不知道我會擔心!知不知道,皇帝不提前安排就溜出宮,有多少人在懷疑太子拿你怎麽了?脖子上長的腦袋是幹什麽用的?裝飾啊?!!!要不是小胖當天晚上派人送信回來,我是不是要滿京城搜捕賊人了?!祖孫倆就帶著十幾個人,這是不自由毋寧死麽!”
徐氏一連串的咆哮,連著拳頭都一起。
朱棣也不敢還手,被打得嗷嗷叫。
聲音傳到外麵,站在外麵偷聽家暴現場的朱瞻基有心想進去替朱棣分擔一下火力。
但再一琢磨,朱棣讓他不用去給徐氏請安,明顯就是不想在他麵前丟臉。
他於是心安理得,轉身就走。
這回跟托爺爺的福,好賴見到了很久不見的唐賽兒。
好像,可以去跟娘說一聲——皇太孫妃有著落了。
想到就做。
朱瞻基直奔文華殿。
張欣正在書房裏,看見朱瞻基倒是沒有像徐氏看見朱棣那般激動。
隻招手讓朱瞻基上前,確定沒缺胳膊少腿的,就從書桌上抓起一疊紙張遞了過來。
“你幾位叔公折騰出來的海貿商報,你看看成不成。”
“不先問問別的?”
朱瞻基雖說習慣了張欣淡定的樣子。
但,好像,也太淡定了。
“哪都沒缺,平安歸來,還要問啥?快看。要是行,馬上就得開始弄了。”
張欣頭也不抬。
“哦。”
朱瞻基略心塞低頭看手裏的東西。
這一看,就看出趣味來了。
幾張紙最右邊都是大大的加粗加大印刷字體——海貿商報。
下麵則是注明了所屬出處,如交趾市舶司,如天津市舶司。
左邊的內容用兩個黑框框了起來,邊緣有加黑的文字——四月特需跟四月特供。
框裏麵列舉了許許多多的貨物名稱,數量,價格,賦稅。
黑框的最底下,有一排橫向的文字,寫了市舶司的地址,跟目前市舶司使的名字。
“叔公們想的?”
朱瞻基被他爺爺拐跑之前,去過皇家商務局看這幾位叔公,要說他們如魚得水,那不可能。
感覺上,局裏的人都忙得不行,就他們仨閑得湊一桌喝茶。
他原本還以為這幾位叔公會被退回朝中。
“嗯,坐了一個月的無事板凳,後來你爹去提點了他們幾句。”
張欣今天收到這玩意的時候還挺驚喜的。
幾個市舶司現在每天的吞吐量都很大,已經沒有辦法像最開始那樣做得很細。
特別在出海跟入海的貨物上。
現在用這種商報的方式,每個月月初貼在市舶司門口,就一目了然。
省了很多暗箱操作的空間,也給了一些小商家跟著喝湯的可能。
“妙極!”
朱瞻基不吝給予表揚。
“那就這麽辦吧。我也覺得不錯。”
張欣其實也基本拍板了,現在朱瞻基覺得沒問題,就可以直接讓人去做。
“娘,你說,咱們朝廷也辦個京報怎麽樣?”
朱瞻基拿著幾張紙又翻了一遍,略想了想,開口。
“嗯?不是有邸報麽?”
“邸報是給百官看的。我覺得可以報一份老百姓看的報紙。把國內的大事說一些,政令,詔令什麽的也公諸於眾。”
朱瞻基不是胡亂建議。
這幾年國內的情況日新月異。
他每次跟朱棣出去漠北逛一圈回來,不過三五個月的時間,一回到京城都覺得自己土土的。
寧王那邊有時候來信,也說跟不上朝廷的節奏了。
“茶樓坐個把時辰,這京城裏一年的事,就都知道了。”
張欣覺得好像不是特別必要,再說,老百姓識字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