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奇葩事遠不止這一件
重生大明之六世榮耀,老娘不要 作者:滾動的苦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不一樣,京城外的人呢?天子腳下,老百姓消息靈通那是肯定,外麵就不行了。就像我們這次去漠北,帖木兒還問我說有沒有大座鍾能勻他一座。可咱們京城都流行掛鍾了。”
朱瞻基說的口沫橫飛。
張欣則是默默的從腰間解了一個小玩意下來,遞給朱瞻基。
朱瞻基一入手,登時黑線。
年前張欣畫了圖紙,讓鍾表匠做的巴掌大的懷表也出來了。
“我又土了是吧。”
“沒,上個月到手的。這物件太小,齒輪不好做,一個熟手鍾表匠一年也就能做一兩個。你爺爺一個,你奶奶一個,你爹一個,你娘我一個。就沒了,你的,再等等?”
“。。。”
朱瞻基無語。
“你要覺得京報能做,你問問你爹跟你爺爺,行就你來張羅?”
張欣略不好意思,好像又打擊了兒子,趕緊找補回來。
“我爺爺挨打呢!”
朱瞻基順口就回。
“。。。”
這回輪到張欣黑線。
“一會娘再跟我一起過去吧。”
朱瞻基說漏嘴也不緊張,反正他娘嘴巴很嚴。
“怕是一時半會完不了事,要是你爺爺臉上青了黑了的,看見了也不好。什麽時候你奶奶張羅人了咱們再去。你這會還是替我跑個腿吧。”
張欣否了,直接把桌子上的幾本冊子翻開,開始一件一件的跟朱瞻基交代。
“跟謝尚宮說,這幾個人再查一遍,沒問題的提上來做管事,這幾個,抓了起來送去礦場,還有這幾個實在不堪的,當著大家的麵杖殺。到時候你帶人去抄了家財,讓謝尚宮把抄回來的東西單另一個賬本,以後賞給真正做事清廉的人。還有——”
“得咧,兒子去也——”
朱瞻基剛剛走了沒多久,朱高熾就回來了。
張欣略提了一句京報這事,朱高熾倒是覺得不錯。
“前兩年,你不是把社學又重新張羅起來了麽?國內有社學五千多間,很多老百姓都認識些許字了。也是該讓大家都知道一下朝廷都在幹些什麽。”
“才兩年而已,再晚一些可能更好。”
張欣總覺得不樂觀。
皇祖父洪武八年開社學,開了幾年就停開了。到了洪武十八年才又重新張羅起來,可始終還是不行。
她這次接棒再弄,心裏始終沒底。
“不一樣的,我皇祖父做什麽都是一拍腦袋就幹,幹得成才有鬼咧!”
朱高熾越了解他皇祖父做過的事,就越覺得,無法評價。
洪武八年,詔令天下立社學,府、州、縣每五十家要設社學一所,用於招收八到十五歲的幼童跟少年入學。
入學後先學習《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然後學習經、史、曆、算等知識,同時必須兼讀《禦製大誥》、明朝律令,另外還要講習社會之禮。
這詔令,單看沒有任何問題,就是皇祖父想讓大家都能讀書識字,普及教育。
出發點嘎嘎的好。
可,實際情況呢。
皇祖父下完詔令,各地紛紛響應,社學雨後春筍般湧現。
看當年的記載,就洪武八年,整個大明朝境內,建了兩千一百五十五處社學。
拍皇祖父馬屁,那是拍得相當到位。
可皇祖父沒有給出任何錢銀人員上的支持,隻給了口頭上的嘉獎。
地方官衙出麵操辦容易,維持可就沒有那個財力了。
負擔不起怎麽辦。
隻能收學費。
最後,沒錢的還是讀不起書,有錢的,也不屑於上社學。
可皇祖父還把這事列入了地方官員的政績裏。
也就是說,如果社學沒有學生讀書,這官員的年終評價就是差。為了政績,為了升官,地方開始逼人掏錢上學。
八到十五歲,對於普通人家,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勞動力,能種地,能幹活,能幫補家計。
結果被拉去上學,還要格外多花一份家裏的錢。
這份錢可不隻是學費,還有上學的衣裳,鞋子,筆墨紙硯。
老百姓怨聲載道。
於是到了洪武十三年,社學停辦整頓。
到了洪武十六年,皇祖父才讓重新恢複社學,要求官員不得幹涉,以防舞弊。
一份跟政績不掛鉤的活,地方辦學哪裏會積極?
到了洪武末年。
社學大半都廢了。
隻有一些比較富裕的縣鄉,由地方鄉紳捐贈學田,用學田的產出供養學生跟老師。
偏遠,窮困的地方,想要上社學,那是想都不要想。
前兩年,張欣因著內庫豐盈,想做點善事回饋大明朝百姓的時候,提起了社學這事。
徐氏就劃了一百萬貫專門幹這個。
說實話,朱高熾覺得目前五千多處社學,真不算多。
是地方官衙之前被皇祖父坑過,怕拿不到錢在觀望。
今年忙完春耕,估計就會有大量地方奏折請款重開社學了。
皇祖父幹的奇葩事遠不止這一件。
洪武七年七月,皇祖父給京師地方官員下了一道聖旨,讓他們找一塊空閑土地,蓋兩百六十間瓦房,供沒有住房的南京人居住。
同年八月,他又給華亭縣官員下了一道聖旨,讓他們對宋朝留下來的居養院進行翻修,修好後讓沒有住房的華亭縣人居住。
這兩道旨意下發之後,京師和華亭縣地方官員很快地執行了。
皇祖父深深的覺得政令通達,皇家威武。
於是同年年底,當朝下了一道旨意:“令天下郡縣訪窮民,無告者,月給以衣食,無依者,給以屋舍。”
朱高熾翻到這個記錄以後,看他爹都順眼了好多,起碼沒這麽顛啊!!!
“沒你這樣說長輩的。”
張欣看表情就知道朱高熾在腹誹,輕輕的拍了他一下。
朱高熾渾不在意繼續吐槽。
“實話。我爹也有那架勢。要不是還有我娘這個懂點經濟人情的,不知道能幹出多少荒唐事。皇祖父這根上梁啊,真的很歪。”
“時移世易,皇祖父出發點也是好的,這會咱們操辦起來也算是圓了皇祖父當年的初衷。也省得朝上那些人老是拿著祖宗禮法來壓人。皇祖父那會讀書少,想得不周全也是正常。”
張欣從自己身上就知道,有些事不能一概而論。
“就我們家張大花啊,心裏全是善。”
朱高熾湊上前親了一口張欣,感慨。
朱瞻基說的口沫橫飛。
張欣則是默默的從腰間解了一個小玩意下來,遞給朱瞻基。
朱瞻基一入手,登時黑線。
年前張欣畫了圖紙,讓鍾表匠做的巴掌大的懷表也出來了。
“我又土了是吧。”
“沒,上個月到手的。這物件太小,齒輪不好做,一個熟手鍾表匠一年也就能做一兩個。你爺爺一個,你奶奶一個,你爹一個,你娘我一個。就沒了,你的,再等等?”
“。。。”
朱瞻基無語。
“你要覺得京報能做,你問問你爹跟你爺爺,行就你來張羅?”
張欣略不好意思,好像又打擊了兒子,趕緊找補回來。
“我爺爺挨打呢!”
朱瞻基順口就回。
“。。。”
這回輪到張欣黑線。
“一會娘再跟我一起過去吧。”
朱瞻基說漏嘴也不緊張,反正他娘嘴巴很嚴。
“怕是一時半會完不了事,要是你爺爺臉上青了黑了的,看見了也不好。什麽時候你奶奶張羅人了咱們再去。你這會還是替我跑個腿吧。”
張欣否了,直接把桌子上的幾本冊子翻開,開始一件一件的跟朱瞻基交代。
“跟謝尚宮說,這幾個人再查一遍,沒問題的提上來做管事,這幾個,抓了起來送去礦場,還有這幾個實在不堪的,當著大家的麵杖殺。到時候你帶人去抄了家財,讓謝尚宮把抄回來的東西單另一個賬本,以後賞給真正做事清廉的人。還有——”
“得咧,兒子去也——”
朱瞻基剛剛走了沒多久,朱高熾就回來了。
張欣略提了一句京報這事,朱高熾倒是覺得不錯。
“前兩年,你不是把社學又重新張羅起來了麽?國內有社學五千多間,很多老百姓都認識些許字了。也是該讓大家都知道一下朝廷都在幹些什麽。”
“才兩年而已,再晚一些可能更好。”
張欣總覺得不樂觀。
皇祖父洪武八年開社學,開了幾年就停開了。到了洪武十八年才又重新張羅起來,可始終還是不行。
她這次接棒再弄,心裏始終沒底。
“不一樣的,我皇祖父做什麽都是一拍腦袋就幹,幹得成才有鬼咧!”
朱高熾越了解他皇祖父做過的事,就越覺得,無法評價。
洪武八年,詔令天下立社學,府、州、縣每五十家要設社學一所,用於招收八到十五歲的幼童跟少年入學。
入學後先學習《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然後學習經、史、曆、算等知識,同時必須兼讀《禦製大誥》、明朝律令,另外還要講習社會之禮。
這詔令,單看沒有任何問題,就是皇祖父想讓大家都能讀書識字,普及教育。
出發點嘎嘎的好。
可,實際情況呢。
皇祖父下完詔令,各地紛紛響應,社學雨後春筍般湧現。
看當年的記載,就洪武八年,整個大明朝境內,建了兩千一百五十五處社學。
拍皇祖父馬屁,那是拍得相當到位。
可皇祖父沒有給出任何錢銀人員上的支持,隻給了口頭上的嘉獎。
地方官衙出麵操辦容易,維持可就沒有那個財力了。
負擔不起怎麽辦。
隻能收學費。
最後,沒錢的還是讀不起書,有錢的,也不屑於上社學。
可皇祖父還把這事列入了地方官員的政績裏。
也就是說,如果社學沒有學生讀書,這官員的年終評價就是差。為了政績,為了升官,地方開始逼人掏錢上學。
八到十五歲,對於普通人家,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勞動力,能種地,能幹活,能幫補家計。
結果被拉去上學,還要格外多花一份家裏的錢。
這份錢可不隻是學費,還有上學的衣裳,鞋子,筆墨紙硯。
老百姓怨聲載道。
於是到了洪武十三年,社學停辦整頓。
到了洪武十六年,皇祖父才讓重新恢複社學,要求官員不得幹涉,以防舞弊。
一份跟政績不掛鉤的活,地方辦學哪裏會積極?
到了洪武末年。
社學大半都廢了。
隻有一些比較富裕的縣鄉,由地方鄉紳捐贈學田,用學田的產出供養學生跟老師。
偏遠,窮困的地方,想要上社學,那是想都不要想。
前兩年,張欣因著內庫豐盈,想做點善事回饋大明朝百姓的時候,提起了社學這事。
徐氏就劃了一百萬貫專門幹這個。
說實話,朱高熾覺得目前五千多處社學,真不算多。
是地方官衙之前被皇祖父坑過,怕拿不到錢在觀望。
今年忙完春耕,估計就會有大量地方奏折請款重開社學了。
皇祖父幹的奇葩事遠不止這一件。
洪武七年七月,皇祖父給京師地方官員下了一道聖旨,讓他們找一塊空閑土地,蓋兩百六十間瓦房,供沒有住房的南京人居住。
同年八月,他又給華亭縣官員下了一道聖旨,讓他們對宋朝留下來的居養院進行翻修,修好後讓沒有住房的華亭縣人居住。
這兩道旨意下發之後,京師和華亭縣地方官員很快地執行了。
皇祖父深深的覺得政令通達,皇家威武。
於是同年年底,當朝下了一道旨意:“令天下郡縣訪窮民,無告者,月給以衣食,無依者,給以屋舍。”
朱高熾翻到這個記錄以後,看他爹都順眼了好多,起碼沒這麽顛啊!!!
“沒你這樣說長輩的。”
張欣看表情就知道朱高熾在腹誹,輕輕的拍了他一下。
朱高熾渾不在意繼續吐槽。
“實話。我爹也有那架勢。要不是還有我娘這個懂點經濟人情的,不知道能幹出多少荒唐事。皇祖父這根上梁啊,真的很歪。”
“時移世易,皇祖父出發點也是好的,這會咱們操辦起來也算是圓了皇祖父當年的初衷。也省得朝上那些人老是拿著祖宗禮法來壓人。皇祖父那會讀書少,想得不周全也是正常。”
張欣從自己身上就知道,有些事不能一概而論。
“就我們家張大花啊,心裏全是善。”
朱高熾湊上前親了一口張欣,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