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這輩子等啥
重生大明之六世榮耀,老娘不要 作者:滾動的苦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等三個兒子都走了,張欣才懶懶的把手往炕桌上一搭,轉了轉脖子。
朱高熾很體貼的過來給張欣按肩膀。
張欣其實比他事情還多。
今天被他爹叫過去給了東廠那三千緹騎以後,還去陪著徐氏接見進宮的禦史夫人團。
“瞻基這邊爹怎麽說,我看大家都急了。”
張欣把身子往後,靠在朱高熾的大肚子上問道。
今天好幾位禦史家的夫人,都帶了女兒進宮。
朱瞻基已經滿了十五。
但好像公爹跟上輩子一樣沒啥動靜。
莫不是還是要等十九再說?
上輩子是因為等著皇城完工,這輩子等啥?等賽兒?
“可能是姚廣孝說了什麽吧。”
朱高熾也不曉得。
不過他覺得朱小胖十八歲再大婚也是可以的。
文北郊很早以前就說過,男女都一樣,最好十八歲以後成親生子。
“皇太孫,先定下來也不為過。┗|`o′|┛ 嗷~~,痛——”
“兒孫自有兒孫福。別想太多,閉上眼睛別說話,這痛就是得揉開了才行。”
朱高熾摸著張欣額頭讓張欣閉眼,才繼續給張欣揉肩膀。
他們兩口子在永樂八年正式遷都之後,被冊封了太子跟太子妃。
朱高煦跟朱高燧也正式封王,不過沒有就藩,除了出海,就還是被朱棣指哪兒到哪兒。
朱瞻基在朱高熾被封為太子的同一年年底封了皇太孫。
因為京師也需要有人在,隻有一半的時間在京城。
朱瞻墉,朱瞻墡,則是繼續讀書。
王叔們現在基本都定了下來,有出東海的,有往南海的,也有留在京城當太平王爺的。
這幾年,也陸陸續續的打了一些仗。
有的是朱棣親自帶兵,更多的是國子校幾位老侯爺調教出來的新人上陣。
朱瞻基也被帶著出去打了兩場仗。
南海那邊的安南在寧王跟黃福的治理下很安穩,姚廣孝聯係了梁道明,把舊港這塊地也吞了下來,下一步可能是三佛齊全境。
錦衣衛已經被正式裁撤。
目前留下的,隻留下了一個東廠。
皇家海貿商會存在的時間很短暫,隻有短短的兩年,然後就升級成了皇家商務局。
並不單單隻控製海貿,而是控製了整個國內所有的商事。
當初朱高熾找過朱棣以後。
這皇家海貿商會就張羅了起來。
首先第一件事,朱棣頒了一道聖旨,海軍進行全國擴招。
到了永樂四年,每個市舶司都駐紮了三萬以上的海軍,連著琉球那邊也派了一萬海軍過去給往來商隊護航。
有了朝廷在後麵做後盾,整個東南海海域,一片安詳,往來的船隻都安全得不行,不用再害怕海寇打劫。
原本活躍在滿刺加的明人海寇陳祖義被三下西洋的鄭和抓住並招安了。
直接成了大明朝海軍的一員,駐紮滿次加給往來商隊提供補給跟臨時貨物周轉保管。
解決海商海上安全的同時,張欣製定了一整套商事規範。
最核心的一點,跟張欣每一次做事的出發點都是一樣的。
利他。
也就是有錢大家一起掙。
在窩裏鬥開始之前,皇家插手,牽線,讓大家可以坐下來談。
這事,普通人張羅不了。
比如說出海海貿其中最重要的一種貨品就是絲綢布匹,原本全都掌握在江南幾個巨賈的手裏,他們一直在暗中操控市場的價格。
再比如另外一項長期出口的瓷器,是另外一波人掌握著。
再有別的,像紙張,國內的一些手工藝品。
每個行業都有巨頭。
大家互不相讓,互相壓價抬價。
搞得一船東西出去,除了自家有的,全都成了高價買進。
而且這些商隊去哪裏貿易,大家壓根不會互相通氣。
有時候幾支商隊到了同一個地方貿易補給,很容易就被這些小國壓價。
張欣主持的商會,用的都是當初宮中的女官,跟協助他們的一些商務行走。
做的就是幫助大家從中協調的活。
到最後市舶司的所有船隊都井然有序,大家貨物低廉且充足,目的地各自分開,更有海軍護航,商隊的補給一路可以支援到三佛齊的舊港。
隻要有利可圖,商人這個東西,其實最好掌控。
不像有些人的無所畏懼是來自沒人沒錢沒權。
商人有人有錢,沒權。
所以,他並不能無所畏懼。
航線掌握在皇家商務局手裏,各種出口進口的貨品,定價權也掌握在皇家商務局手裏。
張欣頭兩年跟這些人費盡心思的鬥智鬥勇,才有了現在的局麵。
朱棣經過這些年也認識到了商業的重要性。
商稅無止境。
商稅不依賴土地,不依賴天時,隻依賴人口。
這幾年,大明朝的人口肉眼可見的多了起來,即便各種天災還是在國內肆虐,在朝廷賑災到位的情況下,人口一直在穩步增長。
現在商稅已經占了朝廷七成比例。
朝臣如何想,朱棣已經不在乎了。
隻要盯緊了那些朝臣背後的巨賈,朝臣斷了金援,什麽貓膩都玩不出來。
所以,朱棣把東廠的人手給了張欣。
“行了,你也累一天了。”
朱高熾正想著的時候,張欣拍了拍他的手。
“太累了就歇一歇,這些年你都沒停過。”
朱高熾略心疼,張欣脖子明顯有條筋,這是伏案太多太久才有的。
“趁年輕,沒事。”
張欣回頭一笑。
“這幾天忙完去莊子上玩玩吧。”
朱高熾提議。
“行啊。全家一起去。對了,幾個小王叔怎麽樣。”
張欣想找人分擔一部分活。
朱安樂跟朱智明都成親了,這會她手裏沒得用的人。
韋氏跟郭氏更傾向於在家中待著,她就想打那些小家夥的主意。
現在他們也都是成人了,從國子校出來以後,有的進了軍中,有的進了朝廷六部。
“你有看中哪個?”
“二十二叔?”
張欣想要個能掌事的,但又不能太大,二十二叔安王正合適,洪武十五年生人,這會不到三十歲,剛剛好。
因著朱棣要用人,他沒就藩。
先是去國子校待了一陣,不適合從軍就被朱棣派去刑部了。
朱高熾很體貼的過來給張欣按肩膀。
張欣其實比他事情還多。
今天被他爹叫過去給了東廠那三千緹騎以後,還去陪著徐氏接見進宮的禦史夫人團。
“瞻基這邊爹怎麽說,我看大家都急了。”
張欣把身子往後,靠在朱高熾的大肚子上問道。
今天好幾位禦史家的夫人,都帶了女兒進宮。
朱瞻基已經滿了十五。
但好像公爹跟上輩子一樣沒啥動靜。
莫不是還是要等十九再說?
上輩子是因為等著皇城完工,這輩子等啥?等賽兒?
“可能是姚廣孝說了什麽吧。”
朱高熾也不曉得。
不過他覺得朱小胖十八歲再大婚也是可以的。
文北郊很早以前就說過,男女都一樣,最好十八歲以後成親生子。
“皇太孫,先定下來也不為過。┗|`o′|┛ 嗷~~,痛——”
“兒孫自有兒孫福。別想太多,閉上眼睛別說話,這痛就是得揉開了才行。”
朱高熾摸著張欣額頭讓張欣閉眼,才繼續給張欣揉肩膀。
他們兩口子在永樂八年正式遷都之後,被冊封了太子跟太子妃。
朱高煦跟朱高燧也正式封王,不過沒有就藩,除了出海,就還是被朱棣指哪兒到哪兒。
朱瞻基在朱高熾被封為太子的同一年年底封了皇太孫。
因為京師也需要有人在,隻有一半的時間在京城。
朱瞻墉,朱瞻墡,則是繼續讀書。
王叔們現在基本都定了下來,有出東海的,有往南海的,也有留在京城當太平王爺的。
這幾年,也陸陸續續的打了一些仗。
有的是朱棣親自帶兵,更多的是國子校幾位老侯爺調教出來的新人上陣。
朱瞻基也被帶著出去打了兩場仗。
南海那邊的安南在寧王跟黃福的治理下很安穩,姚廣孝聯係了梁道明,把舊港這塊地也吞了下來,下一步可能是三佛齊全境。
錦衣衛已經被正式裁撤。
目前留下的,隻留下了一個東廠。
皇家海貿商會存在的時間很短暫,隻有短短的兩年,然後就升級成了皇家商務局。
並不單單隻控製海貿,而是控製了整個國內所有的商事。
當初朱高熾找過朱棣以後。
這皇家海貿商會就張羅了起來。
首先第一件事,朱棣頒了一道聖旨,海軍進行全國擴招。
到了永樂四年,每個市舶司都駐紮了三萬以上的海軍,連著琉球那邊也派了一萬海軍過去給往來商隊護航。
有了朝廷在後麵做後盾,整個東南海海域,一片安詳,往來的船隻都安全得不行,不用再害怕海寇打劫。
原本活躍在滿刺加的明人海寇陳祖義被三下西洋的鄭和抓住並招安了。
直接成了大明朝海軍的一員,駐紮滿次加給往來商隊提供補給跟臨時貨物周轉保管。
解決海商海上安全的同時,張欣製定了一整套商事規範。
最核心的一點,跟張欣每一次做事的出發點都是一樣的。
利他。
也就是有錢大家一起掙。
在窩裏鬥開始之前,皇家插手,牽線,讓大家可以坐下來談。
這事,普通人張羅不了。
比如說出海海貿其中最重要的一種貨品就是絲綢布匹,原本全都掌握在江南幾個巨賈的手裏,他們一直在暗中操控市場的價格。
再比如另外一項長期出口的瓷器,是另外一波人掌握著。
再有別的,像紙張,國內的一些手工藝品。
每個行業都有巨頭。
大家互不相讓,互相壓價抬價。
搞得一船東西出去,除了自家有的,全都成了高價買進。
而且這些商隊去哪裏貿易,大家壓根不會互相通氣。
有時候幾支商隊到了同一個地方貿易補給,很容易就被這些小國壓價。
張欣主持的商會,用的都是當初宮中的女官,跟協助他們的一些商務行走。
做的就是幫助大家從中協調的活。
到最後市舶司的所有船隊都井然有序,大家貨物低廉且充足,目的地各自分開,更有海軍護航,商隊的補給一路可以支援到三佛齊的舊港。
隻要有利可圖,商人這個東西,其實最好掌控。
不像有些人的無所畏懼是來自沒人沒錢沒權。
商人有人有錢,沒權。
所以,他並不能無所畏懼。
航線掌握在皇家商務局手裏,各種出口進口的貨品,定價權也掌握在皇家商務局手裏。
張欣頭兩年跟這些人費盡心思的鬥智鬥勇,才有了現在的局麵。
朱棣經過這些年也認識到了商業的重要性。
商稅無止境。
商稅不依賴土地,不依賴天時,隻依賴人口。
這幾年,大明朝的人口肉眼可見的多了起來,即便各種天災還是在國內肆虐,在朝廷賑災到位的情況下,人口一直在穩步增長。
現在商稅已經占了朝廷七成比例。
朝臣如何想,朱棣已經不在乎了。
隻要盯緊了那些朝臣背後的巨賈,朝臣斷了金援,什麽貓膩都玩不出來。
所以,朱棣把東廠的人手給了張欣。
“行了,你也累一天了。”
朱高熾正想著的時候,張欣拍了拍他的手。
“太累了就歇一歇,這些年你都沒停過。”
朱高熾略心疼,張欣脖子明顯有條筋,這是伏案太多太久才有的。
“趁年輕,沒事。”
張欣回頭一笑。
“這幾天忙完去莊子上玩玩吧。”
朱高熾提議。
“行啊。全家一起去。對了,幾個小王叔怎麽樣。”
張欣想找人分擔一部分活。
朱安樂跟朱智明都成親了,這會她手裏沒得用的人。
韋氏跟郭氏更傾向於在家中待著,她就想打那些小家夥的主意。
現在他們也都是成人了,從國子校出來以後,有的進了軍中,有的進了朝廷六部。
“你有看中哪個?”
“二十二叔?”
張欣想要個能掌事的,但又不能太大,二十二叔安王正合適,洪武十五年生人,這會不到三十歲,剛剛好。
因著朱棣要用人,他沒就藩。
先是去國子校待了一陣,不適合從軍就被朱棣派去刑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