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解決的方案
重生大明之六世榮耀,老娘不要 作者:滾動的苦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行了,碧璽,上茶,我們坐下來說。”
徐氏無奈,拉著朱棣按到位置上,又示意他們兩個就坐。
她想過朱棣不靠譜,就是沒想過這麽不靠譜。
什麽迂回的說法都沒有,就把遷都這事擺台麵上了。
跟文臣打交道這樣是不行的。
平白的就給遷都增加了不少難度。
但事情發生了,無論如何總是要有個解決的方案。
京師地處長江中下遊,物產豐富,交通便利,且四周環山,易守難攻。
一直以來都是建都的熱門之選。
作為十朝古都,京師的故事講都講不完。
以京師做都城的有東吳、東晉,有南朝宋齊梁陳、還有南唐、以及這會的大明朝。
徐氏小時候在京師生活,原也覺得京師好,至少在生活方麵確實是非常便利的。
可她成年了就一直在北平。
住習慣了北平的燕王府,這次回來,還真有點不習慣。
先皇修建的皇城特別的大。
大到整個皇城的修建一直到洪武末年還在進行。
前頭的都舊了,後頭的還沒完成。
於是各種修修補補建建同時進行。
最後,再加上朱允炆的這把火。
皇城最中心的宮殿,燒毀的燒毀,殘破的殘破,還有好些煙熏火燎狀的。
徐氏實際看到皇城的殘舊的時候,心裏一片唏噓。
宮城殘破之外,人丁也凋零。
先皇的妃子幾乎全沒了。
朱允炆登基兩年多,焦頭爛額之餘沒怎麽充實後宮,留下的孩子也很少。
現在他的女人跟前太子留下來的一些女人並孩子們都被遷出了宮外。
朱棣登基的時候,也殺了不少人。
站建文的舊臣,以及一些隱約有瓜葛的,朱棣全殺了。
所以這會的皇城裏,無論前麵還是後宮,都是空蕩蕩的。
到了晚上更是陰森恐怖的厲害。
徐氏看著覺得特別不舒服,都沒住後宮,隻跟朱棣一起住到了華蓋殿。
朱高熾跟張欣則是隨便選了一座距離不遠的宮殿安置。
朱安樂,朱智明也是一樣。
全家加起來,還不到二十口人,才占了幾個宮殿。
這情形跟京城的燕王府也很像。
可徐氏就是找不回大家一起在燕王府裏生活時候那種家的感覺。
打從心裏徐氏就不想繼續住這皇城,也就完全沒有打算大動幹戈去修繕,到這會,徐氏的箱籠都沒有全打開。
朱棣很明白。
加上在路上他們就商量過這事。
現成的俘虜可以開始修建京城的宮城。現在缺的就是一聲令下。
所以朱棣火急火燎的在朝上提出遷都。
他不想讓徐氏一直住在破房子裏。
徐氏領朱棣這份體貼的心,就得考慮如何善後。
“熾兒想想吧,欣兒也琢磨一下,這,君無戲言,他們也知道,這事已成定局。就是這台階,還是要給他們。”
“慣得他們!”
朱棣不忿。
“那你還能把他們全砍了?那誰幹活?”
徐氏瞪了朱棣一眼。
“人不是有的是!”
朱棣嘴硬。
“能幹跟不能幹的,不幹活,哪裏看得出來。 先聽聽熾兒怎麽說。”
徐氏也不急躁,隻一杯茶懟到了朱棣嘴邊,示意朱高熾繼續。
有了徐氏壓住朱棣,朱高熾不廢話,直接開說。
“遷都理由倒是現成的。
一概放大了說。
京師離北邊遠,北邊的驕兵悍將一直也沒閑著,我爹,我十七叔在那邊還好,現在都不在,他們反應過來必然擾邊。
帖木兒就是一例。
雖然帖木兒敗了,可帖木兒的大軍的的確確就是趁著我爹跟十七叔在京師的時候摸到了京城城下。”
“京師到京城,兩千裏地,騎馬來回一趟最少也得十幾天。
十幾天的傳遞,軍情卻是瞬息萬變。
京師絕對鞭長莫及,無論什麽大將都很難發揮自己的作用。
唯一的辦法就是遷都京城,駐軍京城。
有我們大明的天子駐守邊疆,調兵遣將,看誰敢來犯。
我覺得這裏可以給爹加上一個天子守國門的宏偉說法。遷都這事就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朱高熾話說到這裏,徐氏就笑了:
“皇帝都親自守著大明朝的邊界去了,他們要是不支持,豈不是文臣貪生怕死?”
“是的,娘。
另外,年前那位禦史景清的作為,也就是說這京師裏還潛伏著眾多建文餘孽。
所以,遷都的時候,也不一定是整個朝廷都搬走。
咱北京需要的是忠心耿耿,一心為了大明朝百姓安居樂業的人,而不是那種沒有主心骨,容易被人左右的朝臣。
京師繁華,北京艱苦,要是吃不得苦,也可以提請留在京師的。
咱真的不強求!嘿嘿嘿!”
朱高熾說著說著就興奮了起來。
“景清不過是個被人推出來的蠢貨。
當眾行刺。
哼,這樣的人死不足惜。
用遷都把這些蠢的奸的吊出來也好,省得再一個個得查。
這一招分化能用。
不過還是不夠有份量。”
徐氏覺得可行,但還是差了點意思。
“不如,修書吧。”
張欣弱弱的提議。
徐氏跟朱高熾頓時一震,齊聲大喊:
“好主意!”
“要想人不找事,就得事先找人。”
徐氏大讚。
“嗯嗯,啥時候也不能讓人閑的五脊六獸。”
朱高熾時常覺得自己媳婦有大智慧。
果然。
他也有這個想法,就是在跟張欣聊天時得到的啟發。
張欣管著王府以後,一切都井井有條。
朱高熾問過訣竅。
張欣隻說,每個人都有一天下來都有必須完成的活,塞得滿滿的。
忙起來了哪裏有時間想有的沒的。
“修什麽書好?”
朱棣隻是直接,並不是傻。
朱高熾跟徐氏一問一答之間,就把這邏輯理出來了。
反正就是幹啥都得拐著彎幹。
這回他要遷都,就是把文人世家的飯桌給掀了。
都城北移,隻要有腦子一點的都明白,勢必啟用大量的北人當官。
對於南人來說,就意味著北邊會崛起。南人會慢慢的被邊緣。
要想他們不阻撓遷都,就得有一根更大的胡蘿卜掛他們鼻子上。
“能修個十幾年,像皇祖父的大明律誥那樣的。”
張欣補充她的提議。
。
徐氏無奈,拉著朱棣按到位置上,又示意他們兩個就坐。
她想過朱棣不靠譜,就是沒想過這麽不靠譜。
什麽迂回的說法都沒有,就把遷都這事擺台麵上了。
跟文臣打交道這樣是不行的。
平白的就給遷都增加了不少難度。
但事情發生了,無論如何總是要有個解決的方案。
京師地處長江中下遊,物產豐富,交通便利,且四周環山,易守難攻。
一直以來都是建都的熱門之選。
作為十朝古都,京師的故事講都講不完。
以京師做都城的有東吳、東晉,有南朝宋齊梁陳、還有南唐、以及這會的大明朝。
徐氏小時候在京師生活,原也覺得京師好,至少在生活方麵確實是非常便利的。
可她成年了就一直在北平。
住習慣了北平的燕王府,這次回來,還真有點不習慣。
先皇修建的皇城特別的大。
大到整個皇城的修建一直到洪武末年還在進行。
前頭的都舊了,後頭的還沒完成。
於是各種修修補補建建同時進行。
最後,再加上朱允炆的這把火。
皇城最中心的宮殿,燒毀的燒毀,殘破的殘破,還有好些煙熏火燎狀的。
徐氏實際看到皇城的殘舊的時候,心裏一片唏噓。
宮城殘破之外,人丁也凋零。
先皇的妃子幾乎全沒了。
朱允炆登基兩年多,焦頭爛額之餘沒怎麽充實後宮,留下的孩子也很少。
現在他的女人跟前太子留下來的一些女人並孩子們都被遷出了宮外。
朱棣登基的時候,也殺了不少人。
站建文的舊臣,以及一些隱約有瓜葛的,朱棣全殺了。
所以這會的皇城裏,無論前麵還是後宮,都是空蕩蕩的。
到了晚上更是陰森恐怖的厲害。
徐氏看著覺得特別不舒服,都沒住後宮,隻跟朱棣一起住到了華蓋殿。
朱高熾跟張欣則是隨便選了一座距離不遠的宮殿安置。
朱安樂,朱智明也是一樣。
全家加起來,還不到二十口人,才占了幾個宮殿。
這情形跟京城的燕王府也很像。
可徐氏就是找不回大家一起在燕王府裏生活時候那種家的感覺。
打從心裏徐氏就不想繼續住這皇城,也就完全沒有打算大動幹戈去修繕,到這會,徐氏的箱籠都沒有全打開。
朱棣很明白。
加上在路上他們就商量過這事。
現成的俘虜可以開始修建京城的宮城。現在缺的就是一聲令下。
所以朱棣火急火燎的在朝上提出遷都。
他不想讓徐氏一直住在破房子裏。
徐氏領朱棣這份體貼的心,就得考慮如何善後。
“熾兒想想吧,欣兒也琢磨一下,這,君無戲言,他們也知道,這事已成定局。就是這台階,還是要給他們。”
“慣得他們!”
朱棣不忿。
“那你還能把他們全砍了?那誰幹活?”
徐氏瞪了朱棣一眼。
“人不是有的是!”
朱棣嘴硬。
“能幹跟不能幹的,不幹活,哪裏看得出來。 先聽聽熾兒怎麽說。”
徐氏也不急躁,隻一杯茶懟到了朱棣嘴邊,示意朱高熾繼續。
有了徐氏壓住朱棣,朱高熾不廢話,直接開說。
“遷都理由倒是現成的。
一概放大了說。
京師離北邊遠,北邊的驕兵悍將一直也沒閑著,我爹,我十七叔在那邊還好,現在都不在,他們反應過來必然擾邊。
帖木兒就是一例。
雖然帖木兒敗了,可帖木兒的大軍的的確確就是趁著我爹跟十七叔在京師的時候摸到了京城城下。”
“京師到京城,兩千裏地,騎馬來回一趟最少也得十幾天。
十幾天的傳遞,軍情卻是瞬息萬變。
京師絕對鞭長莫及,無論什麽大將都很難發揮自己的作用。
唯一的辦法就是遷都京城,駐軍京城。
有我們大明的天子駐守邊疆,調兵遣將,看誰敢來犯。
我覺得這裏可以給爹加上一個天子守國門的宏偉說法。遷都這事就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朱高熾話說到這裏,徐氏就笑了:
“皇帝都親自守著大明朝的邊界去了,他們要是不支持,豈不是文臣貪生怕死?”
“是的,娘。
另外,年前那位禦史景清的作為,也就是說這京師裏還潛伏著眾多建文餘孽。
所以,遷都的時候,也不一定是整個朝廷都搬走。
咱北京需要的是忠心耿耿,一心為了大明朝百姓安居樂業的人,而不是那種沒有主心骨,容易被人左右的朝臣。
京師繁華,北京艱苦,要是吃不得苦,也可以提請留在京師的。
咱真的不強求!嘿嘿嘿!”
朱高熾說著說著就興奮了起來。
“景清不過是個被人推出來的蠢貨。
當眾行刺。
哼,這樣的人死不足惜。
用遷都把這些蠢的奸的吊出來也好,省得再一個個得查。
這一招分化能用。
不過還是不夠有份量。”
徐氏覺得可行,但還是差了點意思。
“不如,修書吧。”
張欣弱弱的提議。
徐氏跟朱高熾頓時一震,齊聲大喊:
“好主意!”
“要想人不找事,就得事先找人。”
徐氏大讚。
“嗯嗯,啥時候也不能讓人閑的五脊六獸。”
朱高熾時常覺得自己媳婦有大智慧。
果然。
他也有這個想法,就是在跟張欣聊天時得到的啟發。
張欣管著王府以後,一切都井井有條。
朱高熾問過訣竅。
張欣隻說,每個人都有一天下來都有必須完成的活,塞得滿滿的。
忙起來了哪裏有時間想有的沒的。
“修什麽書好?”
朱棣隻是直接,並不是傻。
朱高熾跟徐氏一問一答之間,就把這邏輯理出來了。
反正就是幹啥都得拐著彎幹。
這回他要遷都,就是把文人世家的飯桌給掀了。
都城北移,隻要有腦子一點的都明白,勢必啟用大量的北人當官。
對於南人來說,就意味著北邊會崛起。南人會慢慢的被邊緣。
要想他們不阻撓遷都,就得有一根更大的胡蘿卜掛他們鼻子上。
“能修個十幾年,像皇祖父的大明律誥那樣的。”
張欣補充她的提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