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想不到我還瘸
重生大明之六世榮耀,老娘不要 作者:滾動的苦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們說原以為我隻是胖,想不到我還瘸了。”
朱高熾抬起自己的傷腿。
很努力的向求媳婦安慰。
臨到京師的時候,親爹又被他氣得追著他揍了一頓。
因為有徐氏的交代,沒打臉。
但卻一個不小心讓朱高熾把腿給崴了。
傷筋動骨一百天。
偏偏他爹小心眼,就是不讓他好好養著,還要他每天哪怕被人抬著也要去上朝。
於是乎,全京師的小道消息滿天飛。
新帝家的皇長子原來是個瘸子。
怪不得。
皇長子作為原來的世子,這麽晚才來京師,想必就是不得皇帝看重。
皇二子跟皇三子沒有封王卻都監國了。
連著這次春獵,皇帝都不帶長子。
皇長子,太子之位,危邑。
這種所謂的流言指向什麽,朱高熾門清。
這會朱高煦跟朱高燧天天有人請客吃飯。
朱高煦跟朱高燧那是有局就去。
回來就跟他顯擺。
我不好過,我也不讓你好過的兄弟之情杠杠滴。
“又不是真瘸了。咱爹晚點立太子更好。勾著吊著,那些個心思多的,就出來了。”
張欣翻白眼。
“你就不怕立的不是我啊?”
朱高熾不知道張欣哪裏來的底氣。
他自己都時常覺得沒譜,需要從張欣這裏得到肯定。
“那你覺得爹能立你二弟還是你三弟?是你二弟想當太子還是你三弟想當太子?”
張欣笑著就問了回去。
要她說,這些謠言,是好事。
朱高熾名分被定下來以後更糟心。
嫡長子出身的太子,已成年已婚已育,皇孫深得皇帝喜歡,常年監國,且文臣擁戴,武勳不反感。
對照組是走向衰老,且經常不在家,且脾氣硬朗不聽勸的皇帝。
大家的算盤珠子都快打爛了。
下注的,占位的,挑撥的,一個個輪番的上。
朱高熾當太子的生涯裏有一大半的時間在跪著聽公爹罵他。
還是打完一棒不給甜棗那種很紮心的訓斥。
但公爹對朱高煦跟朱高燧就不同了。
時常帶在身邊。
時常誇獎。
這輩子,這個情況大大的改善了。
公爹把他們兩個留下監國,更是徹底斷了這倆那份向上的心。
公爹是十二月回的北平,這兄弟倆在京師守著,號稱監國。
兩個月過去。
等到他們這一行人抵達京師的時候。
朱高煦跟朱高燧都一臉菜色。
幾乎已經瀕臨崩潰了。
上輩子朱高煦一門心思想爭,但始終就沒摸到過政事的邊。
朱高燧更是有賊心沒賊膽。
隻敢捅咕他二哥上,他自己在後麵連搖個小旗支持都是偷偷摸摸的。
這會真讓他們倆監國了。
兩個月的時間。
心裏想當太子這念想,坍塌成了廢墟。
公爹回來以後把他們叫到禦前。
把他們做過的所有事情拿出來重新過了一遍,一邊過一邊罵。
挨罵的時候,別說廢墟了,連地基都不翼而飛。
明明所有的事,在當時都是快馬發到北平,公爹有了明確的批複他們才敢做的。
他們說是監國,也就是個傳達朱棣旨意的人。
還被困在宮裏,幾乎都不敢出去。
兢兢業業,勤勤懇懇。
就這樣,還要挨罵。
朱高煦當場就掀桌不幹,揚長而去。
朱高燧不敢走,被罵得狗血淋頭之餘,第二天稱病連早朝都沒上。
韋氏偷摸跟她說,朱高煦在家天天研究海圖,做起了出海的功課。
隻要寧王一準備出海,他二話不說,立刻就去海上遭罪,再也不在破京師待著了。
也就是婆婆又把公爹給罵了一頓。
寧王也開始張羅出海了。
這一家子人才算是破冰重歸於好。
“哼,不經過,還天天以為當世子是個天大的美事!”
朱高熾對弟弟們的蠢已經無力吐槽了。
“所以,你憋屈什麽?沒必要。還不如操心一下兒子。”
張欣順著下結論。
兒子要跟公爹去打獵才是正經要操心的。
上輩子瞻基跟著公爹進進出出的沒有那麽早。
而這會那麽小。
現在外麵的人還是覺得朱高煦跟朱高燧有一爭之力。
那麽能爬朱棣身上跟著聽政的未成年的朱瞻基,才是最好下手的。
正如當年的朱雄英。
“好吧,媳婦說得對。我回頭找人護著吧。”
朱高熾本來就是跟張欣訴訴苦而已,現況就是這樣。
他們三兄弟不想爭,但有好些人希望他們爭。
這事他目前解決不了。
那就放一邊,該幹什麽幹什麽就好。
等張欣把東西收拾得差不多,兩口子出了宮去往華蓋殿。
兩個人剛剛抵達華蓋殿門口,就隱約聽到了朱棣的咆哮聲。
“哼,一群占著茅坑不拉屎的玩意,我給他們臉了!”
等他們走進去。
果然,朱棣正在跳腳。
一看朱高熾進屋,臉色更難看了一些。
“你又來幹嘛!把我氣死了好坐我的位置?你在朝上居然向著別人說話,你這眼裏還有我這個爹麽!”
“爹——”
朱高熾真心想哭。
可就是出門的時候忘了帶上薑片。
要不然真的高低給他爹表演一下涕淚縱橫。
爹隊友,真的不好帶。
“別理這老東西!”
徐氏一臉嫌棄。
什麽事不能好好說,天天都是臉紅脖子粗的。
這把歲數了,完全沒有修心養性的意思。
“你不同意遷都!?”
張欣還不知道這事,轉頭問朱高熾。
“上哪同意去啊,北平,啊,不,北京,啥啥都沒有。不得從長計議啊。我一說,我爹就差在朝上砍了我!”
朱高熾自覺比竇娥還冤。
他哪裏是不讚成啊!
就是,這話,不能這樣直接說。
朱棣跟徐氏在過來京師的路上,其實就已經敲定了要遷都的事情。
他當然也知道。
可這事,不是他爹能一言堂的。
就算真要一言堂,也得給大家留點好像能商量的餘地。
台階這玩意,任誰都需要,文臣尤是。
他爹當慣甩手掌櫃,說完就完了,跟在北平那會交代事情一般。
藩王的屬臣跟皇帝的朝臣是兩碼事。
人家沒有台階下,遷都這事又是打算掀了人家桌子的節奏,能不齊刷刷的反對麽。
他站出來緩衝一下情緒。
他爹這股子氣就拐彎衝他來了。
朱高熾抬起自己的傷腿。
很努力的向求媳婦安慰。
臨到京師的時候,親爹又被他氣得追著他揍了一頓。
因為有徐氏的交代,沒打臉。
但卻一個不小心讓朱高熾把腿給崴了。
傷筋動骨一百天。
偏偏他爹小心眼,就是不讓他好好養著,還要他每天哪怕被人抬著也要去上朝。
於是乎,全京師的小道消息滿天飛。
新帝家的皇長子原來是個瘸子。
怪不得。
皇長子作為原來的世子,這麽晚才來京師,想必就是不得皇帝看重。
皇二子跟皇三子沒有封王卻都監國了。
連著這次春獵,皇帝都不帶長子。
皇長子,太子之位,危邑。
這種所謂的流言指向什麽,朱高熾門清。
這會朱高煦跟朱高燧天天有人請客吃飯。
朱高煦跟朱高燧那是有局就去。
回來就跟他顯擺。
我不好過,我也不讓你好過的兄弟之情杠杠滴。
“又不是真瘸了。咱爹晚點立太子更好。勾著吊著,那些個心思多的,就出來了。”
張欣翻白眼。
“你就不怕立的不是我啊?”
朱高熾不知道張欣哪裏來的底氣。
他自己都時常覺得沒譜,需要從張欣這裏得到肯定。
“那你覺得爹能立你二弟還是你三弟?是你二弟想當太子還是你三弟想當太子?”
張欣笑著就問了回去。
要她說,這些謠言,是好事。
朱高熾名分被定下來以後更糟心。
嫡長子出身的太子,已成年已婚已育,皇孫深得皇帝喜歡,常年監國,且文臣擁戴,武勳不反感。
對照組是走向衰老,且經常不在家,且脾氣硬朗不聽勸的皇帝。
大家的算盤珠子都快打爛了。
下注的,占位的,挑撥的,一個個輪番的上。
朱高熾當太子的生涯裏有一大半的時間在跪著聽公爹罵他。
還是打完一棒不給甜棗那種很紮心的訓斥。
但公爹對朱高煦跟朱高燧就不同了。
時常帶在身邊。
時常誇獎。
這輩子,這個情況大大的改善了。
公爹把他們兩個留下監國,更是徹底斷了這倆那份向上的心。
公爹是十二月回的北平,這兄弟倆在京師守著,號稱監國。
兩個月過去。
等到他們這一行人抵達京師的時候。
朱高煦跟朱高燧都一臉菜色。
幾乎已經瀕臨崩潰了。
上輩子朱高煦一門心思想爭,但始終就沒摸到過政事的邊。
朱高燧更是有賊心沒賊膽。
隻敢捅咕他二哥上,他自己在後麵連搖個小旗支持都是偷偷摸摸的。
這會真讓他們倆監國了。
兩個月的時間。
心裏想當太子這念想,坍塌成了廢墟。
公爹回來以後把他們叫到禦前。
把他們做過的所有事情拿出來重新過了一遍,一邊過一邊罵。
挨罵的時候,別說廢墟了,連地基都不翼而飛。
明明所有的事,在當時都是快馬發到北平,公爹有了明確的批複他們才敢做的。
他們說是監國,也就是個傳達朱棣旨意的人。
還被困在宮裏,幾乎都不敢出去。
兢兢業業,勤勤懇懇。
就這樣,還要挨罵。
朱高煦當場就掀桌不幹,揚長而去。
朱高燧不敢走,被罵得狗血淋頭之餘,第二天稱病連早朝都沒上。
韋氏偷摸跟她說,朱高煦在家天天研究海圖,做起了出海的功課。
隻要寧王一準備出海,他二話不說,立刻就去海上遭罪,再也不在破京師待著了。
也就是婆婆又把公爹給罵了一頓。
寧王也開始張羅出海了。
這一家子人才算是破冰重歸於好。
“哼,不經過,還天天以為當世子是個天大的美事!”
朱高熾對弟弟們的蠢已經無力吐槽了。
“所以,你憋屈什麽?沒必要。還不如操心一下兒子。”
張欣順著下結論。
兒子要跟公爹去打獵才是正經要操心的。
上輩子瞻基跟著公爹進進出出的沒有那麽早。
而這會那麽小。
現在外麵的人還是覺得朱高煦跟朱高燧有一爭之力。
那麽能爬朱棣身上跟著聽政的未成年的朱瞻基,才是最好下手的。
正如當年的朱雄英。
“好吧,媳婦說得對。我回頭找人護著吧。”
朱高熾本來就是跟張欣訴訴苦而已,現況就是這樣。
他們三兄弟不想爭,但有好些人希望他們爭。
這事他目前解決不了。
那就放一邊,該幹什麽幹什麽就好。
等張欣把東西收拾得差不多,兩口子出了宮去往華蓋殿。
兩個人剛剛抵達華蓋殿門口,就隱約聽到了朱棣的咆哮聲。
“哼,一群占著茅坑不拉屎的玩意,我給他們臉了!”
等他們走進去。
果然,朱棣正在跳腳。
一看朱高熾進屋,臉色更難看了一些。
“你又來幹嘛!把我氣死了好坐我的位置?你在朝上居然向著別人說話,你這眼裏還有我這個爹麽!”
“爹——”
朱高熾真心想哭。
可就是出門的時候忘了帶上薑片。
要不然真的高低給他爹表演一下涕淚縱橫。
爹隊友,真的不好帶。
“別理這老東西!”
徐氏一臉嫌棄。
什麽事不能好好說,天天都是臉紅脖子粗的。
這把歲數了,完全沒有修心養性的意思。
“你不同意遷都!?”
張欣還不知道這事,轉頭問朱高熾。
“上哪同意去啊,北平,啊,不,北京,啥啥都沒有。不得從長計議啊。我一說,我爹就差在朝上砍了我!”
朱高熾自覺比竇娥還冤。
他哪裏是不讚成啊!
就是,這話,不能這樣直接說。
朱棣跟徐氏在過來京師的路上,其實就已經敲定了要遷都的事情。
他當然也知道。
可這事,不是他爹能一言堂的。
就算真要一言堂,也得給大家留點好像能商量的餘地。
台階這玩意,任誰都需要,文臣尤是。
他爹當慣甩手掌櫃,說完就完了,跟在北平那會交代事情一般。
藩王的屬臣跟皇帝的朝臣是兩碼事。
人家沒有台階下,遷都這事又是打算掀了人家桌子的節奏,能不齊刷刷的反對麽。
他站出來緩衝一下情緒。
他爹這股子氣就拐彎衝他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