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麽多學者、教授,有這麽多思想先驅給她引路,給她點亮著人生路上的明燈,還有《新青年》如一支火炬時時燃燒在她身邊,這都使她心房裏鼓滿了一種被希望、理想和信念激發而起的青春激盪的豪情。她覺得,在她麵前,一條熠熠輝耀著自由曙光的科學與民主的寬廣的大道,正向著那理想的遠方伸延而去。
此時,和每一次參加《新青年》文章討論會一樣,趙瑞芝就是滿帶著這種被希望、理想和信念激發而出的青春激盪的豪情,去參加新近出版的這一期《新青年》文章討論會的。
關於這一期《新青年》文章討論會,昨天下午,許德珩在給趙瑞芝通知開會地點時,就把要討論中心內容已給趙瑞芝大概說了一下,說主要針對上一期刊載的、署名“王敬軒”,題為《給新青年編者的一封信》的文章,和這一期針鋒相對刊載的、署名“新青年記者”、題為《復王敬軒書》的文章,都各自談一下自己的看法,因為有人對這兩篇文章的發表已很強烈地提出了不同意見。
有些人不大知道,但有些人已經很清楚,趙瑞芝他們北大的學生老師都很清楚,這是《新青年》其實也就是陳獨秀學長和錢玄同、劉半農兩位教授共同謀劃自編自導自演的一場“雙簧戲”。
原來,《新青年》在陳學長去年還沒來北大之前,還是在上海《青年雜誌》時,發表了胡適教授的《文學改良芻議》,緊接著,陳獨秀學長又發表了自己的《文學革命論》,這刺向封建專製文化的利劍,這燒向腐朽黑暗的烈火,就等於向舊的封建專製文化的堡壘,發起了聲強勢猛的進擊。那些死硬地堅守在封建文化舊堡裏的復古派文人們,似如末日來臨,惶惶不可終日,但外表上仍裝出一副自以為清高的樣子,以冷漠而待之,不進行還擊,依然故我而自行事之。《青年雜誌》隨陳獨秀來北京改刊為《新青年》後,向封建專製文化舊堡壘的進擊更加強猛,大有徹底摧毀這陳腐的舊堡壘之勢。這使得那些復古派的文人們,那些孔家店的遺老遺少們,那竭力宣揚國故復古的“文選派”劉師培之流們和那死守著“桐城派”老古董圈子戀戀不捨的林琴南之流們,內心都越發無比的慌亂和驚恐,但表麵上還故作鎮靜,裝出一副“不值一鬥”的神態,漠然相待,與《新青年》的文學革命派不正麵交手。這樣下去,當然不利於文學革命進一步向縱深發展。於是,陳獨秀學長和錢玄同、劉半農兩位教授商議了一下,決定想個辦法,再狠燒上一把火,就讓錢玄同教授假借名王敬軒,在上一期《新青年》上發表了一篇極力反對文學革命、為封建專製文化辯護的、題為《給新青年編者的一封信》的文章,緊接著,又讓劉半農教授以記者的名義,在這一期《新青年》上發表了《復王敬軒書》的文章。一反一正,“敵對”雙方,針鋒相對,進行了激烈的論戰。錢玄同借名王敬軒,儼然以“文選派”劉師培之流和“桐城派”林紓之流的代言人自居,對新文化和文學革命極盡汙衊之能事,進行了惡毒的攻擊。而劉半農則借記者答覆的名義,對汙衊和攻擊新文化和丈學革命論調、對復古思想,都給予了無情的、淋漓盡致的抨擊。
這一場“雙簧戲”演得惟妙惟肖,活靈活現,在整個北大校園以至在整個社會上,都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趙瑞芝他們今天討論的,就是這個內容。
二
趙瑞芝從林蔭道上下來,斜插進一片小鬆樹林子裏,走上一座已顯出了青翠綠茵的小土坡,沿著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朝前走去,拐來揭去,北大校園就展現在她的麵前。
參加討論會的人大部分已經來了。
李大釗主任、陳獨秀學長、胡適教授,還有錢玄同、劉半農兩位教授,今天也都來了。同學們都正圍擁在幾位師長周圍,像是在請教著什麽問題。
趙瑞芝朝他們走去。
在正式成為北大學生後的那個星期天,因為心情特別高興,也用不著女扮男裝、遮遮掩掩的了,更用不著躲躲藏藏的了,她趙瑞芝、宋一茗、漆小玉、還有林麗萍、陶美玲,這北大率先開放女禁的第一批女學生們,都大膽地穿上了自己的女兒裝——趙瑞芝、宋一茗、漆小玉、林麗萍都上身穿著長到腰部的白色軟緞衣衫、下麵是黑色長裙,陶美玲上身是桃紅衣衫、下身是黑色長裙,衣衫和長裙都勾勒出她們苗條體態婀娜多姿的娉婷,她們在宋維新自告奮勇的熱情地引導下,曾把北大整個校園都轉著看了一下,轉了幾乎大半天。她們高興極了,像痛飲了一頓美酒似的,情激心熱。一張張臉都紅撲撲的,如桃花盛開,說不盡的嬌艷嫵媚;一雙雙眼睛都迸發著驚異而欣喜的亮光,瑩瑩如玉,異彩灼灼,充滿了熱烈、活潑。一路上,她們都是歡聲笑語不斷。
宋維新最先從老遠就看見了趙瑞芝,忙快步子上前迎了過來,招呼道:
“瑞芝同學,大家都來了,就等你們呢!咦,怎麽就是你一個人來?漆小玉同學呢?”
“家裏有事,昨晚回家去了。”趙瑞芝回答說。
兩人邊說著,邊來到了塔下。
“瑞芝同學!”李大釗李主任熱情地招呼趙瑞芝。
趙瑞芝也忙向站在一起的李大釗和陳獨秀施禮問候:
此時,和每一次參加《新青年》文章討論會一樣,趙瑞芝就是滿帶著這種被希望、理想和信念激發而出的青春激盪的豪情,去參加新近出版的這一期《新青年》文章討論會的。
關於這一期《新青年》文章討論會,昨天下午,許德珩在給趙瑞芝通知開會地點時,就把要討論中心內容已給趙瑞芝大概說了一下,說主要針對上一期刊載的、署名“王敬軒”,題為《給新青年編者的一封信》的文章,和這一期針鋒相對刊載的、署名“新青年記者”、題為《復王敬軒書》的文章,都各自談一下自己的看法,因為有人對這兩篇文章的發表已很強烈地提出了不同意見。
有些人不大知道,但有些人已經很清楚,趙瑞芝他們北大的學生老師都很清楚,這是《新青年》其實也就是陳獨秀學長和錢玄同、劉半農兩位教授共同謀劃自編自導自演的一場“雙簧戲”。
原來,《新青年》在陳學長去年還沒來北大之前,還是在上海《青年雜誌》時,發表了胡適教授的《文學改良芻議》,緊接著,陳獨秀學長又發表了自己的《文學革命論》,這刺向封建專製文化的利劍,這燒向腐朽黑暗的烈火,就等於向舊的封建專製文化的堡壘,發起了聲強勢猛的進擊。那些死硬地堅守在封建文化舊堡裏的復古派文人們,似如末日來臨,惶惶不可終日,但外表上仍裝出一副自以為清高的樣子,以冷漠而待之,不進行還擊,依然故我而自行事之。《青年雜誌》隨陳獨秀來北京改刊為《新青年》後,向封建專製文化舊堡壘的進擊更加強猛,大有徹底摧毀這陳腐的舊堡壘之勢。這使得那些復古派的文人們,那些孔家店的遺老遺少們,那竭力宣揚國故復古的“文選派”劉師培之流們和那死守著“桐城派”老古董圈子戀戀不捨的林琴南之流們,內心都越發無比的慌亂和驚恐,但表麵上還故作鎮靜,裝出一副“不值一鬥”的神態,漠然相待,與《新青年》的文學革命派不正麵交手。這樣下去,當然不利於文學革命進一步向縱深發展。於是,陳獨秀學長和錢玄同、劉半農兩位教授商議了一下,決定想個辦法,再狠燒上一把火,就讓錢玄同教授假借名王敬軒,在上一期《新青年》上發表了一篇極力反對文學革命、為封建專製文化辯護的、題為《給新青年編者的一封信》的文章,緊接著,又讓劉半農教授以記者的名義,在這一期《新青年》上發表了《復王敬軒書》的文章。一反一正,“敵對”雙方,針鋒相對,進行了激烈的論戰。錢玄同借名王敬軒,儼然以“文選派”劉師培之流和“桐城派”林紓之流的代言人自居,對新文化和文學革命極盡汙衊之能事,進行了惡毒的攻擊。而劉半農則借記者答覆的名義,對汙衊和攻擊新文化和丈學革命論調、對復古思想,都給予了無情的、淋漓盡致的抨擊。
這一場“雙簧戲”演得惟妙惟肖,活靈活現,在整個北大校園以至在整個社會上,都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趙瑞芝他們今天討論的,就是這個內容。
二
趙瑞芝從林蔭道上下來,斜插進一片小鬆樹林子裏,走上一座已顯出了青翠綠茵的小土坡,沿著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朝前走去,拐來揭去,北大校園就展現在她的麵前。
參加討論會的人大部分已經來了。
李大釗主任、陳獨秀學長、胡適教授,還有錢玄同、劉半農兩位教授,今天也都來了。同學們都正圍擁在幾位師長周圍,像是在請教著什麽問題。
趙瑞芝朝他們走去。
在正式成為北大學生後的那個星期天,因為心情特別高興,也用不著女扮男裝、遮遮掩掩的了,更用不著躲躲藏藏的了,她趙瑞芝、宋一茗、漆小玉、還有林麗萍、陶美玲,這北大率先開放女禁的第一批女學生們,都大膽地穿上了自己的女兒裝——趙瑞芝、宋一茗、漆小玉、林麗萍都上身穿著長到腰部的白色軟緞衣衫、下麵是黑色長裙,陶美玲上身是桃紅衣衫、下身是黑色長裙,衣衫和長裙都勾勒出她們苗條體態婀娜多姿的娉婷,她們在宋維新自告奮勇的熱情地引導下,曾把北大整個校園都轉著看了一下,轉了幾乎大半天。她們高興極了,像痛飲了一頓美酒似的,情激心熱。一張張臉都紅撲撲的,如桃花盛開,說不盡的嬌艷嫵媚;一雙雙眼睛都迸發著驚異而欣喜的亮光,瑩瑩如玉,異彩灼灼,充滿了熱烈、活潑。一路上,她們都是歡聲笑語不斷。
宋維新最先從老遠就看見了趙瑞芝,忙快步子上前迎了過來,招呼道:
“瑞芝同學,大家都來了,就等你們呢!咦,怎麽就是你一個人來?漆小玉同學呢?”
“家裏有事,昨晚回家去了。”趙瑞芝回答說。
兩人邊說著,邊來到了塔下。
“瑞芝同學!”李大釗李主任熱情地招呼趙瑞芝。
趙瑞芝也忙向站在一起的李大釗和陳獨秀施禮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