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人們總以『商人奢侈』來譴責他們服色的逾製,如果我們承認商服製度是重農抑末政策和封建等級製度的產物,就不必對商人服裝違製那麽痛惡了。
著鬥笠蓑衣者穿什麽衣服,本來是生活上的事情,但歷來被人們看得很重要,原來它關係到等級製度的根本問題,具體到商人又關係到崇本抑末的重大原則,所以統治者歷來重視,抓住不放,總在服裝上整人。由此我們知道服飾製度不是小事,是歷史上的重大問題,要認識歷史,不可不注意服飾問題,這是我們研究商人服飾史所得到的一個啟示。再一個啟發是總在服裝問題上指責人不一定有道理,你給人統一服裝,而人各有個性,各有愛好,各有審美觀,你何必多所指斥,乃至歸結到政治上,豈非大有『服色違製』的味道嗎?然而那是多少年前的老骨董,難道還應當把它視為寶物而捨不得扔掉嗎?服飾製度既然表明人的等級身份,人們就以衣帽觀察他人的社會地位。這個觀念再衍化,就是以人的衣飾的好壞決定對他的態度,穿戴華麗貴重者尊崇之,穿戴平常者鄙視之,而不管其人的品德如何,事業如何。以衣飾取人,作為等級製的服色製度的產物是要不得的,今人不應當再有意無意地使用它了。
第五節 為人賤視的更始衣冠
綠林軍及其所擁護的劉玄,經過洛陽到長安,取代王莽新朝,建立更始政權,任職的官員多半來自社會下層民眾,是普通農民、廚師、商人。這些人原來沒有社會地位,沒有名望,讓人看不起,認為他們不足以當大任,就連更始的軍帥將軍李淑都說:當今位至公卿和重要官職的尚書,都是打戴幘勞動者仗出身的士卒等平凡的人,他們的資質當個亭長,捕捉小盜還可以,但不是掌握綱常的輔弼材料,因而要求重視百官的任用,改聘英才。百姓也對更始官員的狀況表示失望,形成俚語:『灶下養,中郎將。爛羊胃,騎都尉。爛羊頭,關內侯。』諷刺更始官員的出身卑下。
人們對更始官員的這種觀點,還不完全是由於他們的卑微出身造成的,同他們不注意衣著儀表也有很大關係。
更始的將領從平民上升為將軍,然而還是根據原來的習慣穿著。他們戴幘,穿諸於,繡,襜褕,錦褲,繡麵衣(《後漢書·光武帝紀》、《後漢書·劉玄傳》)。幘,前文業已提到,這裏略作申述,據應劭的《漢官儀》講,是『古之卑賤不冠者之所服也』(《後漢書》)。蔡邕的《獨斷》說是『古者卑微執事不冠者之所服也』(《後漢書》)。它是不做官的百姓和雖在公府而不配戴冠的胥役所戴的,換句話說,戴幘的人不是官,是庶人和同於庶人的人。諸於,是袖子寬大的上衣,像婦女穿的褂子,所以記載說更始將官『服婦人衣』。繡,亦寫作『繡』,是背心,穿時套在褂子上。錦褲,錦色套褲。襜褕,短衣,不是朝服,漢武帝時外戚漢代女直裙武安侯田恬穿襜入宮,被認為不敬,取消他的侯爵封邑(《史記·武安侯傳》)。更始將領的這種衣帽,是平民百姓的服裝,不是貴胄官僚的品服。
我們知道,比較定型的官服是在東漢年間形成的,但在周秦服製已經建立,周朝已有九章服,漢承秦製,自身也訂立了一些衣冠製度。官服與民服絕對不同,這一點不待到東漢已經很清楚,綠林軍打了天下,建立了政權,卻沒有像西漢官員穿起官服,更沒有自己的服飾製度。而這個製度,如我們在《商人、工匠的服飾禮製與習俗》篇所說,是為『別貴賤』,『辨等威』,是崇爵顯官的,更始官員沒有相應的服飾,如何顯出尊貴和權威呢?在當時等級觀念嚴重的情況下這尤其成了問題。當長安的官吏和士人代表出關迎接更始隊伍時,見將領們穿女式平民服裝,大失所望。一些人看不起這種裝束的將領,心裏笑話他們,還有人從而認為更始政權成不了氣候,不會長久,給它做事,將來會倒黴,因而逃到別處,不與更始政權合作。另一方麵,劉秀到洛陽,按照西漢規矩辦事,人們看著心氣順,有人感動地說:『不圖今日復見漢官威儀』,有的人進而傾心劉秀集團(《後漢書》)。這是人們因為官員著裝而對政權產生不同的看法和相應的對待態度,更始官員的平民裝束建立不起權威,失掉一些人的擁護,成為更始政權迅速失敗的一個因素。
歷代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在政權草創或初建時繼承前朝的服製,穩定後就根據本朝實際情況加以修訂和補充,他們對於皇帝、貴族、百官以及這些人的妻子的服飾製度規定得不厭其詳。因而我們在二十四史的《輿服誌》或《禮誌》、《儀衛誌》看到大量的資料。他們如此用心,就是給這些人樹立相應的權威,以使他們行施職權。
冕隻能皇帝用,進賢冠由文官專用,法冠是司法和監察官員用的,武冠由名稱可知是給武將用的,方山冠是樂人戴的,卻敵冠是皇家衛士戴的。人們看到他用的什麽冠,就知道他的官職,他在執行公務時,就知道如何對待他。可見冠服有利於官員執行公務。一個政權服色製度製訂得好,對於它的穩固顯然是有價值的。封建時代百官服製很繁瑣,形式的東西太多,那是專製製度和迷信思想造成的,不可取,但不必因此而不研究它,而摒棄它可以啟發後人的因素。
一個政權製定它的公務人員的服裝製度,公務人員穿著整潔的嚴肅的製服,會使民眾尊重他所代表的國家機構的權威,使其執行公務來得順利,可以提高行政效率,行施其政權職能。不懂得服飾製度的重要,是政治上的淺薄,也就是不知道從多方麵來認識政治,來維護自己的政權。更始政權在服製上的失敗教訓應當說是深刻的,足資後人借鑑。
著鬥笠蓑衣者穿什麽衣服,本來是生活上的事情,但歷來被人們看得很重要,原來它關係到等級製度的根本問題,具體到商人又關係到崇本抑末的重大原則,所以統治者歷來重視,抓住不放,總在服裝上整人。由此我們知道服飾製度不是小事,是歷史上的重大問題,要認識歷史,不可不注意服飾問題,這是我們研究商人服飾史所得到的一個啟示。再一個啟發是總在服裝問題上指責人不一定有道理,你給人統一服裝,而人各有個性,各有愛好,各有審美觀,你何必多所指斥,乃至歸結到政治上,豈非大有『服色違製』的味道嗎?然而那是多少年前的老骨董,難道還應當把它視為寶物而捨不得扔掉嗎?服飾製度既然表明人的等級身份,人們就以衣帽觀察他人的社會地位。這個觀念再衍化,就是以人的衣飾的好壞決定對他的態度,穿戴華麗貴重者尊崇之,穿戴平常者鄙視之,而不管其人的品德如何,事業如何。以衣飾取人,作為等級製的服色製度的產物是要不得的,今人不應當再有意無意地使用它了。
第五節 為人賤視的更始衣冠
綠林軍及其所擁護的劉玄,經過洛陽到長安,取代王莽新朝,建立更始政權,任職的官員多半來自社會下層民眾,是普通農民、廚師、商人。這些人原來沒有社會地位,沒有名望,讓人看不起,認為他們不足以當大任,就連更始的軍帥將軍李淑都說:當今位至公卿和重要官職的尚書,都是打戴幘勞動者仗出身的士卒等平凡的人,他們的資質當個亭長,捕捉小盜還可以,但不是掌握綱常的輔弼材料,因而要求重視百官的任用,改聘英才。百姓也對更始官員的狀況表示失望,形成俚語:『灶下養,中郎將。爛羊胃,騎都尉。爛羊頭,關內侯。』諷刺更始官員的出身卑下。
人們對更始官員的這種觀點,還不完全是由於他們的卑微出身造成的,同他們不注意衣著儀表也有很大關係。
更始的將領從平民上升為將軍,然而還是根據原來的習慣穿著。他們戴幘,穿諸於,繡,襜褕,錦褲,繡麵衣(《後漢書·光武帝紀》、《後漢書·劉玄傳》)。幘,前文業已提到,這裏略作申述,據應劭的《漢官儀》講,是『古之卑賤不冠者之所服也』(《後漢書》)。蔡邕的《獨斷》說是『古者卑微執事不冠者之所服也』(《後漢書》)。它是不做官的百姓和雖在公府而不配戴冠的胥役所戴的,換句話說,戴幘的人不是官,是庶人和同於庶人的人。諸於,是袖子寬大的上衣,像婦女穿的褂子,所以記載說更始將官『服婦人衣』。繡,亦寫作『繡』,是背心,穿時套在褂子上。錦褲,錦色套褲。襜褕,短衣,不是朝服,漢武帝時外戚漢代女直裙武安侯田恬穿襜入宮,被認為不敬,取消他的侯爵封邑(《史記·武安侯傳》)。更始將領的這種衣帽,是平民百姓的服裝,不是貴胄官僚的品服。
我們知道,比較定型的官服是在東漢年間形成的,但在周秦服製已經建立,周朝已有九章服,漢承秦製,自身也訂立了一些衣冠製度。官服與民服絕對不同,這一點不待到東漢已經很清楚,綠林軍打了天下,建立了政權,卻沒有像西漢官員穿起官服,更沒有自己的服飾製度。而這個製度,如我們在《商人、工匠的服飾禮製與習俗》篇所說,是為『別貴賤』,『辨等威』,是崇爵顯官的,更始官員沒有相應的服飾,如何顯出尊貴和權威呢?在當時等級觀念嚴重的情況下這尤其成了問題。當長安的官吏和士人代表出關迎接更始隊伍時,見將領們穿女式平民服裝,大失所望。一些人看不起這種裝束的將領,心裏笑話他們,還有人從而認為更始政權成不了氣候,不會長久,給它做事,將來會倒黴,因而逃到別處,不與更始政權合作。另一方麵,劉秀到洛陽,按照西漢規矩辦事,人們看著心氣順,有人感動地說:『不圖今日復見漢官威儀』,有的人進而傾心劉秀集團(《後漢書》)。這是人們因為官員著裝而對政權產生不同的看法和相應的對待態度,更始官員的平民裝束建立不起權威,失掉一些人的擁護,成為更始政權迅速失敗的一個因素。
歷代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在政權草創或初建時繼承前朝的服製,穩定後就根據本朝實際情況加以修訂和補充,他們對於皇帝、貴族、百官以及這些人的妻子的服飾製度規定得不厭其詳。因而我們在二十四史的《輿服誌》或《禮誌》、《儀衛誌》看到大量的資料。他們如此用心,就是給這些人樹立相應的權威,以使他們行施職權。
冕隻能皇帝用,進賢冠由文官專用,法冠是司法和監察官員用的,武冠由名稱可知是給武將用的,方山冠是樂人戴的,卻敵冠是皇家衛士戴的。人們看到他用的什麽冠,就知道他的官職,他在執行公務時,就知道如何對待他。可見冠服有利於官員執行公務。一個政權服色製度製訂得好,對於它的穩固顯然是有價值的。封建時代百官服製很繁瑣,形式的東西太多,那是專製製度和迷信思想造成的,不可取,但不必因此而不研究它,而摒棄它可以啟發後人的因素。
一個政權製定它的公務人員的服裝製度,公務人員穿著整潔的嚴肅的製服,會使民眾尊重他所代表的國家機構的權威,使其執行公務來得順利,可以提高行政效率,行施其政權職能。不懂得服飾製度的重要,是政治上的淺薄,也就是不知道從多方麵來認識政治,來維護自己的政權。更始政權在服製上的失敗教訓應當說是深刻的,足資後人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