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正己的人少謀私利,劉大夏因反對宦官被抄家,發配邊疆。他位至兵部尚書,在任時不替子孫請求恩蔭,到遣戍時,隻帶著一個僕人上路。有人問他為什麽不叫子孫跟著去,他說當初不給他們乞求恩澤,今日也不連累他們去受苦。對子孫,要求他們憑個人本事吃飯,不用祖上的遺產毀害他們。認識這一點似乎不難,真正實踐了,就非常不容易。


    為了正己,劉大夏能官能民。致仕歸裏,在菜園中勞動,當遣戍的命令下達時,他正在園中鋤草。待到發配歸來,又事農耕。他有個門生當了巡撫,赴任時特地繞道看望老師,在路上遇到一個耕地的老頭,就問劉尚書的家,老人把他領到劉家堂屋,才承認自己就是劉某,原來師生多年不見,不認識了。劉大夏以躬耕安度了晚年。


    這幾個庶吉士由於長期筆耕,多有文字留下來。劉大夏撰有《劉忠宣公集》、《東山詩集》。李東陽著的是《懷麓堂詩稿》、《詩後稿》、《文稿》、《後稿》、《詩文續稿》和《西涯擬古樂府》。丘浚作有《瓊台詩文會稿重編》、《丘文莊公集》、《大學衍義補》。這是他們讀書學習的成果,也是他們學習生活的反映。


    除劉大夏是尚書,丘浚、李東陽、劉健均是大學士,後者還是首輔。他們不僅官位高,更重要的是有一些政績,有著述,在明中葉,都是人才。他們的成就同學習有很大關係,他們都是科甲出身,且進士之後又做了庶吉士,可以說是研究院畢業生。從他們的經歷說明,高層次的學習,就社會需要講是完全必要的,就個人提高講也是如此。庶吉士製度在明朝形成,清朝繼續實行。明清鼎甲進士入翰林院做修撰、編修,政府又在二、三甲中挑選年輕的,或中年進士中文學優等的,或善於書寫的做庶吉士,邊學習,邊可參加翰林院所管的編纂工作,三年後經過散館考試,一部分留在翰林院,另一部分到各行政衙門。明清兩代的大學士相當一部分出身於翰林院,其中不乏庶吉士,翰林院成為培養人才和儲備人才的地方。歷史事實證明庶吉士這一學歷段對高級人才的培養很有必要。


    儒家所講的做人準則,大多數讀書人並不遵行,但也確有少數人認真實踐,丘浚等人基本上屬於後一類型。他們熟知儒家經典,信奉忠臣觀念,正人與小人的是非觀念分明,願做君子之儒,不做勢利小人。在這裏,講信義,不阿附,這種品格是值得讚許的。儒家所宣揚的道德信條人們可以有不同看法,不過主張做正直的人的觀念無論如何需要肯定。


    第十一節 楊繼盛的家庭生活


    楊繼盛,號椒山,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生,河北容城人。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1547)進士,官兵部員外郎。大將軍鹹寧侯仇鸞在與蒙古瓦剌部關係中怯懦主和,楊繼盛上書反對,被下詔獄,貶為狄道典史。仇鸞勢敗後,楊回到兵部任職,又上書指責權相嚴嵩的弄權,再次下詔獄,於三十四年(1555)被處死,時年40歲。明穆宗繼位,給予『忠湣』諡號。楊繼盛受刑前夕,分別給妻張貞,子應尾、應箕寫遺言,後世顧鈃把它以《楊忠湣公遺筆》為名刊露,後被收入《學海類編》叢書中。《明史》、《明書》均有楊繼盛的傳記。這些記載向我們展示了楊繼盛的部分家庭生活情況。


    清上官周《晚笑堂畫傳》中楊繼盛畫像楊繼盛少年時代家境清貧,父親楊富,母親曹氏。7歲時母親亡故,父親的妾陳氏虐待他,讓他放牛,所以他自幼就獨立處理與家裏人的關係。繼盛看到鄰居家的孩子在學塾讀書,非常羨慕,回家向同胞長兄繼昌要求學習,哥哥說你這麽小,讀書做什麽,表示反對。繼盛說我年歲小可以放牛,就不能讀書?繼昌聽了覺得有理,把弟弟的願望向父親反映了,楊富答應他的請求。於是繼盛一邊放牛,一邊讀書,到13歲時全力學習,18歲中秀才,以後借住僧房繼續攻讀。有一年繼昌得了瘟疫,繼盛聽說趕回家中侍候,日夜不寐,使兄康復。嘉靖十九年(1540)中舉人,次年會試落第,入國子監進修,需要家庭供給生活費。繼昌認為不能白白養活弟弟,也不同繼盛協商,就給弟媳張貞八石穀和一片土地,算作分家的財產,繼盛夫婦沒有怨言地接受了。繼盛在京邊讀書邊坐館教學,有了收入,張貞在鄉生產也獲得豐收。


    繼盛回到家鄉請姻親吃飯,乘機向繼昌敬酒,說我當初默認析產,是怕我的學習費用連累長兄,現在我有餘錢,可以補助家用,請哥哥允許我和你一起生活。繼昌聽了很慚愧,同意了他的要求。繼盛又拿出13兩銀子捐給政府作邊疆經費,使繼昌得到教官的榮譽。繼盛給妻子遺言,說哥哥不懂多少道理,也沒有壞心眼,隻是愛占小便宜,你要讓著他,他自然高興了,表明至死惦記著長兄。


    妻子張貞,勤勞治家,體貼丈夫。繼盛被貶狄道,張貞跟隨赴任。當地文化不發展,繼盛想興辦學校,沒有經費,遂賣了自己的乘騎,錢還不夠,獲得張貞的同意,變賣了她的服飾,買田收租,作學校的經費,可見在事業上夫妻觀點一致。繼盛考慮彈劾嚴嵩時,自言自語我怎樣報答天子的隆恩呢?張貞聽到,笑著說:看你這樣子,該退職返裏了。繼盛問這話是什麽意思,她說一個仇鸞差點沒有把你陷害死,現在嚴嵩父子比仇鸞奸惡百倍,這種現實怎容你報答天子,所以不如回老家。繼盛從張貞話中得到啟發,決心參劾嚴嵩以報國。不幸的是如張貞所料,繼盛又一次被投入監牢,判處死刑。張貞痛惜丈夫,向朝廷上書,為繼盛鳴冤,同時要求以自身代替丈夫服刑。她愛護丈夫勝過自己的生命,繼盛同樣熱愛妻子,深深地了解她的為人。遺言說妻子聰明懂道理,但性子剛烈,要求她撫養好兒子,保持家庭,千萬不要因夫妻感情重,做出殉死的事來。在遺言中告誡兒子,要孝順母親,『凡事依她』,對妻子的後事作了安排,也是綣綣於夫妻之情。繼盛有妾,叫二貞,沒有生養過,繼盛入監三年,二貞吃齋誦經,給繼盛祈福。繼盛告訴張貞,在他死後,因二貞年輕,讓她嫁人,她的衣服首飾都給她帶走,不要讓她守寡。他這樣對待妾還是通情達理的,少見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去古人的庭院散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馮爾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馮爾康並收藏去古人的庭院散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