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政變引發的戰役歷時僅六十餘日,傷亡就將近十萬人。
在八王之亂中喪命的,趙王司馬倫是第三個。
復辟成功,諸王大受封賞。齊王司馬冏獲封大司馬,加九錫,輔政;成都王司馬穎為大將軍,加九錫,都督中外一切軍務;河間王司馬為太尉、侍中,加九錫;長沙王司馬乂為撫軍大將軍,兼領左軍;進封新野公司馬歆為王,都督荊州一切軍務,加鎮南大將軍。
一個驕橫的王爺倒下去了,可更多的王爺站了起來。
而且是三個“加九錫”的少壯派軍人。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加九錫”意味著什麽。從西漢末年的王莽,到東漢末年的董卓,再到篡漢的曹操、篡魏的司馬昭,直至最近的趙王司馬倫,一旦“九錫”加身,接下去要做的就是篡位稱帝。
四 人人都在重蹈覆轍(3)
而今居然有三個少壯派親王“加九錫”,明眼人不用想也知道,更多的流血事件還在後麵。
親王們躊躇滿誌,紛紛懷著微妙的心情去祭拜祖陵。
其間,新野王司馬歆對齊王司馬冏說:“您與成都王司馬穎同建功勳,按理說應該留下他在京城輔政,如果您並無此意,應該削去他的兵權。”
與此同時,在同一片山陵的另一麵,長沙王司馬乂也正在對成都王司馬穎說:“天下者,先帝之業!王,您應該匡正維繫它!” 司馬穎是司馬衷之弟,同屬武帝司馬炎這一正脈,司馬乂言下之意,接下來做皇帝的應該是他司馬穎,而不是齊王司馬冏。而幕僚盧誌卻勸司馬穎以退為進,暫避齊王鋒芒。司馬穎採納他的建議,以母病為由,歸返鄴城。
是年底,司馬冏的三個兒子都被封王。
第二年,即太安元年(302)五月,司馬冏為杜絕司馬穎依序繼位的可能性,就立年方八歲的清河王司馬覃為太子。自封為太子太師,派東海王司馬越為司空。
司馬冏總攬大權後,開始大興土木,終朝宴飲,不進宮參加朝會,卻安坐府中接受百官的朝拜。一時間群臣側目,朝野失望。
齊王司馬冏開始一步步地重蹈司馬倫之覆轍。
危機正在醞釀。而對於有些人來說是危險的,對於另一些人則是機會。
比如翊軍校尉李含。
這是又一個出身低微的寒士。
他原本是河間王司馬手下的一個長史,被徵召入朝,在司馬冏帳下參與軍機。本欲大展宏圖,不料卻發現司馬冏的左右數人皆是他的舊仇家。李含整日戰戰兢兢,生怕仇家伺機報復,深感出頭無日。有一天,他忽然從洛陽出走,暗中來到長安,找到他的舊主子司馬。
李含這一出來,就沒想再回去。
這次他要孤注一擲。所以他一開口就是一個彌天大謊。他說自己帶來了天子密詔,命司馬舉兵誅殺司馬冏。
司馬不理會密詔是真是假,欣然應允。因為他自己早有此意。隨即他便給司馬冏上了一道表章,歷數他的罪狀,並聲稱已勒兵十萬,將與成都王司馬穎、新野王司馬歆等人一同起兵,會師洛陽。同時派遣李含、張方率領軍隊向洛陽挺進。李含傳檄給身在朝中的長沙王司馬乂,讓他在京師做內應。
司馬冏聞訊大駭,便先下手為強,派人攻襲司馬乂。
司馬乂立刻率百餘名勇士飛馳入宮,關閉諸門,挾持惠帝,詔命軍隊攻打司馬冏的大司馬府。
這一天夜裏,洛陽城殺聲四起,火光沖天,雙方軍隊展開激戰。大司馬稱“長沙王矯詔”,長沙王稱“大司馬謀反”。惠帝被挾持到上東門的城樓上。司馬冏軍隊飛矢如雨,紛紛射到皇帝麵前。臣子們簇擁著他左閃右避,不斷有人被箭射死,屍體層層疊疊地堆積在皇帝腳下。
大戰整整持續了三天三夜。最終,司馬冏的軍隊被打敗。司馬冏被自己的長史趙淵捆了起來押入宮中。傻皇帝掛念他讓自己復位,起了惻隱之心,想留他一條活命。司馬乂立刻命左右把他拉了出去,斬於閶闔門下,把頭顱傳遍六軍。隨後將其所有黨羽全部捕殺並夷滅三族,死者達兩千多人。
在八王之亂中喪命的,齊王司馬冏是第四個。
長沙王司馬乂取代司馬冏輔政,雖然人在朝中,但政事無論大小皆與遠在鄴城的成都王司馬穎谘商。司馬穎實際上遙控了帝國的朝政。
五 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1)
這一場政變的結局完全出乎始作俑者李含的預料。
他原本以為長沙王司馬乂弱小,遲早要被齊王司馬冏幹掉,所以才投靠了河間王司馬。他的如意算盤是:唆使司馬打敗司馬冏,然後廢掉皇帝,由司馬把持朝政,自己隨之飛黃騰達,成為孫秀第二。可如今司馬乂在朝,司馬穎遙控,率先舉事的司馬卻仍居藩國。而且司馬穎又日漸驕奢,比司馬冏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一切讓李含無法忍受,也讓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司馬無法忍受。於是司馬密令李含等人謀殺司馬乂。李含還沒來得及動手,事情便泄露。司馬乂立即捕殺了李含等人。
司馬大怒,以清君側為名,派遣張方為都督,率精兵七萬,出函穀關直撲洛陽。而成都王司馬穎雖遙控朝廷,但畢竟有隔靴搔癢、鞭長莫及之憾,遂趁勢與司馬遙相呼應,以陸機為前將軍,發動二十萬大軍南下洛陽。
在八王之亂中喪命的,趙王司馬倫是第三個。
復辟成功,諸王大受封賞。齊王司馬冏獲封大司馬,加九錫,輔政;成都王司馬穎為大將軍,加九錫,都督中外一切軍務;河間王司馬為太尉、侍中,加九錫;長沙王司馬乂為撫軍大將軍,兼領左軍;進封新野公司馬歆為王,都督荊州一切軍務,加鎮南大將軍。
一個驕橫的王爺倒下去了,可更多的王爺站了起來。
而且是三個“加九錫”的少壯派軍人。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加九錫”意味著什麽。從西漢末年的王莽,到東漢末年的董卓,再到篡漢的曹操、篡魏的司馬昭,直至最近的趙王司馬倫,一旦“九錫”加身,接下去要做的就是篡位稱帝。
四 人人都在重蹈覆轍(3)
而今居然有三個少壯派親王“加九錫”,明眼人不用想也知道,更多的流血事件還在後麵。
親王們躊躇滿誌,紛紛懷著微妙的心情去祭拜祖陵。
其間,新野王司馬歆對齊王司馬冏說:“您與成都王司馬穎同建功勳,按理說應該留下他在京城輔政,如果您並無此意,應該削去他的兵權。”
與此同時,在同一片山陵的另一麵,長沙王司馬乂也正在對成都王司馬穎說:“天下者,先帝之業!王,您應該匡正維繫它!” 司馬穎是司馬衷之弟,同屬武帝司馬炎這一正脈,司馬乂言下之意,接下來做皇帝的應該是他司馬穎,而不是齊王司馬冏。而幕僚盧誌卻勸司馬穎以退為進,暫避齊王鋒芒。司馬穎採納他的建議,以母病為由,歸返鄴城。
是年底,司馬冏的三個兒子都被封王。
第二年,即太安元年(302)五月,司馬冏為杜絕司馬穎依序繼位的可能性,就立年方八歲的清河王司馬覃為太子。自封為太子太師,派東海王司馬越為司空。
司馬冏總攬大權後,開始大興土木,終朝宴飲,不進宮參加朝會,卻安坐府中接受百官的朝拜。一時間群臣側目,朝野失望。
齊王司馬冏開始一步步地重蹈司馬倫之覆轍。
危機正在醞釀。而對於有些人來說是危險的,對於另一些人則是機會。
比如翊軍校尉李含。
這是又一個出身低微的寒士。
他原本是河間王司馬手下的一個長史,被徵召入朝,在司馬冏帳下參與軍機。本欲大展宏圖,不料卻發現司馬冏的左右數人皆是他的舊仇家。李含整日戰戰兢兢,生怕仇家伺機報復,深感出頭無日。有一天,他忽然從洛陽出走,暗中來到長安,找到他的舊主子司馬。
李含這一出來,就沒想再回去。
這次他要孤注一擲。所以他一開口就是一個彌天大謊。他說自己帶來了天子密詔,命司馬舉兵誅殺司馬冏。
司馬不理會密詔是真是假,欣然應允。因為他自己早有此意。隨即他便給司馬冏上了一道表章,歷數他的罪狀,並聲稱已勒兵十萬,將與成都王司馬穎、新野王司馬歆等人一同起兵,會師洛陽。同時派遣李含、張方率領軍隊向洛陽挺進。李含傳檄給身在朝中的長沙王司馬乂,讓他在京師做內應。
司馬冏聞訊大駭,便先下手為強,派人攻襲司馬乂。
司馬乂立刻率百餘名勇士飛馳入宮,關閉諸門,挾持惠帝,詔命軍隊攻打司馬冏的大司馬府。
這一天夜裏,洛陽城殺聲四起,火光沖天,雙方軍隊展開激戰。大司馬稱“長沙王矯詔”,長沙王稱“大司馬謀反”。惠帝被挾持到上東門的城樓上。司馬冏軍隊飛矢如雨,紛紛射到皇帝麵前。臣子們簇擁著他左閃右避,不斷有人被箭射死,屍體層層疊疊地堆積在皇帝腳下。
大戰整整持續了三天三夜。最終,司馬冏的軍隊被打敗。司馬冏被自己的長史趙淵捆了起來押入宮中。傻皇帝掛念他讓自己復位,起了惻隱之心,想留他一條活命。司馬乂立刻命左右把他拉了出去,斬於閶闔門下,把頭顱傳遍六軍。隨後將其所有黨羽全部捕殺並夷滅三族,死者達兩千多人。
在八王之亂中喪命的,齊王司馬冏是第四個。
長沙王司馬乂取代司馬冏輔政,雖然人在朝中,但政事無論大小皆與遠在鄴城的成都王司馬穎谘商。司馬穎實際上遙控了帝國的朝政。
五 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1)
這一場政變的結局完全出乎始作俑者李含的預料。
他原本以為長沙王司馬乂弱小,遲早要被齊王司馬冏幹掉,所以才投靠了河間王司馬。他的如意算盤是:唆使司馬打敗司馬冏,然後廢掉皇帝,由司馬把持朝政,自己隨之飛黃騰達,成為孫秀第二。可如今司馬乂在朝,司馬穎遙控,率先舉事的司馬卻仍居藩國。而且司馬穎又日漸驕奢,比司馬冏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一切讓李含無法忍受,也讓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司馬無法忍受。於是司馬密令李含等人謀殺司馬乂。李含還沒來得及動手,事情便泄露。司馬乂立即捕殺了李含等人。
司馬大怒,以清君側為名,派遣張方為都督,率精兵七萬,出函穀關直撲洛陽。而成都王司馬穎雖遙控朝廷,但畢竟有隔靴搔癢、鞭長莫及之憾,遂趁勢與司馬遙相呼應,以陸機為前將軍,發動二十萬大軍南下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