剎那的權衡,伏胤內心的天平便倒向了司馬倫。
電光石火之間,一個普通軍官的念頭就改寫了西晉帝國的歷史。
伏胤出宮了。他的懷裏多了一道空白詔書。
司馬允見宮中詔使率援兵抵達,大喜過望,立刻開陣讓伏胤進來,從兵車跳下,跪地接詔。說時遲,那時快。伏胤手起刀落,淮南王的人頭就滾落到了地上。
淮南王的士兵一下子全蒙了,他們緊緊盯著伏胤。
可是,他手上有皇帝的詔書。而且四百名騎兵皆已刀劍出鞘地守在他們身旁。
沒有人作出反應。
一場勝利在望的政變就此流產了。
本來司馬倫被箭雨困於相國府中時,洛陽的百姓就爭相傳告,說司馬倫已被擒拿,百姓無不拍手稱快。可轉瞬之間就傳來了司馬允被殺的消息,人們紛紛搖頭嘆息。
司馬允死時,年29歲。三個兒子亦隨之被殺。
在八王之亂中喪命的,淮南王司馬允是第二個。
因司馬允敗亡而被株連夷滅者多達數千人。其中有兩個是西晉時期的重量級人物:
一個是天下無雙的美男子潘嶽。
一個是富可敵國的公子哥石崇。
孫秀說他們參與謀反,實際上是在公報私仇。幾年前孫秀還隻是潘嶽門下的一個小吏,多次因瀆職而遭到潘嶽的鞭打,從此懷恨在心。而孫秀得勢之後則是看上了石崇的一個愛妾綠珠,派人索要。石崇對來人說我的侍妾都在這,任你選。來人說不行,孫大人就是要綠珠。石崇勃然大怒:“綠珠吾所愛,不可得也。”這一來就把孫秀往死裏得罪了。
趁著司馬允謀反一案,孫秀大筆一揮,就把潘嶽和石崇的名字圈了進去。
石崇的巨額財產被悉數抄沒。臨刑那天,石崇嘆道:“這些奴才是貪圖我的財產罷了!”
捕吏忽然回頭說:“知財致害,何不早散?”
石崇啞口無言。
當年與皇親國戚鬥富的時候,石崇絕對想不到,他最終帶進墳墓的竟然隻是這麽一句簡單而平凡的真理——知財致害,何不早散?
四 人人都在重蹈覆轍(2)
通向帝座的道路全都掃清了,司馬倫和孫秀一刻也不願再等待。
永寧元年(301)正月,司馬倫派義陽王司馬威入宮奪取了皇帝璽綬,簽署了禪位詔書。把惠帝押送到金墉城。
初九,司馬倫登皇帝位,改元建始。
初十,尊惠帝為“太上皇”,改金墉城為永昌宮。
孫秀、司馬威等人都加官晉爵,其餘黨羽,皆為卿將,超階越次,不可勝記。下至奴僕、兵卒,也封加爵位。每次朝會時,滿座都是貂尾蟬羽裝飾的帽子。時人為此造了一句諺語:“貂不足,狗尾續。”(這就是“狗尾續貂”典故的由來)。侯爵封得太多,印章來不及鑄造鐫刻,時常用白板應付了事。
司馬倫當上了皇帝,可他篡奪的隻是一個名號。而孫秀才真正篡奪了一個皇帝的實權。
孫秀專執朝政,司馬倫所出的詔令經常被他隨意更改,有時幹脆作廢,由孫秀自書詔令。所以往往朝令夕改,百官像走馬燈似的輪換。
天下似乎成了孫秀一個人的。
然而,那些擁兵自重、坐鎮一方的親王還是讓他心存忌憚。尤其是坐鎮許昌的齊王司馬、坐鎮鄴城的成都王司馬穎和坐鎮關中的河間王司馬。為了控製並安撫他們,孫秀一方麵將親信不斷地安插在他們左右,進行嚴密監控;另一方麵加封他們大將軍名號,加緊籠絡。
可親王們不吃這一套。
這一年的三月,司馬倫剛剛做了兩個多月的皇帝,齊王司馬冏便突然傳檄天下,發兵討伐趙王倫。檄文稱“逆臣孫秀,迷誤趙王,當共誅討。有不從命者,誅及三族”。一時間,天下諸王紛紛響應。齊王司馬冏自許昌發兵北上,成都王司馬穎自鄴城(今河南安陽市北)引兵南下,呈兩麵夾攻之勢。司馬倫大為恐慌,急忙分兵抵抗,交戰伊始兩路皆有小勝,尤其是北路軍,在黃橋殲滅了司馬穎的軍隊一萬多人。捷報傳來,司馬倫和孫秀大喜,立即為北路的士猗、許超與孫會三個將軍慶功,讓他們都秉持符節。
然而驕兵必敗。三個將領各自居功,誰也不服誰,號令不一,再加上麻痹輕敵,遂被整兵再戰的司馬穎打得大敗而逃。司馬穎乘勝追擊,大軍渡過黃河,直逼洛陽。
前線失利,洛陽守軍又群情洶湧,準備誅殺司馬倫和孫秀。孫秀惶惶不可終日,躲在中書省,不敢出門半步,與敗將士猗、許超、孫會等人日夜商討對策。有人說要聚集殘部決一死戰,有人說要焚燒宮室、挾持司馬倫逃亡南方,還有人幹脆勸孫秀乘船東逃入海……
正在眾人各執一詞,莫衷一是之際,一場兵變就突然降臨了。
這一年的閏三月初七,左衛將軍王輿率禁軍七百多人從南掖門進入皇宮,直接殺進中書省。孫秀、許超、士猗等人猝不及防,被亂刀砍殺。王輿逼迫司馬倫發布退位詔書:“吾為孫秀所誤,以怒三王。今已誅秀,其迎太上皇復位,吾歸老於農畝。”
初九,惠帝司馬衷復辟,改元永寧。十三日,下詔賜死司馬倫及四個兒子。凡司馬倫和孫秀任命的官員絕大多數被罷免。此後,三王相繼進入洛陽。齊王司馬冏最後一個到來,身後是旌旗蔽日、浩浩蕩蕩的數十萬軍隊,京師大為震動。
電光石火之間,一個普通軍官的念頭就改寫了西晉帝國的歷史。
伏胤出宮了。他的懷裏多了一道空白詔書。
司馬允見宮中詔使率援兵抵達,大喜過望,立刻開陣讓伏胤進來,從兵車跳下,跪地接詔。說時遲,那時快。伏胤手起刀落,淮南王的人頭就滾落到了地上。
淮南王的士兵一下子全蒙了,他們緊緊盯著伏胤。
可是,他手上有皇帝的詔書。而且四百名騎兵皆已刀劍出鞘地守在他們身旁。
沒有人作出反應。
一場勝利在望的政變就此流產了。
本來司馬倫被箭雨困於相國府中時,洛陽的百姓就爭相傳告,說司馬倫已被擒拿,百姓無不拍手稱快。可轉瞬之間就傳來了司馬允被殺的消息,人們紛紛搖頭嘆息。
司馬允死時,年29歲。三個兒子亦隨之被殺。
在八王之亂中喪命的,淮南王司馬允是第二個。
因司馬允敗亡而被株連夷滅者多達數千人。其中有兩個是西晉時期的重量級人物:
一個是天下無雙的美男子潘嶽。
一個是富可敵國的公子哥石崇。
孫秀說他們參與謀反,實際上是在公報私仇。幾年前孫秀還隻是潘嶽門下的一個小吏,多次因瀆職而遭到潘嶽的鞭打,從此懷恨在心。而孫秀得勢之後則是看上了石崇的一個愛妾綠珠,派人索要。石崇對來人說我的侍妾都在這,任你選。來人說不行,孫大人就是要綠珠。石崇勃然大怒:“綠珠吾所愛,不可得也。”這一來就把孫秀往死裏得罪了。
趁著司馬允謀反一案,孫秀大筆一揮,就把潘嶽和石崇的名字圈了進去。
石崇的巨額財產被悉數抄沒。臨刑那天,石崇嘆道:“這些奴才是貪圖我的財產罷了!”
捕吏忽然回頭說:“知財致害,何不早散?”
石崇啞口無言。
當年與皇親國戚鬥富的時候,石崇絕對想不到,他最終帶進墳墓的竟然隻是這麽一句簡單而平凡的真理——知財致害,何不早散?
四 人人都在重蹈覆轍(2)
通向帝座的道路全都掃清了,司馬倫和孫秀一刻也不願再等待。
永寧元年(301)正月,司馬倫派義陽王司馬威入宮奪取了皇帝璽綬,簽署了禪位詔書。把惠帝押送到金墉城。
初九,司馬倫登皇帝位,改元建始。
初十,尊惠帝為“太上皇”,改金墉城為永昌宮。
孫秀、司馬威等人都加官晉爵,其餘黨羽,皆為卿將,超階越次,不可勝記。下至奴僕、兵卒,也封加爵位。每次朝會時,滿座都是貂尾蟬羽裝飾的帽子。時人為此造了一句諺語:“貂不足,狗尾續。”(這就是“狗尾續貂”典故的由來)。侯爵封得太多,印章來不及鑄造鐫刻,時常用白板應付了事。
司馬倫當上了皇帝,可他篡奪的隻是一個名號。而孫秀才真正篡奪了一個皇帝的實權。
孫秀專執朝政,司馬倫所出的詔令經常被他隨意更改,有時幹脆作廢,由孫秀自書詔令。所以往往朝令夕改,百官像走馬燈似的輪換。
天下似乎成了孫秀一個人的。
然而,那些擁兵自重、坐鎮一方的親王還是讓他心存忌憚。尤其是坐鎮許昌的齊王司馬、坐鎮鄴城的成都王司馬穎和坐鎮關中的河間王司馬。為了控製並安撫他們,孫秀一方麵將親信不斷地安插在他們左右,進行嚴密監控;另一方麵加封他們大將軍名號,加緊籠絡。
可親王們不吃這一套。
這一年的三月,司馬倫剛剛做了兩個多月的皇帝,齊王司馬冏便突然傳檄天下,發兵討伐趙王倫。檄文稱“逆臣孫秀,迷誤趙王,當共誅討。有不從命者,誅及三族”。一時間,天下諸王紛紛響應。齊王司馬冏自許昌發兵北上,成都王司馬穎自鄴城(今河南安陽市北)引兵南下,呈兩麵夾攻之勢。司馬倫大為恐慌,急忙分兵抵抗,交戰伊始兩路皆有小勝,尤其是北路軍,在黃橋殲滅了司馬穎的軍隊一萬多人。捷報傳來,司馬倫和孫秀大喜,立即為北路的士猗、許超與孫會三個將軍慶功,讓他們都秉持符節。
然而驕兵必敗。三個將領各自居功,誰也不服誰,號令不一,再加上麻痹輕敵,遂被整兵再戰的司馬穎打得大敗而逃。司馬穎乘勝追擊,大軍渡過黃河,直逼洛陽。
前線失利,洛陽守軍又群情洶湧,準備誅殺司馬倫和孫秀。孫秀惶惶不可終日,躲在中書省,不敢出門半步,與敗將士猗、許超、孫會等人日夜商討對策。有人說要聚集殘部決一死戰,有人說要焚燒宮室、挾持司馬倫逃亡南方,還有人幹脆勸孫秀乘船東逃入海……
正在眾人各執一詞,莫衷一是之際,一場兵變就突然降臨了。
這一年的閏三月初七,左衛將軍王輿率禁軍七百多人從南掖門進入皇宮,直接殺進中書省。孫秀、許超、士猗等人猝不及防,被亂刀砍殺。王輿逼迫司馬倫發布退位詔書:“吾為孫秀所誤,以怒三王。今已誅秀,其迎太上皇復位,吾歸老於農畝。”
初九,惠帝司馬衷復辟,改元永寧。十三日,下詔賜死司馬倫及四個兒子。凡司馬倫和孫秀任命的官員絕大多數被罷免。此後,三王相繼進入洛陽。齊王司馬冏最後一個到來,身後是旌旗蔽日、浩浩蕩蕩的數十萬軍隊,京師大為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