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裝瘋賣傻。建文元年(1399年)農曆6月,燕山護衛百戶倪諒向朝廷告發燕王的兩個部下為燕王招募死士。二人經過審問,供認了燕王的一些陰事。建文皇帝沒有更多的證據,所以沒有削燕王,而是下詔訓責。燕王害怕這是削藩的前兆,遂生一計,用以迷惑建文皇帝。北平的人聽說燕王突然瘋了,經常可以看到他在大庭廣眾之下亂跑、亂喊,有時躺在大街上昏睡。建文皇帝聽到傳言,命北平布政使張砝和都指揮使謝貴探聽真情。二人來到燕王府,看見燕王圍坐在火爐旁邊,渾身顫抖,似乎很冷的樣子。看見張、謝二人前來,燕王手拄拐杖,走路踉蹌。張、謝二人都被燕王精湛的演技欺騙了,上奏朝廷,建文皇帝信以為真。其實燕王並不是第一次裝病。早在周王被廢之後,他就一直稱病不出,藉以韜光養晦,麻痹對手。不過當時他確實有一塊心病,他的三個兒子在南京,可能已被扣為人質。一旦他有異謀,三個兒子性命堪憂。於是他藉口病重,請求建文皇帝讓三個兒子歸府照顧自己。這是一箭雙鵰之策:如果朝廷放歸三個兒子,則免去了質於人的情況;如果不同意放歸,可以探知朝廷的意向,早做謀劃。建文皇帝拿不定主意,後來在徐增壽的蠱惑下竟然將燕王三個兒子送歸燕國。燕王大喜過望,連稱“天助”,欣喜之情難以言表。幾個月後,毫無顧忌的燕王造反,建文皇帝真是後悔莫及!


    第三,出使西洋。鄭和原來姓馬,小名叫三保,出生在雲南一個回族家庭裏。他的祖父、父親都信奉伊斯蘭教,還到麥加(伊斯蘭教的主要聖地,在今沙烏地阿拉伯)去朝過聖。鄭和小時候就從父親那裏聽說過外國的一些情況。後來,他進燕王宮裏當了太監,因為他聰明能幹,得到明成祖的信任。這鄭和的名字還是明成祖給他起的。但是民間把他的小名叫慣了,所以一直把他叫做“三保太監”,後來,有的書上也寫成“三寶太監”。


    南京是鄭和的第二故鄉,也是鄭和航海事業的發祥地。晚年鄭和定居於南京並將其兄馬文銘之子過繼立嫡。600年來,鄭和後裔一直在南京繁衍生息。馬府是鄭和在南京的宅第,鄭和及其後裔,從明代到清末一直聚居南京的馬府內。現在的馬府街由此得名。明清兩代馬府街鄭和府邸麵積很大,東至長白街,南達白下路,西至太平南路,北至太平巷。至今還保留著鄭和公園(即原馬府花園)。


    永樂三年(1405年)6月,奉成祖命,鄭和率62艘巨型海船(這種船長44丈,闊18丈)、27800餘名官兵和水手組成龐大船隊,出使西洋(今南洋加裏曼丹以西至非洲東海岸一帶)。船隊從蘇州劉家港(今江蘇太倉瀏河)出發,經東海、南海,先後到占城(今越南南方)、暹羅(今泰國)和爪哇、蘇門答臘、三佛齊(今印度尼西亞)等。船隊在三佛齊殲滅以陳祖義為首的、企圖搶劫船隊的一群海盜。後經滿剌加(今馬六甲)到天竺(今印度)、錫蘭山(今斯裏蘭卡),北上印度洋西岸的柯枝(今印度的柯欽)、古裏(今印度的科裏庫特)、加爾各答,到達忽魯謨斯(今伊朗阿巴斯港)後返航。歷時兩年多,於永樂五年(1407年)十一月,鄭和再次率船隊出使西洋,並送各國使臣回國;隨帶中國絲綢、瓷器等物賞賜各國。船隊經過錫蘭山時,還專程到立佛寺進香布施,立碑紀念。永樂七年(1409年)七月,船隊回到南京。自1405年起,此後的二十八年間,鄭和、王景弘率領船隊七下西洋,泛海九萬餘裏。


    同年九月,鄭和受命第三次出使西洋。先後到過占城、爪哇、滿剌加、蘇門答臘、錫蘭山、小葛蘭(今印度南端)、古裏,抵孟加拉灣後折回滿剌加。在徵得滿剌加國王同意後,在那裏修築城牆和倉庫,後回國。


    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月,鄭和受命第六次出使西洋,並護送鄭和第五次出使西洋時隨船來中國訪問的17個國家和地區的使節回國,同時將錦、綾、紗、羅、綺、絹等物分賜給各國國王。沿途蘇門答臘、滿剌加、榜葛剌(今孟加拉國)等16個國家又共遣使1200人,帶各國貢物隨船隊到中國。


    據泉州晚報,史載:鄭和曾七次到台灣。想起一千多年前孫權也曾派人到過台灣,前麵說過,孫權是聽說夷州(今台灣)有數萬家,擄來可以補充民力,擴大兵員(搞笑),於是,在黃龍2年(230年)春,派將軍衛溫與諸葛直將甲士萬人前去夷州。與孫權完全不同,鄭和到台灣是去視察。


    八、十代故都之大明帝國8


    後來到了朱棣的孫子朱瞻基當政的年代,明宣德五年(1430年)六月,鄭和、王景弘一起率船隊第七次出使西洋。次年十二月中旬,船隊從五虎門出海,先後到達占城、爪哇、滿剌加、錫蘭山、忽魯謨斯等17國。其間,曾派一支船隊訪問阿拉伯半島上的祖法兒(今佐法兒)、阿丹(今亞丁);同時,還派出由熟悉外交、貿易事務及翻譯等7人組成考察組,隨天方國(今麥加)船隻到伊斯蘭教的聖地麥加朝聖。宣德八年(1433年)三月,鄭和在印度古裏國(古裏國位於今印度南部西海岸,今名科澤科德)病逝。享年65歲。其遺體未能運回中國,王景弘率船隊,僅將頭髮及靴帽、衣物等運回國,朱棣賜葬於牛首山麓。鄭和墓,俗稱回子墳。位於南京市西南江寧縣牛首山南麓的周昉村,背依牛首山,座北朝南,左右巒峰環抱,南麵地勢開闊,長江如線,浮隱天際。這是後話,此不多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閑聊南京歷史上的王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肖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肖堯並收藏閑聊南京歷史上的王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