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南京歷史上的兩位後主:一個南朝陳的陳後主陳叔寶,一個南唐的李後主李煜,雖然他們相隔370多年,卻有很多相似之處,都建都南京,都稱後主,都愛吟詩作賦,都驕奢淫逸,都當了人家的俘虜(前者是隋朝隋文帝楊堅的俘虜,後者是宋朝宋太祖趙匡胤的俘虜),都客死他鄉,都葬於洛陽邙山,歷史往往就是這樣,有驚人的巧合。


    李煜在政治上無能,但卻是一個偉大的詞人。其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如《長相思》、《浣溪沙》等。後期詞作比前期有很大突破,代表作有《虞美人》、《破陣子》、《浪淘沙》等。這些詞作,如訴如泣,淒涼悲壯,意境深遠,為詞史上承前啟後的大宗師。後主本有集,但已失傳,現存詞僅38首。


    從這個古堡裏出來,大家除了憂傷還是憂傷,導遊說,每次走過這裏,他的情緒都會被趙匡胤的盛氣淩人和李煜的無可奈何所牽動,他既佩服趙匡胤的霸氣;又同情李煜的無奈。此時他似乎又聽到了1000多年前那個李後主,無可奈何而又悽慘的聲調:“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以及“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詠嘆。


    書上說:有的人左腦發達,有的人右腦發達;有的人宜於從政,有的人則宜於從文,如果你選擇正確,就一定會成功,否則,將抱憾終生。看來老李家這兩位在事業的選擇上都有問題,有人譏諷說:李璟、李煜就他們的智商而言,當個文學家、詩人什麽的足夠了,但若是去當什麽“中主”、“後主”,則最多是個票友,結果一個吃了敗仗後回家氣死,一個當了俘虜後被毒死,嗚呼哀哉。當然,這都是後人茶後飯餘的評價,並沒有多少實際意義。要是讓說閑話的人處在那個年代,恐怕連李璟、李煜的一根汗毛都不如,不僅詩人文學家當不上,可能連票友的資格都沒有。聯想到現在的許多官吏,要麽有才無德、要麽無才無德;要麽高學歷低智商、要麽低學歷低智商,甚至禍國殃民。這些人絕對無法與“中主”、“後主”同日而語。


    關於南唐王朝的名人軼事,主要選輯以下幾則:


    【北宋太祖】宋太祖趙匡胤(927-976年),宋朝開國君主,涿州人。後周時任殿前都點檢,武藝高強,創太祖長拳,領宋州歸德軍節度使,掌握兵權。後發動陳橋兵變,即帝位,國號宋,結束五代擾攘的局麵。天下既定,務農興學,慎刑薄斂,與百姓休息,但過度重文輕武、偏重防內,造成宋朝長期的積弱不振。


    趙匡胤出生在洛陽夾馬營一個軍人之家。《宋史》太祖本紀:“宋太祖起介冑之中。”匡胤的父親趙宏殷,曾是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代王朝的武王。少年時的匡胤,“既長,容貌雄偉,器度豁如,識者知其非常人。”歷朝歷代的政變事件屢見不鮮。


    趙匡胤,948年,投後漢樞密使郭威幕下,屢立戰功。951年郭威稱帝,趙匡胤任禁軍軍官。郭威死,周世宗即位,升為殿前都點檢。世宗死,恭帝即位,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於960年稱帝,建立宋朝,定都開封。963年平定荊南和湖南,965年滅後蜀,971年滅南漢,975年,滅南唐,俘虜南唐後主李煜,除北漢之外,十國基本統一。


    統一後,他通過“杯酒釋兵權”,逼迫手下將領交出兵權,建立中央集權。趙匡胤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不僅醫治了國家數十年的戰爭創傷,也為宋王朝三百多年的帝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趙匡胤在位17年,死於976年,時年50歲,廟號太祖。


    關於“杯酒釋兵權”的故事據說是這樣的:一日,禁軍大將石守信等奉召來到後花園,太祖設宴相待。酒過三巡,太祖故作愁眉不展狀,開口說道:“我不是靠你們出力,到不了這個地步,但做皇帝太艱難了,實在不如做節度使快樂,我整個晚上都不敢安枕而臥啊!”石守信等忙問其故,太祖就說:“這不難知道,誰不想做皇帝呢?”石守信等一聽,驚恐萬狀,紛紛表白道:“陛下何出此言,今天命已定,誰還敢有異心。”“不然!”太祖斷然說道,“你們雖無異心,然而倘若你們部下希求富貴,一旦以黃袍加你之身,你雖然不想做皇帝,能辦到嗎?”眾將一聽,都嚇得離席叩頭,請求太祖指示一條“可生之途”。太祖才表明了自己的真正意思:“人生如白駒過隙,求富貴者,不過想多積金錢,多多娛樂,使子孫免遭貧乏而已。你們不如釋去兵權,出守地方,方多買良田美宅,為子孫立永不可動的產業,同時多買些砍兒舞女,日夜飲酒相歡,以終天年。朕再同你們結為婚姻之家,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上下相安,這不很好嗎?”眾將明白了太祖的意思,一齊下拜說道:“陛下關心臣等,真可謂生死而肉骨啊!”第二天都稱病職。太祖大喜,安排他們到地方做節度使。趙匡胤幾杯美酒,輕而易舉地解決了大將專軍權的問題,被譽為“最高政治藝術的運用”,成為千古佳話。


    【北宋高祖】宋太宗(939-997年),本名匡義,趙匡胤同母弟,後因避其兄宋太祖諱改名光義,即位後改名炅(jiong)。北宋第二位皇帝。他採用宮廷政變的方式取得政權,即位後使用政治壓力,迫使吳越王錢俶和割據漳、泉二州的陳洪進於太平興國三年(978)納土歸附。次年親征太原,滅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麵。為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太平興國二年下令取消所有節度使所領支郡,各州均直屬中央;繼續將各地節度使調至開封,解除兵權,使節度使成為一種虛銜。他大大擴充科舉取士名額,每科錄取人數由太祖時的數十人猛增至數百人,甚至上千人。太平興國四年和雍熙三年(986),先後兩次攻遼,企圖收復幽雲十六州,結果都失敗了。他曾用政治和軍事手段企圖消滅夏州(今內蒙古烏審旗南白城子)黨項拓跋部勢力,也沒有成功。在位後期,平定了四川王小波、李順領導義軍。趙光義38歲登極為帝,在位22年,59歲去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閑聊南京歷史上的王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肖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肖堯並收藏閑聊南京歷史上的王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