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
閑聊南京歷史上的王朝 作者:肖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975年南唐在南京滅亡以後,南京作為曾經七個朝代(六朝加南唐)的都城,又被北宋朝(960--1127年,宋太祖趙匡胤建都東京--今開封);南宋(1127--1279年,宋高宗趙構建都臨安-今杭州);遼(907--1125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建都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西夏(1032--1227年,黨項族後人李元昊在慶州--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內稱帝);金(1115--1234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建都中都--北京);元朝(1270--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建都大都--北京)等王朝,冷落了將近400年。直到公元1368年,有一位朱姓皇帝翩然至此,建立了南京歷史上的第八個王朝—大明王朝,也稱大明帝國。
從前麵七個在南京建都的王朝來看,既有歷史的必然,也有君主們的選擇和無奈。
第一個在南京建都的東吳孫權就是出於無奈。當時三國鼎立,曹魏、蜀漢各霸一方,孫權占據了江東。他明知南京有王氣,並且也知道有人“鎮”過王氣,也有人“泄”過王氣,但他沒辦法,起先在武昌建都,隨即遷往南京。他不可能也沒有能力放棄江東另闢蹊徑,所以他隻能在南京建都立國(共51年)。
第二個在南京建都的東晉司馬睿也一樣,當時西晉滅亡,他被迫隨眾衣冠南渡,來到南京建立東晉王朝,這是好聽的說法。實際上是南逃而來,憑藉長江天險建立了自己的偏安小朝廷(共103年)。
第三至第六個在南京建都的是,南朝的宋、齊、梁、陳都有相似的情況。劉裕在南京連殺兩帝政變上台,建立南朝宋(59年);蕭道成殺了南朝宋的後廢帝劉昱,立劉準(順帝),後又逼劉準禪位於自己,建立南朝齊(共23年);蕭衍殺了南齊的末代皇帝蕭寶融,建立南梁(共55年);陳霸先廢掉南朝梁末代皇帝蕭方智,建立南朝陳(共32年),基本上都是“就地取而代之”。
第七個在南京建都的是南唐。在五代十國中,也隻有南唐在南京建都。開國皇帝李昪原來是別人的養子,等到時機成熟後也是逼人禪位,他自己當了皇帝,建立南唐(共39年)。南唐持續時間雖然不長,但是李後主李煜及其詞作,特別是那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給後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南唐之後,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大明王朝,請看下一篇:十代故都之大明帝國。
八、十代故都之大明帝國8
在南京建立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與前麵的七位開國皇帝都不一樣。他完全依靠自己的實力和謀略打下了江山。而且,前麵的王朝基本上都是“半壁江山”,明王朝是統一中國的王朝。在中國歷代開國之君中,朱元璋是位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他本“淮右布衣”,出身寒微,亦無多少文化修養,且曾因生計所迫而入沙門。元末,朝政昏亂,民不聊生,社會大亂,群雄並起,他為了混口飯吃,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然而,就是這位“目不知書”、“以遊丐起事”的朱元璋,竟在20餘年的時間裏,力挫群雄,趕走元順帝,成就了一代帝王之業,創建了明王朝。
明朝(1368—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族所建的、全國統一的封建王朝,公元1368年由朱元璋在南京建立的明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的朝代。明朝一經建立,便竭力推行加強中央集權的方針和政策,如廢除丞相、創設內閣大學士、改行省為三司、重用廠衛特務等,從而使君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初,國力比較強盛,後來國力逐漸衰落,尤其到了後期社會矛盾尖銳,甚至激起大規模的農民造反。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農民軍攻占北京,明朝末代皇帝崇禎自縊於煤山(今景山)壽皇亭。之後,清軍入關,明朝滅亡。歷時276年(其中定都南京54年),傳17帝(其中南京3帝)。但後來南明政權又延續了10多年,直到最後被清朝消滅。
毛澤東在一次談話中說:可不要看不起老粗。知識分子是比較最沒有出息的。歷史上當皇帝,有許多是知識分子,是沒有出息的。隋煬帝就是一個會做文章、詩詞的人。陳後主、李後主都是能詩能賦的人。宋徽宗既能寫詩,又能繪畫。一些老粗能辦大事情,成吉思汗、劉邦、朱元璋。他又說:“《明史》我看了最生氣。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識字的兩個皇帝搞得比較好,明武宗、明英宗還稍好些以外,其餘的都不好,盡做壞事。”他還說過:劉邦能夠打敗項羽,是因為劉邦和貴族出身的項羽不同,比較熟悉社會生活,了解人民心理。毛澤東就是這樣愛憎分明,他不喜歡有文化的皇帝,對沒有文化的大老粗皇帝卻十分欣賞,認為他們能幹大事。當然,古時候打江山的皇帝多半沒有文化或者文化較低,隻要有勇、有謀、有膽略就行,不就是砍砍殺殺嗎,你看看那些開國皇帝,哪一個不是“殺”出來的。而有文化的皇帝又恰恰都是末代皇帝、亡國皇帝,老子打下的天下,要靠文治,但是這些子孫不知道珍惜前人用命換來的好日子,以為天下太平了,就可以驕奢淫逸起來,結果最終丟掉江山,其實這也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規律。
(一)洪武大帝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生於元朝天順帝天曆元年。父親朱五四(後改為世珍),母親陳氏。朱元璋祖籍為江蘇沛縣,籍淘金戶。祖父初一因當地不產金,賠納不起而徙句容(江蘇),後徙泗州即今天的江蘇盱眙。至父親時方徙濠州(今安徽鳳陽)定居。
從前麵七個在南京建都的王朝來看,既有歷史的必然,也有君主們的選擇和無奈。
第一個在南京建都的東吳孫權就是出於無奈。當時三國鼎立,曹魏、蜀漢各霸一方,孫權占據了江東。他明知南京有王氣,並且也知道有人“鎮”過王氣,也有人“泄”過王氣,但他沒辦法,起先在武昌建都,隨即遷往南京。他不可能也沒有能力放棄江東另闢蹊徑,所以他隻能在南京建都立國(共51年)。
第二個在南京建都的東晉司馬睿也一樣,當時西晉滅亡,他被迫隨眾衣冠南渡,來到南京建立東晉王朝,這是好聽的說法。實際上是南逃而來,憑藉長江天險建立了自己的偏安小朝廷(共103年)。
第三至第六個在南京建都的是,南朝的宋、齊、梁、陳都有相似的情況。劉裕在南京連殺兩帝政變上台,建立南朝宋(59年);蕭道成殺了南朝宋的後廢帝劉昱,立劉準(順帝),後又逼劉準禪位於自己,建立南朝齊(共23年);蕭衍殺了南齊的末代皇帝蕭寶融,建立南梁(共55年);陳霸先廢掉南朝梁末代皇帝蕭方智,建立南朝陳(共32年),基本上都是“就地取而代之”。
第七個在南京建都的是南唐。在五代十國中,也隻有南唐在南京建都。開國皇帝李昪原來是別人的養子,等到時機成熟後也是逼人禪位,他自己當了皇帝,建立南唐(共39年)。南唐持續時間雖然不長,但是李後主李煜及其詞作,特別是那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給後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南唐之後,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大明王朝,請看下一篇:十代故都之大明帝國。
八、十代故都之大明帝國8
在南京建立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與前麵的七位開國皇帝都不一樣。他完全依靠自己的實力和謀略打下了江山。而且,前麵的王朝基本上都是“半壁江山”,明王朝是統一中國的王朝。在中國歷代開國之君中,朱元璋是位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他本“淮右布衣”,出身寒微,亦無多少文化修養,且曾因生計所迫而入沙門。元末,朝政昏亂,民不聊生,社會大亂,群雄並起,他為了混口飯吃,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然而,就是這位“目不知書”、“以遊丐起事”的朱元璋,竟在20餘年的時間裏,力挫群雄,趕走元順帝,成就了一代帝王之業,創建了明王朝。
明朝(1368—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族所建的、全國統一的封建王朝,公元1368年由朱元璋在南京建立的明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的朝代。明朝一經建立,便竭力推行加強中央集權的方針和政策,如廢除丞相、創設內閣大學士、改行省為三司、重用廠衛特務等,從而使君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初,國力比較強盛,後來國力逐漸衰落,尤其到了後期社會矛盾尖銳,甚至激起大規模的農民造反。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農民軍攻占北京,明朝末代皇帝崇禎自縊於煤山(今景山)壽皇亭。之後,清軍入關,明朝滅亡。歷時276年(其中定都南京54年),傳17帝(其中南京3帝)。但後來南明政權又延續了10多年,直到最後被清朝消滅。
毛澤東在一次談話中說:可不要看不起老粗。知識分子是比較最沒有出息的。歷史上當皇帝,有許多是知識分子,是沒有出息的。隋煬帝就是一個會做文章、詩詞的人。陳後主、李後主都是能詩能賦的人。宋徽宗既能寫詩,又能繪畫。一些老粗能辦大事情,成吉思汗、劉邦、朱元璋。他又說:“《明史》我看了最生氣。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識字的兩個皇帝搞得比較好,明武宗、明英宗還稍好些以外,其餘的都不好,盡做壞事。”他還說過:劉邦能夠打敗項羽,是因為劉邦和貴族出身的項羽不同,比較熟悉社會生活,了解人民心理。毛澤東就是這樣愛憎分明,他不喜歡有文化的皇帝,對沒有文化的大老粗皇帝卻十分欣賞,認為他們能幹大事。當然,古時候打江山的皇帝多半沒有文化或者文化較低,隻要有勇、有謀、有膽略就行,不就是砍砍殺殺嗎,你看看那些開國皇帝,哪一個不是“殺”出來的。而有文化的皇帝又恰恰都是末代皇帝、亡國皇帝,老子打下的天下,要靠文治,但是這些子孫不知道珍惜前人用命換來的好日子,以為天下太平了,就可以驕奢淫逸起來,結果最終丟掉江山,其實這也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規律。
(一)洪武大帝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生於元朝天順帝天曆元年。父親朱五四(後改為世珍),母親陳氏。朱元璋祖籍為江蘇沛縣,籍淘金戶。祖父初一因當地不產金,賠納不起而徙句容(江蘇),後徙泗州即今天的江蘇盱眙。至父親時方徙濠州(今安徽鳳陽)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