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玄奘遍遊五印,廣學諸派經論。貞觀五年(631),玄奘到達中印度的伽耶城,前往當時印度最著名的那爛陀寺學習佛法。主持法師戒賢得知玄奘西行的目的後十分感動,對他甚是禮遇,還破例為他主講大乘佛教“瑜伽”學派的主要經典《瑜伽論》等,從聽者達千餘人。玄奘在寺五年,成為寺中解論經五十部的十人中之一人。後遍遊五天竺,將印度諸派各家學說包羅無遺。


    當時有羯若鞠闍國戒日王在其都城曲女城設立大會,有五印度沙門、婆羅門、外道等6000餘人參加,有18國國王到會。大會以玄奘為論主,以玄奘所著溝通瑜伽、中觀二說之《會宗論》等為標宗。任人破難。但直到18後天大會結束,竟沒有一人敢提出異議。於是玄奘聲冠五印,得到大小乘諸派的一致推崇,大乘人尊他為“大乘天”,小乘人尊他為“解脫天”。其後,玄奘應邀參加了在缽羅耶伽國舉行的萬人無遮大會,經過75日會畢,最後辭別東歸,沿原來路線經西域諸國,於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正月回到長安。至此,玄奘西行求法,前後歷時17年,取回經典520夾657部。


    因所攜經像甚多,途中已有損害和遺失,玄奘恐再有失,乃上表唐太宗,報告西行經過,在朝廷引起轟動。唐太宗命宰相房玄齡等前往奉迎,並親自於皇宮大內接見玄奘。並下詔將玄奘安置在弘福寺內,專心譯經。後太子建造慈恩寺時,又在寺內興建了一座氣勢宏偉的大雁塔,專門為玄奘保存和儲放從天竺帶回的佛經。同時還建造了一座譯經院,將玄奘和諸高僧迎至慈恩寺內,後高宗又將他安置在宜君山的故玉華宮中。玄奘先後共譯經、論75部,凡1335卷。譯經之餘,玄奘還和弟子一起撰寫了關於他在西行取經途中的諸多見聞——《大唐西域記》。該書真實地記載了西域地區的山川地理、風土人情和歷史傳聞,是研究中西交通的珍貴資料。


    高宗麟德元年(664),玄奘逝世。高宗聞之,十分哀慟,為之罷朝,反覆叨念“朕失國寶矣”。


    玄奘西行,傳入大小乘佛教,完成中國佛教發展。而太宗皇帝大力支持玄奘翻譯佛經,就是嚐試平息佛教派別的紛爭。無論如何,玄奘的西行取經,對中國來說都是一件了不起的壯舉。


    同時,佛教在唐朝的發展也呈現起伏不定的狀態,這從當朝統治者對佛教的態度可見一斑。太宗李世民倡道教,但他依然支持玄奘譯經,是因為他試圖統一佛教派別紛爭,是為了適應政治上的統一,由此可見其胸懷。高宗李治和武則天都崇佛,至玄宗李隆基亦是崇奉佛教。後來的憲宗皇帝李純曾在皇宮中迎佛骨。“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因此在盛唐時期,佛教的發展十分興盛,直到唐武宗才有了崇道抑佛的舉動。他大舉滅佛,不過那已是公元9世紀的事情了。


    在唐朝中期,佛教發生了一場改革運動,形成一個新的宗派,這就是禪宗。禪宗盛行以後,其他宗派的影響逐漸衰微,甚至消失,“禪”成為佛教和佛學的別名。禪宗是完全中國化的佛教,受魏晉玄學影響甚深。有學者甚至認為“禪宗是披天竺式袈裟的魏晉玄學,釋迦其表,老莊(主要是莊周思想)其實”。禪宗是天竺佛教文化與中國本土文化長期衝突融合的產物。禪宗五祖弘忍能“緘口於是非之場,融心於色空之境”,這種超脫無礙的處世態度與魏晉士風頗為接近。自弘忍之後,禪宗的中國化發展進入了一個新境,出現了禪宗南宗。


    弘忍命門下弟子做偈,想從中選拔一個繼承衣缽。一個舂米行者慧能誦出“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與“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台,明鏡本清靜,何處染塵埃?”兩首談空說無,相比於神秀所作“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來說,說得更徹底,從作為弘忍門下上座弟子的神秀手中奪去了禪宗的傳法袈裟。自此禪宗分裂為南北二宗。神秀所立北宗主張通過長期苦修,逐漸開悟成佛。北宗比較重視戒律,強調打坐修行。慧能得弘忍秘傳《金剛經》,攜袈裟遠遁嶺南,開創禪宗南宗。


    唐代禪宗之盛行,其開始在武則天時代。那時唐代,一切文學藝術正在含葩待放,而禪宗卻如早春寒梅,一枝絕嬌艷的花朵,先在冰天雪地中開出。禪宗的精神,完全要在現實人生之日常生活中認取。他們一片天真,自由自在,正是從宗教束縛中解放而重新回到現實人生來的第一聲。運水擔柴,莫非神通。嬉笑怒罵,全成妙道。中國此後文學藝術一切活潑自然空靈的境界,論其意趣理致,幾乎無不與禪宗的精神發生內在而深微的關係。所以唐代的禪宗,是中國史上的一段“宗教革命”與“文藝復興”(錢穆語)。


    不論佛教如何發展,它都在盛唐留下了自己的足跡。那些金碧輝煌的殿堂廟宇,那些莊嚴無比的菩薩造像,蘊藏了大唐盛世的無限氣象以及中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輝煌的文化。


    儒家思想在沉潛中等待綻放


    中國歷史上之所以會出現唐代盛世,就個人的作用而言,是因為這個時代擁有一個曠世英明的唐太宗。孔子而唐太宗之所以會取得令人稱頌的成績,是因為他具備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仁”的主要內涵及其實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和名家一起經歷唐朝盛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邢群麟+楊艷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邢群麟+楊艷麗並收藏和名家一起經歷唐朝盛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