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就像一隻正在開放的蓮花,“百節疏通,萬巧玲瓏,亭亭物華,出於淤泥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


    盛世文人的多舛命運


    李黨是公卿顯官集團的政治代表,他們與中小地主結盟,反對藩鎮割據,從而與代表豪強大地主政治利益的牛黨發生衝突。


    ——胡如雷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四十六歲的孟郊科舉兩次落地,這次竟然高中鵠的,金榜題名讓他那鬱結的悶氣已如風吹雲散,心上真有說不盡的暢快。他以為從此可以別開生麵,風雲際會,龍騰虎躍一番了。


    科舉製度仿佛有一種魔力,它吸引著無數的文人墨客投身其中,它能讓你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能讓你享受榮華富貴,能讓你雞犬升天,而另一方麵它也可以讓你身陷萬劫不復的深淵。


    中國科學製度是中國歷史上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的一種基本製度。它源於漢朝,創始於隋朝,確立於唐朝,完備於宋朝,興盛於明、清兩朝,廢除於清朝末年,歷經隋、唐、宋、元、明、清。根據史書記載,從隋朝大業元年(605)的進士科算起到光緒三十一年(1905)正式廢除,整整綿延存在了一千三百年。就像吳宗國在《唐代科舉製度》一書中所說:“經過幾百年的演變,開科考試在隋煬帝時就形成了一個層次不同、要求各異,由法令所規定的完整的體係,成為國家純粹按才學標準選拔文士擔任官吏的考試製度。”


    唐朝的科舉製度在我國封建社會的選士製度上,有了新的發展,它對漢代到魏晉南北朝的選士經驗教訓進行了總結汲取,比較詳明嚴密地開創了考試取士的規模,具有一定的客觀標準,多少要憑點才學。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就可能使一般出身低微的知識分子有進入仕途的機會,打破舊的嚴格的封建等級界線,選拔某些有才幹的人。與察舉和九品中正製相比較,它是比較進步、比較合理、比較符合歷史發展要求的製度,對當時社會的發展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就連著名傳教士利瑪竇也讚揚中國的科舉製:“他們(指中國)全國都是由知識階層,即一般稱為儒生的人來治理的,井然有序地管理著整個國家。”18世紀西方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伏爾泰、狄德羅等也都肯定中國科舉製,稱這個製度防止了權力的世襲化,保證了知識階層的合法對流。法國重農學派奎納,更主張在西方仿行中國的文官考試製度。


    然而,任何事情都是雙麵的,有利必有弊。庶族們的平步青雲讓養尊處優的士族們感到強烈的心理失衡。於是,正當文人才子們都在寒窗苦讀,為擠過這道狹窄的入仕門而爭得你死我活、頭破血流的時候,一場政治鬥爭在文人間如火如荼地展開了。這讓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書生們摸不著頭腦,他們茫然了,無助了,不知怎麽就都一股腦地被卷了進去,想出都出不來。


    晚唐詩人李商隱無意參與這場鬥爭,以“青鬆”自比,超然於外。“惡草歲當路,寒鬆實挺生”的詩句,表達了他對待此事的厭惡和不為所屈的浩然正氣。“永憶江湖歸白髮,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雛竟未休”,展示了李商隱、李岩等人“欲回天地”、扭轉幹坤的政治抱負和惡於競爭的憤懣心情。孟郊也難逃這場災難,在日益尖銳的階級矛盾中,他無能為力,即使科舉高中也無法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他一生沉落下僚,鬱鬱寡歡。飢餓、窮蹙、疾病、羈旅、失子、衰老,接踵而來,使他受盡了苦難生活的折磨。


    憲宗元和三年(808),製科考試時,牛僧孺、李宗閔在策論中批評時政,抨擊宰相李吉甫,遭李吉甫排斥,久不續用。到唐穆宗時,牛僧孺曾一度為相,李吉甫之子李德裕等,指斥李宗閔主持科考舞弊。李宗閔等人被貶官,鬥爭更趨複雜。朝廷大臣分化組合,形成以牛僧孺、李宗閔為首的“牛黨”和以李德裕為首的“李黨”,兩派相互傾軋四十餘年。牛李兩黨的政治主張截然不同,主要表現在:李黨力主摧抑藩鎮割據勢力,恢復中央集權;牛黨反對用兵藩鎮,主張姑息妥協。其實,這樣的爭論仍然是有一定的歷史意義的。可是自長慶以後,黨爭的內容已經絲毫看不到有意義的內容,而完全是一些能將對手打倒在地的雞毛蒜皮的小事。唐代黨爭已經完全演變成了一場爭權奪利的政治鬥爭,這正是唐代黨爭的實質所在。官僚之間的鬥爭不斷升級、擴大。


    “朋黨”暴露了封建專製陰暗的一角,它是中晚唐朝政的另一個痼疾,而這些朋黨往往是由宦官做後盾或牽線的。漢明的朋黨之爭主要是宦官與外戚或朝臣的權力之爭;宋朝的朋黨之爭主要是朝臣的政見之爭。唯有唐朝的朋黨之爭有些特別,與其他三個不同的是,帶有明顯的“階級”性。就像胡如雷在《唐代牛李黨爭研究》中所認為的:李黨是公卿顯官集團的政治代表,他們與中小地主結盟,反對藩鎮割據,從而與代表豪強大地主政治利益的牛黨發生衝突。換而言之就是,日趨滅亡的士族階級與科舉進士之間“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政治遊戲。


    這場黨爭帶了嚴重的後遺症。王朝的統治者為了加強統治,支持利用新興的庶族打擊士族門閥。而隨著庶族勢力的增強,士族不甘心失去已有的特權。雙方為了各自利益,進行爭鬥。在國家強盛時,這種黨爭對皇權是有利的,皇帝得以用支持或反對來平衡王朝的穩定。而當弱亂來臨,則是皇朝滅亡的禍根。唐宗室出身的奸相李林甫,也為鞏固自己地位提拔寒門、任用藩將,為以後的安史之亂埋下了種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和名家一起經歷唐朝盛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邢群麟+楊艷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邢群麟+楊艷麗並收藏和名家一起經歷唐朝盛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