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塞詩早在隋朝已經吹響了號角,到了大唐真正集結興起。盧思道的《從軍行》、何妥的《入塞》,楊廣的《飲馬長城窟行》、《白馬篇》、《紀遼東》,楊素的《出塞二首》、薛道衡的《出塞二首》,王胄的《白馬篇》、《紀遼東二首》,虞世基《出塞二首》都吟詠出鏗鏘的味道。到了駱賓王、高適、岑參時期,讀其作品,可以縱覽金戈鐵馬,在雄渾的吟唱聲中笑看沙場風雲變幻。一場慘烈的戰鬥可以在豪放慷慨的格調裏擂鼓而起,在最後一個休止符處又戛然而止。塵埃落定的血色餘暉中,衝殺聲依舊盪氣迴腸。


    唐代邊塞詩的數量和質量是前代所無法比擬的。唐以前,主要由歷史散文、地理著作來承擔反映邊塞生活、邊塞風光的任務,多以教科書般的感覺來書寫軍旅生活。到了盛唐時代,詩歌輕鬆地挑起了重任,但同時它也不排斥在字裏行間暢訴兒女情懷。思婦愁腸和征途苦累反而使滿懷豪情更加豐滿、真實。


    唐朝強大的邊防和高度自信的時代風貌吹起了邊塞詩的這股新風。吳庚舜先生指出:“邊塞詩的繁榮除了可用大家承認的唐詩繁榮的那些原因解釋外,還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盛唐時期國力強盛,當時’‘詩人視野廣闊,精神振奮,邊塞對他們很有吸引力,當時人熱心從軍和密切關心邊塞,還有政治製度和英雄人物的影響’‘。”“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王翰的《涼州詞》裏更是笑對生死。宋人嚴羽在《滄浪詩話·詩評》中說:“唐人好詩,多是征戍、遷謫、行旅、離別之作,往往能感動激發人意。”盛唐邊塞詩中的豪情並非故作曠達,更不是空洞的豪言壯語,而是在麵對艱險甚至死亡的情況下,仍然能一笑置之而無所畏懼。這種真正的灑脫與曠達,隻有大唐才有。


    唐朝的經濟發展為邊塞詩的繁榮提供了可能。社會經濟的空前發展和社會財富的巨大增長,給世人最強烈的感受,他們認為自己生活在一個值得驕傲、一個強大無比的時代。雖說宋朝的經濟一樣發達,但在詞作裏就缺少了這種氣派。大唐的軍人們從心底裏渴望衝鋒陷陣,上前線殺敵。


    在盛唐時代,邊塞詩是人們共同關注的題材。有人是這樣來描述這一盛況的:“唐代的詩人們無論是著名的作家或未著名的作家,至少有一首以上的邊塞詩。而上至掌握國事的政治家,統率軍隊的武人,下至販夫走卒,以及不知姓名的鄙人也會做一兩首關於民族鬥爭的詩歌。”欣欣向榮的新氣象下,人們對自己的國家和民族充滿信心,為自己的國家和民族感到自豪。在這種內在的心理驅動下,人們就會嚮往著遍覽各個地方。無論走到何處內心深處都是一種自豪感,看到的都是美好的天地。


    唐初以後在邊境設都護府,增強了邊庭的軍事力量,不少詩人都曾去過邊塞、甚至長期居留在邊塞。由於邊塞是保衛祖國的前哨,邊塞生活本身又是如此豐富多樣,因而邊塞詩除了有去過邊塞的詩人寫下的他們的生活感受外,還有為詩人普遍歌唱的價值和魅力。


    當然,軍中詩人不是殺敵狂,他們懷一腔熱血,為正義、為保衛家國馳騁沙場。對於戰爭的描寫,更多的是揮灑時代的豪情和自信。同時,詩人們也對由於征夫長期戍守邊疆而造成的夫婦分離、對由於征戰頻繁而造成的家庭破裂等不幸與痛苦,表現出巨大的關注與深切的同情。尤其太宗晚年的窮兵黷武使得邊塞詩中出現了反對征伐的呼聲,“萬裏長征人未還”是歷代以來邊疆戰爭的悲劇,唐代也不例外。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意氣風發的時代,邊疆戰爭之頻繁和戰勝次數之多,在中國古代史上實為罕見。因此,隻有唐朝才能誕生專門的邊塞詩派,誕生像“年年戰骨埋荒外”這樣的詩句。而“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穀渾”,“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這種豪言壯語,則由於後世朝代偃武修文的風氣,甚至成了古代史上中國人尚武精神的絕響。


    天威播四海


    摩訶末(穆罕默德)在《古蘭經》裏告訴門徒們說,應該去中國學習知識。當時中國文化獨步在世界上,為摩訶末(穆罕默德)所推薦,阿拉伯與中國在精神上的友好關係,從摩訶末時就開始了。


    ——範文瀾


    在中國境內曾出土拿水壺的大食人陶俑,從中原到新疆、到廣東都發現過上千枚波斯銀幣。一個是來自古代的大食國,一個來自古老的東羅馬,那裏的商人、官員不遠萬裏來到大唐,是為旅遊,也為取經。


    公元6到8世紀是西歐人眼中的“黑暗時代”,而西歐之外的世界此時並不“黑暗”。西起地中海東到太平洋西海岸,歐亞大陸上三大帝國正書寫著自己的傳奇歷史:它們分別是唐帝國、阿拉伯帝國和東羅馬帝國。


    8世紀,中東的阿拉伯人異軍突起。自穆罕默德先知和四大正統哈裏發以來,穆斯林已經控製了亞述人、波斯人和羅馬人想都沒敢想過的遼闊版圖。從阿拉伯半島上的幾個部落擴張成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空前帝國,向西占領了整個北非和西班牙,向東則把整個西亞和大半個中亞攬入囊中,成為中國、吐蕃之外影響西域的另一支不可小視的力量。8世紀初,中國的富庶勾起了阿拉伯帝國在東方的最高長官哈查隻·伊本·優素福強烈的占有欲,他答應他的兩個大將——穆罕默德和古太白:誰首先踏上中國的領土,就任命誰做中國的長官。於是前者征服了印度的邊疆地區,後者征服了塔立甘、舒曼、塔哈斯坦、布哈拉等大片中亞地區。然而此時的唐朝,又豈是被戰爭輕易嚇倒的時代?借用漢朝的經典外交辭令“犯我盛唐者,雖遠必誅”來形容此時的唐朝同樣毫不為過。結果可想而知,兩個阿拉伯人一步也沒能踏上大唐國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和名家一起經歷唐朝盛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邢群麟+楊艷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邢群麟+楊艷麗並收藏和名家一起經歷唐朝盛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