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後,大唐鐵騎真正開始了對突厥的戰爭,李靖率兵十二萬深入大漠。李勣在白道(今內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大敗突厥軍後與李靖合兵,李靖於二月初率三千精銳夜襲定襄。貞觀五年,唐軍再度大破突厥軍,俘頡利可汗,東突厥敗亡,大唐終於成功地處理了這塊難啃的骨頭。


    而西突厥汗國在統葉護可汗統治下,亦成為“控製數十萬,霸有西域”的強國。貞觀二年,西突厥發生內亂,各部互相爭鬥,經常自立可汗,力量逐漸削弱。貞觀六年,泥孰被立為咄陸可汗。其後,西突厥內部依然混戰不休,貞觀十二年,西突厥再次分裂為北庭、南庭兩部。十六年,北庭乙毗咄陸可汗發兵入侵唐伊州(今新疆哈密),被唐安西都護郭孝恪擊敗。其後乙毗咄可汗被罷黜,乙毗射匱可汗繼立。二十年,乙毗射匱遣使入朝,貢獻方物,請求聯姻。原被乙毗咄陸可汗封為葉護的阿史那賀魯於二十二年率其餘眾數千帳歸附唐朝。突厥是北方大國,突厥既平,唐在邊境外諸族中建立起無上的聲威,四方諸族紛紛來降服。630年,四方君長到宮門前請唐太宗稱“天可汗”。此後唐朝皇帝對西北諸族用“天可汗”名義行施號令。


    “高昌兵馬如霜雪,漢家兵馬如日月。日月照霜雪,回手自消滅”。這是當時在高昌流傳的一首民謠。突厥的滅亡,讓西方的各個部落都感到了唐帝國的強大,紛紛臣服,表示願意成為帝國的一部分接受唐帝國的保護。範文瀾就大唐對突厥的戰爭作了客觀的評價:“行國包圍中國的北方和西北方,既威脅著中國的安全,又斷絕中國與西方諸國經濟、文化在陸路上的交流,這對中國和西方諸國都是有害的。中國擊敗北方行國,援助西方諸國脫離行國的統治,這樣的戰爭,對中國和西方諸國都是有益的。”中原先進的生產生活方式通向中亞,乃至達到西方的道路也被徹底打開。大唐的天威穿透了風沙阻隔,遠播世界。在海上交往不多的時代,陸路承擔著國家間交流的主要方式。中華東臨大海,西南有高原阻隔,西邊的絲綢之路便承載了與外界的交流。以雄武之力、短暫的疼痛換來百年和平,於大唐、西域、中亞和更廣大的世界都是完美的一筆。


    貞觀十五年,唐大將李勣大破薛延陀軍。龍朔元年十月薛仁貴大軍在天山平定回紇叛亂,此後焉耆、龜茲、疏勒、於闐等二十幾個西域小國先後向王師稱臣。唐朝建立了以安西四鎮為核心的西域統治體係。《資治通鑑》有載:“君集虜高昌王智盛及其群臣豪傑而還。於是唐地東極於海,西至焉耆,南盡林邑,北抵大漠,皆為州縣,凡東西九千五百一十裏,南北一萬九百一十八裏。”至此,大唐帝國國土已西至鹹海,北越過貝加爾湖,西南瀕臨阿拉伯海,大唐帝國的版圖在這個時候基本成型。


    大漠外 雄渾音


    雪夜風吼、飛沙走石,這些邊疆大漠中令人生畏的惡劣氣候環境,在詩人印象中卻成了襯托英雄氣概的壯觀景色,是一種值得欣賞的奇偉美。如沒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和克服困難的勇氣,是很難產生這種感覺的,隻有盛唐詩人,才能有此開朗胸襟和此種藝術感受。


    ——袁行霈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舊鵠南翔,念君客遊多思腸。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賤妾煢煢守空犢,憂來思君不能忘,不覺淚下沾衣裳。援琴鳴弦發清商,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閨中少婦獨坐床沿,瑟瑟秋風涼透了心,掛在冰冷夜空裏的皓月和她一樣的孤獨。心中的人遠在邊塞,何能不牽腸掛肚?思婦的淚隨著曹丕的《燕歌行》流淌了四百多年,時時牽動著戍邊將士們的心。東漢後,中華邊疆烽煙四起,青壯男人應徵入伍。戰爭之慘烈,刀劍之無情讓人看到了生命的脆弱。漫漫征途像一條孱弱的生命線,一端拉著家鄉,一端伸向未知的明天。國勢不強,軍力萎靡,邊塞的聲音就這樣低吟了幾個世紀,少有悲壯激昂的吼嘯。


    勝敗是每一個軍人最關注的事情,自信靠不斷的勝利來撐起。自東漢以來,西北大漠、北麵草原在中國軍人的精神裏種植了畏懼感。直到大唐徹底一掃蔓延四個世紀的邊塞頹勢,雄渾之音方興起,何等壯闊!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麵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軍師西門佇獻捷。


    同樣是風沙雪雨、大漠狼煙,在不同時代的軍人眼裏,卻是不一樣的景致。可以是惡劣,可以是畏懼。在唐前的軍中文人眼裏,它們是催生愁緒和失望的資本,少有能傲視萬物的情懷。正如著名文藝評論家袁行霈所說:“雪夜風吼、飛沙走石,這些邊疆大漠中令人生畏的惡劣氣候環境,在詩人印象中卻成了襯托英雄氣概的壯觀景色,是一種值得欣賞的奇偉美。如沒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和克服困難的勇氣,是很難產生這種感覺的,隻有盛唐詩人,才能有此開朗胸襟和此種藝術感受。”此話一點都不假,唐朝邊塞詩的創作者除了我們所熟知的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李頎、崔顥等外,還有像李白、杜甫、王維等也加入了邊塞詩的創作團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和名家一起經歷唐朝盛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邢群麟+楊艷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邢群麟+楊艷麗並收藏和名家一起經歷唐朝盛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