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一個重感情的人。由於主客觀之勢太不相容,許多事他想不通,非常
傷心,非常痛苦。8 月13 日寫給主席的信中有這樣的話:“解剖我們自己,
披肝瀝膽,又感覺與實際情況確有出人。我想假若戴上(右傾機會主義)
這樣一頂帽子,我對主席。中央、全黨、湖南黨員和人民,甚至對自己的
老婆和孩子,都必須說我犯了反黨、反中央、反主席……的錯誤,然而再
說下去,勢必淚潸潸下,不盡欲言。”
去年到廣州,見到小舟的夫人王寧同誌,探問小舟辭世前的情況。我們
黨幾十年歷次政治運動,大風大浪之中,有許多同誌能夠立如砒柱,始終
堅持實事求是,尊重客觀事實。小舟正是這樣堅持並以身殉的人。也許他
一時有絕望之感,人誰不有一時的迷誤呢?這隻是說明他的極度認真,執
著於自己的信念,而決不是脆弱。要知道,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精髓
就是實事求是。
黨已給廬山會議作了正確的結論。與此有關的受過委屈還活著的同誌,
如今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工作,可是小舟(和彭德懷。張聞天等一樣)
卻以54 歲的盛年抱恨以終。小舟當年企盼的黨的集體領導。高度民主生活,
正在到來。每逢佳節倍思親;欣逢盛世,怎能不加倍思念故人呢?神州遍
地皆春色,隻是詞場少一人。小舟是愛舊詩詞的。上廬山第四天,我的登
合部口句:“高處為雲低處霧,笑談不覺失群山。”頗為小舟稱賞。故人談
笑仍如在,使我傷懷奏短歌。小舟同誌,願將下麵這首七律遙祭你在天之
靈:
周郎意氣永興嘆,拋卻瀟湘第一官。
舉世沉冤皆大白,當年遺願可長安。
桃符舊歲翻新歲,流水前瀾讓後瀾。
知己平生能得幾?心香燃盡淚闌幹。
1981 年11 月
(原載1981 年《人民日報》)
附錄五:請吳冷西給一個“說法”
最近一位朋友特地送來新出版的《回憶胡喬木》文集(當代中國出版社
1994 年9 月出版),說其中吳冷西的文章《憶喬木同誌》,談到廬山會議時,
比在9 月25 日《人民日報》發表的多了一大段話,不點名地指責我和我寫
的《廬山會議實錄》。我讀後認為,這決非記憶有誤,而是無中生有,歪曲
事實,說得嚴重一點,是蓄意誹謗。因此有公開澄清答辯的必要。
現在先看這一段話:
當錯誤地批判以彭德懷同誌為首的所謂“軍事俱樂部”的局勢無法改變
之後,他仍然想幫助一位起草紀要的參加者,他同田家英同誌和我商量,
建議這位參加起草工作的人寫一封檢討信給毛主席,以求得諒解。喬木同
誌的這個好心沒有得到好報。二十多年之後,這位起草參加者著書立說,
揚言他寫那封信是“終身恨事”,似乎是喬木同誌的建議害了他。尤有甚者,
這位起草紀要的參加者在其著作中竟然還說他在廬山會議上保護了喬木和
家英,事實恰恰相反,正是這位起草參加者在廬山會議後期,寫了所謂“檢
舉材料”,羅列許多“罪狀”,告發喬木同誌、家英同誌和我。彭真、一波、
尚昆同誌要我們在大會上同此人對質,參加八屆八中全會的同誌都目睹當
時會場上對質的情景。中央為此調查了兩個多月,直到十月初,毛主席找
喬木、家英和我談話時才算結案。事隔三十多年,知情者越來越少,我責
無旁貸,要為喬木、家英兩位亡友公開澄清歷史事實。
有關的歷史事實其真相究竟如何?
關於喬木建議我向毛主席寫封信,事情的原委我的《實錄》書中寫得清
清楚楚。毛主席於7 月23 日作了批彭講話之後,晚上,我到周小舟、周惠
住處,三人思想都不通,隨後又到黃克誠住處,繼續發牢騷。周小舟講了
“毛主席像史達林晚年”的話,我也講了“他不能一手遮天”的話。後來,
我們三人到黃克誠處去了解這件事,被傳播開來,傳到主席耳中。“湖南集
團”的指責即由此而來。田家英轉告胡喬木的一個主意,讓我給主席寫一
信,以釋主席關於“右傾活動”的猜疑(見《實錄》初版208 頁),“七月
三十日.晚上,反覆考慮之後,接受喬木的意見,向主席寫了下麵這封信。
當然,‘史達林晚年’等要害問題,我隱瞞了,而且用‘政治生命’這樣的
重話作保證,想取得主席的相信。現在回憶,仍覺得是終生恨事”。(212
頁)
“史達林晚年”問題,是8 月10 日才在兩個大組的會議上被揭發出來
的。我寫那封信時,還是抱著“僥倖過關”的心情。因此,“在秦城獄中,
回憶廬山舊事,常常懷著自責的心情,七月二十三夜的事,更追悔無已”。
(179 頁)
傷心,非常痛苦。8 月13 日寫給主席的信中有這樣的話:“解剖我們自己,
披肝瀝膽,又感覺與實際情況確有出人。我想假若戴上(右傾機會主義)
這樣一頂帽子,我對主席。中央、全黨、湖南黨員和人民,甚至對自己的
老婆和孩子,都必須說我犯了反黨、反中央、反主席……的錯誤,然而再
說下去,勢必淚潸潸下,不盡欲言。”
去年到廣州,見到小舟的夫人王寧同誌,探問小舟辭世前的情況。我們
黨幾十年歷次政治運動,大風大浪之中,有許多同誌能夠立如砒柱,始終
堅持實事求是,尊重客觀事實。小舟正是這樣堅持並以身殉的人。也許他
一時有絕望之感,人誰不有一時的迷誤呢?這隻是說明他的極度認真,執
著於自己的信念,而決不是脆弱。要知道,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精髓
就是實事求是。
黨已給廬山會議作了正確的結論。與此有關的受過委屈還活著的同誌,
如今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工作,可是小舟(和彭德懷。張聞天等一樣)
卻以54 歲的盛年抱恨以終。小舟當年企盼的黨的集體領導。高度民主生活,
正在到來。每逢佳節倍思親;欣逢盛世,怎能不加倍思念故人呢?神州遍
地皆春色,隻是詞場少一人。小舟是愛舊詩詞的。上廬山第四天,我的登
合部口句:“高處為雲低處霧,笑談不覺失群山。”頗為小舟稱賞。故人談
笑仍如在,使我傷懷奏短歌。小舟同誌,願將下麵這首七律遙祭你在天之
靈:
周郎意氣永興嘆,拋卻瀟湘第一官。
舉世沉冤皆大白,當年遺願可長安。
桃符舊歲翻新歲,流水前瀾讓後瀾。
知己平生能得幾?心香燃盡淚闌幹。
1981 年11 月
(原載1981 年《人民日報》)
附錄五:請吳冷西給一個“說法”
最近一位朋友特地送來新出版的《回憶胡喬木》文集(當代中國出版社
1994 年9 月出版),說其中吳冷西的文章《憶喬木同誌》,談到廬山會議時,
比在9 月25 日《人民日報》發表的多了一大段話,不點名地指責我和我寫
的《廬山會議實錄》。我讀後認為,這決非記憶有誤,而是無中生有,歪曲
事實,說得嚴重一點,是蓄意誹謗。因此有公開澄清答辯的必要。
現在先看這一段話:
當錯誤地批判以彭德懷同誌為首的所謂“軍事俱樂部”的局勢無法改變
之後,他仍然想幫助一位起草紀要的參加者,他同田家英同誌和我商量,
建議這位參加起草工作的人寫一封檢討信給毛主席,以求得諒解。喬木同
誌的這個好心沒有得到好報。二十多年之後,這位起草參加者著書立說,
揚言他寫那封信是“終身恨事”,似乎是喬木同誌的建議害了他。尤有甚者,
這位起草紀要的參加者在其著作中竟然還說他在廬山會議上保護了喬木和
家英,事實恰恰相反,正是這位起草參加者在廬山會議後期,寫了所謂“檢
舉材料”,羅列許多“罪狀”,告發喬木同誌、家英同誌和我。彭真、一波、
尚昆同誌要我們在大會上同此人對質,參加八屆八中全會的同誌都目睹當
時會場上對質的情景。中央為此調查了兩個多月,直到十月初,毛主席找
喬木、家英和我談話時才算結案。事隔三十多年,知情者越來越少,我責
無旁貸,要為喬木、家英兩位亡友公開澄清歷史事實。
有關的歷史事實其真相究竟如何?
關於喬木建議我向毛主席寫封信,事情的原委我的《實錄》書中寫得清
清楚楚。毛主席於7 月23 日作了批彭講話之後,晚上,我到周小舟、周惠
住處,三人思想都不通,隨後又到黃克誠住處,繼續發牢騷。周小舟講了
“毛主席像史達林晚年”的話,我也講了“他不能一手遮天”的話。後來,
我們三人到黃克誠處去了解這件事,被傳播開來,傳到主席耳中。“湖南集
團”的指責即由此而來。田家英轉告胡喬木的一個主意,讓我給主席寫一
信,以釋主席關於“右傾活動”的猜疑(見《實錄》初版208 頁),“七月
三十日.晚上,反覆考慮之後,接受喬木的意見,向主席寫了下麵這封信。
當然,‘史達林晚年’等要害問題,我隱瞞了,而且用‘政治生命’這樣的
重話作保證,想取得主席的相信。現在回憶,仍覺得是終生恨事”。(212
頁)
“史達林晚年”問題,是8 月10 日才在兩個大組的會議上被揭發出來
的。我寫那封信時,還是抱著“僥倖過關”的心情。因此,“在秦城獄中,
回憶廬山舊事,常常懷著自責的心情,七月二十三夜的事,更追悔無已”。
(179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