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都為自己的民族歡呼


    不列顛聯合王國和德意誌帝國之間的爭端也是一場家族的不和。1914年6月的基爾,戰爭爆發前不到6周,德國皇帝穿著英國一位海軍上將的製服拍照,他覺得“穿著洛德·納爾遜穿過的製服”很威風。德皇不僅是英國輕騎兵的名譽上校,而且是英國皇家海軍的上將,而他的堂兄喬治是普魯士近衛軍第一兵團的軍官。4年前,德皇威廉二世在其伯父愛德華(英國國王)的葬禮後已經寫道:“英國是我的第二故鄉。”作為英國皇家的一員是美好的事情,威廉二世也就很自然地邀請他親戚的海軍去基爾參加帆船節,並愉快地結盟。


    友好、建立兄弟般關係,不久便被視為謀反,這隻是一個日期問題。1914年6月28日,這天,一個行刺者在塞拉耶佛結束了奧地利加冕王子費迪南及其年輕妻子索菲的生命。因為塞爾維亞政府——至少是秘密警察——捲入了這次謀殺事件,所以一舉殺兩人的行刺事件帶來了嚴重後果。戰爭發動者早就在尋找開戰的藉口了,這一次機會便是一個好藉口。開始是唇槍舌戰,接著於8月4日爆發了真正的戰爭。


    首先,在德國政府的鼓動和支持下,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人宣戰。塞爾維亞的保護國俄國便做好了作戰準備,德意誌帝國立即作出反應,因為他覺得受到莫斯科及其同盟者巴黎的包圍和威脅,因此打著“解放”的旗號向俄國和法國宣戰。在這種情況下,按閃電計劃便是迅速朝法國首都方向進軍。德意誌帝國向比利時發出最後通牒,要求比利時在12小時內保證德軍暢通無阻通過比利時,卻遭到比利時政府的拒絕。


    德軍於是襲擊這一中立國,開進了這個國家,他們不僅占領了比利時,而且還占領了法國北部的大部分地方。現在,英國不得不作出反應了,並讓英國在比利時的親戚知道,在侵犯中立國比利時、襲擊與英國結盟的法蘭西共和國以後,這些國家之間要交戰了。戰爭爆發了。戰爭為什麽沒有被阻止?有關這個問題的書大約有7039種。


    暢銷書《世界大戰》的作者h·g·威爾斯在回顧1914年夏天時寫道,每一個聰明人都看到了可怕事情會發生,但是沒有一個人知道如何去避免這場災難,而最不想避免災難的是德國皇帝,他成了總參謀部裏狂熱的好戰分子。


    德國人民的寵兒威廉二世——由於在他攝政期間祖國繁榮昌盛、人民幸福、一片昇平——被普魯士政權中的“優秀分子”所操縱,他們利用這位實際上懦弱、沾沾自喜和膽小怕事的專製君主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直至這位皇帝的自吹自擂不再涉及他那些高貴的英國親戚,而隻會降格談他們那些被人輕視的微不足道的弱小軍隊。


    從此以後,英國的職業兵便自稱“微不足道的老兵”。這種自豪的戲稱實際上是國防部宣傳處的成績,他們想以此達到調動出征軍團戰鬥力的目的。說其來自德國皇帝,這純粹是無中生有,人們隻是借他之口罷了。於是在英國激起了人們反德國人及其傲慢的最高統帥的情緒,預期效果達到了。


    1914年8月3日,從海邊度周末回來的英國人在倫敦維多利亞火車站碰到了數百名德國人。他們盡管多年來生活在英國,以   計程車 司機、服務生、理髮師、商人為業,但現在卻必須服從他們祖國的召喚。絕大部分人都以電報形式收到了這一召喚,要求他們趕快坐英國火車到海邊的輪渡站,返回以前的家鄉。他們把家庭留下了,告別了鄰居和朋友。在德軍襲擊比利時並正式宣戰後的第二天,這些鄰居和朋友就成了這些德國人的敵人,而實際上他們之間毫無冤讎。


    戰爭爆發的前幾天,倫敦有成千上萬的人示威反戰,這麽多人遊行在歐洲任何大城市從來沒有過。在柏林和巴黎有幾千人失蹤,大部分是社會民主黨或社會黨人中的和平主義者。甚至在戰爭剛開始的時候,英國人和德國人就想結束戰爭,在第一片樹葉凋落以前,最晚到聖誕節以前。在英國對判定誰是敵人還有不同的看法,認為德國皇帝和普魯士軍事獨裁者是敵人,德國人民不是敵人。坐船到   漢堡 來回,8月8日旅行社的票價還是45先令,幾天後報紙上還在為1915年德勒斯登之夏音樂會做gg呢。


    然而,幾個月後,即1914年底,黑色和白色成了時尚的流行色,人民的意誌占了上風,但報紙上的基調是打仗;懷疑之色——不顯眼的灰色已經沒有位置。令人費解的是,在英國,有的愛國者除掉了他們所養的獵獾狗,因為獵獾狗是德國品種;在德國,培養精英們的高貴女兒的教育機構,即按照英國的好傳統培養“英國小姐”的機構,必須將名字改掉。


    所有國家的民族主義者都為自己的民族歡呼。正在開始的民主時代被逼得無路可走,在重要的西歐國家,盡管自由黨派和社會民主黨派在議會中占大多數(在德國,德國社會民主黨的席位遠遠多於其他政黨;在英國,工黨和自由黨處於執政位置;在法國是社會主義黨人掌握政權),然而,當戰爭爆發時,他們的理想破滅了。


    德國人的形象——歐洲蠻子,這該由他們自己負責,許多看法每天都在證明這一點。德國的將軍、實業家、政治家、出版家,他們的統治者更不用說了,他們以優越者自居,用強有力的口號“德意誌高於一切,高於世上的一切”淩駕於別國之上。皇帝用來號召“德國人民”去發動戰爭的語言是當時典型的德意誌時代精神:“戰爭勢在必行,敵人在和平時期襲擊我們,所以我發出號召!拿起武器!任何動搖、任何猶豫都是對祖國的背叛。事關我們父輩創立的帝國的存亡,事關德意誌政權和德意誌民族精神的存亡。我們要抵抗,直至人和馬匹隻剩最後一口氣。我們會經得住這場戰爭的考驗,哪怕麵對全世界的敵人。德國從來沒有被戰勝過,隻要團結一致,和上帝一起前進。上帝曾和我們的父輩們在一起,上帝也將和我們在一起。”用行動開始,不考慮後果,這是典型的日耳曼本性。這種本性隻怕上帝。根據這種本性,世界應該按德意誌精神發展才健康。皇帝的口號在30年以後還可以這麽寫,用這種腔調,用這種語言,在另外一個帝國,有一個人簽字,他現在正興高采烈地學著這一號召:他就是阿道夫·希特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爭中的平安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德]米夏埃爾·於爾格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德]米夏埃爾·於爾格斯並收藏戰爭中的平安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