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人沒有再回邯鄲。他逃到秦國掌握的地區,把他的妻兒留在了趙國。秦軍繼續向東推進,最後到了黃河北岸與渭河交匯處架起的浮橋邊。秦軍推進到魏國和韓國,還到了一些地方,在那裏,這計劃中的世界統治者雄心勃勃地繼續遠眺。
神聖的命運(11)
此時,周天子在名義上的世界中心—周王領地,他派出最高爵位的臣子去跟秦王談判,希望以此讓秦停止貪得無厭的領土要求。周使者等著,等著,最終秦昭王拒絕相見,於是使者幾乎一無所獲地回去了。他唯一的“收穫”看樣子就是:秦昭王模模糊糊地得到一種許可,那就是這日益年邁(至少六十多歲)的世界統治者—周王,以後再不會反對秦王的兼併了。不管這是不是周王自己的打算,他都得改變先前對秦抱有的幻想。
在公元前256年,當未來的秦始皇3歲的時候,一支秦軍從都城僅用了一天的騎程就攻下了兩座城池。秦和周靠得太近,因此周難於保證安全。於是周天子轉變了態度,他食言拋棄原先的互不幹涉政策,下令一支聯盟軍隊迎擊秦軍。當秦軍能逼近周天子王都之時,一支聯軍出現了,司馬遷這麽提到:“這支精銳部隊的出現導致了重要的戰略轉折。”
秦昭王可能是被周天子的背信棄義激怒了,但也可能他一直以來就計劃這麽做,他不顧可恥的篡逆名聲,下令進攻周天子領地。周天子被迫於公元前255年到秦國,跪在曾是他分封的諸侯的人跟前。年邁的周王請求秦昭王大發慈悲,他獻出了三十六“城”,共計3萬人,假如秦王能從已被占領的領土上撤軍。
同年,年邁的周王去世了,他的人民往東逃去,秦軍即刻便占領了周王領地,他們在周王領地尋找著傳說中的鼎,以及其他象徵周王作為天子領有天下的信物。他們尤其在尋找相傳為大禹所鑄的九鼎,它們是一套祭祀用器,象徵著擁有統治天下的合法“天命”。
《史記》說九鼎都找到了,它們從此變更了主人。另一個故事說秦昭王隻獲得其中的八個,最後這隻鼎被返回的敵人(周人)扔到河裏去了。甚至說這最後一隻鼎“飛了”,無論周天子領地的居民怎樣逃逸,怎樣把秦王心心念念想得到的鼎扔了,周王朝千年的統治至此真的完結了。
7年之後,當未來的秦始皇10歲,正在他母親邯鄲的屋子裏玩的時候,秦昭王摧毀周朝的消息傳來了。
無論圍繞著九鼎有怎樣的迷信,秦昭王從此都不再為他自己編織超自然的神聖光環—世界的統治者周天子已經失去了權柄,這是事實,否則秦軍是不可能勝利的。周朝完結了,假如去世周王的歷代祖先們在他最需要的時候尚且不能給予保佑,他們現在又能給予什麽樣的幫助呢?
或許秦昭王心中有明確的主意。畢竟,幾個世紀以來對周天子的表忠終於結束了,秦已征服了幾乎一半的已知世界,包括天下的中心—周天子的王畿,其他國家麵臨的也隻能是這個命運。正如《史記》記載的那樣:“天下歸秦”,魏國,這倒黴的鄰國,它的國君花了很長時間才回來,秦昭王暫時收起了他新積攢的兵鋒。一支秦軍入侵魏國,占領了毫無疑問的主要重鎮。魏王暗示秦王,他的土地和人民從此要秦王來“照顧”。
但是,東方還有尚未臣服的國家,比如燕國和齊國。攻打它們需要許多軍隊,但是,正如滅周已讓秦國承擔了以臣滅君的不義之名,處在眾目睽睽之下一樣,即便周天子的權威早已逝去。秦王看上去想要在秦真正將天下握於股掌之前重建這至高無上的權威。
公元前253年,秦昭王的真正心意終於盡人皆知。他在秦國腹地舉行了一場嚴肅的儀式,在這儀式中,據說他與天神溝通。中國古代的神靈世界是存在等級製度的,就象社會上存在等級製度那樣。在地上,隻有擁有無上頭銜的人才能與天神溝通。既然祭了天,而且是在秦土地上祭了天,秦昭王等於向整個世界宣稱,他是整個世界的統治者,周代的天命從此永遠告終。
兩年之後,秦昭王去世了。
秦始皇 第二部分
秦王(1)
王孫異人的父親安國君現在是正式提名的秦王了。他是一位因父王長期在位而失去大量統治時間的國王。現在,他尚未正式登基,就要花好幾個月來處理喪事和重要的國事。罪犯們被赦免,雖然在秦國,這樣寬宏大量的舉措暗藏著政治目的—那些被赦免的罪犯將被遷徙到新征服的土地上。在秦王即位元年的第一天(我們估計是在仲冬),安國君正式即位為秦王,這位新的秦王在各方麵都引領秦國走向新的勝利。或許他供奉的犧牲更為豐盛,或許他還宣稱自己不僅僅是國王,還是皇帝?
三天之後,他也去世了。
現在,異人,這位長期以來被遺忘、客居邯鄲的人質王子,是新的秦王了,即秦莊襄王。他的生母夏姬和所認的母親華陽夫人被尊為王太後,他的正妻,先前在邯鄲娶的趙姬,現在是秦國的王後,她的兒子嬴政是新的儲君,不過,獲益最大的人是呂不韋。
呂不韋這個商人下的賭注終於獲得回報了。早在異人被正式定為王位繼承人之後,他就出資給異人的日常生活撐起場麵,現在呂不韋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相國了,跟新王的政策有極其密切的關係。
神聖的命運(11)
此時,周天子在名義上的世界中心—周王領地,他派出最高爵位的臣子去跟秦王談判,希望以此讓秦停止貪得無厭的領土要求。周使者等著,等著,最終秦昭王拒絕相見,於是使者幾乎一無所獲地回去了。他唯一的“收穫”看樣子就是:秦昭王模模糊糊地得到一種許可,那就是這日益年邁(至少六十多歲)的世界統治者—周王,以後再不會反對秦王的兼併了。不管這是不是周王自己的打算,他都得改變先前對秦抱有的幻想。
在公元前256年,當未來的秦始皇3歲的時候,一支秦軍從都城僅用了一天的騎程就攻下了兩座城池。秦和周靠得太近,因此周難於保證安全。於是周天子轉變了態度,他食言拋棄原先的互不幹涉政策,下令一支聯盟軍隊迎擊秦軍。當秦軍能逼近周天子王都之時,一支聯軍出現了,司馬遷這麽提到:“這支精銳部隊的出現導致了重要的戰略轉折。”
秦昭王可能是被周天子的背信棄義激怒了,但也可能他一直以來就計劃這麽做,他不顧可恥的篡逆名聲,下令進攻周天子領地。周天子被迫於公元前255年到秦國,跪在曾是他分封的諸侯的人跟前。年邁的周王請求秦昭王大發慈悲,他獻出了三十六“城”,共計3萬人,假如秦王能從已被占領的領土上撤軍。
同年,年邁的周王去世了,他的人民往東逃去,秦軍即刻便占領了周王領地,他們在周王領地尋找著傳說中的鼎,以及其他象徵周王作為天子領有天下的信物。他們尤其在尋找相傳為大禹所鑄的九鼎,它們是一套祭祀用器,象徵著擁有統治天下的合法“天命”。
《史記》說九鼎都找到了,它們從此變更了主人。另一個故事說秦昭王隻獲得其中的八個,最後這隻鼎被返回的敵人(周人)扔到河裏去了。甚至說這最後一隻鼎“飛了”,無論周天子領地的居民怎樣逃逸,怎樣把秦王心心念念想得到的鼎扔了,周王朝千年的統治至此真的完結了。
7年之後,當未來的秦始皇10歲,正在他母親邯鄲的屋子裏玩的時候,秦昭王摧毀周朝的消息傳來了。
無論圍繞著九鼎有怎樣的迷信,秦昭王從此都不再為他自己編織超自然的神聖光環—世界的統治者周天子已經失去了權柄,這是事實,否則秦軍是不可能勝利的。周朝完結了,假如去世周王的歷代祖先們在他最需要的時候尚且不能給予保佑,他們現在又能給予什麽樣的幫助呢?
或許秦昭王心中有明確的主意。畢竟,幾個世紀以來對周天子的表忠終於結束了,秦已征服了幾乎一半的已知世界,包括天下的中心—周天子的王畿,其他國家麵臨的也隻能是這個命運。正如《史記》記載的那樣:“天下歸秦”,魏國,這倒黴的鄰國,它的國君花了很長時間才回來,秦昭王暫時收起了他新積攢的兵鋒。一支秦軍入侵魏國,占領了毫無疑問的主要重鎮。魏王暗示秦王,他的土地和人民從此要秦王來“照顧”。
但是,東方還有尚未臣服的國家,比如燕國和齊國。攻打它們需要許多軍隊,但是,正如滅周已讓秦國承擔了以臣滅君的不義之名,處在眾目睽睽之下一樣,即便周天子的權威早已逝去。秦王看上去想要在秦真正將天下握於股掌之前重建這至高無上的權威。
公元前253年,秦昭王的真正心意終於盡人皆知。他在秦國腹地舉行了一場嚴肅的儀式,在這儀式中,據說他與天神溝通。中國古代的神靈世界是存在等級製度的,就象社會上存在等級製度那樣。在地上,隻有擁有無上頭銜的人才能與天神溝通。既然祭了天,而且是在秦土地上祭了天,秦昭王等於向整個世界宣稱,他是整個世界的統治者,周代的天命從此永遠告終。
兩年之後,秦昭王去世了。
秦始皇 第二部分
秦王(1)
王孫異人的父親安國君現在是正式提名的秦王了。他是一位因父王長期在位而失去大量統治時間的國王。現在,他尚未正式登基,就要花好幾個月來處理喪事和重要的國事。罪犯們被赦免,雖然在秦國,這樣寬宏大量的舉措暗藏著政治目的—那些被赦免的罪犯將被遷徙到新征服的土地上。在秦王即位元年的第一天(我們估計是在仲冬),安國君正式即位為秦王,這位新的秦王在各方麵都引領秦國走向新的勝利。或許他供奉的犧牲更為豐盛,或許他還宣稱自己不僅僅是國王,還是皇帝?
三天之後,他也去世了。
現在,異人,這位長期以來被遺忘、客居邯鄲的人質王子,是新的秦王了,即秦莊襄王。他的生母夏姬和所認的母親華陽夫人被尊為王太後,他的正妻,先前在邯鄲娶的趙姬,現在是秦國的王後,她的兒子嬴政是新的儲君,不過,獲益最大的人是呂不韋。
呂不韋這個商人下的賭注終於獲得回報了。早在異人被正式定為王位繼承人之後,他就出資給異人的日常生活撐起場麵,現在呂不韋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相國了,跟新王的政策有極其密切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