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尼國主戰派的領袖迦葉王子正在滿迦堡集合反抗勢力,不過憑著自己身經百戰的十五萬大軍,又豈是區區一個尼國所能夠抵抗得了的?
想到了這裏,巴布爾的目光遠眺東北方,一旦拿下了滿迦堡就可以到達廣闊的高唐,雖然駐紮在高唐的風雨軍傳說非常能征善戰,但是風雨軍本身受到了北方呼蘭帝國的牽製,國內也有不少敵對勢力,所以在高唐的兵力並不雄厚,最多也不過幾萬人而已,巴布爾一點都沒有放在心裏。
要知道阿育王十七歲起兵,征戰四十餘年,放眼整個印月半島所向披靡、無人能敵,巴布爾是阿育王一手提拔的親信大將,也是有了三十多年沙場經歷的老將,這次跟隨他出征的大軍也大多都是經過了多年征戰,出生入死、經驗豐富的老兵。
他堅信這樣的雄師勁旅,絕對不是才建軍兩年、兵力又處於劣勢的風雨軍可以抗衡的。在他看來不僅是奪取尼國,就算是拿下高唐也是指日可待。
說起來印月和神州一樣,都是悠久的文明發源地,但是長年累月的內戰和分裂,使得印月隻能關起門來自相殘殺,對於天下人而言始終是一個弱小的民族。
但是上天垂憐,終於誕生了印月自己的英雄阿育王,在他英明的統帥下,統一了印月半島的大部分地區,隻剩下南印月聯合王國偏安一隅、苟延殘喘,已經是不足為患了,所以如今的印月在阿育王朝的統治下空前強大。
現在更是天賜良機,自己得到了英明的阿育王青睞,獲得了擔任遠征軍統帥的光榮,隻要把滿迦堡的那些尼國殘兵敗將消滅了,然後就可以進入一馬平川的高原,擁有著兩萬象兵、五萬騎兵和八萬步兵的印月大軍將粉碎敢於阻擋的任何軍隊。
到時候就可以以高唐為基地,藉助高原的地理優勢,向地勢平坦的東方神州進攻,把那些兀自在內鬥不休的聖龍豬全部掠來做奴隸,再好好享受一下傳說中的那些聖龍美女,讓天下人知道這個世界隻有偉大的印月人才是真正的強者。什麽呼蘭、聖龍,都不過是因為印月這個偉大民族沒有參與其中,才能夠耀武揚威罷了。
意識到自己將有可能因為帶領勇敢的印月人衝出國門、統治世界而受到後世的讚頌,成為當代僅次於偉大的阿育王的英雄(他還不敢和阿育王相比),巴布爾不由感到自己的心中仿佛有一股烈火在燃燒。
“將軍,前麵的峽穀入口處發現尼國的軍隊,大約有三萬人!”正在此時,探路的騎兵送來了前方的敵情。
巴布爾微微一楞,前麵的峽穀是通往滿迦堡的必經之路,他早已預料到應該會有阻截,為此想好了多種對應的策略,但是都以敵軍埋伏在峽穀內為前提,根本沒有想到對手居然會放棄峽穀中伏擊的地理優勢,把軍隊擺在了峽穀口。
雖然在峽穀口布陣,可以利用穀口的窄小地形,便於單兵作戰,一定程度上消除自己兵力方麵占據優勢的影響,但是畢竟自己人多勢眾,單靠這樣一個峽穀口就想把自己擋住,未免太天真了!
仿佛看到了勝利一般,巴布爾冷靜的命令軍隊壓了上去。
騎兵一馬當先的在前麵開路,整齊的軍陣踏的地動山搖,弓箭如同雨點般向尼國的軍隊飛射而來,給予採取守備陣形的尼國軍隊相當程度的打擊。
尼國的軍隊在盾牌手的掩護之下,緩緩的退入穀內。
憑藉前列的盾牌手和後列的長槍兵死死的抗擊著進攻的印月人,而在後麵的弓箭手則不停的發射襲擾。
由於穀口的狹窄,使得印月人的兵力優勢無法發揮,隻有最前麵的士兵才可以投入戰鬥,所以雖然穩步向前推進,但是一時間也無法盡數消滅敵人。
巴布爾倒是並不著急,多年積累起來的豐富戰鬥經驗,使他擔心眼前的敵人可能是引他入穀的誘餌,為了防止自己的軍隊被對手引入穀內一舉殲滅,所以他一方麵命令前方的軍隊死死咬住穀口那支尼國的部隊--尼國的軍隊本來就不多,相信對手絕對捨不得把這樣一支三萬大軍和敵人同歸於盡,另一方麵則命令後隊拉開距離,以便對前方加以策應,還特地派遣了數千人從側翼攀援而上,搶占穀內的高地。
戰鬥持續了半個時辰之後,形勢逐漸有利於阿育王朝的遠征軍。
盡管尼國的士兵利用有利的地形奮勇善戰,但是一方麵軍隊的素質原本就不如印月的軍隊,另一方麵自身的兵力又處於絕對的劣勢,所以隨著時間的延長,傷亡不斷的增加,開始抵擋不住了,慢慢的向穀內後撤,並且出現了潰散的危機。
印月人緊隨不舍,咬在了尼國軍隊的後麵,雖然由於地形上的限製,無法展開包抄,但總的來說勝利的天平已經完全向印月人傾斜。
巴布爾不由有些得意,對付這樣的軍隊真是太容易了,對方統帥自作聰明的舉動隻是加速了滅亡,相信消滅了眼前這支三萬人的軍隊之後,尼國應該不會再有什麽象樣的抵抗力量阻擋自己拿下滿迦堡了,就像那些妄圖阻擋阿育王的印月小國一樣,這個高山之國也應該可以宣告消亡了,而且相信不久之後,聖龍也會步入後塵。
盤算著今晚將紮營在滿迦堡,如何同這次隨軍帶來的那些尼國後宮嬪妃好好瘋狂一夜,而過幾天更可以盡情把玩那些聖龍女子,巴布爾感覺自己好像有些坐不住馬鞍了。
想到了這裏,巴布爾的目光遠眺東北方,一旦拿下了滿迦堡就可以到達廣闊的高唐,雖然駐紮在高唐的風雨軍傳說非常能征善戰,但是風雨軍本身受到了北方呼蘭帝國的牽製,國內也有不少敵對勢力,所以在高唐的兵力並不雄厚,最多也不過幾萬人而已,巴布爾一點都沒有放在心裏。
要知道阿育王十七歲起兵,征戰四十餘年,放眼整個印月半島所向披靡、無人能敵,巴布爾是阿育王一手提拔的親信大將,也是有了三十多年沙場經歷的老將,這次跟隨他出征的大軍也大多都是經過了多年征戰,出生入死、經驗豐富的老兵。
他堅信這樣的雄師勁旅,絕對不是才建軍兩年、兵力又處於劣勢的風雨軍可以抗衡的。在他看來不僅是奪取尼國,就算是拿下高唐也是指日可待。
說起來印月和神州一樣,都是悠久的文明發源地,但是長年累月的內戰和分裂,使得印月隻能關起門來自相殘殺,對於天下人而言始終是一個弱小的民族。
但是上天垂憐,終於誕生了印月自己的英雄阿育王,在他英明的統帥下,統一了印月半島的大部分地區,隻剩下南印月聯合王國偏安一隅、苟延殘喘,已經是不足為患了,所以如今的印月在阿育王朝的統治下空前強大。
現在更是天賜良機,自己得到了英明的阿育王青睞,獲得了擔任遠征軍統帥的光榮,隻要把滿迦堡的那些尼國殘兵敗將消滅了,然後就可以進入一馬平川的高原,擁有著兩萬象兵、五萬騎兵和八萬步兵的印月大軍將粉碎敢於阻擋的任何軍隊。
到時候就可以以高唐為基地,藉助高原的地理優勢,向地勢平坦的東方神州進攻,把那些兀自在內鬥不休的聖龍豬全部掠來做奴隸,再好好享受一下傳說中的那些聖龍美女,讓天下人知道這個世界隻有偉大的印月人才是真正的強者。什麽呼蘭、聖龍,都不過是因為印月這個偉大民族沒有參與其中,才能夠耀武揚威罷了。
意識到自己將有可能因為帶領勇敢的印月人衝出國門、統治世界而受到後世的讚頌,成為當代僅次於偉大的阿育王的英雄(他還不敢和阿育王相比),巴布爾不由感到自己的心中仿佛有一股烈火在燃燒。
“將軍,前麵的峽穀入口處發現尼國的軍隊,大約有三萬人!”正在此時,探路的騎兵送來了前方的敵情。
巴布爾微微一楞,前麵的峽穀是通往滿迦堡的必經之路,他早已預料到應該會有阻截,為此想好了多種對應的策略,但是都以敵軍埋伏在峽穀內為前提,根本沒有想到對手居然會放棄峽穀中伏擊的地理優勢,把軍隊擺在了峽穀口。
雖然在峽穀口布陣,可以利用穀口的窄小地形,便於單兵作戰,一定程度上消除自己兵力方麵占據優勢的影響,但是畢竟自己人多勢眾,單靠這樣一個峽穀口就想把自己擋住,未免太天真了!
仿佛看到了勝利一般,巴布爾冷靜的命令軍隊壓了上去。
騎兵一馬當先的在前麵開路,整齊的軍陣踏的地動山搖,弓箭如同雨點般向尼國的軍隊飛射而來,給予採取守備陣形的尼國軍隊相當程度的打擊。
尼國的軍隊在盾牌手的掩護之下,緩緩的退入穀內。
憑藉前列的盾牌手和後列的長槍兵死死的抗擊著進攻的印月人,而在後麵的弓箭手則不停的發射襲擾。
由於穀口的狹窄,使得印月人的兵力優勢無法發揮,隻有最前麵的士兵才可以投入戰鬥,所以雖然穩步向前推進,但是一時間也無法盡數消滅敵人。
巴布爾倒是並不著急,多年積累起來的豐富戰鬥經驗,使他擔心眼前的敵人可能是引他入穀的誘餌,為了防止自己的軍隊被對手引入穀內一舉殲滅,所以他一方麵命令前方的軍隊死死咬住穀口那支尼國的部隊--尼國的軍隊本來就不多,相信對手絕對捨不得把這樣一支三萬大軍和敵人同歸於盡,另一方麵則命令後隊拉開距離,以便對前方加以策應,還特地派遣了數千人從側翼攀援而上,搶占穀內的高地。
戰鬥持續了半個時辰之後,形勢逐漸有利於阿育王朝的遠征軍。
盡管尼國的士兵利用有利的地形奮勇善戰,但是一方麵軍隊的素質原本就不如印月的軍隊,另一方麵自身的兵力又處於絕對的劣勢,所以隨著時間的延長,傷亡不斷的增加,開始抵擋不住了,慢慢的向穀內後撤,並且出現了潰散的危機。
印月人緊隨不舍,咬在了尼國軍隊的後麵,雖然由於地形上的限製,無法展開包抄,但總的來說勝利的天平已經完全向印月人傾斜。
巴布爾不由有些得意,對付這樣的軍隊真是太容易了,對方統帥自作聰明的舉動隻是加速了滅亡,相信消滅了眼前這支三萬人的軍隊之後,尼國應該不會再有什麽象樣的抵抗力量阻擋自己拿下滿迦堡了,就像那些妄圖阻擋阿育王的印月小國一樣,這個高山之國也應該可以宣告消亡了,而且相信不久之後,聖龍也會步入後塵。
盤算著今晚將紮營在滿迦堡,如何同這次隨軍帶來的那些尼國後宮嬪妃好好瘋狂一夜,而過幾天更可以盡情把玩那些聖龍女子,巴布爾感覺自己好像有些坐不住馬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