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出於謹慎,他依然控製著軍隊進攻的步驟,把戰略預備隊同前方的進攻部隊保持著一定的距離,防止中伏--盡管他並不認為尼國還有多少兵力可以設伏。
於是,在整個戰場上,大約五萬印月軍隊鬥誌昂然、勢不可擋的向前進攻,如同潮水一般不知疲倦的衝擊著尼國已經岌岌可危的防線,而更多的軍隊則保持著整齊的隊形,觀賞著前方友軍大顯神威的殺戮,還有一部分軍隊則開始向峽穀的兩側運行,探索是否上麵有伏兵。
每一個印月的士兵都相信自己毫無疑問是勝利的一方,如同以往在偉大的阿育王麾下進行的所有戰役一樣,阿育王朝的軍隊是不可戰勝的。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峽穀外的左右側翼和後方突然捲起了大量的煙塵,大隊的高山騎兵在尼國著名的勇士迦葉王子的帶領下,呼喝著、奔馳著,揮舞著泛起白光的刀片,向印月人的後軍襲來。
巴布爾不由大罵了一聲,這才發覺對手根本就不準備在峽穀內設伏,而是利用自己的心理偷偷把軍隊運動到峽穀外的側翼,發動攻擊。
不過他並沒有太過慌張,因為謹慎的作戰部署和充裕的兵力使得自己遊刃有餘。雖然兩萬騎兵和三萬步兵在峽穀內作戰,無法抽身,但是剩餘的兩萬象兵、三萬騎兵和五萬步兵足夠把眼前這支萬餘人的軍隊碾碎。
所以他很沉著的命令象兵出擊,步兵緊隨其後,三萬騎兵則作為機動力量,策援戰場的各個方向,並且實施迂迴包抄,同時命令峽穀內激戰的軍隊加大攻擊力度,一舉擊潰那三萬尼國步兵。
信心十足的巴布爾決定在這裏一舉消滅所有反抗的尼國軍隊。
事實似乎也很順利,那突襲的尼國騎兵在最初攻擊得手之後,開始了遊鬥,躲避象兵的攻擊,再也不敢正麵戰鬥。
雖然這種避實就虛的戰術造成了印月人一定的損失,不過那位迦葉王子顯然隻是一員猛將而已,在他英勇戰鬥的時候好像忽略了一個潛伏的危機,那就是他麾下勇猛的騎兵逐漸被印月的象兵驅趕到了一起,而印月的三萬騎兵則開始了迂迴包圍,這樣下去的話,這支高山騎兵最終的結局無疑是全軍覆沒。
與此同時,峽穀內的戰鬥更加朝尼國人不利的一麵傾斜,大概是看見印月人沒有預想的那樣在尼國騎兵襲擊下潰退,反而是進攻的越來越猛烈,所以士氣迅速的下滑,很快就變得潰不成軍,向穀內逃散。
由於尼國的騎兵已經出現,而且四萬人的軍隊基本上也差不多是尼國反抗軍兵力的總和,所以巴布爾認定穀內應該不會再有伏兵,命令大軍放心大膽的追擊。
可惜往往就是事與願違。
突然間,穀內兩邊的高地旌旗展動、殺聲如雷,大批的軍隊猶如從天而降,飛快的殺上高地,消滅了原本在兩邊山地探路的幾千名印月人,然後居高臨下的發動攻擊。
原來遵守著風雨同迦葉王子之間的協議,當印月人出兵之後,風雨軍也迅速出動。東線是由孔宓在實際上主持著大局,這是風雨臨行前的交代,而洛信隻要有仗打就開心,倒也合作愉快。
在孔宓的安排下,五萬高唐僧兵埋伏在峽穀兩邊高山的下方。
當印月人終於被引入穀內之後,迅速出擊將在山上毫無戒備的那幾千名印月軍趕了下去,從而占據了有利地形。
隻見那一麵麵“風”字大旗在山穀上迎風招展,密集如蝗蟲般的箭弩無情的射向下方的敵軍,峽穀的入口處也突如其來的滾下了數根燃著熊熊烈火的巨木,切斷了穀內印月軍隊的退路。
一時間雙方的士氣來了一個徹底的逆轉,幾分鍾前還趾高氣昂的印月人頓時如同無頭的蒼蠅一般東竄西躲,抱頭鼠竄,原本眼看就要潰敗的尼國士兵則開始重新拾起了鬥誌,變得英勇頑強起來,寸步也不退--事實上是想退也不可能,因為孔宓害怕尼國士兵潰退,所以將峽穀的另一個出口也堵住了。
峽穀外的戰鬥也出現了戲劇性的轉變,不知從什麽時候起,在專心致誌對付尼國騎兵的印月人背後,出現了二十門烏洞洞的炮口,幾乎在同一時間震天動地的發射起來。
這些經過南天門半年時間改良的大炮(自從涼城城下發生的那起烏龍事件之後,風雨就嚴令南天門一定要改進這些大炮),立刻發揮出驚人的威力。
炮彈在密集的印月人群中綻開了一朵朵死亡的玫瑰,大批的印月士兵就這樣莫名其妙的倒了下去,更糟糕的是受驚的大象開始失去了控製,橫衝直撞的亂竄,增添了印月軍隊驚慌的氣氛。
在大約一炷香的炮火攻擊之後,洛信揮舞著長槍,率先沖了上去,跟在他後麵的是一萬名勇敢無畏的風雨軍將士。
印月人很快發覺兩支軍隊的巨大差距,雖然阿育王的軍隊在印月號稱無敵,但是麵對著繼承了聖龍軍團優秀傳統,同時又經歷過呼蘭大軍生死考驗的風雨軍,實在是不值一提。
身經百戰的風雨軍將士雖然不能說以一擋十、以一擋百,但是和閉起門來打內戰的印月人不同,聖龍原本是一個世界性帝國,吸收和容納了各國的長處,又長期同彪悍的遊牧民族作戰,軍隊長年積累下來的戰鬥技巧根本不是印月所能比擬的,更何況風雨軍在風雨等名將的苦心經營下,已經成為聖龍最強大的軍團之一,所以一名風雨軍的戰士往往可以抵擋三名印月人。
於是,在整個戰場上,大約五萬印月軍隊鬥誌昂然、勢不可擋的向前進攻,如同潮水一般不知疲倦的衝擊著尼國已經岌岌可危的防線,而更多的軍隊則保持著整齊的隊形,觀賞著前方友軍大顯神威的殺戮,還有一部分軍隊則開始向峽穀的兩側運行,探索是否上麵有伏兵。
每一個印月的士兵都相信自己毫無疑問是勝利的一方,如同以往在偉大的阿育王麾下進行的所有戰役一樣,阿育王朝的軍隊是不可戰勝的。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峽穀外的左右側翼和後方突然捲起了大量的煙塵,大隊的高山騎兵在尼國著名的勇士迦葉王子的帶領下,呼喝著、奔馳著,揮舞著泛起白光的刀片,向印月人的後軍襲來。
巴布爾不由大罵了一聲,這才發覺對手根本就不準備在峽穀內設伏,而是利用自己的心理偷偷把軍隊運動到峽穀外的側翼,發動攻擊。
不過他並沒有太過慌張,因為謹慎的作戰部署和充裕的兵力使得自己遊刃有餘。雖然兩萬騎兵和三萬步兵在峽穀內作戰,無法抽身,但是剩餘的兩萬象兵、三萬騎兵和五萬步兵足夠把眼前這支萬餘人的軍隊碾碎。
所以他很沉著的命令象兵出擊,步兵緊隨其後,三萬騎兵則作為機動力量,策援戰場的各個方向,並且實施迂迴包抄,同時命令峽穀內激戰的軍隊加大攻擊力度,一舉擊潰那三萬尼國步兵。
信心十足的巴布爾決定在這裏一舉消滅所有反抗的尼國軍隊。
事實似乎也很順利,那突襲的尼國騎兵在最初攻擊得手之後,開始了遊鬥,躲避象兵的攻擊,再也不敢正麵戰鬥。
雖然這種避實就虛的戰術造成了印月人一定的損失,不過那位迦葉王子顯然隻是一員猛將而已,在他英勇戰鬥的時候好像忽略了一個潛伏的危機,那就是他麾下勇猛的騎兵逐漸被印月的象兵驅趕到了一起,而印月的三萬騎兵則開始了迂迴包圍,這樣下去的話,這支高山騎兵最終的結局無疑是全軍覆沒。
與此同時,峽穀內的戰鬥更加朝尼國人不利的一麵傾斜,大概是看見印月人沒有預想的那樣在尼國騎兵襲擊下潰退,反而是進攻的越來越猛烈,所以士氣迅速的下滑,很快就變得潰不成軍,向穀內逃散。
由於尼國的騎兵已經出現,而且四萬人的軍隊基本上也差不多是尼國反抗軍兵力的總和,所以巴布爾認定穀內應該不會再有伏兵,命令大軍放心大膽的追擊。
可惜往往就是事與願違。
突然間,穀內兩邊的高地旌旗展動、殺聲如雷,大批的軍隊猶如從天而降,飛快的殺上高地,消滅了原本在兩邊山地探路的幾千名印月人,然後居高臨下的發動攻擊。
原來遵守著風雨同迦葉王子之間的協議,當印月人出兵之後,風雨軍也迅速出動。東線是由孔宓在實際上主持著大局,這是風雨臨行前的交代,而洛信隻要有仗打就開心,倒也合作愉快。
在孔宓的安排下,五萬高唐僧兵埋伏在峽穀兩邊高山的下方。
當印月人終於被引入穀內之後,迅速出擊將在山上毫無戒備的那幾千名印月軍趕了下去,從而占據了有利地形。
隻見那一麵麵“風”字大旗在山穀上迎風招展,密集如蝗蟲般的箭弩無情的射向下方的敵軍,峽穀的入口處也突如其來的滾下了數根燃著熊熊烈火的巨木,切斷了穀內印月軍隊的退路。
一時間雙方的士氣來了一個徹底的逆轉,幾分鍾前還趾高氣昂的印月人頓時如同無頭的蒼蠅一般東竄西躲,抱頭鼠竄,原本眼看就要潰敗的尼國士兵則開始重新拾起了鬥誌,變得英勇頑強起來,寸步也不退--事實上是想退也不可能,因為孔宓害怕尼國士兵潰退,所以將峽穀的另一個出口也堵住了。
峽穀外的戰鬥也出現了戲劇性的轉變,不知從什麽時候起,在專心致誌對付尼國騎兵的印月人背後,出現了二十門烏洞洞的炮口,幾乎在同一時間震天動地的發射起來。
這些經過南天門半年時間改良的大炮(自從涼城城下發生的那起烏龍事件之後,風雨就嚴令南天門一定要改進這些大炮),立刻發揮出驚人的威力。
炮彈在密集的印月人群中綻開了一朵朵死亡的玫瑰,大批的印月士兵就這樣莫名其妙的倒了下去,更糟糕的是受驚的大象開始失去了控製,橫衝直撞的亂竄,增添了印月軍隊驚慌的氣氛。
在大約一炷香的炮火攻擊之後,洛信揮舞著長槍,率先沖了上去,跟在他後麵的是一萬名勇敢無畏的風雨軍將士。
印月人很快發覺兩支軍隊的巨大差距,雖然阿育王的軍隊在印月號稱無敵,但是麵對著繼承了聖龍軍團優秀傳統,同時又經歷過呼蘭大軍生死考驗的風雨軍,實在是不值一提。
身經百戰的風雨軍將士雖然不能說以一擋十、以一擋百,但是和閉起門來打內戰的印月人不同,聖龍原本是一個世界性帝國,吸收和容納了各國的長處,又長期同彪悍的遊牧民族作戰,軍隊長年積累下來的戰鬥技巧根本不是印月所能比擬的,更何況風雨軍在風雨等名將的苦心經營下,已經成為聖龍最強大的軍團之一,所以一名風雨軍的戰士往往可以抵擋三名印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