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定義都促使武裝部隊對原子武器的依賴達到了值得懷疑的地步。在大戰中,原子武器將立即使用,在有限戰爭中,則將根據國家的利益使用之。目前雖然沒有機會來檢驗這一假設在大戰中的有效性,但是有意義的事情是,在1958年的黎巴嫩登陸中,美國陸軍的誠實約翰火箭配置在貝魯特港口外,但不準上陸,因為它既能發射原子彈頭又能發射常規彈頭。在這一事件中,我們的政治領袖認為,即使由於原子武器的出現而顯示了我們有可能使用原子武器時,也是對我國不利的。此外,這兩個定義中所包含的大戰將會帶來突然的毀滅,而有限戰爭相對說來是微不足道的論點也被用來做為一種理由,以資反對保持為進行長時期軍事活動所需的訓練有素的預備人員和備份的軍事裝備。因此,我們可以公正地說,這些定義規定了軍事戰略的麵貌。它們是被用來為大規模報復戰略辯護的,同時又排除了考慮常規戰爭的需要。為了解釋存在這種定義的原因,現在必須回顧一下大規模報復戰略的演變過程及其產生的思想背景。


    第二章 大規模報復原則的產生


    定名為大規模報復的原則最後成了美國軍事戰略的中心思想。這一原則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義大利杜黑將軍的理論及其對美國空軍思想的影響。杜黑將軍認為,而且空軍的軍官接受了他的教育後也認為,對敵人的工業和人口中心實施戰略轟炸,就可以取得戰爭的勝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空軍和英國皇家空軍曾致力於實現這一理論。德國空軍在大戰初期轟炸英國和其它盟國城市的實例,促使英、美空軍對城市目標進行大規模的轟炸。隨著製空權在戰爭過程中逐漸轉移到盟國手中,它們就有可能在沒有很大抵抗的情況下對德國的城市進行大規模的轟炸。這些空襲雖然破壞了德國的大部分城區,但在摧毀德國支援戰爭力量的工業生產方麵,卻是意外地沒有收到效果。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曾分析了轟炸的效果,並將結果匯集在戰略轟炸調查局的報告中。這些報告清楚地表明,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戰略轟炸在摧毀納粹德國的軍工生產方麵,並未取得決定性的成果。它並不是贏得最後勝利的決定性因素,而隻是一種有利的因素。因此,杜黑將軍的積極擁護者隻能從歐戰的結果中,為他們的主張找到有限的支持。


    對日戰爭的結局與歐洲戰爭不同。對廣島和長崎的原子轟炸,為戰略轟炸具有決定性作用的說法提供了新的理由。原子彈使空中力量具有了一種威力大大增強的新武器,而且又助長了這樣的信念:空軍現在掌握了終極武器,可以使美國把美國式的和平強加於全世界。由此也產生了這樣的看法:在新的時代裏,常規的武裝部隊很少有所作用,甚至沒有任何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核武器的威力、局限性和政治意義雖然隻為人們所模糊了解,但它們已開始對戰後的軍事政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看來可以清楚地看出,原子彈代表著一種代價小、破壞力大的武器。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因為在當時我們需要用它來代替戰後在“讓我們孩子重返家園”的浪潮中被徹底遣散的武裝部隊。在此後幾年中,要想重建同樣的部隊,就不僅需要支付巨大的費用,而且非常有損於我們的政治威望。


    杜魯門政府和美國人民當時都不準備付出這樣一筆費用。在這種情況下,依靠核武器和戰略轟炸來保衛我國的想法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就不足為奇了。這樣一種計劃看來可以使我們不致在地麵上和共產黨進行一場骯髒的、耗費巨大的戰爭。這是用機械力量來對付人員的一種方法。它的代價很小,這樣,就出現了一種“少花錢,多辦事”的口號。但是,這種對大規模報復力量的依靠卻忽視了這樣一個事實:原子武器最終可以用美元,也可以用盧布買到。


    在這種戰後氣氛中,美國把大部分國防費用用在空中力量和原子武器體係方麵,可能就是非常自然的。的確,當時的一些事件——如共產黨領導的希臘內戰,共產黨在捷克的政變和蘇聯封鎖柏林等等——應當使我們想起應付原子彈所無法應付的各種挑戰的需要。然而,當時即使理解到這一教訓,也未產生什麽效果。為了滿足原子力量的需要,常規部隊還是被犧牲。


    在1948、1949和1950財政年度期間,陸軍的預算逐步減少,而空軍的預算卻急劇增加。陸軍的兵力從1945年的89個師下降到1950財政年度的10個師。海、空軍的常規力量在這段時期內也有減少,但沒有減少得這樣多。空軍盡管和海軍發生了公開的、激烈的爭論,但仍然繼續被允許來執行b-36型轟炸機的製造計劃,作為擴大遠程核攻擊部隊的一部分。


    1950年7月[cdhyy註:1950年6月25日。],北韓部隊越過了38°線,美國部隊投入了戰爭,於是戰爭就開始了。美國部隊直接進入了這個遙遠的、比較不為人知道的國家以及爾後的軍事行動的性質,是對大規模報復政策擁護者的一種打擊。因為,如果他們的理論是正確的,那麽,對朝鮮和中國北部發出使用原子彈的威脅或使用原子彈,就足以迅速贏得戰爭的勝利。但事實是,由於某些原因,美國寧願進行一場目標有限的有限戰爭而不願使用原子武器,即使它在當時完全壟斷了這種武器。這過去是,現在仍然是許多軍事評論家不得不麵臨的冷酷的事實。他們隻能責怪說,我們接受這種有限條件下的衝突是愚蠢的。他們說,這等於是把自己的一個臂膀縛在背後去進行戰爭。如果我們的空軍力量能擺脫強加於它的束縛,那麽,它就可以通過對敵人軍事力量的源泉進行無限製的轟炸而把戰爭引向勝利的結局。問題雖然可能如此,但政府中負責的軍事和文職領導人在當時已經考慮了這些理由,而且一概予以拒絕。結果,擊退共產黨侵略的決定性行動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進行的那種地麵戰鬥很相似。盡管聯合國在空中和海上占有壓倒優勢,但是決定戰爭勝負的仍是沿著朝鮮山頭部署的步兵部隊。這種地麵上戰線的變化,就是衡量戰爭勝利的標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定的號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馬克斯威爾·泰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馬克斯威爾·泰勒並收藏不定的號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