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問我,根據我過去的經驗,哪些東西對我作為參謀長是最有幫助的。是去指揮與參謀學院和陸軍大學學習嗎?是在珍珠港事件發生時與馬歇爾上將共同工作嗎?是在二次世界大戰時在歐洲指揮空降第101師或在朝鮮指揮第8集團軍嗎?我毫不猶豫地回答說,“在入西點軍校之前,我所參加的肯薩斯城的東北中學辯論會,是對我最有用的準備工作。”讀者從以下各章中可以知道理由何在。
馬克斯威爾·d·泰勒
第一章 極端荒謬的論點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我在擔任空降第101師師長時所寫的日記中,有這樣一則記載:“1945年7月28日。星期六。驅車前往貝赫特斯加登,與馬歇爾將軍和巴頓將軍共進午餐。參加第二軍的徑賽運動會。後與馬歇爾將軍一起返回貝赫特斯加登別墅。第一次聽到有關原子彈的消息”。
當時的背景是:德國投降時,空降第101師正在迅速越過巴伐利亞南部,並以貝赫特斯加登作為它的目標。貝赫特斯加登曾是希特勒的著名的休養地,它和柏林一起,在當時成了納粹主義的最後象徵。據說這個崎嶇的山區雖是堅固的防禦堡壘,具有嚴密的組織和良好的防禦工事,可以作殊死戰,但卻在美軍步兵第3師、空降第101師和法軍裝甲第2師的聯合攻擊下迅速瓦解。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看到的敵人最後一次的射擊,就是來自貝赫特斯加登西麵山路的一挺德國機槍。
空降第101師一旦駐紮在阿爾卑斯山腳下這個風景區後,就開始接待許多著名的訪客。有些是德國的領導人,是在蘇軍向東進軍時逃出來的。他們來時非常匆忙。例如,駐義大利德軍司令凱塞林元帥,偉大的德國裝甲兵統帥古德林將軍以及其他許多職位較低的人物都投到我們空降師這裏來。其他的訪客則來得較為悠閑,他們都是美國或盟國的領袖。
在這種情況下,當我在1945年7月下旬得悉馬歇爾將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我在陸軍部參謀部任職時,曾在他的麾下服務——將在波茨坦會議後前來訪問我們時,我真是高興極了。當時他帶口信給我說,他希望在貝赫特斯加登安靜地休養。但願與巴頓將軍共進午餐。巴頓將軍的第3集團軍司令部當時設在我師駐地以西約70哩處的巴達杜斯。
我把馬歇爾將軍的願望轉達給了巴頓將軍並按時前往薩爾斯堡機場去迎接參謀長。當他下機後,我把他帶到貝赫特斯加登別墅,並將他安置在一所過去經常有納粹要人居住的公寓裏。巴頓將軍則在午餐前趕到。於是,我們三人靜悄悄地在馬歇爾將軍的套房裏進餐。飯後當談話的內容轉向波茨坦會議上發生的事情時,我把這兩位貴客引到了當地的運動場上。在那裏,第2軍和我師的運動員正在舉行徑賽。在巴伐利亞溫暖的陽光照耀下,我們三人與其他觀眾保持一段距離。在休息的時候,馬歇爾將軍轉過來對巴頓將軍和我說,“先生們,我要告訴你們一些極端重要的事情。你們聽到這些事情後,我就毋需提醒你們關於保守秘密的需要了。”
接著,馬歇爾將軍開始告訴我們一個以前我們毫不知道的故事:十二天之前(7月16日),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哥多爆炸了第一枚原子武器。他簡單地闡述了在小格羅夫斯少將領導下的曼漢坦地區[cdhyy註:似乎應該譯為“曼哈頓工程”。]的發展情況,小格羅夫斯及其同事所克服的重重困難以及終於勝利地爆炸了原子武器的情況。他開玩笑地解釋說——我想這使我們更加迷惑不解——,這並不是一次“爆炸”,而是一次“內破裂”。
馬歇爾將軍在敘述了爆炸的巨大威力以及它在軍事上的含義後,用這樣一句話結束了這次談話:“先生們,在八月第一個月明的晚上,我們將把其中的一枚原子彈投在日本人頭上,我並不認為我們需要投擲兩枚以上。”我將永遠不會忘記這句話。
巴頓將軍和我默默相對,仔細地領會馬歇爾將軍談話的可怕的含義。至少,我在當時力圖設想這些武器對太平洋戰爭可能產生的影響,接著,又猜測這些武器對未來戰爭可能產生的影響。如果我們用這些武器在歐洲開闢進攻的道路,那又會產生什麽樣的結果呢?我們的成千名勇敢的士兵可能因此而得救,的確,我認為,我們已經有了這樣一種武器,它可以保持和平,並使墨索裏尼或希特勒之流永遠不敢利用戰爭來把他們的意誌強加於自由世界。
至少這些就是我當時的想法。至於巴頓將軍的想法,我是永遠不會知道的了,因為這是我和他在他死前的最後一次會麵。但是可以有把握地說,我們倆人都感受了這一荒謬的論點的魅力,認為使用或威脅使用大規模毀滅性的原子武器,就足以保障美國及其友邦的安全。本書的主要目的,就是為著說明這種想法確實是一種謬見。
不久以後,歷史就證明了馬歇爾將軍關於原子武器對日本影響的估計是正確的。兩顆原子彈確實結束了對日戰爭。日本投降了,勝利贏得了,原子時代也來到了。整個世界比貝赫特斯加登徑賽運動會上的將軍們更加深刻地感到美國手中新武器的可怕威力。這使我國人民很快認識到我們武裝部隊掌握的空中投擲的原子彈是絕對的武器,可以使獨占這些武器的國家——美國——能夠通過威脅使用它而維持世界的秩序。這樣,一種新的戰略原則——最後稱為大規模報復政策——就在1945年出現了;並在1953年我國政府採納的所謂新麵貌計劃中,作為一種正統的軍事思想而被完全接受。在其發展過程中,這種思想曾因韓戰的爆發而遇到了挫折,因為這次戰爭違反了它的許多基本假設。但是它繼續存在,而且即使在本書談到的一些變遷中,也繼續發展成長。大規模報復政策有時盡管暫時受到挫折,但仍然是指導我們目前軍事準備的基本戰略原則。國防問題的發言人雖然有時也反對無條件信仰大規模報復政策,但這種信仰卻反映在每年軍事預算的數字中。自從韓戰結束以來,而且盡管韓戰提供了許多經驗教訓,國防費用首先還是用來滿足大規模報復政策和原子大戰的要求。俗語說:“不惜為珍視的東西耗盡心血。”
馬克斯威爾·d·泰勒
第一章 極端荒謬的論點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我在擔任空降第101師師長時所寫的日記中,有這樣一則記載:“1945年7月28日。星期六。驅車前往貝赫特斯加登,與馬歇爾將軍和巴頓將軍共進午餐。參加第二軍的徑賽運動會。後與馬歇爾將軍一起返回貝赫特斯加登別墅。第一次聽到有關原子彈的消息”。
當時的背景是:德國投降時,空降第101師正在迅速越過巴伐利亞南部,並以貝赫特斯加登作為它的目標。貝赫特斯加登曾是希特勒的著名的休養地,它和柏林一起,在當時成了納粹主義的最後象徵。據說這個崎嶇的山區雖是堅固的防禦堡壘,具有嚴密的組織和良好的防禦工事,可以作殊死戰,但卻在美軍步兵第3師、空降第101師和法軍裝甲第2師的聯合攻擊下迅速瓦解。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看到的敵人最後一次的射擊,就是來自貝赫特斯加登西麵山路的一挺德國機槍。
空降第101師一旦駐紮在阿爾卑斯山腳下這個風景區後,就開始接待許多著名的訪客。有些是德國的領導人,是在蘇軍向東進軍時逃出來的。他們來時非常匆忙。例如,駐義大利德軍司令凱塞林元帥,偉大的德國裝甲兵統帥古德林將軍以及其他許多職位較低的人物都投到我們空降師這裏來。其他的訪客則來得較為悠閑,他們都是美國或盟國的領袖。
在這種情況下,當我在1945年7月下旬得悉馬歇爾將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我在陸軍部參謀部任職時,曾在他的麾下服務——將在波茨坦會議後前來訪問我們時,我真是高興極了。當時他帶口信給我說,他希望在貝赫特斯加登安靜地休養。但願與巴頓將軍共進午餐。巴頓將軍的第3集團軍司令部當時設在我師駐地以西約70哩處的巴達杜斯。
我把馬歇爾將軍的願望轉達給了巴頓將軍並按時前往薩爾斯堡機場去迎接參謀長。當他下機後,我把他帶到貝赫特斯加登別墅,並將他安置在一所過去經常有納粹要人居住的公寓裏。巴頓將軍則在午餐前趕到。於是,我們三人靜悄悄地在馬歇爾將軍的套房裏進餐。飯後當談話的內容轉向波茨坦會議上發生的事情時,我把這兩位貴客引到了當地的運動場上。在那裏,第2軍和我師的運動員正在舉行徑賽。在巴伐利亞溫暖的陽光照耀下,我們三人與其他觀眾保持一段距離。在休息的時候,馬歇爾將軍轉過來對巴頓將軍和我說,“先生們,我要告訴你們一些極端重要的事情。你們聽到這些事情後,我就毋需提醒你們關於保守秘密的需要了。”
接著,馬歇爾將軍開始告訴我們一個以前我們毫不知道的故事:十二天之前(7月16日),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哥多爆炸了第一枚原子武器。他簡單地闡述了在小格羅夫斯少將領導下的曼漢坦地區[cdhyy註:似乎應該譯為“曼哈頓工程”。]的發展情況,小格羅夫斯及其同事所克服的重重困難以及終於勝利地爆炸了原子武器的情況。他開玩笑地解釋說——我想這使我們更加迷惑不解——,這並不是一次“爆炸”,而是一次“內破裂”。
馬歇爾將軍在敘述了爆炸的巨大威力以及它在軍事上的含義後,用這樣一句話結束了這次談話:“先生們,在八月第一個月明的晚上,我們將把其中的一枚原子彈投在日本人頭上,我並不認為我們需要投擲兩枚以上。”我將永遠不會忘記這句話。
巴頓將軍和我默默相對,仔細地領會馬歇爾將軍談話的可怕的含義。至少,我在當時力圖設想這些武器對太平洋戰爭可能產生的影響,接著,又猜測這些武器對未來戰爭可能產生的影響。如果我們用這些武器在歐洲開闢進攻的道路,那又會產生什麽樣的結果呢?我們的成千名勇敢的士兵可能因此而得救,的確,我認為,我們已經有了這樣一種武器,它可以保持和平,並使墨索裏尼或希特勒之流永遠不敢利用戰爭來把他們的意誌強加於自由世界。
至少這些就是我當時的想法。至於巴頓將軍的想法,我是永遠不會知道的了,因為這是我和他在他死前的最後一次會麵。但是可以有把握地說,我們倆人都感受了這一荒謬的論點的魅力,認為使用或威脅使用大規模毀滅性的原子武器,就足以保障美國及其友邦的安全。本書的主要目的,就是為著說明這種想法確實是一種謬見。
不久以後,歷史就證明了馬歇爾將軍關於原子武器對日本影響的估計是正確的。兩顆原子彈確實結束了對日戰爭。日本投降了,勝利贏得了,原子時代也來到了。整個世界比貝赫特斯加登徑賽運動會上的將軍們更加深刻地感到美國手中新武器的可怕威力。這使我國人民很快認識到我們武裝部隊掌握的空中投擲的原子彈是絕對的武器,可以使獨占這些武器的國家——美國——能夠通過威脅使用它而維持世界的秩序。這樣,一種新的戰略原則——最後稱為大規模報復政策——就在1945年出現了;並在1953年我國政府採納的所謂新麵貌計劃中,作為一種正統的軍事思想而被完全接受。在其發展過程中,這種思想曾因韓戰的爆發而遇到了挫折,因為這次戰爭違反了它的許多基本假設。但是它繼續存在,而且即使在本書談到的一些變遷中,也繼續發展成長。大規模報復政策有時盡管暫時受到挫折,但仍然是指導我們目前軍事準備的基本戰略原則。國防問題的發言人雖然有時也反對無條件信仰大規模報復政策,但這種信仰卻反映在每年軍事預算的數字中。自從韓戰結束以來,而且盡管韓戰提供了許多經驗教訓,國防費用首先還是用來滿足大規模報復政策和原子大戰的要求。俗語說:“不惜為珍視的東西耗盡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