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二日,超過十萬日軍包圍一萬八千名中國軍隊。七月十八日,在中國擊敗日軍對衡陽第二波進攻,並殺死日軍二萬五千名後,日本首相東條英機下台。經四十七天的戰鬥,八月八日,衡陽失陷。四萬八千名日軍陣亡,傷亡超過七萬。國軍陣亡七千四百名,傷亡共一萬五千人。·輧·輵·訛


    第10軍所屬團、營、連,亦有多個全部殉職,無一生還。


    我用方先覺第10軍的抗戰史來收煞本節文字,意在表明自己的自由閑思:如果是英雄,且懷抱了英雄主義,便一定能贏得起,能死得起,也能輸得起!


    對日作戰,終於勝利了。這是中國人自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歷次對外較量中第一次獲得全勝。


    有人提出各種假設:如果沒有蘇聯人出兵東北,如果沒有美國人在日本本土丟了兩顆原子彈,如果中國未曾加入反法西斯聯盟……中國是否能戰勝日本人?


    歷史是事實演變。任何後於歷史的假設,都不能改變歷史曾經的事實。


    蘇聯人出兵,美國人丟原子彈,中國加入反法西斯聯盟,這都是事實。而在這些事實之外,還有一個更偉大、更持久、更真切的事實,此即中國人在日本人的侵略麵前警醒了,鬥爭了,團結了,犧牲了,並且用這種鬥爭與犧牲極大地消耗了日本人的戰爭資源,扼製了日本人的戰略企圖,進而以堆累的、漸進的中國勝利支援了全世界反法西斯的鬥爭。


    一部抗日的歷史,也許能啟示中國人:中華民族尚武精神的復甦,決不是狹隘民族精神的膨脹,那是將民族責任、國家責任與世界責任一齊擔負起來的氣魄和能力——當然,應該是先有力量保護自己,再進而保衛世界的安寧。


    [注釋]


    1 《中國近代對外關係史資料》下卷第一分冊p141-p147。


    2 (日)外務省《日本外交年表和主要文書(1840-1945)》下卷之《文書》p101-p102。


    3 抄取《田中奏摺》情節,多取蔡智堪《我怎樣取得田中奏章》一文。此文刊於香港《自由人》雜誌1953年8月28日。


    4 王家楨回憶說田中奏摺為蔡智堪分十幾次郵寄至瀋陽,如此風險更大。不知是否為與平時遞送情報相混了。


    5 《海峽資訊網》2005年12月29日蔡鹹源《我的父親蔡智堪》。


    6 《易·繫辭下》。


    7 黃季陸《辛亥武裝起義時期之外交決策與政略號召》。見《開國文獻》二,(一)p271-p272。


    89 《蔣總統秘錄》p625-p626。


    10 《李烈鈞將軍傳》p28-p29。


    《革命文獻》第四十四輯p16-p17。


    《國父全集》(1973年台北版)二p806。


    《蔣總統秘錄》p627。


    《國父全集》(1973年台北版)三p276。


    《國父全集》(1973年台北版)二p325。


    戴季陶《日本論》p64。


    彭澤周《檢討中山先生致大隈首相書的真實性》,轉引於王俯民《孫中山詳傳》p799。


    《正誼》第一卷第七號,中國大事記。


    《時報》1915年3月4日,轉引《中國黨派百年風雲錄》p187。


    《中華民國國父實錄》三p2390。


    《黑龍會備忘錄》(南木譯),轉引自龔古今、惲修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帝國主義侵華文件選輯》(三聯書店,1958)。


    (日)外務省百年史編纂委員會編《外務省の百年》上卷p640-p641。


    《易·解卦》。


    桑原隲藏《東洋史說苑》p147-p156。


    《中國黃埔軍校網》,王堅《中國大陸唯一紀念抗日陣亡國軍將士的大型陵園——湖南省衡山南嶽忠烈祠》。


    《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5月17日,第十版,林治波《抗日名將張自忠》。


    《南方報業網首頁·抗戰勝利六十周年特刊》,楊曉紅《上將決死,萬人抬棺》。


    《新華網·新華資料》。


    《北京青年報》2005年4月6日,《清明節香山謁拜佟麟閣》。


    《喜峰口長城抗戰紀念碑記》,遷西縣政府2005年8月立。


    《百度·百科》測試版《抗日戰爭》。


    《蔣總統秘錄》第一冊p71。


    《三聯生活周刊》2005年4月,蔡偉、李菁《七十五萬軍隊慘烈保衛大上海:中國人的血與火》


    《日本帝國陸軍最後決戰篇》(衡陽戰役部分),轉引葛先才《長沙、常德、衡陽血戰親歷記》p173。


    李祖鵬《論衡陽會戰的歷史意義》,轉引葛先才《長沙、常德、衡陽血戰親歷記》p181。


    結語


    百年心路,匆匆走過。


    不必相信那些路標或裏程碑,但要相信你的眼,相信你的腳,相信你的心。


    無須誇大其詞,說這是“學問”、這是“學術”,或這是“真理”、這是“教訓”。隔著歷史,一定不再疼痛。所以後於歷史災難的一切高談闊論都難免因隔膜而冷漠,又因掩飾冷淡而故作熱烈。


    作了一次次自我降溫,這本書中仍然杜絕不了發熱發昏的書生議論。這叫多事,或越位,由此我甚至想到了清談誤國。


    既然沿著一種先驗的思路輾轉了一些時日,結果便留下了幾頁文字。比喻著說,這叫“紙上博客”。倒不求它“博”到哪兒去。一滴水,隻能在荷葉上聚成一個水珠。因為太陽尚未升起,這水珠註定反射不出旭日的七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無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田秉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田秉鍔並收藏大國無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