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兵多,但兵器落後(如一個連,僅三挺機槍、五十支漢陽造);日方兵少,但戰具精良。一交手,中方便屢屢吃虧。戰爭,是一場生命絞殺。中國將士的偉大在於,至死不後退一步。
戰鬥激烈到這樣的程度:
——78師467團一個連隊衝上戰場,十分鍾全部戰死。
——88師,一萬五千人進入陣地,三小時,犧牲一半,五小時犧牲了五分之三。當日撤下,僅餘三分之一。該師262旅524團八百勇士在團長謝晉元率領下據守蘇州河北四行倉庫。四周全被日軍占領,他們不退不降,頑強抗敵,堅守四晝夜,最後奉命撤入英租界。
——98師為中國精銳之師,守陣地十八天,傷亡4960人,占全師62%。營以下軍官,犧牲二百人。
——第8師主要兵器為漢陽造步槍,禦敵三星期,八千人的部隊,僅餘七百人。
無怪何應欽回憶說,淞滬戰場有如一個大熔爐,人衝進去,都被化掉了。
即使化掉了,中國將士仍然前仆後繼,視死如歸。這讓中國人振奮,讓外國人驚奇。
美國羅斯福總統的特使、海軍陸戰隊的上尉軍官埃文思·卡爾遜(evans carlson)目睹了“八一三”抗戰,由衷讚嘆:“我簡直難以相信,中國人民在這樣危機的時刻是那樣齊心協力。就我在中國將近十年的觀察,我從未見過中國人像今天這樣團結,為共同的事業奮鬥。”·輧·輳·訛
“八一三”抗戰堅持了三個月。日本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破滅了。中國軍隊死傷33.35萬人(一說死傷近30萬人,一說25萬人),日軍自己公布的死傷人數為四萬多人(這個數大大縮水,一說九萬人左右)。
“八一三”抗戰開創了一種同歸於盡的焦土戰模式。在以後的歷次會戰中,中國軍隊多有整營、整團、整旅、整師的壯烈殉國,這才是驚天地、泣鬼神的戰爭悲劇。
1937年秋天的忻口會戰。196旅防守原平。兵團命令:“雖剩一兵一卒,也得在原平死守七天。”從10月1日起,該旅且戰且退,從外圍退守原平。第七天,城破,中國守軍與日軍隔街對射。此時,上級又令:“再守三天。”旅長薑玉貞回電:“誓死抗戰,無令不離斯土。”戰至10月8日,城內大部街區為敵占領,五千人的196旅僅剩二三百人。10月10日,奉命突圍,薑玉貞戰死,全旅幾乎全部陣亡。
同月,同一場會戰,第9軍、第21軍參與反擊。中央兵團總指揮、第9軍軍長郝夢麟的戰前動員是:“我死國活,國活我死。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他臨陣寫下的八個大字是:“站在哪裏,死在哪裏。”戰鬥打響,郝夢麟將軍端槍沖在陣前,中彈犧牲,年僅39歲。劉家祺師長身先士卒,亦同時犧牲。毛澤東在延安悼念陣亡將士,稱讚郝夢麟為“崇高偉大的模範”。
1938年春天,徐州會戰,第22集團軍41軍122師的川軍將士據守滕縣,阻滯沿津浦鐵路南下之敵。師長王銘璋給家中的電報這樣表白:“決以死拚以報國家。”苦戰十七日,傷亡慘重,彈盡糧絕,但寸土不失。最後,城破,王銘璋與所部二千人全部殉國。
1938年秋天,武漢會戰。中國海軍麵對日方海空優勢,英勇抵抗,擊沉日艦十三艘、擊傷七艘。中山艦在十五架日本飛機的輪番轟炸下用艦炮反擊。艦長薩師俊腿被炸斷,血流如注,仍緊抱船舷指揮戰鬥。全艦官兵26人,堅守戰位,隨艦下沉,全部殉國。
1943年秋天,常德保衛戰,第74軍57師矢誌固守,日軍進攻受阻,特敞開包圍圈東南一角為“生路”,暗示中國守軍可以由此安全撤離。這一處“生路”敞開八九天,57師無一人從此撤出。他們要與常德共存亡。11月23日,57師有官兵8529人;戰至28日,餘2440人;戰至30日,餘1800人;戰至12月2日,僅餘不足300人,而且被壓縮在中央銀行數百米的陣地上。日軍施放毒氣,守軍高呼:“誓死不當亡國奴!”投入最後拚殺。師長餘萬程向軍部發出最後一份電報:“城破,彈盡,援絕,人無……職率餘部作最後抵抗,誓死為止……中國萬歲,第74軍萬歲。”電發,拔槍自殺,為部下奪槍救下。169團團長柴意新強行派一百名士兵,用綁架式,護餘萬程師長夜渡沅江突圍,自率二百士兵,有人甚至手執木棍,向敵人發起反衝鋒,以掩護師長突圍。除隨餘師長突圍數十人生還外,57師八千子弟全部犧牲。
柴意新,四川人,結婚七天上前線,義無反顧,為國捐軀。他是中國百萬軍中惟一一個積軍功而被授予少將軍銜的團長。犧牲後,他又被追認為中將。
1944年夏季的衡陽會戰,方先覺部第10軍所轄第3師及預10師共17600人(戰鬥兵源14000人,約有一個半師的實力),擔任守城任務。日軍方案,準備用一天時間攻克衡陽(此前,長沙是一天攻克的)。而最高統帥部給第10軍的任務是堅守三周。日軍先以兩個師團,繼調五個師團,外加炮兵聯隊,猛攻衡陽。血戰48天!中方戰死7400人,傷7600人,彈盡援絕,下餘兵力不足3000人。鑑於南京大屠殺的教訓,為了保住近萬人的生命,方先覺以允許將士撤退為條件,將自己及十多名將領為人質,與日軍談判停戰。衡陽停戰,中方守城傷殘安全撤離。衡陽雖失,但第10軍卻完成了守衛衡陽的任務。這是一個戰爭特例,英雄主義,以一個被人誤解的方式在衡陽戰場上“戰”、“和”兩用。中國人嚴於責己,或不認帳,但日本人認帳了,認輸了。他們的戰史承認,衡陽攻城,日軍死傷19380人。·輧·輴·訛 衡陽會戰,是中方以少打多,斃敵最多的一次會戰。這是一個大大縮小的宣傳數字,據參戰的日軍師團長說,他們傷亡48000人。而美國國會圖書館的資料則說:
戰鬥激烈到這樣的程度:
——78師467團一個連隊衝上戰場,十分鍾全部戰死。
——88師,一萬五千人進入陣地,三小時,犧牲一半,五小時犧牲了五分之三。當日撤下,僅餘三分之一。該師262旅524團八百勇士在團長謝晉元率領下據守蘇州河北四行倉庫。四周全被日軍占領,他們不退不降,頑強抗敵,堅守四晝夜,最後奉命撤入英租界。
——98師為中國精銳之師,守陣地十八天,傷亡4960人,占全師62%。營以下軍官,犧牲二百人。
——第8師主要兵器為漢陽造步槍,禦敵三星期,八千人的部隊,僅餘七百人。
無怪何應欽回憶說,淞滬戰場有如一個大熔爐,人衝進去,都被化掉了。
即使化掉了,中國將士仍然前仆後繼,視死如歸。這讓中國人振奮,讓外國人驚奇。
美國羅斯福總統的特使、海軍陸戰隊的上尉軍官埃文思·卡爾遜(evans carlson)目睹了“八一三”抗戰,由衷讚嘆:“我簡直難以相信,中國人民在這樣危機的時刻是那樣齊心協力。就我在中國將近十年的觀察,我從未見過中國人像今天這樣團結,為共同的事業奮鬥。”·輧·輳·訛
“八一三”抗戰堅持了三個月。日本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破滅了。中國軍隊死傷33.35萬人(一說死傷近30萬人,一說25萬人),日軍自己公布的死傷人數為四萬多人(這個數大大縮水,一說九萬人左右)。
“八一三”抗戰開創了一種同歸於盡的焦土戰模式。在以後的歷次會戰中,中國軍隊多有整營、整團、整旅、整師的壯烈殉國,這才是驚天地、泣鬼神的戰爭悲劇。
1937年秋天的忻口會戰。196旅防守原平。兵團命令:“雖剩一兵一卒,也得在原平死守七天。”從10月1日起,該旅且戰且退,從外圍退守原平。第七天,城破,中國守軍與日軍隔街對射。此時,上級又令:“再守三天。”旅長薑玉貞回電:“誓死抗戰,無令不離斯土。”戰至10月8日,城內大部街區為敵占領,五千人的196旅僅剩二三百人。10月10日,奉命突圍,薑玉貞戰死,全旅幾乎全部陣亡。
同月,同一場會戰,第9軍、第21軍參與反擊。中央兵團總指揮、第9軍軍長郝夢麟的戰前動員是:“我死國活,國活我死。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他臨陣寫下的八個大字是:“站在哪裏,死在哪裏。”戰鬥打響,郝夢麟將軍端槍沖在陣前,中彈犧牲,年僅39歲。劉家祺師長身先士卒,亦同時犧牲。毛澤東在延安悼念陣亡將士,稱讚郝夢麟為“崇高偉大的模範”。
1938年春天,徐州會戰,第22集團軍41軍122師的川軍將士據守滕縣,阻滯沿津浦鐵路南下之敵。師長王銘璋給家中的電報這樣表白:“決以死拚以報國家。”苦戰十七日,傷亡慘重,彈盡糧絕,但寸土不失。最後,城破,王銘璋與所部二千人全部殉國。
1938年秋天,武漢會戰。中國海軍麵對日方海空優勢,英勇抵抗,擊沉日艦十三艘、擊傷七艘。中山艦在十五架日本飛機的輪番轟炸下用艦炮反擊。艦長薩師俊腿被炸斷,血流如注,仍緊抱船舷指揮戰鬥。全艦官兵26人,堅守戰位,隨艦下沉,全部殉國。
1943年秋天,常德保衛戰,第74軍57師矢誌固守,日軍進攻受阻,特敞開包圍圈東南一角為“生路”,暗示中國守軍可以由此安全撤離。這一處“生路”敞開八九天,57師無一人從此撤出。他們要與常德共存亡。11月23日,57師有官兵8529人;戰至28日,餘2440人;戰至30日,餘1800人;戰至12月2日,僅餘不足300人,而且被壓縮在中央銀行數百米的陣地上。日軍施放毒氣,守軍高呼:“誓死不當亡國奴!”投入最後拚殺。師長餘萬程向軍部發出最後一份電報:“城破,彈盡,援絕,人無……職率餘部作最後抵抗,誓死為止……中國萬歲,第74軍萬歲。”電發,拔槍自殺,為部下奪槍救下。169團團長柴意新強行派一百名士兵,用綁架式,護餘萬程師長夜渡沅江突圍,自率二百士兵,有人甚至手執木棍,向敵人發起反衝鋒,以掩護師長突圍。除隨餘師長突圍數十人生還外,57師八千子弟全部犧牲。
柴意新,四川人,結婚七天上前線,義無反顧,為國捐軀。他是中國百萬軍中惟一一個積軍功而被授予少將軍銜的團長。犧牲後,他又被追認為中將。
1944年夏季的衡陽會戰,方先覺部第10軍所轄第3師及預10師共17600人(戰鬥兵源14000人,約有一個半師的實力),擔任守城任務。日軍方案,準備用一天時間攻克衡陽(此前,長沙是一天攻克的)。而最高統帥部給第10軍的任務是堅守三周。日軍先以兩個師團,繼調五個師團,外加炮兵聯隊,猛攻衡陽。血戰48天!中方戰死7400人,傷7600人,彈盡援絕,下餘兵力不足3000人。鑑於南京大屠殺的教訓,為了保住近萬人的生命,方先覺以允許將士撤退為條件,將自己及十多名將領為人質,與日軍談判停戰。衡陽停戰,中方守城傷殘安全撤離。衡陽雖失,但第10軍卻完成了守衛衡陽的任務。這是一個戰爭特例,英雄主義,以一個被人誤解的方式在衡陽戰場上“戰”、“和”兩用。中國人嚴於責己,或不認帳,但日本人認帳了,認輸了。他們的戰史承認,衡陽攻城,日軍死傷19380人。·輧·輴·訛 衡陽會戰,是中方以少打多,斃敵最多的一次會戰。這是一個大大縮小的宣傳數字,據參戰的日軍師團長說,他們傷亡48000人。而美國國會圖書館的資料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