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國家民族的災難,沉澱到最後,都是老百姓的災難。皇家、官家,誰傷了,誰死了,誰的密室裏起走了金銀財寶,都有細心而盡職的史家在發黃的舊帳簿上大書一筆,惟庶民之災,語焉不詳。這便使本節“罪”與“罰”的題目,略有錯位之嫌。
有幾個罪魁禍首,在八國聯軍的懲處名單上是被指名道姓的,但他們幸運地早死了幾天,故免於“斬立決”。如徐桐,沒來得逃出北京,是被兒子徐承煜逼著懸樑自盡的。如剛毅,隨駕逃到山西,得知京城已破,洋人索命,憂懼而病,嗚呼而亡,落了個全屍。
大多數的罪魁,等到了最後的懲罰。如徐承煜,如啟秀,被日軍捕獲囚禁,又被清廷處斬。如趙舒翹,因為附和了剛毅“拳民忠義可用”的假匯報,這才釀成拳民大聚京師。關於他的死狀,有如下記載:
賜令自盡,派陝撫岑春煊監視。舒翹猶以為必有後命,其妻謂之曰:“君無冀也,吾夫婦同死耳。”乃以金進。舒翹吞少許,逾三時不死,猶處分家事。又痛九十餘老母見此奇慘,既而自恨曰:“剛子良害我!”春煊迫於復命,乃更進鴉片煙,兩時仍不死。再進砒霜,始偃臥而呻,夜半猶未絕。乃以厚紙蘸熱酒,連蔽其竅,乃絕。其妻仰藥殉焉。
判處毓賢死刑,頗有周折。原判為褫職,配極邊,永不釋回。由於各國申討,改為就地正法。此時,毓賢遣發新疆,已到蘭州。其過程如下:
派何福堃監視行刑。署甘督李廷簫,為晉藩時附和毓賢,縱拳戕教,既得毓賢正法之命,持告毓賢。毓賢曰:“死吾分也,如執事何?”廷簫慮不免,元旦仰藥死。蘭州士民謂毓賢伏法為冤,集眾代請命。毓賢移書止之,並自挽曰:“巨罪當誅,臣誌無他,念小子生死光明,不似終沉三字獄;君恩我負,君憂誰解?願諸公轉旋補救,切須早慰兩宮心。”毓賢有母八十餘,留太原,一妾隨行,逼令自裁。正月初六日,何福堃至什字觀,呼毓賢出,武員舉刀斫之傷頸未殊,毓賢連呼求速死,其仆憐之,賜斷其項,收葬焉。
死狀也慘,發人一嘆,但對照上節太原殺傳教士冷酷無情之狀,可謂一還一報,上蒼有眼。趙、毓二人,妻妾皆殉,趙妻自盡,毓妾逼殉,毓賢殘無人性,可見死不足惜。
在受懲諸大臣中,趙舒翹上賊船源於投機軟弱。倘在涿州視察後實話實說,不附端、剛之翼,或可貸一命。處死趙舒翹後,慈禧亦有憐悔之意。載勛、英年與趙舒翹同一個月份(光緒二十七年正月)、同一方式(賜自盡)死。
有兩個最該殺頭而逃脫死罪的,是端郡王載漪與甘軍首領董福祥。載漪與其弟載瀾,永戍新疆,後走蒙古,實為慈禧太後私縱。董福祥兵權在握,西安又是他的勢力範圍,故僅奪其官,命歸甘肅,做起了塞上富翁。
慈禧太後,也是受了歷史懲罰的。生活的苦難,西狩途中已備嚐之。出京三日,僅食三枚雞子,由此見乎一斑。最可惜,她藏在宮中的連城之珍丟了,她身邊的肱股大臣散了,她滅洋的美夢破了,她扶植的“大阿哥”垮了。倒行逆施,百事不順,一貫自以為是、令行禁止的皇太後,走到山窮水盡的時候,也開始服軟認命了。一次,與吳永閑聊義和團入京後猖獗情形,竟也自認為是“紙老虎”。尤其出人意料的是,經過了戊戌政變,庚子拳變,慈禧重又確認了變法圖強、新政治國的中樞路線。吃一塹,長一智,晚年慈禧,較其前半生,已稍稍進步也!
“罪”與“罰”的話題,從封疆大吏追到中樞大臣,又追到最高決策者,似乎理清了線索、分清了責任,再也無話可說了。不妨聽聽慈禧太後的檢討:
我本來是執定不同洋人破臉的;中間一段時期,因洋人欺負得太狠了,也不免有些動氣。但雖是沒攔阻他們,始終總沒有叫他們十分盡意的胡鬧。火氣一過,我也迴轉頭來,處處都留著餘地。我若是真正由他們盡意的鬧,難道一個使館有打不下來的道理?不過,我總是當家負責的人,現在鬧到如此,總是我的錯頭;上對不起祖宗,下對不起人民,滿腔心事,更向何處訴說呢?
這一段話,說來漫不經意,因而沒有引起史家注意。其實,這是對庚子之變(拳民之亂、聯軍之禍)的最真實總結。衝著這份自我認識或自我檢討,慈禧太後就不再是一個討嫌的老夫人,起碼在她前一百年、後一百年中國所有的領袖級政治家又有幾人有這一份誠實與明白?
慈禧的自我批評裏,也隱藏著一個秘密,即便是違背了國際公法的行為,在中國最高當局那兒也是有所控製的。這在庚子之亂時外國人的記述裏早有披露——圍攻各國大使館是個象徵性警誡,榮祿曾派人給大使館送米麵,送蔬菜,送新鮮水果及西瓜;·輭·輰·訛經慈禧太後嚴令,不準用武衛軍的新式大炮炮轟大使館。·輭·輱·訛 如果用了這種大炮,隻要二、三門,轟上小半日,使館區即被夷為平地。慈禧的動搖,榮祿的周旋,保住了各國公使們的性命,這也為日後的和談與收場,埋一伏筆。
留給後人的是這麽一個話題:“個人錯誤”是如何醞釀成“國家錯誤”的。清楚了這一點,自然對“個人懲罰”升級為“國家懲罰”不再意外。
有幾個罪魁禍首,在八國聯軍的懲處名單上是被指名道姓的,但他們幸運地早死了幾天,故免於“斬立決”。如徐桐,沒來得逃出北京,是被兒子徐承煜逼著懸樑自盡的。如剛毅,隨駕逃到山西,得知京城已破,洋人索命,憂懼而病,嗚呼而亡,落了個全屍。
大多數的罪魁,等到了最後的懲罰。如徐承煜,如啟秀,被日軍捕獲囚禁,又被清廷處斬。如趙舒翹,因為附和了剛毅“拳民忠義可用”的假匯報,這才釀成拳民大聚京師。關於他的死狀,有如下記載:
賜令自盡,派陝撫岑春煊監視。舒翹猶以為必有後命,其妻謂之曰:“君無冀也,吾夫婦同死耳。”乃以金進。舒翹吞少許,逾三時不死,猶處分家事。又痛九十餘老母見此奇慘,既而自恨曰:“剛子良害我!”春煊迫於復命,乃更進鴉片煙,兩時仍不死。再進砒霜,始偃臥而呻,夜半猶未絕。乃以厚紙蘸熱酒,連蔽其竅,乃絕。其妻仰藥殉焉。
判處毓賢死刑,頗有周折。原判為褫職,配極邊,永不釋回。由於各國申討,改為就地正法。此時,毓賢遣發新疆,已到蘭州。其過程如下:
派何福堃監視行刑。署甘督李廷簫,為晉藩時附和毓賢,縱拳戕教,既得毓賢正法之命,持告毓賢。毓賢曰:“死吾分也,如執事何?”廷簫慮不免,元旦仰藥死。蘭州士民謂毓賢伏法為冤,集眾代請命。毓賢移書止之,並自挽曰:“巨罪當誅,臣誌無他,念小子生死光明,不似終沉三字獄;君恩我負,君憂誰解?願諸公轉旋補救,切須早慰兩宮心。”毓賢有母八十餘,留太原,一妾隨行,逼令自裁。正月初六日,何福堃至什字觀,呼毓賢出,武員舉刀斫之傷頸未殊,毓賢連呼求速死,其仆憐之,賜斷其項,收葬焉。
死狀也慘,發人一嘆,但對照上節太原殺傳教士冷酷無情之狀,可謂一還一報,上蒼有眼。趙、毓二人,妻妾皆殉,趙妻自盡,毓妾逼殉,毓賢殘無人性,可見死不足惜。
在受懲諸大臣中,趙舒翹上賊船源於投機軟弱。倘在涿州視察後實話實說,不附端、剛之翼,或可貸一命。處死趙舒翹後,慈禧亦有憐悔之意。載勛、英年與趙舒翹同一個月份(光緒二十七年正月)、同一方式(賜自盡)死。
有兩個最該殺頭而逃脫死罪的,是端郡王載漪與甘軍首領董福祥。載漪與其弟載瀾,永戍新疆,後走蒙古,實為慈禧太後私縱。董福祥兵權在握,西安又是他的勢力範圍,故僅奪其官,命歸甘肅,做起了塞上富翁。
慈禧太後,也是受了歷史懲罰的。生活的苦難,西狩途中已備嚐之。出京三日,僅食三枚雞子,由此見乎一斑。最可惜,她藏在宮中的連城之珍丟了,她身邊的肱股大臣散了,她滅洋的美夢破了,她扶植的“大阿哥”垮了。倒行逆施,百事不順,一貫自以為是、令行禁止的皇太後,走到山窮水盡的時候,也開始服軟認命了。一次,與吳永閑聊義和團入京後猖獗情形,竟也自認為是“紙老虎”。尤其出人意料的是,經過了戊戌政變,庚子拳變,慈禧重又確認了變法圖強、新政治國的中樞路線。吃一塹,長一智,晚年慈禧,較其前半生,已稍稍進步也!
“罪”與“罰”的話題,從封疆大吏追到中樞大臣,又追到最高決策者,似乎理清了線索、分清了責任,再也無話可說了。不妨聽聽慈禧太後的檢討:
我本來是執定不同洋人破臉的;中間一段時期,因洋人欺負得太狠了,也不免有些動氣。但雖是沒攔阻他們,始終總沒有叫他們十分盡意的胡鬧。火氣一過,我也迴轉頭來,處處都留著餘地。我若是真正由他們盡意的鬧,難道一個使館有打不下來的道理?不過,我總是當家負責的人,現在鬧到如此,總是我的錯頭;上對不起祖宗,下對不起人民,滿腔心事,更向何處訴說呢?
這一段話,說來漫不經意,因而沒有引起史家注意。其實,這是對庚子之變(拳民之亂、聯軍之禍)的最真實總結。衝著這份自我認識或自我檢討,慈禧太後就不再是一個討嫌的老夫人,起碼在她前一百年、後一百年中國所有的領袖級政治家又有幾人有這一份誠實與明白?
慈禧的自我批評裏,也隱藏著一個秘密,即便是違背了國際公法的行為,在中國最高當局那兒也是有所控製的。這在庚子之亂時外國人的記述裏早有披露——圍攻各國大使館是個象徵性警誡,榮祿曾派人給大使館送米麵,送蔬菜,送新鮮水果及西瓜;·輭·輰·訛經慈禧太後嚴令,不準用武衛軍的新式大炮炮轟大使館。·輭·輱·訛 如果用了這種大炮,隻要二、三門,轟上小半日,使館區即被夷為平地。慈禧的動搖,榮祿的周旋,保住了各國公使們的性命,這也為日後的和談與收場,埋一伏筆。
留給後人的是這麽一個話題:“個人錯誤”是如何醞釀成“國家錯誤”的。清楚了這一點,自然對“個人懲罰”升級為“國家懲罰”不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