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筆者介紹幾個鏡頭,分析一下優勢科幻片是怎麽表現科幻構思的。
在《2001太空漫遊》中,電腦“浩爾9000”殺死了處在人工冬眠中的太空人。這個過程不是用太空人的瀕死、抽搐、掙紮等直觀畫麵來表示。而隻是用了一組監視器的畫麵。監視係統要實時監測睡眠中太空人的各項生理情況:脈搏、血壓、呼吸等等。反映在電影畫麵上,就是監視器上一條條不停波動的曲線。慢慢地,這些曲線波動幅度下降、頻率降低,最後完全停止,成為一條條直線。自始至終沒有出現太空人的屍體。
這個畫麵語言看似簡單,但要運用它,導演需要掌握以下知識:人工冬眠是什麽,它是由中央電腦控製的,電腦可以直接幹預太空人的生理活動。隻有深厚的“科幻積累”,才能想出這個神來之筆。
《機器戰警》講了一個死亡警察復生的故事。警察墨菲在槍戰中死亡後,被抬到醫院裏。先是忙碌的急救鏡頭。一個醫生說,我們盡力了。然後,屏幕上出現一片黑。接著出現角度固定的一組畫麵:一個人俯下臉,望著畫麵。接著是一片黑,然後出現一片電子屏幕上才有的畫麵,畫麵上有橫的斑紋。接著,畫右出現一隻機械手,一個人握了握那隻機械手,然後誇張地抖抖手,表示很疼。然後兩個人在畫麵裏交談。同時注視著觀眾。最後,一群人在畫麵裏歡呼,仿佛取得了極大的勝利。
這一係列畫麵顯示,警察黑菲已經被加工成人機合體。已經擁有了“電子視野”。原來人的視野不復存在了。用這些鏡頭來表示,比直接展示將黑菲大卸八塊,再裝上機械肢體,要含蓄、內斂,富於電影智慧。
不過,筆者是在八十年代後期,在一家錄像廳裏第一次看到這部片子。銀幕上出現這一係列鏡頭時,觀眾紛紛喊叫,以為畫麵不時變黑,是放映機出現了故障。這說明,那時觀眾尚未被培養出針對科幻片的欣賞能力。
在《黑客帝國》裏,最主要的科幻構思在於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關係。為了區別它們,編導刻意設置了不同的畫麵:虛擬世界偏綠色調,現實世界偏藍色調。虛擬世界裏畫麵整齊、光潔、開闊、色彩豐富。現實世界則破舊、雜亂、狹小。虛擬世界的人物穿著時尚,造型很酷。後來被用作電影招貼畫的尼奧等人的造型,都是他們在虛擬世界裏的鏡頭。當他們回到現實世界後,則完全是一群難民。
電腦和網絡題材,歷來是科幻小說與科幻影視的區別標誌。在科幻小說裏,作者可以把人們使用電腦、網絡的過程寫得驚險緊張。但實際上,人們使用電腦不過是坐在桌前敲鍵盤。電腦小小的監視器,在銀幕上也會顯得很小。所以,遇到描寫電腦、網絡題材的科幻片,導演往往要專門安排電影語言進行表現。
比如,在《巨人、福賓項目》中,影片一開始,“巨人”被激活。導演用了一排排巨大的門形光圈逐次點亮,來顯示這個過程。顯然,這與現實中的電腦啟動根本不同。而人類與電腦對話,不是敲鍵盤,改成福賓的口頭指令。後來,“巨人——守護神聯合體”更是擁有了自己的聲音係統,顯然這些更符合電影的表現手法。
《生化危機》是一部根據電子遊戲改變的科幻片。未來某地,保護傘公司秘密研製了t病毒,可以殺死一個人,卻激活他死去的細胞。同時,公司又研究了它的解藥。如果是寫小說,作者大可以描寫一下病毒和解藥的作用機理。而拍電影,需要的就是畫麵語言。於是,t病毒被設計成蘭色液體,它的解藥被設計成綠色液體。而且,每到劇中人使用病毒或者解藥時,都給一個特寫,好讓觀眾清楚地看清那是什麽。
在《x檔案》中,莫德到處尋找被政府隱藏的外星人,成為一條故事主線。在其中一集裏,莫德在黑夜中闖入一個無人的廠房,尋找證據。突然,外星飛船從廠房外升起來。這時候,畫麵上隻見強烈的、色彩變幻的光線從窗外射進來。光線逐漸上升,由於廠房內結構複雜,於是將斑駁的陰影投射到目瞪口呆的莫德的臉上。再配以有震動感的聲音效果,便是一個外星飛船出現的鏡頭。然而,為了取得這個驚心動魄的效果,導演隻不過讓吊車在廠房外,將一組燈具緩緩吊起而已。這個例子也告訴我們,技術手段不是問題,問題是有沒有講科幻故事的能力。
在《我、機器人》中,主人公追查機器人兇手,一直來到機器人工廠。他讓全體機器人列隊。機器人排成的隊形,自然具有幾何圖形般的嚴整性。主人公撥槍打碎一個機器人的頭顱,然後撥槍對準第二個、第三個機器人。機器沒有對死亡的恐懼,全部原封不動。而那個被懷疑擁有自我意識的機器人則稍稍偏了一下頭。在嚴整如線條的機器人隊列裏,這個微小的動作十分明顯。這一偏頭,不僅成為影片的線索,而且是“它”從機械性向人性邁進的一大步。
看過《星球大戰》的朋友,對它那個每集都一個模式的開頭會很熟悉吧:星空背景下,一行行字幕打出來,慢慢向上拖拽。字幕裏講述本集的背景和人物關係。
象這種直接說明科幻構思的表現方法,在科幻片裏很少見了。它把懸念和詩意刪減了許多。當然,由於那是一部完全虛構背景的科幻片,在容量有限的電影裏,《星球大戰》必須這麽作才能令觀眾看明白。但是,對於大部分科幻片來說,它們是在現實背景中插入幻想情節。而人們去看科幻片,就是要看這些異象,這些奇景。所以,那個作為影片核心的幻想情節怎麽登場露麵,便大有講究。甚至成為一部科幻片成敗的關鍵。因為要靠著它延續電影的吸引力。
在《2001太空漫遊》中,電腦“浩爾9000”殺死了處在人工冬眠中的太空人。這個過程不是用太空人的瀕死、抽搐、掙紮等直觀畫麵來表示。而隻是用了一組監視器的畫麵。監視係統要實時監測睡眠中太空人的各項生理情況:脈搏、血壓、呼吸等等。反映在電影畫麵上,就是監視器上一條條不停波動的曲線。慢慢地,這些曲線波動幅度下降、頻率降低,最後完全停止,成為一條條直線。自始至終沒有出現太空人的屍體。
這個畫麵語言看似簡單,但要運用它,導演需要掌握以下知識:人工冬眠是什麽,它是由中央電腦控製的,電腦可以直接幹預太空人的生理活動。隻有深厚的“科幻積累”,才能想出這個神來之筆。
《機器戰警》講了一個死亡警察復生的故事。警察墨菲在槍戰中死亡後,被抬到醫院裏。先是忙碌的急救鏡頭。一個醫生說,我們盡力了。然後,屏幕上出現一片黑。接著出現角度固定的一組畫麵:一個人俯下臉,望著畫麵。接著是一片黑,然後出現一片電子屏幕上才有的畫麵,畫麵上有橫的斑紋。接著,畫右出現一隻機械手,一個人握了握那隻機械手,然後誇張地抖抖手,表示很疼。然後兩個人在畫麵裏交談。同時注視著觀眾。最後,一群人在畫麵裏歡呼,仿佛取得了極大的勝利。
這一係列畫麵顯示,警察黑菲已經被加工成人機合體。已經擁有了“電子視野”。原來人的視野不復存在了。用這些鏡頭來表示,比直接展示將黑菲大卸八塊,再裝上機械肢體,要含蓄、內斂,富於電影智慧。
不過,筆者是在八十年代後期,在一家錄像廳裏第一次看到這部片子。銀幕上出現這一係列鏡頭時,觀眾紛紛喊叫,以為畫麵不時變黑,是放映機出現了故障。這說明,那時觀眾尚未被培養出針對科幻片的欣賞能力。
在《黑客帝國》裏,最主要的科幻構思在於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關係。為了區別它們,編導刻意設置了不同的畫麵:虛擬世界偏綠色調,現實世界偏藍色調。虛擬世界裏畫麵整齊、光潔、開闊、色彩豐富。現實世界則破舊、雜亂、狹小。虛擬世界的人物穿著時尚,造型很酷。後來被用作電影招貼畫的尼奧等人的造型,都是他們在虛擬世界裏的鏡頭。當他們回到現實世界後,則完全是一群難民。
電腦和網絡題材,歷來是科幻小說與科幻影視的區別標誌。在科幻小說裏,作者可以把人們使用電腦、網絡的過程寫得驚險緊張。但實際上,人們使用電腦不過是坐在桌前敲鍵盤。電腦小小的監視器,在銀幕上也會顯得很小。所以,遇到描寫電腦、網絡題材的科幻片,導演往往要專門安排電影語言進行表現。
比如,在《巨人、福賓項目》中,影片一開始,“巨人”被激活。導演用了一排排巨大的門形光圈逐次點亮,來顯示這個過程。顯然,這與現實中的電腦啟動根本不同。而人類與電腦對話,不是敲鍵盤,改成福賓的口頭指令。後來,“巨人——守護神聯合體”更是擁有了自己的聲音係統,顯然這些更符合電影的表現手法。
《生化危機》是一部根據電子遊戲改變的科幻片。未來某地,保護傘公司秘密研製了t病毒,可以殺死一個人,卻激活他死去的細胞。同時,公司又研究了它的解藥。如果是寫小說,作者大可以描寫一下病毒和解藥的作用機理。而拍電影,需要的就是畫麵語言。於是,t病毒被設計成蘭色液體,它的解藥被設計成綠色液體。而且,每到劇中人使用病毒或者解藥時,都給一個特寫,好讓觀眾清楚地看清那是什麽。
在《x檔案》中,莫德到處尋找被政府隱藏的外星人,成為一條故事主線。在其中一集裏,莫德在黑夜中闖入一個無人的廠房,尋找證據。突然,外星飛船從廠房外升起來。這時候,畫麵上隻見強烈的、色彩變幻的光線從窗外射進來。光線逐漸上升,由於廠房內結構複雜,於是將斑駁的陰影投射到目瞪口呆的莫德的臉上。再配以有震動感的聲音效果,便是一個外星飛船出現的鏡頭。然而,為了取得這個驚心動魄的效果,導演隻不過讓吊車在廠房外,將一組燈具緩緩吊起而已。這個例子也告訴我們,技術手段不是問題,問題是有沒有講科幻故事的能力。
在《我、機器人》中,主人公追查機器人兇手,一直來到機器人工廠。他讓全體機器人列隊。機器人排成的隊形,自然具有幾何圖形般的嚴整性。主人公撥槍打碎一個機器人的頭顱,然後撥槍對準第二個、第三個機器人。機器沒有對死亡的恐懼,全部原封不動。而那個被懷疑擁有自我意識的機器人則稍稍偏了一下頭。在嚴整如線條的機器人隊列裏,這個微小的動作十分明顯。這一偏頭,不僅成為影片的線索,而且是“它”從機械性向人性邁進的一大步。
看過《星球大戰》的朋友,對它那個每集都一個模式的開頭會很熟悉吧:星空背景下,一行行字幕打出來,慢慢向上拖拽。字幕裏講述本集的背景和人物關係。
象這種直接說明科幻構思的表現方法,在科幻片裏很少見了。它把懸念和詩意刪減了許多。當然,由於那是一部完全虛構背景的科幻片,在容量有限的電影裏,《星球大戰》必須這麽作才能令觀眾看明白。但是,對於大部分科幻片來說,它們是在現實背景中插入幻想情節。而人們去看科幻片,就是要看這些異象,這些奇景。所以,那個作為影片核心的幻想情節怎麽登場露麵,便大有講究。甚至成為一部科幻片成敗的關鍵。因為要靠著它延續電影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