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係國現任美國知識係統學院院長,在美國定居,基本退出科幻舞台。


    第三節:勤奮的黃海


    台灣科幻另一位開拓者是黃海。黃海本名黃炳煌,原籍江西,1943年1月1日出生於台中市。曾任《聯合報》編輯,《兒童月刊》主編,兼任過《中央日報》編輯、照明出版社(科幻小說叢書)總編輯等職。早年因為校對翻譯科幻小說的文稿,接觸到西方科幻小說,開始了自己的科幻之路。黃海於1960年代末期由文藝小說轉入科幻小說創作,一九八○年代又轉入兒童科幻小說、科幻童話的創作,並連獲大獎,奠定在台灣兒童文學界和科幻文學界的地位。


    黃海歷年所獲獎項有洪建全文學獎少年小說首獎(《奇異的航行》)、中山文藝獎(《嫦娥城》)、國家文藝獎(《大鼻國曆險記》)、東方少年科幻小說獎(《地球逃亡》)、中華兒童文學獎(《航向未來》)。其於一九六九年十二月出版的《一零一零一年的太空旅行》是台灣文壇第一本較具規模的科幻小說集。黃海的科幻小小說《機器人掉眼淚》、《第三隻腳的味道》兩篇作品被選入《台中縣國民中小學文學讀本》。前者2002年八月間還曾被公共電視改編為電視劇播出。後者獲得《小鷹日報》舉辦1989年的海峽兩岸首屆少年小說獎的作品。黃海的其它兒童科幻小說也曾被改編成錄音帶發行。


    黃海的代表作是長篇科幻小說《鼠城記》。在這部作品裏,黃海描寫了世界大戰後的災難環境,後來這成為他慣寫的題材。最近,黃海又創作了政治幻想小說《永康街共和國》,以科幻文學的特殊方式批判台獨。最新科幻小說《千年烽火奇幻遊》也已出版。


    黃海直到現在,仍然筆耕不綴。他還在創作之餘總結科幻寫作經驗,主持一些科幻講座。在理論上對台灣科幻文學進行總結。


    第四節:蘇逸平的中國特色


    九十年代以來,台灣科幻作者中,作品數量最多,影響最大的要屬蘇逸平。蘇逸平畢業於美國華盛頓大學機電係。從事過影視、軟體開發、旅遊等工作。博雜的職業生涯給了他豐富的人生閱歷。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積累是他創作的另一個源泉。而自幼對幻想的喜愛則為他確定了創作方向。


    1997年,蘇逸平利用業餘時間創作了《穿梭時空三千年》,連載於台灣《中國時報》,引起轟動。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短短兩三年裏,創作了一批以“時空英雄葛雷新”為共同線索的科幻小說。成為台灣科幻界耀眼的一顆超新星。


    在這些科幻小說中,蘇逸平虛構了自21世紀初到24世紀的未來史,以及從上古神話開始的中國遠古史。作者分別從這兩方麵入手,建構出引人入勝的史詩般情節。蘇逸平的作品具備驚人的想像力,氣勢恢宏,情節曲折,在冷峻的高科技背景下展示著分明的是非和充沛的情感。作者特別擅長以中國上代神話和歷史為背景構築故事,使作品具有極為鮮明的中華特色。


    雖然時間旅行這個題材並不是新鮮的科幻題材,且容易流入俗套,但作為一個工科專業的畢業生,蘇逸平還是盡可能為作品增添科技含量,補充其“硬度”。他對天文、宇航、生物科技等方麵的描寫十分準確,另一方麵又具備古代文化的廣泛知識。


    作為一名新銳作者,蘇逸平受到內地讀者的關注是在2000年年初。當時,他的代表作《穿梭時空三千年》曾經在“網易”網站的首頁上連載。200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他的七部科幻代表作品:《穿梭時空三千年》、《星座時空》、《龍族秘錄》、《惑星世紀》、《星艦英雄》、《封神時光英豪》、《東周時光英豪》。蘇逸平已經成為獲得市場認可的台灣科幻作家。


    第四卷:科幻的藝術規律 第一章:美學貢獻(1-1)


    上一章前言


    第一節:“真”與“美”的關係


    第二節:科幻文學對“自然美”的豐富


    第三節:科幻文學對“技術美”的挖掘


    第四節:科幻文學對“理性美”的發揚


    上一章前言


    文學的基礎是美學,科幻文學的基礎蓋莫能外。如果將科幻作為一門藝術來分析,那麽不從美學上入手,恐怕一切理論都是空中樓閣。可悲的是,熟悉美學理論的藝術家看不到科幻。而科幻作家們又不熟悉美學理論,即使他們在創作實踐中,天才地把握到許多美學規律。


    那麽,為什麽要把這一章命名為“科幻文藝的美學貢獻”,而不直接命名為“科幻文藝的美學理論”呢?因為科幻文藝絕不僅僅是依靠傳統的美學理論,運用傳統的藝術手段。它大大拓展了藝術中美的疆域。以筆者個人的看法,科幻文藝最大的貢獻並不在科學上,恰恰在美學上。


    在美學中,“善”與“美”的關係涉及較多,“真”與“美”的關係則往往被忽視。而這正是獨特的“科幻美學”的基礎。具體而言,在“自然美”、“技術美”、“理性美”三個方麵,科幻藝術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第一節:從“真”到“美”


    在王晉康的長篇科幻小說《類人》中,有這麽一段描寫:即使拋開人類沙文主義的觀點,至少有一點是無庸置疑的:人類是原作,而類人是贗品。怎麽可能容許大量的贗品去代替梵穀、倫勃朗、張大千和上帝的原作呢?《類人》21頁,作家出版社出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幻縱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鄭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鄭軍並收藏科幻縱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