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時期,在大量作品湧現的同時,科幻評論工作也從無到有,逐漸發展起來。吳岩、韓鬆、星河、鄭軍、嚴蓬等人比較係統地分析科幻作品,創作評論文章。一些媒體界朋友也對科幻文學給予了足夠關注。其中有《科技日報》社副主任尹傳紅、湖南經濟廣播電台王欣然、等等。不過,科幻界自身的聲音還不十分強大。目前社會上有關科幻文學的流行輿論,往往出於非專業人士之口,造成不必要的誤解。


    縱觀整個九十年代。大陸科幻小說完成了與世界科幻主流接軌的任務。當今科幻主流不再是凡爾納時期對科學的單純歌頌,而是表現一兩個世紀以來,科學事業發展過程中產生的種種蔽病,提出問題,進行反思。適度的反科學傾向是當今科幻的主色調。而大陸科幻小說已經接受了這一主色調。


    科幻小說是文學大家庭中的一員,這已經成為當代科幻作者的共識,大家普遍追求作品的文學趣味。在各種筆會上,作者們討論的核心不再是作品的內容,而是它的形式,是它的藝術表現方法。這種文學自覺性使得科幻小說的藝術水準大步提升。


    另外,中國科幻在這個時期已經完全地紮根在市場基礎之上,相對數量雖然有限,但絕對數量並不少,而且總數不斷擴大,素質不斷提高的科幻愛好者成為中國科幻堅實的基礎。這也是先前任何一次科幻高潮所不具備的。有這樣穩定的群眾基礎,寬鬆的政治環境,中國科幻不再重複大起大落,而是穩定中有發展。雖然從目前情況看,科幻文學的影響麵還遠不能及身於主流文學,也未達到美日等國科幻文學在本國的影響力。但在麵向市場這個基本功上,中國科幻文學整體上已經畢了業。比起麵對“斷奶”一片憂慮之聲的純文學界有根本的不同。


    這一時期,中國科幻文學畢竟剛剛復甦,也存在著不少問題。七八十年代中國科幻與外界交流廣泛,擁有較大的影響力。而九十年代新復甦的科幻文學比較內向,逐漸成為小群體文化。年輕的科幻作者們往往不清楚未來幾十年中國和世界的發展趨勢,也不願意思考本行業和自己的具體未來,卻將精力集中於“外星生命的形式”、“時光旅行”、“蝴蝶效應”等封閉的科幻話題。這是科幻圈與社會大環境隔絕的主要原因。


    而且,這一時期的主要讀者都是青少年。《科幻世界》雜誌社的統計表明,該刊讀者群的平均年紀是十八歲,相當於美國科幻文學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以青少年為主的時期。大陸青少年學生生活在比較僵化的教育體製下,課業負擔繁重。他們往往不是出於文學欣賞的目的接觸科幻,而是將它作為一種逃避現實的手段,沉醉在超現實問題的暇想中。許多人對科幻文學抱有迷狂、甚至宗教皈依式的情緒。這種狂熱短時期可以給科幻出版物的發行形成足夠支持,但如果沒有充分的正確引導,對科幻文學的長期發展必然會產生不利影響。


    第三卷:中國科幻文學史 第八章:新世紀新希望新危機(1)


    八章前言


    第一節:新作者


    第二節:新作品


    第三節:新媒體


    第四節:其它新氣象


    第五節:新危機


    八章前言


    2000年,對許多行業來說,隻是又一個年度的開始。而對於中國科幻來說,這個年份絕對具有轉折意義。實力派新作者,有份量的長篇佳作,正是從這一年開始湧現的。同時,一些出版社也跨入科幻領域,創辦新的科幻媒體。所有這些,加上科幻其它領域的新氣象,預示著中國科幻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同時,一個新的危機也浮現出來。它不會有八十年代初那麽強烈,但給予科幻的衝擊,也是十年來所未有的。在今天閱讀和寫作的每一個“科幻人”,都不得不麵對這個衝擊。


    第一節:新作者


    經常幾年的積累,作品發表環境大為改善,一批中青年新作者迅速進入科幻陣地,並且搶占主力位置。他們不同於從青年學生時代開始創作的“新生代”作者,是成年以後才進入科幻領域的。由於閱歷和文風的成熟,他們很快占據科幻創作的製高點,作品水平和影響力迅速進入一線陣營。可謂科幻創作隊伍中的“空降部隊”。其中以劉慈欣、查羽龍,鄭軍為代表。


    劉慈欣出生於1963年,大學期間學習計算機專業,後來在山西河北交界處的娘子關電廠任職。劉慈欣從八十年代中期就利用業餘時間從事科幻創作,由於大環境的不利,多次投稿始終未獲發表。直到1999年,才在《科幻世界》上發表第一個短篇《鯨歌》。受到讀者歡迎。此後一發不可收拾,發表了十幾個短篇,成為當今中國科幻的主力作者。其短篇代表作有《地火》、《流浪地球》、《帶上她的眼睛》、《鄉村教師》、《朝聞道》、《西洋》、《全頻道阻塞幹擾》、《微紀元》等等。


    劉慈欣也是從科幻迷中走出來的科幻作家,對科幻有著高度的認同感。他也有成熟的創作理念。劉慈欣深入挖掘科學知識的美學因素。他認為,嚴謹的科學體係本身就存在著宏偉、博大、深遂之美,是傳統文學無法體會和表現的。這便抓住了科幻文學最本質的美學基礎:展現科學中的美學因素。無論科學界還是文學界,都極少有人關注這一邊緣問題。


    劉慈欣努力在自己的創作中體現這一原則。他擁有虛構宏大現象的驚人能力。行星、太陽係、銀河係,甚至整個宇宙作為描述對象,在他的筆下可觸可及,全麵豐滿,不再是空洞的概念。劉慈欣深受俄羅斯文學的影響,小說文筆體現著俄羅斯文學深廣的憂鬱感。劉慈欣對科學最本質的精神求知與探索有著深刻的體會。他筆下的許多主人公,如《朝聞道》裏的殉道科學家,《中國太陽》裏的水娃,最終都放棄實際利益,甚至放棄生命,僅僅為滿足自己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這類思想常常在他的作品裏極端膨脹,表現出對文學、哲學、功利等其它文化價值的蔑視。不過,或許正是這種極端和偏執,才使他的作品極富魅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幻縱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鄭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鄭軍並收藏科幻縱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