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科幻世界》的讀者偏小,興趣遊移不定。相當多的科幻作品對於他們來說,僅僅隻能“看熱鬧”。筆者經常聽到作者們感慨:一方麵小讀者們對他們的作品很癡迷,另一方麵卻並不知道他們要講的是什麽。在讀者中難尋知音,這個隻有作者才能深刻體會的問題,在“科幻世界係”作家裏屢見不鮮。
第三卷:中國科幻文學史 第七章:新生代作家(2)
第二節:其他科幻作家
在“科幻世界係”作家群體外,同一時代還有另外一批作家在創作科幻作品。首先便是前一兩代科幻作家。與此同時,一些科幻界前輩仍然在創作。金濤在九六年出版了長篇科幻小說《冰原迷蹤》。這是一部以秘密開發南極為題材的科幻小說。金濤作為記者曾經跟隨中國考察隊到過南極,小說中的南極景物描寫真實生動。劉興詩在這一時期,仍然屢有科幻作品問世。
張之路可以說是“科幻世界係”作家之外影響力最大的科幻作家。僅以在新聞媒體上的出鏡率而言,其他同時代科幻作家加在一起,可能都不及他一人。張之路1945年生於北京,祖籍山東諸城。1968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學院物理係後,曾在中學執教十年。1976年開始發表作品。現為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編劇兼文學部主任。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
從中國科幻低潮期開始,張之路便創作了大量科幻小說。先後獲中國圖書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冰心兒童圖書獎。他也是作品被搬上銀幕最多的大陸科幻作家。有關他在科幻影視方麵的貢獻,詳見本書五卷《科幻影視概述》有關章節。
還有一批與張之路同齡,或者更大的科幻作家。以圖書出版為陣地,推出不少科幻作品。青島張靜(筆名晶靜)工作於海洋局青島分局。從八十年代起便創作科幻小說。堅持二十多年。出版有《浪花城》、《張靜佳作選》等作品。2002年獲得山東作協頒發的齊魯文學獎。
北京作家許延風也是這一階段出版科幻小說較多的中年作家。許延風1944年7月28日生於河北唐縣,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兒童中心《學與玩》雜誌社副編審、中國兒童百科全書編委、中國大百科全書“青少年版”編委。他從1982年開始從事童話和科幻小說創作,累計發表字數多達800餘萬,其中相當部分是科幻小說。有23部作品獲得各種獎項。
非科幻作家裏,最年輕的一位要屬江蘇的李誌偉。他出生於1973年。如今已經出版了幾十本少兒科幻小說。他同時還創作過一些童話作品。李誌偉等人的創作實踐表明,如今的童話已經很大程度上向科幻靠攏。因為科技時代的兒童,已經不喜歡田園牧歌式的童話了。
這一時期出版科幻作品較多的,還有湖南的牧玲,江蘇的劉苗虎,福建的陳震、劉牛、北京的藍瑪等作家。他們構成了科幻圖書出版的主力軍。
九十年代以後,大陸一些純文學作家相繼創作科幻小說或科幻色彩的小說。其中最出色的是部隊作家喬良的《末日之門》(1995年出版)。該作品以2000年為背景,虛構了中、俄、印、日相繼捲入世界大戰的情形。“末日之門”是一群國際恐怖分子製定的以網絡為襲擊目標的計劃。在該作品發表時,網際網路剛剛進入中國,《末日之門》成為中國早期網絡科幻小說的典範。雖然2000年已經過去,但這部作品的藝術價值使得它至今仍然擁有大量讀者。
以深入描寫社會現實為特色的當代作家梁曉聲也創作有科幻色彩的作品《浮城》,描寫一個沿海城市與大陸斷裂後,城內幾百萬人的處境。其科幻構思頗似日本著名科幻小說《日本沉沒》。另外,畢業於醫學院校女作家畢淑敏也創作了一些科幻色彩的作品。
筆者每每與各出版社編輯接觸,提及“科幻世界係”中主要作家的名字,除楊鵬外,他們都感覺很陌生。而《科幻世界》的讀者群,也幾乎完全不知道在這個圈子之外,仍然有一批作家寫科幻小說。同屬於中國科幻界的兩個圈子涇渭分明,是一個相當令人遺憾的現象。
第三卷:中國科幻文學史 第七章:新生代作家(3)
三節:其它成就與問題
雖然從作品種類、藝術水平、發表總量上講,中國科幻在這一時期已經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階段,但受出版業大氣候的影響,七八十年代科幻小說動輒十幾萬、幾十萬發行量的盛況不復存在。張之路作品幾萬冊的發行量,在當時就已經是記錄了。科幻文學在遠為寂寞的環境下慢慢地復甦、成長。
這一時期裏,主流文學雜誌幾乎不再發表科幻小說。專業文學出版社對此也不涉及。199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七十多萬字的長篇小說《二十五世紀的人》。該書與科幻完全無關,但卻被冠以“科幻小說”的名稱,受到科幻界人士的詬病。這一例子說明目前純文學出版社的編輯對科幻小說十分陌生。
受中國作協有關部門委託,青年科幻作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的楊鵬通過考查,撰寫了《90年代中國科幻文學掃描》一文。在這篇文章裏,楊鵬從縱橫兩個方麵對整個九十年代科幻作了非常準確的評價:“當七十年代末中國文化百廢待興時,科幻文學與主流文學一起復興,一起學習國外創作的先進經驗。但是當九十年代中國科幻再一次復興時,主流文學已經“經歷了反思文學、改革文學、尋根小說、先鋒小說、新寫實小說等一個又一個文學思潮,作家們的寫作水準越來越高,趨向成熟。科幻小說在這期間一直是一個零生產狀態。到了九十年代,當純文學將國外的各種文藝思潮操練了一遍,出現多元化格局的時候,剛剛復甦的中國科幻小說在審美和藝術水準上隻能望其項背,有些科幻作品在藝術性上還不如八十年代的作品。”《文藝報》
第三卷:中國科幻文學史 第七章:新生代作家(2)
第二節:其他科幻作家
在“科幻世界係”作家群體外,同一時代還有另外一批作家在創作科幻作品。首先便是前一兩代科幻作家。與此同時,一些科幻界前輩仍然在創作。金濤在九六年出版了長篇科幻小說《冰原迷蹤》。這是一部以秘密開發南極為題材的科幻小說。金濤作為記者曾經跟隨中國考察隊到過南極,小說中的南極景物描寫真實生動。劉興詩在這一時期,仍然屢有科幻作品問世。
張之路可以說是“科幻世界係”作家之外影響力最大的科幻作家。僅以在新聞媒體上的出鏡率而言,其他同時代科幻作家加在一起,可能都不及他一人。張之路1945年生於北京,祖籍山東諸城。1968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學院物理係後,曾在中學執教十年。1976年開始發表作品。現為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編劇兼文學部主任。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
從中國科幻低潮期開始,張之路便創作了大量科幻小說。先後獲中國圖書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冰心兒童圖書獎。他也是作品被搬上銀幕最多的大陸科幻作家。有關他在科幻影視方麵的貢獻,詳見本書五卷《科幻影視概述》有關章節。
還有一批與張之路同齡,或者更大的科幻作家。以圖書出版為陣地,推出不少科幻作品。青島張靜(筆名晶靜)工作於海洋局青島分局。從八十年代起便創作科幻小說。堅持二十多年。出版有《浪花城》、《張靜佳作選》等作品。2002年獲得山東作協頒發的齊魯文學獎。
北京作家許延風也是這一階段出版科幻小說較多的中年作家。許延風1944年7月28日生於河北唐縣,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兒童中心《學與玩》雜誌社副編審、中國兒童百科全書編委、中國大百科全書“青少年版”編委。他從1982年開始從事童話和科幻小說創作,累計發表字數多達800餘萬,其中相當部分是科幻小說。有23部作品獲得各種獎項。
非科幻作家裏,最年輕的一位要屬江蘇的李誌偉。他出生於1973年。如今已經出版了幾十本少兒科幻小說。他同時還創作過一些童話作品。李誌偉等人的創作實踐表明,如今的童話已經很大程度上向科幻靠攏。因為科技時代的兒童,已經不喜歡田園牧歌式的童話了。
這一時期出版科幻作品較多的,還有湖南的牧玲,江蘇的劉苗虎,福建的陳震、劉牛、北京的藍瑪等作家。他們構成了科幻圖書出版的主力軍。
九十年代以後,大陸一些純文學作家相繼創作科幻小說或科幻色彩的小說。其中最出色的是部隊作家喬良的《末日之門》(1995年出版)。該作品以2000年為背景,虛構了中、俄、印、日相繼捲入世界大戰的情形。“末日之門”是一群國際恐怖分子製定的以網絡為襲擊目標的計劃。在該作品發表時,網際網路剛剛進入中國,《末日之門》成為中國早期網絡科幻小說的典範。雖然2000年已經過去,但這部作品的藝術價值使得它至今仍然擁有大量讀者。
以深入描寫社會現實為特色的當代作家梁曉聲也創作有科幻色彩的作品《浮城》,描寫一個沿海城市與大陸斷裂後,城內幾百萬人的處境。其科幻構思頗似日本著名科幻小說《日本沉沒》。另外,畢業於醫學院校女作家畢淑敏也創作了一些科幻色彩的作品。
筆者每每與各出版社編輯接觸,提及“科幻世界係”中主要作家的名字,除楊鵬外,他們都感覺很陌生。而《科幻世界》的讀者群,也幾乎完全不知道在這個圈子之外,仍然有一批作家寫科幻小說。同屬於中國科幻界的兩個圈子涇渭分明,是一個相當令人遺憾的現象。
第三卷:中國科幻文學史 第七章:新生代作家(3)
三節:其它成就與問題
雖然從作品種類、藝術水平、發表總量上講,中國科幻在這一時期已經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階段,但受出版業大氣候的影響,七八十年代科幻小說動輒十幾萬、幾十萬發行量的盛況不復存在。張之路作品幾萬冊的發行量,在當時就已經是記錄了。科幻文學在遠為寂寞的環境下慢慢地復甦、成長。
這一時期裏,主流文學雜誌幾乎不再發表科幻小說。專業文學出版社對此也不涉及。199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七十多萬字的長篇小說《二十五世紀的人》。該書與科幻完全無關,但卻被冠以“科幻小說”的名稱,受到科幻界人士的詬病。這一例子說明目前純文學出版社的編輯對科幻小說十分陌生。
受中國作協有關部門委託,青年科幻作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的楊鵬通過考查,撰寫了《90年代中國科幻文學掃描》一文。在這篇文章裏,楊鵬從縱橫兩個方麵對整個九十年代科幻作了非常準確的評價:“當七十年代末中國文化百廢待興時,科幻文學與主流文學一起復興,一起學習國外創作的先進經驗。但是當九十年代中國科幻再一次復興時,主流文學已經“經歷了反思文學、改革文學、尋根小說、先鋒小說、新寫實小說等一個又一個文學思潮,作家們的寫作水準越來越高,趨向成熟。科幻小說在這期間一直是一個零生產狀態。到了九十年代,當純文學將國外的各種文藝思潮操練了一遍,出現多元化格局的時候,剛剛復甦的中國科幻小說在審美和藝術水準上隻能望其項背,有些科幻作品在藝術性上還不如八十年代的作品。”《文藝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