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中國科幻文學史 第四章:激情燃燒的歲月(1)
四章前言
第一節:初潮淺述
第二節:早期代表作家
四章前言
中國科幻文學新的一頁,和中國歷史新的一頁同時掀開。1950年到文革前,中國大陸出現了一次科幻文學的小高潮。雖未掀起很大的風浪,但為第二次科幻高潮打下了基礎。本章裏,筆者先介紹第一次科幻高潮的概況,然後介紹一些早期代表作家。
這個時期創作的作品大多流傳下來,並散見於許多科幻文集裏。《中國科幻世紀回眸》第二卷《古峽迷霧》(葉永烈主編,福建少兒出版社出版)是其中最全麵的一個集子。另外,一些當時的代表作家,如鄭文光、童恩正、遲書昌等後來都出版過個人作品集,也收錄了一些當時的作品。可供參考。
第一節:初潮淺述
新中國建立以後,戰亂終止,百廢俱興。中國開始了一次工業化的高潮。普及科學技術成為強國之夢的重中之重。社會環境迅速穩定,給了文化事業恢復元氣的好機遇。同時,文學界確立了“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主流地位,提倡“幹預生活”。在這個大背景下,完全有別於“現實主義”的科幻文學自然不受重視。於是,它在兒童文學、科普創作的園地裏悄悄地萌發、成長。
科幻譯作仍然是這個時期的開路先鋒。與先前不同的是,除了凡爾納、威爾斯等西方科幻先驅的作品被繼續大量譯介外,前蘇聯科幻小說被大量介紹進來。這些作品對科學價值的重視,對愛國主義、共產主義價值觀的捍衛,很容易引起當時讀者和作者的共鳴,並且成為中國第一代科幻作家學習的榜樣。1956年6月,前蘇聯作家胡捷的《論蘇聯科學幻想讀物》一書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更給中國科幻作家提供了理論上的營養。
值得注意的是,前蘇聯有一位造詣高超的科普作家,名叫伊林。筆者沒有找到他曾經創作過科幻小說的記錄,似乎主要以科普作品見長。但在當時,他卻是許多科幻作家的學習榜樣。鄭文光、劉興詩等作者都曾經提到伊林對他們的影響。如今,此人及他的作品已經遠離了中國讀者的視野。但在中國閱讀史上,他曾經有過卡爾薩根一樣的地位。
1950年,張然在天津知識書店出版了《夢遊太陽係》,這是可以考證到的新中國第一篇科幻小說。當時沒有造成什麽影響。1954年,鄭文光在《中國青年報》上發表《第二個月亮》,魯克發表《千斤田》。1955年,鄭文光又發表了《征服月亮的人們》、《從地球到火星》、《太陽曆險記》等三篇作品,這些都成為新中國科幻第一次高潮到來的標誌性作品。
當時,一些編輯熱心於發展科幻小說這株幼芽,在一時找不到作者的情況下,幾位北京、上海少兒報刊的編輯自己上陣創作。這種局麵自然不能繼續維持下去,於是就“抓來”一些科普和兒童文學作者進行培養,戲稱為“抓壯丁”。這樣便形成了一支不大的科幻創作隊伍。這一時期的主要作者有鄭文光、遲書昌、童恩正、葉至善、趙世洲、郭以實、王國忠、楊子江、嵇鴻等人。
雖有晚清科幻和民國科幻肇始於前,但那些作品當時被塵封在歷史文獻中,直到八十年代初才逐漸為人們挖掘出來。新中國第一代作者幾乎沒有人讀過這些作品,更不用說吸取其營養。他們大多是從凡爾納、威爾斯、伊林這些外國作家的作品中受到啟發,開始創作的。
嚴格來說,這一時期的科幻作品基本上都是少兒科幻,或者科幻故事。因此,不僅主人公多選擇少年兒童,用兒童視角來寫。而且文筆淺顯、結構簡明,不涉及複雜的成人世界。理解這些作品要考慮它們最初的發表園地,很難說它們就反映了作者的創作水平。
這一時期的科幻作品普遍充滿朝氣,既受當時蒸蒸日上的社會大環境感染,也是因為大家對科幻這樣一種新文學樣式抱著很大的探索興趣。樂觀主義、科學至上是這些科幻小說的基調。不過,受當時政治環境的影響,這一時期的作品普遍放不開手腳,不敢涉及深而遠的科學問題和科學精神。同時,極左影響在作品中也有表現,產生了諸如《共產主義暢想曲》等大躍進式的科幻小說。
同時,“惟科學主義”傾向也普遍出現在那時的科幻小說裏。“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是許多科幻小說的主題,認為隻要科技進步便可解決一切問題的傾向非常普遍。這方麵首先是受了當時工業化初期社會風氣的影響。在當時,建立高大的廠房、豎起黑煙囪,開挖巨型水利工程等等,都是整個社會熱衷的事情。具體來說,這些作品也是受到當時蘇聯科幻小說的影響。那時,蘇聯科幻小說充滿了“融化北極冰層”、“改變遠東氣候”、“拉直鄂霍茨克海等溫線”之類的故事。科技發展帶來的社會和倫理問題,以及環保問題則完全不在作者的考慮之內。而當時西方科幻中已經萌芽的反科學思潮,更是不可能存在於中國科幻文本裏。
新中國科幻啟動時期的另一個問題,是最初的科幻作者基本都出自科普作者陣營,他們的作品也往往發表於科普報刊上。這一現象不僅不存在於歐美科幻文學史,也不存在於台灣、香港的科幻發展過程中。即使在前蘇聯,也沒有一邊倒地由科普作家來創作科幻。
四章前言
第一節:初潮淺述
第二節:早期代表作家
四章前言
中國科幻文學新的一頁,和中國歷史新的一頁同時掀開。1950年到文革前,中國大陸出現了一次科幻文學的小高潮。雖未掀起很大的風浪,但為第二次科幻高潮打下了基礎。本章裏,筆者先介紹第一次科幻高潮的概況,然後介紹一些早期代表作家。
這個時期創作的作品大多流傳下來,並散見於許多科幻文集裏。《中國科幻世紀回眸》第二卷《古峽迷霧》(葉永烈主編,福建少兒出版社出版)是其中最全麵的一個集子。另外,一些當時的代表作家,如鄭文光、童恩正、遲書昌等後來都出版過個人作品集,也收錄了一些當時的作品。可供參考。
第一節:初潮淺述
新中國建立以後,戰亂終止,百廢俱興。中國開始了一次工業化的高潮。普及科學技術成為強國之夢的重中之重。社會環境迅速穩定,給了文化事業恢復元氣的好機遇。同時,文學界確立了“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主流地位,提倡“幹預生活”。在這個大背景下,完全有別於“現實主義”的科幻文學自然不受重視。於是,它在兒童文學、科普創作的園地裏悄悄地萌發、成長。
科幻譯作仍然是這個時期的開路先鋒。與先前不同的是,除了凡爾納、威爾斯等西方科幻先驅的作品被繼續大量譯介外,前蘇聯科幻小說被大量介紹進來。這些作品對科學價值的重視,對愛國主義、共產主義價值觀的捍衛,很容易引起當時讀者和作者的共鳴,並且成為中國第一代科幻作家學習的榜樣。1956年6月,前蘇聯作家胡捷的《論蘇聯科學幻想讀物》一書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更給中國科幻作家提供了理論上的營養。
值得注意的是,前蘇聯有一位造詣高超的科普作家,名叫伊林。筆者沒有找到他曾經創作過科幻小說的記錄,似乎主要以科普作品見長。但在當時,他卻是許多科幻作家的學習榜樣。鄭文光、劉興詩等作者都曾經提到伊林對他們的影響。如今,此人及他的作品已經遠離了中國讀者的視野。但在中國閱讀史上,他曾經有過卡爾薩根一樣的地位。
1950年,張然在天津知識書店出版了《夢遊太陽係》,這是可以考證到的新中國第一篇科幻小說。當時沒有造成什麽影響。1954年,鄭文光在《中國青年報》上發表《第二個月亮》,魯克發表《千斤田》。1955年,鄭文光又發表了《征服月亮的人們》、《從地球到火星》、《太陽曆險記》等三篇作品,這些都成為新中國科幻第一次高潮到來的標誌性作品。
當時,一些編輯熱心於發展科幻小說這株幼芽,在一時找不到作者的情況下,幾位北京、上海少兒報刊的編輯自己上陣創作。這種局麵自然不能繼續維持下去,於是就“抓來”一些科普和兒童文學作者進行培養,戲稱為“抓壯丁”。這樣便形成了一支不大的科幻創作隊伍。這一時期的主要作者有鄭文光、遲書昌、童恩正、葉至善、趙世洲、郭以實、王國忠、楊子江、嵇鴻等人。
雖有晚清科幻和民國科幻肇始於前,但那些作品當時被塵封在歷史文獻中,直到八十年代初才逐漸為人們挖掘出來。新中國第一代作者幾乎沒有人讀過這些作品,更不用說吸取其營養。他們大多是從凡爾納、威爾斯、伊林這些外國作家的作品中受到啟發,開始創作的。
嚴格來說,這一時期的科幻作品基本上都是少兒科幻,或者科幻故事。因此,不僅主人公多選擇少年兒童,用兒童視角來寫。而且文筆淺顯、結構簡明,不涉及複雜的成人世界。理解這些作品要考慮它們最初的發表園地,很難說它們就反映了作者的創作水平。
這一時期的科幻作品普遍充滿朝氣,既受當時蒸蒸日上的社會大環境感染,也是因為大家對科幻這樣一種新文學樣式抱著很大的探索興趣。樂觀主義、科學至上是這些科幻小說的基調。不過,受當時政治環境的影響,這一時期的作品普遍放不開手腳,不敢涉及深而遠的科學問題和科學精神。同時,極左影響在作品中也有表現,產生了諸如《共產主義暢想曲》等大躍進式的科幻小說。
同時,“惟科學主義”傾向也普遍出現在那時的科幻小說裏。“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是許多科幻小說的主題,認為隻要科技進步便可解決一切問題的傾向非常普遍。這方麵首先是受了當時工業化初期社會風氣的影響。在當時,建立高大的廠房、豎起黑煙囪,開挖巨型水利工程等等,都是整個社會熱衷的事情。具體來說,這些作品也是受到當時蘇聯科幻小說的影響。那時,蘇聯科幻小說充滿了“融化北極冰層”、“改變遠東氣候”、“拉直鄂霍茨克海等溫線”之類的故事。科技發展帶來的社會和倫理問題,以及環保問題則完全不在作者的考慮之內。而當時西方科幻中已經萌芽的反科學思潮,更是不可能存在於中國科幻文本裏。
新中國科幻啟動時期的另一個問題,是最初的科幻作者基本都出自科普作者陣營,他們的作品也往往發表於科普報刊上。這一現象不僅不存在於歐美科幻文學史,也不存在於台灣、香港的科幻發展過程中。即使在前蘇聯,也沒有一邊倒地由科普作家來創作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