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時代,還有一位蘇聯作家寫下了一部科幻文學史中的不朽經典,那就是紮米亞京。他那部著名的《我們》發表於1920年,本人因此受到不公正待遇,被剝奪發表作品的權利。這部小說在前蘇聯以手抄本的形式流傳開來,作者沒有活著看到它在祖國被正式發表。但文學和歷史是公正的,《我們》成為二十世紀三大反烏托邦題材科幻小說之一。
《我們》描寫了一個千年後的世界,人們在完全機械化的環境下,過著機器般統一的生活。在那個社會裏,沒有“我”,隻有“我們”。反叛者在公眾集會上被氣化掉。《我們》是二十世紀“反烏托邦小說”的開山之作。
第二卷:世界科幻文學史 第五章 (下)
第三節:從捷克走向世界
在慕尼黑陰謀中被當作犧牲品的中歐國家捷克,也產生了一位世界級的科幻作家卡爾恰佩克(karel capek1890——1938)。20世紀20年代,變動不定的歐洲社會令恰佩克對人類未來深感憂慮。他接連創作了《羅素姆萬能機器人》(1920)、《炸藥》(1924)、《專製工廠》(1922)等科幻戲劇和科幻小說。
在《羅素姆萬能機器人》中,作者根據捷克語“苦工”一詞創造了“robot”以表示機器人,後來成為世界通用名詞,每一位擁有中學學歷的中國讀者都曾經在英語課本上學到過這個單詞。
長篇科幻小說《鯢魚之亂》(1936)是他在科幻方麵的巔峰之作。這部作品全麵反映了科幻小說的獨特性質。這部作品在主流文學界也受到重視,但人們多隻是提到它預言了法西斯貪得無厭的領土要求和英法等國妥協政策最終失敗的命運。然而這並不全麵。《鯢魚之亂》涉及這個問題的,隻是它後麵幾分之一的篇幅。它的大量內容直接反映了科學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與細節不清的《羅素姆萬能機器人》相比,《鯢魚之亂》在手法上高度寫實。其中有些情節虛擬了對“鯢魚”的科研活動,涉及到科研機構的組織,科學活動的程序、以及科學論文的風格等等,都有高度的寫實性。作者甚至讓現實中真實存在的一些科學家在小說露麵,發表關於鯢魚的言論。這種以假亂真的手法直有後來克萊頓的影子。科幻文學最本質的特色:題材幻想與手法寫實相結合,《鯢魚之亂》提供了完好的範本。
1938年,作者在滅國的悲痛中去世。他的葬禮成為捷克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抗議集會。
第四節:其它各國早期科幻
一戰後,當時的中國知識青年大量去法國留學,而非象今天這樣首選美國,這從一個側麵反映了那時的法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在科幻文學方麵也是如此。由於凡爾納等人的努力,法國科幻在世界上最早進入了自己的繁榮時代。19世紀八十年代到二十世紀30年代,大量的法國流行雜誌發表科幻小說,爭得了許多讀者。法國出現了勒魯日、庫夫勒爾、布塞納爾、貝利亞爾、莫塞利等一批科幻作家。同時,法國的主流文學作家也紛紛涉及這個新領域,其中包括克洛岱爾、泰弗南、洛裏耶、瓦萊裏等人。
德國著名小說家,諾貝爾獎獲得者赫西(hermannhesse)在他的力作《玻璃珠遊戲》(thessbeadgame,1943)中表達了一個科幻式的主題——超人與凡人的關係。在這本力作中,作者試圖深入地探討一個近乎天才的心靈,如何追求智性上的超越和美感上的升華的漫長經過。《玻璃珠遊戲》本身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超人題材的科幻故事,但卻從側麵描述了超人所處的“高處不勝寒”的孤寂境界,在內涵上與上述科幻小說是一致的。
在奧地利,一代文學巨匠卡夫卡開始了他奇異的文學探索。後來,從美國到中國台灣,許多地方的科幻界人士都認為卡夫卡給世界科幻代來的影響不亞於任何一位純科幻作家,有的人甚至直接將他列入科幻大師的名單中,而不考慮卡夫卡本人從未承認過這一點。不少科幻作家都承認,自己在創作上直接間接地受他的影響。
卡夫卡描寫了冷酷的體製化環境對人性的壓抑,而這正是二十世紀世界科幻文學的重要“母題”之一。卡夫卡用逼真的現實主義手法描寫超現實情節,也與科幻小說的基本創作手法異曲同工。他的代表作《變形記》與真正的科幻小說僅一牆之隔。人的靈魂由於種種原因被束縛於動物的身體裏,或者動物因為種種原因開始擁有人的智慧,一直是科幻小說的傳統題材,隻不過被賦予了“科學解釋”。卡夫卡的《獵人格雷奇》更接近於純粹的科幻小說。
第二卷:世界科幻文學史 第六章:在和平中大發展(1上)
六章前言
第一節:美國科幻的全麵職業化
第二節:美國科幻向全世界擴張
第三節:主要科幻大國的戰後發展
六章前言
二戰的硝煙落定。雖然有冷戰風雲再起,但沒有生命威脅的作家們,畢竟又可以集中精力創作了。科幻小說在這個時候逐漸上升,甚至,達到了今天難以迄及的頂峰。
在這個時期,本土未受戰爭損害,又有相當積累的美國科幻開始全麵職業化,並且向全世界擴張。在它的影響下,主要科幻大國都迎來了新的科幻高潮。
第一節:美國科幻的全麵職業化
一個文學品種要成為體係,成為一個行業,能夠“可持續發展”,不僅需要有大量的專業作家,還需要有專業編輯、專業出版商、專業評論家、專業教育家,甚至包括專業的作家代理人。這一整套體係於戰後在美國逐步建立了起來。並且,到目前為止,全世界還隻有美國科幻界擁有這麽完整的職業體係。這是美國科幻雄居世界頂峰的主要原因。
《我們》描寫了一個千年後的世界,人們在完全機械化的環境下,過著機器般統一的生活。在那個社會裏,沒有“我”,隻有“我們”。反叛者在公眾集會上被氣化掉。《我們》是二十世紀“反烏托邦小說”的開山之作。
第二卷:世界科幻文學史 第五章 (下)
第三節:從捷克走向世界
在慕尼黑陰謀中被當作犧牲品的中歐國家捷克,也產生了一位世界級的科幻作家卡爾恰佩克(karel capek1890——1938)。20世紀20年代,變動不定的歐洲社會令恰佩克對人類未來深感憂慮。他接連創作了《羅素姆萬能機器人》(1920)、《炸藥》(1924)、《專製工廠》(1922)等科幻戲劇和科幻小說。
在《羅素姆萬能機器人》中,作者根據捷克語“苦工”一詞創造了“robot”以表示機器人,後來成為世界通用名詞,每一位擁有中學學歷的中國讀者都曾經在英語課本上學到過這個單詞。
長篇科幻小說《鯢魚之亂》(1936)是他在科幻方麵的巔峰之作。這部作品全麵反映了科幻小說的獨特性質。這部作品在主流文學界也受到重視,但人們多隻是提到它預言了法西斯貪得無厭的領土要求和英法等國妥協政策最終失敗的命運。然而這並不全麵。《鯢魚之亂》涉及這個問題的,隻是它後麵幾分之一的篇幅。它的大量內容直接反映了科學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與細節不清的《羅素姆萬能機器人》相比,《鯢魚之亂》在手法上高度寫實。其中有些情節虛擬了對“鯢魚”的科研活動,涉及到科研機構的組織,科學活動的程序、以及科學論文的風格等等,都有高度的寫實性。作者甚至讓現實中真實存在的一些科學家在小說露麵,發表關於鯢魚的言論。這種以假亂真的手法直有後來克萊頓的影子。科幻文學最本質的特色:題材幻想與手法寫實相結合,《鯢魚之亂》提供了完好的範本。
1938年,作者在滅國的悲痛中去世。他的葬禮成為捷克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抗議集會。
第四節:其它各國早期科幻
一戰後,當時的中國知識青年大量去法國留學,而非象今天這樣首選美國,這從一個側麵反映了那時的法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在科幻文學方麵也是如此。由於凡爾納等人的努力,法國科幻在世界上最早進入了自己的繁榮時代。19世紀八十年代到二十世紀30年代,大量的法國流行雜誌發表科幻小說,爭得了許多讀者。法國出現了勒魯日、庫夫勒爾、布塞納爾、貝利亞爾、莫塞利等一批科幻作家。同時,法國的主流文學作家也紛紛涉及這個新領域,其中包括克洛岱爾、泰弗南、洛裏耶、瓦萊裏等人。
德國著名小說家,諾貝爾獎獲得者赫西(hermannhesse)在他的力作《玻璃珠遊戲》(thessbeadgame,1943)中表達了一個科幻式的主題——超人與凡人的關係。在這本力作中,作者試圖深入地探討一個近乎天才的心靈,如何追求智性上的超越和美感上的升華的漫長經過。《玻璃珠遊戲》本身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超人題材的科幻故事,但卻從側麵描述了超人所處的“高處不勝寒”的孤寂境界,在內涵上與上述科幻小說是一致的。
在奧地利,一代文學巨匠卡夫卡開始了他奇異的文學探索。後來,從美國到中國台灣,許多地方的科幻界人士都認為卡夫卡給世界科幻代來的影響不亞於任何一位純科幻作家,有的人甚至直接將他列入科幻大師的名單中,而不考慮卡夫卡本人從未承認過這一點。不少科幻作家都承認,自己在創作上直接間接地受他的影響。
卡夫卡描寫了冷酷的體製化環境對人性的壓抑,而這正是二十世紀世界科幻文學的重要“母題”之一。卡夫卡用逼真的現實主義手法描寫超現實情節,也與科幻小說的基本創作手法異曲同工。他的代表作《變形記》與真正的科幻小說僅一牆之隔。人的靈魂由於種種原因被束縛於動物的身體裏,或者動物因為種種原因開始擁有人的智慧,一直是科幻小說的傳統題材,隻不過被賦予了“科學解釋”。卡夫卡的《獵人格雷奇》更接近於純粹的科幻小說。
第二卷:世界科幻文學史 第六章:在和平中大發展(1上)
六章前言
第一節:美國科幻的全麵職業化
第二節:美國科幻向全世界擴張
第三節:主要科幻大國的戰後發展
六章前言
二戰的硝煙落定。雖然有冷戰風雲再起,但沒有生命威脅的作家們,畢竟又可以集中精力創作了。科幻小說在這個時候逐漸上升,甚至,達到了今天難以迄及的頂峰。
在這個時期,本土未受戰爭損害,又有相當積累的美國科幻開始全麵職業化,並且向全世界擴張。在它的影響下,主要科幻大國都迎來了新的科幻高潮。
第一節:美國科幻的全麵職業化
一個文學品種要成為體係,成為一個行業,能夠“可持續發展”,不僅需要有大量的專業作家,還需要有專業編輯、專業出版商、專業評論家、專業教育家,甚至包括專業的作家代理人。這一整套體係於戰後在美國逐步建立了起來。並且,到目前為止,全世界還隻有美國科幻界擁有這麽完整的職業體係。這是美國科幻雄居世界頂峰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