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口負增長已經出現了三十個年頭。生育指數目前已經降到0.31,也就是平均每三個家庭還不足一個孩子。為驅散這種沉沉暮氣,日本政府沒少下力氣。比如為願意生育的夫婦提供減免稅等優惠政策。每年首相和各縣知事們都要親自接見一些願意多生孩子的“英雄母親”。如今,“英雄母親”的標準已經降為兩個孩子就行,據說雙胞胎的母親很快也會擁有成為“英雄母親”的機會。


    第二節:管理


    在中文科幻小說中,出現過寥寥幾篇純粹社會科學題材的科幻小說。七十年代末曾經有一篇短篇科幻小說,名叫《奇葩怒放的沃土》,描寫了一次發明創新獎的評獎活動。一個個發明家帶著自己的發明走上主席台向評委和聽眾介紹,都是超越當時科技水平的新玩意。如珠穆朗瑪索道、步行機、思維傳感,等等。但最後獲大獎的,卻是一位發明了“係統化管理方法”的老學者。理由是,沒有他的這套管理方法,人們的工作效率不能大幅提高,所有這些物質的發明創作也無從談起。這篇小說反映了體製改革初期人們的熱盼,以及“三論”在中國的流行。


    第三節:體育


    體育是現代生活的一部分,它也沒有躲過科幻作家的好奇心。早在1911年,科幻文學的奠基人之一雨果根斯巴克(hugo gernsback,1884、8、16--1967、8、19)就在其全景式的未來預言小說:《大科學家拉爾夫124c41+》中,預言了夜間體育比賽的情形:


    “白天,太陽當空。因為陽光刺眼的緣故,有一支球隊總會處於不利的位置。但是在晚上,在頭頂上方強大的固定燈光的照耀下,每支隊伍所處的位置都是一樣的。”


    現實生活中,第一場夜間體育比賽於27年後出現在棒球場上。


    六十年代,前蘇聯作家伊果裏創作了短篇《足球迷奇遇》。小說描寫了一個俄國人來到某狂熱於足球運動的南美國家。到處都是電視轉播的球賽。可是,在一個小酒館裏,老闆偷偷地告訴他,其實這個國家裏已經沒有真正的足球比賽了。由於球迷們都愛在家裏看球賽傳播,俱樂部的收入越來越少,球員能力下降,吸引力也下降。於是俱樂部們隻好將球員們的動作輸入電腦,靠電腦合成複雜的球賽過程。現在大家看到的都是虛擬的足球賽。


    如今,南美國家的球迷倒是仍然前往體育場看看球,不過,如果你走上大街,從那些遊戲廳裏看到電子遊戲“fifa”的影子時,是否會想起伊果裏當年的預言。


    前不久,長距離遊泳高手張健的壯舉轟動了整個中國,而科幻作家的筆下還曾經出現過長度更為驚人的遊泳賽。八十年代初,鄭文光創作了《泅渡東海》。一個男運動員不間斷的遊過整個東海。不過,那並不是真正的運動員,而是一個在事故中“腦死亡”,而身體健全的運動員。那副身軀成了科學家的實驗品。


    1986年,美國科幻作家伊恩沃森發表了《大西洋遊泳賽》:選手們必須橫跨大西洋,賽程長達2450英裏,大致需要三個月。參賽的選手倒都是真正的人,每國一位代表。在小說裏,他們帶著各自的意識形態跳進水裏,沿途中你爭我鬥。而且,他們還背負著本國貨幣的漲跌,因為世界上無數的人在以他們為賭注。


    淩晨的《火舞》是一篇火星背景的科幻小說,但主題卻不是火星開發,而是滑翔運動。故事中,人類已經大量移民火星。一位叫吳陽的年輕人酷愛滑翔運動。他認為,隻呆在人工環境下的移民不能算火星人,隻是移居了火星的地球人。小說結尾,吳陽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背著滑翔傘在火星大氣裏自由飛翔。但是,火星大氣密度僅有地球大氣的百分之一,小說隻寫到吳陽淩空飛出,把冒險的後果留給讀者去猜想。


    上麵這些,都還是現實中已經存在的體育項目。在科幻電影《未來戰賽》(future sport)中,編導設計出一種全新的運動--“future sport”。直譯就是未來運動。這種運動集滑板、手球和橄欖球於一體。街頭黑幫菲尼克斯發明這種遊戲,最初是為了用不流血的方式解決幫派鬥爭。後來被商人包裝成職業體育。在nba破產後,成為世界第一大運動。而菲尼克斯訓練出來的高手拉姆齊成為這項運動的代表人物。


    “北美聯盟”和“泛太平洋聯盟”為了爭奪夏威夷,即將開始世界大戰。拉姆齊挺身而出,呼籲雙方用一場“future sport”比賽來解決夏威夷的歸屬,以免生靈圖炭。這個建議竟然得到各方接受,一場和平戰爭代替了真正的戰爭。


    第四節:時尚


    時尚--讓我們用這個輕鬆的話題來結束全書吧。


    在科幻喜劇《回到未來》的第一集中,有一段與整個故事無關,但卻非常能表現主題的情節。少年馬蒂在1955年,努力令自己的父母相愛,以保證自己的存在。大功告成後,馬蒂欣喜之餘,在舞會上表演了搖滾樂。不僅觀眾瞠目結舌,而且樂師們也目瞪口呆。演奏完畢,馬蒂麵對觀眾說,你們還沒聽過這個,但你們的孩子會喜歡它。這便是科幻作品裏處理時尚演化的例子。


    在《神經漫遊者》裏,深受東方經濟文化影響的作者吉布森把許多東方消費品作為未來時尚的一部分。單是中國產品就有“青島啤酒”、“頤和園”香菸,等等。


    王晉康在《類人》中,談到了未來人們的取名時尚。或許是對前一段時間,兩字姓名重名率很高的啟發吧,在《類人》的二十一世紀末,漢族人都取四個字的名字。於是就出現了“司馬林達”、“魯段吉軍”這類名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幻縱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鄭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鄭軍並收藏科幻縱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