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局陡轉,陳賡拿下靈寶、陝縣,直逼潼關,震動了胡宗南的西安大本營。
9月20日,蔣介石飛抵西安,親自策劃部署,下令再從進攻大別山的部隊中抽出整編第56師空運西安,並從自顧不暇的陝北戰場抽回一些部隊,以加強西安防衛。
蔣介石說:“我們要在半個月內,徹底打通隴海路!”
然而,自從陳賡過黃河的那一天起,隴海路就再沒有徹底打通過。
豫皖蘇地區 1947年9月26日
天上沒有星光。
一陣炮火過後,地上的燈光也熄了。
隴海路像條黑色的巨蟒僵死過去。
華東野戰軍西兵團在完成了魯西南作戰之後,六個縱隊18萬大軍兵分五路揮師南下,越過東西癱瘓的隴海鐵路,挺進豫皖蘇地區。
陳、粟大軍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攻克縣城24座,殲敵1萬餘人,完成了戰略展開。
在此期間,西北野戰軍轉入戰略反攻,連獲沙家店、關莊木口追擊戰等大捷;華野內線兵團發起膠東保衛戰,予敵以重創。
至此,兩大野戰集團在遼闊的中原大地l擺出了一個大大的“品”字。毛澤東親自勾畫的劉鄧、陳粟、陳謝三軍挺進,彭德懷、許世友兩翼牽製的全新戰略格局已告形成。隨之,華北野戰軍對平漢路北段發動攻勢,解放雄縣,兵叩石門;東北野戰軍在長春、吉林、四平和北寧線錦西至義縣地區發起大規模秋季攻勢。人民解放軍已經轉入全國規模的戰略進攻。
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異常興奮。
朱德:“中原得手,天下大事定矣!”
周恩來:“黃河是蔣介石的‘外壕’,隴海路是他的‘鐵絲網’,長江是他的‘內壕’。蔣介石總想把我們趕過‘外壕’,而我們已經過了‘鐵絲網’,打進他的‘內壕’了。”
毛澤東:“所以,我們要重新算一筆帳,不是五年、10年而是三年甚至兩年之內消滅蔣介石。還要修改一個口號,不是戰略反攻,而是戰略進攻。進攻,是沒有界線的。”
這段時間是蔣介石最難過的日子,捉襟見肘,疲於應付。“美齡號”專機東飛西走,南北往來,載著蔣介石四處巡視、部署。
蔣介石說:“匪軍近來大喊大叫改變戰略。配合這種喧鬧,各地匪軍頻頻調動轉移,加緊襲擾。不明真相者受其迷惑,以為匪軍真的改變了戰略。完全不是那麽回事。戰爭中處於劣勢的一方,想變被動為主動就能取得主動,想不打戰略防禦就能轉為戰略反攻,天底下哪有這等便宜的事?戰爭勝負說到底還是要取決於戰力。論戰力,我們比匪軍要強大得多!他們如此鼓譟,目的很簡單,就是企圖擾亂我重點進攻戰略。劉伯承鄧小平過河是為了這個目的,各戰場到處亂竄也是這個目的,就是害怕我們的重點進攻!”
國統區的刊物《觀察》對時局的觀察比蔣介石的觀察要清醒,它連續載文評述:
整個戰場看來頗為有趣。不是拉鋸而是推磨,從黃
河到長江廣大的土地上成了一大轉盤。當陳毅華東野戰
軍與國軍在山東打得不可開交時,劉伯承渡過黃河來解
救陳毅,使陳毅的部隊一部轉入膠東,一部隨了劉伯承
南突。
劉伯承南突時,國軍追擊部隊還沒有轉過方向來,
陳賡又在豫西過了河,減輕了追擊部隊對劉伯承的壓
力。中共選擇了一個想吃掉榆林的機會,同時可以吸引。
胡宗南部的北來。關中及潼關外隴海線的防禦力量自然
要薄弱一點,於是晉南的共軍陳賡部得以渡過黃河天
險,而出現於豫酉,和劉伯承遙相呼應。……看來共軍
的桴鼓陝北,似乎是晉南強渡的準備。
陳賡是在陝北桴鼓時從晉南渡河的,當胡(宗南)
部準備增援豫西時,彭(德懷)賀(龍)王(震)又在
陝北鬧起來。東西兩戰場由於這樣的一步一步的推磨兜
圈,已經變成一個大戰場,形成了“中原多事之秋”,共
軍各部的配合是相當成功的。
戰局是整個的,聲東擊西,打北圖南,每一根毫
發,也會牽動整個的頭部。
由此看來,無論蔣介石承認與否,戰爭態勢已經不以他的意誌為轉移,發生了根本的扭轉。也就是說,隨著劉鄧、陳粟、陳謝三路大軍呈“品”字形問鼎於北起黃河、南到長江、東自津浦、西至漢水的廣大地區,八方風雨將匯集在三山(大別山、泰山、伏牛山)四水(江、河、淮、漢)之間。
中原大勢已經底定。
中國的歷史將從此發生重大的轉折。
大勢中原大勢中原第11章 雄性桂冠
河南光山 王大灣 1947年9月27日
天氣沉悶,大別山深處傳來隱隱的雷聲。
低垂而厚重的濃雲翻滾著,擠壓著,漸漸堆積成一片,像一坨坨厚鉛往下沉,似乎已經壓到了本來就很低矮的祠堂屋脊上。
空氣被壓縮了,顯得愈發凝滯,仿佛其中也含廠金屬的成份,使人每呼吸一口便增加一分沉重。
20多位縱隊和旅的指揮員擠坐在這間不大的祠堂裏,人與人靠得很近,卻誰和誰也不講話,會抽菸的門頭抽菸,不會抽菸的也裹在煙海裏,全沒了往昔的熱鬧氣氛。平時,他們各自獨擋一麵,能湊到一起的時候不多;偶爾聚在一起,不是這個摸一下那個的頭,道聲:“還活著?”就是那個拍一下這個的肩,驚訝:“你沒死?”然後開一陣葷的、素的玩笑。而今天卻大相逕庭。
9月20日,蔣介石飛抵西安,親自策劃部署,下令再從進攻大別山的部隊中抽出整編第56師空運西安,並從自顧不暇的陝北戰場抽回一些部隊,以加強西安防衛。
蔣介石說:“我們要在半個月內,徹底打通隴海路!”
然而,自從陳賡過黃河的那一天起,隴海路就再沒有徹底打通過。
豫皖蘇地區 1947年9月26日
天上沒有星光。
一陣炮火過後,地上的燈光也熄了。
隴海路像條黑色的巨蟒僵死過去。
華東野戰軍西兵團在完成了魯西南作戰之後,六個縱隊18萬大軍兵分五路揮師南下,越過東西癱瘓的隴海鐵路,挺進豫皖蘇地區。
陳、粟大軍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攻克縣城24座,殲敵1萬餘人,完成了戰略展開。
在此期間,西北野戰軍轉入戰略反攻,連獲沙家店、關莊木口追擊戰等大捷;華野內線兵團發起膠東保衛戰,予敵以重創。
至此,兩大野戰集團在遼闊的中原大地l擺出了一個大大的“品”字。毛澤東親自勾畫的劉鄧、陳粟、陳謝三軍挺進,彭德懷、許世友兩翼牽製的全新戰略格局已告形成。隨之,華北野戰軍對平漢路北段發動攻勢,解放雄縣,兵叩石門;東北野戰軍在長春、吉林、四平和北寧線錦西至義縣地區發起大規模秋季攻勢。人民解放軍已經轉入全國規模的戰略進攻。
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異常興奮。
朱德:“中原得手,天下大事定矣!”
周恩來:“黃河是蔣介石的‘外壕’,隴海路是他的‘鐵絲網’,長江是他的‘內壕’。蔣介石總想把我們趕過‘外壕’,而我們已經過了‘鐵絲網’,打進他的‘內壕’了。”
毛澤東:“所以,我們要重新算一筆帳,不是五年、10年而是三年甚至兩年之內消滅蔣介石。還要修改一個口號,不是戰略反攻,而是戰略進攻。進攻,是沒有界線的。”
這段時間是蔣介石最難過的日子,捉襟見肘,疲於應付。“美齡號”專機東飛西走,南北往來,載著蔣介石四處巡視、部署。
蔣介石說:“匪軍近來大喊大叫改變戰略。配合這種喧鬧,各地匪軍頻頻調動轉移,加緊襲擾。不明真相者受其迷惑,以為匪軍真的改變了戰略。完全不是那麽回事。戰爭中處於劣勢的一方,想變被動為主動就能取得主動,想不打戰略防禦就能轉為戰略反攻,天底下哪有這等便宜的事?戰爭勝負說到底還是要取決於戰力。論戰力,我們比匪軍要強大得多!他們如此鼓譟,目的很簡單,就是企圖擾亂我重點進攻戰略。劉伯承鄧小平過河是為了這個目的,各戰場到處亂竄也是這個目的,就是害怕我們的重點進攻!”
國統區的刊物《觀察》對時局的觀察比蔣介石的觀察要清醒,它連續載文評述:
整個戰場看來頗為有趣。不是拉鋸而是推磨,從黃
河到長江廣大的土地上成了一大轉盤。當陳毅華東野戰
軍與國軍在山東打得不可開交時,劉伯承渡過黃河來解
救陳毅,使陳毅的部隊一部轉入膠東,一部隨了劉伯承
南突。
劉伯承南突時,國軍追擊部隊還沒有轉過方向來,
陳賡又在豫西過了河,減輕了追擊部隊對劉伯承的壓
力。中共選擇了一個想吃掉榆林的機會,同時可以吸引。
胡宗南部的北來。關中及潼關外隴海線的防禦力量自然
要薄弱一點,於是晉南的共軍陳賡部得以渡過黃河天
險,而出現於豫酉,和劉伯承遙相呼應。……看來共軍
的桴鼓陝北,似乎是晉南強渡的準備。
陳賡是在陝北桴鼓時從晉南渡河的,當胡(宗南)
部準備增援豫西時,彭(德懷)賀(龍)王(震)又在
陝北鬧起來。東西兩戰場由於這樣的一步一步的推磨兜
圈,已經變成一個大戰場,形成了“中原多事之秋”,共
軍各部的配合是相當成功的。
戰局是整個的,聲東擊西,打北圖南,每一根毫
發,也會牽動整個的頭部。
由此看來,無論蔣介石承認與否,戰爭態勢已經不以他的意誌為轉移,發生了根本的扭轉。也就是說,隨著劉鄧、陳粟、陳謝三路大軍呈“品”字形問鼎於北起黃河、南到長江、東自津浦、西至漢水的廣大地區,八方風雨將匯集在三山(大別山、泰山、伏牛山)四水(江、河、淮、漢)之間。
中原大勢已經底定。
中國的歷史將從此發生重大的轉折。
大勢中原大勢中原第11章 雄性桂冠
河南光山 王大灣 1947年9月27日
天氣沉悶,大別山深處傳來隱隱的雷聲。
低垂而厚重的濃雲翻滾著,擠壓著,漸漸堆積成一片,像一坨坨厚鉛往下沉,似乎已經壓到了本來就很低矮的祠堂屋脊上。
空氣被壓縮了,顯得愈發凝滯,仿佛其中也含廠金屬的成份,使人每呼吸一口便增加一分沉重。
20多位縱隊和旅的指揮員擠坐在這間不大的祠堂裏,人與人靠得很近,卻誰和誰也不講話,會抽菸的門頭抽菸,不會抽菸的也裹在煙海裏,全沒了往昔的熱鬧氣氛。平時,他們各自獨擋一麵,能湊到一起的時候不多;偶爾聚在一起,不是這個摸一下那個的頭,道聲:“還活著?”就是那個拍一下這個的肩,驚訝:“你沒死?”然後開一陣葷的、素的玩笑。而今天卻大相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