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承的雙眼無法睜開,便拉住那被喚作“丘二”的,從懷裏掏出僅有的三塊銀元,塞在他手裏。
丘二推開他的手:“你要咋個嘛?”
“把我送到城外江岸上好不好?我隻有這三塊銀元。”
丘二背起劉伯承就走,奔到豐都郊外說:“沒來頭,打北洋軍是好人,哪個不曉得嘛!我啷個能要你的銀元!”
又走出五裏多地,忽然有了槍聲。丘二趕緊把劉伯承放在地上,蹲了下來。
一會兒,來了一群人,說:“這不是護國軍的劉隊長嗎?你要把他送到哪裏?”又說:“你轉去吧。你這樣背起,闖到北洋軍,不
這夥人用一個很大的施子包裹住劉伯承,竹竿一抬,跑了起來。幾個小時後,他們把劉伯承往地上一放,走了。劉伯承聽聽四周一點兒聲音也沒有,正不知凶吉,有人把包裹解開,喊道:“劉隊長!誰把你送到這裏來了?”
劉伯承一聽,是他的士兵。原來這裏是部隊的集合點。送他的人是誰,他始終不知道。
劉伯承隱藏在一個農民家養傷。由於農村缺醫少藥,傷勢日益惡化。他在群眾和部隊的護送下秘密潛人重慶,住在一家外國人辦的醫院裏,由一位德國的阿大夫負責診治。
阿大夫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軍醫,劉伯承的傷勢令他搖頭嘆氣。經過深思熟慮,他慎重地作出了全身麻醉的手術方案。劉伯承擔心麻醉對大腦神經功能有損,堅決拒絕麻醉。阿大夫執刀幾十年,從未有傷員提過此種要求。他望著這位24歲的中國青年,從心底受到感動。
手術進行了三個多小時,阿大夫一點一點地清除眼眶內的碎彈片、腐肉……雖然手術對他是輕車熟路,但不施麻醉的手術這是頭一遭。生割活刮,無疑是對肉體極大的殘忍。
手術台上的劉伯承一雙手死死地攥著手術台沿,咬緊牙關,汗水自額頭、鼻樑以及全身的每個毛孔湧出,透過身上的衣服,把鋪在手術台上的毯子全浸濕了。
手術終於結束了。阿大夫顧不得摘下橡皮手套,關切地問:“年輕人,疼得厲害吧?”
劉伯承慘白的臉上掠過笑意,虛弱地說:“割了74刀。”
阿大夫驚詫道:“你怎麽知道?”
“你每割一刀,我就暗記一數……”
阿大夫有生以來沒見過如此堅毅的人。他事後對人說:“我給一位中國軍人做過手術,他叫劉伯承。我堅信不是軍人,是軍神。”
劉伯承回憶這段經歷時說過,一想到背他出城的丘二,送他到集合地點而不留姓名的群眾,以及爾後千方百計、輾轉掩護他回重慶治眼的士兵,就好像擁有了一支比他攻打豐都城的第4支隊更加勇敢的隊伍。
此後,劉伯承在南昌起義、留學蘇聯、土地革命戰爭、萬裏長征、抗日戰爭直至解放戰爭期間,就僅僅依靠那唯存的左眼閱讀兵書、書寫電文、下達戰表、審核戰報、翻譯軍事論著……。他辦事慎密,不容半點疏怠,乃至一紙宣傳傳單都要經他那一隻眼睛審閱,而且他還要細心修改字句,用震顫的手寫很大的字。當然,用眼最多的還是看地圖。苦難的中國戰事綿繁,此消彼起,戰火不斷。他那唯一的左眼每天要在多災多難的中國版圖上巡視上百、上千遍,惜助一柄日本放大鏡一寸一寸地在那細密的軍用地圖上求索……
有人走進指揮室,舀了白開水送過來。
劉伯承不理。
“喝嘛。眼睛不好,天氣又熱。”
劉伯承扭過頭。是鄧小平。他笑了,接過水一飲而盡,又舀了一缸子遞過去。
“熱得很,你也喝。我正準備讓人找你回來。”
鄧小平搬了把椅子放在地圖前:“你說。”
“蔣介石親自督戰,顧祝同又調來王敬久一線指揮。你看,敵人分東西兩路北進,意圖是:以西路堅守鄆城、荷澤、定陶,吸我屯兵城下,再以東集團軍柑擊我之側背;東西夾擊,鉗形攻勢,以迫我沿黃河南岸背水作戰。”
“我們不是韓信!”鄧小平的目光盯著地圖上的藍色箭頭,“嚓”地點上一支煙。
劉伯承:“很明顯,這是一個破足鉗,東強西弱。我們可以將計就計,按原計劃先吃掉西路軍,破其全局,吸其東路軍北上,在其北上的過程中再實施分割包圍,各個殲滅!”
鄧小平:“靜觀了幾天,敵人基本上按照我們的預想行動了。可以讓1縱仍攻鄆城,2縱、6縱迅速從東西兩路敵人的中間插下去,前進百裏,直取曹縣、定陶。”
劉伯承:“對。同時令3縱進到定陶以東的冉固集、漢上集地區待機,在1、2、6縱把西路之敵吃掉後,大踏步前進,四個縱隊合力割殲東路敵軍。“
劉鄧又在“造勢”,準備調動王敬久了。
鄧小平從坐椅上站起,把空水缸子往桌上一擲:“戰役第一步是先打弱敵,破其全局部署!”
劉伯承凝神片刻,道:“這個戰法叫作攻其一點(鄆城),吸其來援;啃其一邊(定陶),各個擊破。”
孫武曰——
故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
丘二推開他的手:“你要咋個嘛?”
“把我送到城外江岸上好不好?我隻有這三塊銀元。”
丘二背起劉伯承就走,奔到豐都郊外說:“沒來頭,打北洋軍是好人,哪個不曉得嘛!我啷個能要你的銀元!”
又走出五裏多地,忽然有了槍聲。丘二趕緊把劉伯承放在地上,蹲了下來。
一會兒,來了一群人,說:“這不是護國軍的劉隊長嗎?你要把他送到哪裏?”又說:“你轉去吧。你這樣背起,闖到北洋軍,不
這夥人用一個很大的施子包裹住劉伯承,竹竿一抬,跑了起來。幾個小時後,他們把劉伯承往地上一放,走了。劉伯承聽聽四周一點兒聲音也沒有,正不知凶吉,有人把包裹解開,喊道:“劉隊長!誰把你送到這裏來了?”
劉伯承一聽,是他的士兵。原來這裏是部隊的集合點。送他的人是誰,他始終不知道。
劉伯承隱藏在一個農民家養傷。由於農村缺醫少藥,傷勢日益惡化。他在群眾和部隊的護送下秘密潛人重慶,住在一家外國人辦的醫院裏,由一位德國的阿大夫負責診治。
阿大夫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軍醫,劉伯承的傷勢令他搖頭嘆氣。經過深思熟慮,他慎重地作出了全身麻醉的手術方案。劉伯承擔心麻醉對大腦神經功能有損,堅決拒絕麻醉。阿大夫執刀幾十年,從未有傷員提過此種要求。他望著這位24歲的中國青年,從心底受到感動。
手術進行了三個多小時,阿大夫一點一點地清除眼眶內的碎彈片、腐肉……雖然手術對他是輕車熟路,但不施麻醉的手術這是頭一遭。生割活刮,無疑是對肉體極大的殘忍。
手術台上的劉伯承一雙手死死地攥著手術台沿,咬緊牙關,汗水自額頭、鼻樑以及全身的每個毛孔湧出,透過身上的衣服,把鋪在手術台上的毯子全浸濕了。
手術終於結束了。阿大夫顧不得摘下橡皮手套,關切地問:“年輕人,疼得厲害吧?”
劉伯承慘白的臉上掠過笑意,虛弱地說:“割了74刀。”
阿大夫驚詫道:“你怎麽知道?”
“你每割一刀,我就暗記一數……”
阿大夫有生以來沒見過如此堅毅的人。他事後對人說:“我給一位中國軍人做過手術,他叫劉伯承。我堅信不是軍人,是軍神。”
劉伯承回憶這段經歷時說過,一想到背他出城的丘二,送他到集合地點而不留姓名的群眾,以及爾後千方百計、輾轉掩護他回重慶治眼的士兵,就好像擁有了一支比他攻打豐都城的第4支隊更加勇敢的隊伍。
此後,劉伯承在南昌起義、留學蘇聯、土地革命戰爭、萬裏長征、抗日戰爭直至解放戰爭期間,就僅僅依靠那唯存的左眼閱讀兵書、書寫電文、下達戰表、審核戰報、翻譯軍事論著……。他辦事慎密,不容半點疏怠,乃至一紙宣傳傳單都要經他那一隻眼睛審閱,而且他還要細心修改字句,用震顫的手寫很大的字。當然,用眼最多的還是看地圖。苦難的中國戰事綿繁,此消彼起,戰火不斷。他那唯一的左眼每天要在多災多難的中國版圖上巡視上百、上千遍,惜助一柄日本放大鏡一寸一寸地在那細密的軍用地圖上求索……
有人走進指揮室,舀了白開水送過來。
劉伯承不理。
“喝嘛。眼睛不好,天氣又熱。”
劉伯承扭過頭。是鄧小平。他笑了,接過水一飲而盡,又舀了一缸子遞過去。
“熱得很,你也喝。我正準備讓人找你回來。”
鄧小平搬了把椅子放在地圖前:“你說。”
“蔣介石親自督戰,顧祝同又調來王敬久一線指揮。你看,敵人分東西兩路北進,意圖是:以西路堅守鄆城、荷澤、定陶,吸我屯兵城下,再以東集團軍柑擊我之側背;東西夾擊,鉗形攻勢,以迫我沿黃河南岸背水作戰。”
“我們不是韓信!”鄧小平的目光盯著地圖上的藍色箭頭,“嚓”地點上一支煙。
劉伯承:“很明顯,這是一個破足鉗,東強西弱。我們可以將計就計,按原計劃先吃掉西路軍,破其全局,吸其東路軍北上,在其北上的過程中再實施分割包圍,各個殲滅!”
鄧小平:“靜觀了幾天,敵人基本上按照我們的預想行動了。可以讓1縱仍攻鄆城,2縱、6縱迅速從東西兩路敵人的中間插下去,前進百裏,直取曹縣、定陶。”
劉伯承:“對。同時令3縱進到定陶以東的冉固集、漢上集地區待機,在1、2、6縱把西路之敵吃掉後,大踏步前進,四個縱隊合力割殲東路敵軍。“
劉鄧又在“造勢”,準備調動王敬久了。
鄧小平從坐椅上站起,把空水缸子往桌上一擲:“戰役第一步是先打弱敵,破其全局部署!”
劉伯承凝神片刻,道:“這個戰法叫作攻其一點(鄆城),吸其來援;啃其一邊(定陶),各個擊破。”
孫武曰——
故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