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必救也。
孫臏曰——
攻其所必救,使離其囿,以揆其慮,設伏施援,擊
其移庶。
劉伯承把孫武和孫臏這一戰法從一個方麵發展成為兩個方麵。他說:“攻敵所必救,消滅其救者;攻敵所必退,消滅其退者。”
現在,劉伯承又在此基礎上有了新發展:攻敵一點,吸其來援;啃其一邊,各個擊破。
“你看這東路軍,”劉伯承對鄧小平說,“我方才揣摩了好半天,這個王敬久布的是什麽陣?不是方陣,不是圓陣,一字排開七個旅。這種陣法首尾不能相救,又尾大不掉,難道不是一字‘死蛇陣’嗎?完全是擺好一副挨打的架勢嘛!”
鄧小平笑了:“孫武不是說過‘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嗎?”
率然,古代傳說中的一種蛇。《太平廣記·率然》寫道:“西方山中有蛇,頭尾差大,有色五彩,人物能之,中頭則尾至,中腰則頭尾並至,名曰率然。”
劉伯承:“開戰以來,蔣介石一廂情願,總想把自己的部隊指揮得像‘率然’那樣,首尾相應,結果從來是各自為謀,同床異夢,勝不相慶,敗不相救。這回他的學生又在魯西南給我們擺出一個‘率然’陣,我們就挾其額、揪其尾、斷其腰,置之於死地而後已。”
“對。打它的一字‘率然’陣,縱然是常山之蛇,也要斬斷它!”鄧小平的話音剛落,一陣飛機的轟鳴聲霍然而至。
李達匆匆跑進。
“司令員、政委,躲躲吧!”
劉伯承輕輕搖頭,一副幾乎是閑適的表情。
敵機在村子的上空轉了個圈,一枚炸彈準確無誤地投向指揮部的位置。一聲巨響,炸彈激起的氣浪把院子的山牆推倒,硝煙迷漫了半個村莊。
保衛科科長張之軒立即帶警衛人員搜索,發現了敵特擺下的轟炸引導標誌——白色t字布。
鄧小平說:“敵人的偵察手段高明得很,t字布擺到我們頭頂上了。”
劉伯承擦著眼鏡:“蔣介石對付共產黨有兩個輪子,一個是公開的,一個是秘密的,現在兩個輪子都轉得好歡!”
院子裏的雞被炸得亂撲亂飛,咯咯叫個不停。
房東大娘怕飛機“聽見”雞叫再來,又不敢出門,於是站在屋門口罵雞:“叫!叫!都是聽見你叫飛機才來,再叫殺了你!”
申榮貴逗她:“要不炸彈咋撂這麽準?”
大娘越發對她的雞不滿意。
劉伯承、鄧小平、李達笑。
劉伯承又舀起一缸子水,一飲而盡。他擦擦嘴邊的水珠,對李達說:“參謀長,要通各縱隊,立即下達作戰命令!”
魯西南 鄆城 1947年7月7日
鄆城,這座橫臥於黃河之濱、宋江河之畔的千年古堡,飽經戰事滄桑,歷數世事沉浮,悲悲喜喜,伴著苦難的“黃河謠”橫亙於魯西南的戶首。
楊勇在望遠鏡裏看到那高七米、厚三米的城牆滿是彈痕、炮傷,那鎮守四關的“牛頭門”高大堅固,拳頭大的鉚釘一個挨著一個,鉚釘的四周鑽滿了麻子似的彈孔。
楊勇知道這城牆、城門吃過多少槍彈。他親手解放過這座城,現在是第二次了。
放下望遠鏡,楊勇凝神立在窗前,手裏不知不覺地撕著小紙條。
指揮部立刻肅靜下來。
楊勇身邊的人都知道,司令員一撕紙條,必定是在考慮重大問題。
另一間房子裏,作戰參謀在向各族首腦報告敵情動態。
“護城壕寬三米,深三米,形成了阻絕式外壕。在壕外的主要地段,每隔三至五米設鹿等一道,重點地帶有三至五道。敵人依託城牆構築的各種火器射擊陣地,組成了直射、側射、斜射相結合的交叉火力網……”
還有敵各旅、團、營配屬情況和駐守位置。
縱隊參謀長潘焱說:“你們回去以後,要用最短的時間進行臨戰實地偵察,編組炮群、火力隊和突擊隊,隨時準備攻城!”
楊勇走進來:
“同誌們必須明白,鄆城戰鬥是在進攻中對城市防禦突破的攻堅戰。也就是說,我們1縱啃的是塊硬骨頭。這塊骨頭能不能啃得動,一對整個大反攻至關緊要,二對部隊士氣的宏揚和提高有絕大影響,三對鄆城父老鄉親也是個交代!
“你們是第一線指揮員,送八個字與大家共勉:穩準持重,深思斷行。這八個字大家不陌生,這是劉鄧首長對各級指揮員的要求,也是他們一貫的指揮風格。望同誌們能記住、做到。全縱隊要統一號令,沒有參謀長的命令,各旅不可擅自行動!”
中午,野戰軍總指揮部下達了攻城命令。
李達在電話中說:“敵人主力已進至巨野。18時整對鄆城之敵發起總攻。要打得進,站得住,一舉拿下鄆城!”
夏日晝長夜短。下午5時,敵人的飛機還在鄆城上空盤旋。到了5時30分,最後一批飛機丟下幾枚炸彈,飛走了。
剎那間,鄆城四周的掩體、壕溝裏活躍起來。
司號員徐廣水瘦巴巴的,門歲的身子骨看上去像15歲。他悶著頭,一邊擺弄著衝鋒號,一邊嘟嘟嚷嚷地數數,數60個數算一分鍾。一個老戰士問:“現在幾點?”
孫臏曰——
攻其所必救,使離其囿,以揆其慮,設伏施援,擊
其移庶。
劉伯承把孫武和孫臏這一戰法從一個方麵發展成為兩個方麵。他說:“攻敵所必救,消滅其救者;攻敵所必退,消滅其退者。”
現在,劉伯承又在此基礎上有了新發展:攻敵一點,吸其來援;啃其一邊,各個擊破。
“你看這東路軍,”劉伯承對鄧小平說,“我方才揣摩了好半天,這個王敬久布的是什麽陣?不是方陣,不是圓陣,一字排開七個旅。這種陣法首尾不能相救,又尾大不掉,難道不是一字‘死蛇陣’嗎?完全是擺好一副挨打的架勢嘛!”
鄧小平笑了:“孫武不是說過‘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嗎?”
率然,古代傳說中的一種蛇。《太平廣記·率然》寫道:“西方山中有蛇,頭尾差大,有色五彩,人物能之,中頭則尾至,中腰則頭尾並至,名曰率然。”
劉伯承:“開戰以來,蔣介石一廂情願,總想把自己的部隊指揮得像‘率然’那樣,首尾相應,結果從來是各自為謀,同床異夢,勝不相慶,敗不相救。這回他的學生又在魯西南給我們擺出一個‘率然’陣,我們就挾其額、揪其尾、斷其腰,置之於死地而後已。”
“對。打它的一字‘率然’陣,縱然是常山之蛇,也要斬斷它!”鄧小平的話音剛落,一陣飛機的轟鳴聲霍然而至。
李達匆匆跑進。
“司令員、政委,躲躲吧!”
劉伯承輕輕搖頭,一副幾乎是閑適的表情。
敵機在村子的上空轉了個圈,一枚炸彈準確無誤地投向指揮部的位置。一聲巨響,炸彈激起的氣浪把院子的山牆推倒,硝煙迷漫了半個村莊。
保衛科科長張之軒立即帶警衛人員搜索,發現了敵特擺下的轟炸引導標誌——白色t字布。
鄧小平說:“敵人的偵察手段高明得很,t字布擺到我們頭頂上了。”
劉伯承擦著眼鏡:“蔣介石對付共產黨有兩個輪子,一個是公開的,一個是秘密的,現在兩個輪子都轉得好歡!”
院子裏的雞被炸得亂撲亂飛,咯咯叫個不停。
房東大娘怕飛機“聽見”雞叫再來,又不敢出門,於是站在屋門口罵雞:“叫!叫!都是聽見你叫飛機才來,再叫殺了你!”
申榮貴逗她:“要不炸彈咋撂這麽準?”
大娘越發對她的雞不滿意。
劉伯承、鄧小平、李達笑。
劉伯承又舀起一缸子水,一飲而盡。他擦擦嘴邊的水珠,對李達說:“參謀長,要通各縱隊,立即下達作戰命令!”
魯西南 鄆城 1947年7月7日
鄆城,這座橫臥於黃河之濱、宋江河之畔的千年古堡,飽經戰事滄桑,歷數世事沉浮,悲悲喜喜,伴著苦難的“黃河謠”橫亙於魯西南的戶首。
楊勇在望遠鏡裏看到那高七米、厚三米的城牆滿是彈痕、炮傷,那鎮守四關的“牛頭門”高大堅固,拳頭大的鉚釘一個挨著一個,鉚釘的四周鑽滿了麻子似的彈孔。
楊勇知道這城牆、城門吃過多少槍彈。他親手解放過這座城,現在是第二次了。
放下望遠鏡,楊勇凝神立在窗前,手裏不知不覺地撕著小紙條。
指揮部立刻肅靜下來。
楊勇身邊的人都知道,司令員一撕紙條,必定是在考慮重大問題。
另一間房子裏,作戰參謀在向各族首腦報告敵情動態。
“護城壕寬三米,深三米,形成了阻絕式外壕。在壕外的主要地段,每隔三至五米設鹿等一道,重點地帶有三至五道。敵人依託城牆構築的各種火器射擊陣地,組成了直射、側射、斜射相結合的交叉火力網……”
還有敵各旅、團、營配屬情況和駐守位置。
縱隊參謀長潘焱說:“你們回去以後,要用最短的時間進行臨戰實地偵察,編組炮群、火力隊和突擊隊,隨時準備攻城!”
楊勇走進來:
“同誌們必須明白,鄆城戰鬥是在進攻中對城市防禦突破的攻堅戰。也就是說,我們1縱啃的是塊硬骨頭。這塊骨頭能不能啃得動,一對整個大反攻至關緊要,二對部隊士氣的宏揚和提高有絕大影響,三對鄆城父老鄉親也是個交代!
“你們是第一線指揮員,送八個字與大家共勉:穩準持重,深思斷行。這八個字大家不陌生,這是劉鄧首長對各級指揮員的要求,也是他們一貫的指揮風格。望同誌們能記住、做到。全縱隊要統一號令,沒有參謀長的命令,各旅不可擅自行動!”
中午,野戰軍總指揮部下達了攻城命令。
李達在電話中說:“敵人主力已進至巨野。18時整對鄆城之敵發起總攻。要打得進,站得住,一舉拿下鄆城!”
夏日晝長夜短。下午5時,敵人的飛機還在鄆城上空盤旋。到了5時30分,最後一批飛機丟下幾枚炸彈,飛走了。
剎那間,鄆城四周的掩體、壕溝裏活躍起來。
司號員徐廣水瘦巴巴的,門歲的身子骨看上去像15歲。他悶著頭,一邊擺弄著衝鋒號,一邊嘟嘟嚷嚷地數數,數60個數算一分鍾。一個老戰士問:“現在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