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集《武漢會戰》
這裏僑報記者馬樹禮所提到的“範長江”,當時是著名的新聞記者,後來任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社》社長。而馬樹禮後來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也是本片的製作者之一。
此集指出日軍兵分三路進攻武漢,中路由徐州沿淮河東逼武漢,東路出南京沿長江南岸,由南向北進攻武漢,北路從鄭州沿平漢線由北向南攻擊武漢。
在談到武漢附近的戰略地形時,地圖上將大別山脈畫小了,將武漢以北畫成了平原。實際上,大別山脈向西延伸至桐柏山區,大別山位於豫、鄂、皖三省交界地帶,近東西延伸。西段主脊高度不大,多在800~1000m之間,東段主脊狹窄高峻,有一係列超1000m的陡峭山峰,就是地圖上所畫部分。平漢線在大別山脈的西段穿過,鄂豫交界的武勝關車站就在山區之中。武勝關附近山勢險峻,為下鄂入豫的必經之處,咽喉要道。
片中在解釋黃河決堤的決策時說:“在當時對國軍而言,這三個月可是要命的九十天。因為華北這一路日軍,假如順利的沿著平漢路南下,先馳得點攻陷武漢。那麽從皖南強行軍西奔的國軍精銳部隊,勢將被安慶西上和武漢東下的兩路敵人殲滅於大別山下與長江之濱”
對於此句,我有不同意見。武勝關附近山勢險峻,鐵路、公路有幾處穿山洞而過。以人力鑿穿山洞之處,皆因為山勢險峻,道路無法左右迂迴之故。日軍的坦克、裝甲車在這種地形下使不上勁,若在山洞處的山頂及洞後布置重兵,極難正麵突破。
從東繞行,就要繞過大別山東段,從合肥再向南至長江北岸,與從徐州出發的日軍走同一路線。
從西繞行,則必須先向東北,走唐河,下棗陽,過隨州,經孝感,西逼武漢。這一路,日軍的最大困難就是補給。
所以,北線進攻之敵的主要任務是牽製性作戰,意圖吃掉河南的國軍部隊。因為在河南平原上的國軍部隊被東、南、西三麵高山阻隔,很難逃逸。其中邱清泉的戰車部隊在當年隻有經武勝關的一條鐵路,若被日機炸毀山洞,就無路可逃了。
事實上,進攻武漢的主攻日軍就是沿長江進攻的日軍部隊。繞過黃泛區的日軍仍然是向西攻擊到信陽為止,並未向南攻擊退入山區的國軍部隊。
武漢會戰雙方兵力為:國軍117個師,總兵力達110餘萬人。日軍九個師團,一個旅團,一個支隊,35萬餘人左右,實際一線作戰部隊20餘萬人,戰略預備隊15萬人。
這一次吸取了南京的教訓,先行要無關人員撤離。
岡村寧次的106師團和波田支隊從安慶到湖口打了一個月,應該說國軍打得不錯。然而老兵的回憶卻是敗筆。在德安,薛嶽的倒八字陣,2個半月,殲敵101、106兩個師團3萬多人(在大陸的記載中是1萬多人,按說傷亡達60%以上的部隊,已經失去進攻能力,如何能在1個月後重占德安?)
《武漢會戰》殲敵10萬7餘人,國軍傷亡達22.5萬餘人。比淞滬的3.6:1已大有進步了。
這次戰役,在大陸的記載稍有不同,但殲敵人數與傷亡人數是相符的。
在這裏,日軍挖坦克履帶上的泥漿稻草的畫麵在《長沙會戰》中又出現一次。
第十七集《戰時文化》
《熱血歌》
熱血滔滔
熱血滔滔
像江裏的浪
像海裏的濤
常在我心頭翻攪
隻因為恥辱未雪
憤恨難消
四萬萬同胞啊
灑著你的熱血
去除強暴
《抗敵歌》
中華錦繡江山
誰是主人翁?
我們四萬萬同胞
強虜入寇逞凶暴
快一致永久抗敵將仇報
家可破
國須保
身可殺
誌不撓
一心一力團結牢
拚將頭顱為國拋
此歌讓人熱血沸騰。但是卻很難上口。
我試著唱了幾次,感覺“強虜入寇逞凶暴,快一致永久抗敵將仇報”這兩句很難將詞句唱清晰。
《義勇軍進行曲》
起來!
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
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中華民族到了
最危險的時候,
每個人被迫發出最後的吼聲!
起來!
起來!
起來!
我們萬眾一心,
冒著敵人的炮火
前進,
冒著敵人的炮火
前進!
前進!
前進!進!!
《保衛黃河》
風在吼。
馬在叫。
黃河在咆哮。
黃河在咆哮。
河西山岡萬丈高。
河東河北高梁熟了。
萬山叢中,
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紗帳裏,
遊擊靳逞英豪!
端起了土槍洋槍,
揮動著大刀長矛,
保衛家鄉!
保衛黃河!
保衛華北!
保衛全中國!
《空軍進行曲》
盡瘁為空軍
抱國把誌伸
遨遊崑崙上空
俯看太平洋濱
看五嶽三江雄關要塞
這裏僑報記者馬樹禮所提到的“範長江”,當時是著名的新聞記者,後來任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社》社長。而馬樹禮後來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也是本片的製作者之一。
此集指出日軍兵分三路進攻武漢,中路由徐州沿淮河東逼武漢,東路出南京沿長江南岸,由南向北進攻武漢,北路從鄭州沿平漢線由北向南攻擊武漢。
在談到武漢附近的戰略地形時,地圖上將大別山脈畫小了,將武漢以北畫成了平原。實際上,大別山脈向西延伸至桐柏山區,大別山位於豫、鄂、皖三省交界地帶,近東西延伸。西段主脊高度不大,多在800~1000m之間,東段主脊狹窄高峻,有一係列超1000m的陡峭山峰,就是地圖上所畫部分。平漢線在大別山脈的西段穿過,鄂豫交界的武勝關車站就在山區之中。武勝關附近山勢險峻,為下鄂入豫的必經之處,咽喉要道。
片中在解釋黃河決堤的決策時說:“在當時對國軍而言,這三個月可是要命的九十天。因為華北這一路日軍,假如順利的沿著平漢路南下,先馳得點攻陷武漢。那麽從皖南強行軍西奔的國軍精銳部隊,勢將被安慶西上和武漢東下的兩路敵人殲滅於大別山下與長江之濱”
對於此句,我有不同意見。武勝關附近山勢險峻,鐵路、公路有幾處穿山洞而過。以人力鑿穿山洞之處,皆因為山勢險峻,道路無法左右迂迴之故。日軍的坦克、裝甲車在這種地形下使不上勁,若在山洞處的山頂及洞後布置重兵,極難正麵突破。
從東繞行,就要繞過大別山東段,從合肥再向南至長江北岸,與從徐州出發的日軍走同一路線。
從西繞行,則必須先向東北,走唐河,下棗陽,過隨州,經孝感,西逼武漢。這一路,日軍的最大困難就是補給。
所以,北線進攻之敵的主要任務是牽製性作戰,意圖吃掉河南的國軍部隊。因為在河南平原上的國軍部隊被東、南、西三麵高山阻隔,很難逃逸。其中邱清泉的戰車部隊在當年隻有經武勝關的一條鐵路,若被日機炸毀山洞,就無路可逃了。
事實上,進攻武漢的主攻日軍就是沿長江進攻的日軍部隊。繞過黃泛區的日軍仍然是向西攻擊到信陽為止,並未向南攻擊退入山區的國軍部隊。
武漢會戰雙方兵力為:國軍117個師,總兵力達110餘萬人。日軍九個師團,一個旅團,一個支隊,35萬餘人左右,實際一線作戰部隊20餘萬人,戰略預備隊15萬人。
這一次吸取了南京的教訓,先行要無關人員撤離。
岡村寧次的106師團和波田支隊從安慶到湖口打了一個月,應該說國軍打得不錯。然而老兵的回憶卻是敗筆。在德安,薛嶽的倒八字陣,2個半月,殲敵101、106兩個師團3萬多人(在大陸的記載中是1萬多人,按說傷亡達60%以上的部隊,已經失去進攻能力,如何能在1個月後重占德安?)
《武漢會戰》殲敵10萬7餘人,國軍傷亡達22.5萬餘人。比淞滬的3.6:1已大有進步了。
這次戰役,在大陸的記載稍有不同,但殲敵人數與傷亡人數是相符的。
在這裏,日軍挖坦克履帶上的泥漿稻草的畫麵在《長沙會戰》中又出現一次。
第十七集《戰時文化》
《熱血歌》
熱血滔滔
熱血滔滔
像江裏的浪
像海裏的濤
常在我心頭翻攪
隻因為恥辱未雪
憤恨難消
四萬萬同胞啊
灑著你的熱血
去除強暴
《抗敵歌》
中華錦繡江山
誰是主人翁?
我們四萬萬同胞
強虜入寇逞凶暴
快一致永久抗敵將仇報
家可破
國須保
身可殺
誌不撓
一心一力團結牢
拚將頭顱為國拋
此歌讓人熱血沸騰。但是卻很難上口。
我試著唱了幾次,感覺“強虜入寇逞凶暴,快一致永久抗敵將仇報”這兩句很難將詞句唱清晰。
《義勇軍進行曲》
起來!
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
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中華民族到了
最危險的時候,
每個人被迫發出最後的吼聲!
起來!
起來!
起來!
我們萬眾一心,
冒著敵人的炮火
前進,
冒著敵人的炮火
前進!
前進!
前進!進!!
《保衛黃河》
風在吼。
馬在叫。
黃河在咆哮。
黃河在咆哮。
河西山岡萬丈高。
河東河北高梁熟了。
萬山叢中,
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紗帳裏,
遊擊靳逞英豪!
端起了土槍洋槍,
揮動著大刀長矛,
保衛家鄉!
保衛黃河!
保衛華北!
保衛全中國!
《空軍進行曲》
盡瘁為空軍
抱國把誌伸
遨遊崑崙上空
俯看太平洋濱
看五嶽三江雄關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