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者的國家,同時也應該為建築家的主人。他們建起了帝華納科城、泰奧提華坎城、金字塔、獅身人麵像。他們能夠輕而易舉地搬運200噸的巨石,他們能夠精確地照準方位。這些建築家不知是何方神聖,但卻非常明顯地在世界各地,留下了他們獨特的指紋,包括了多角形的巨石,用天文學的排列來配置地麵建築物,神話中化身為人的神明等等。但是,一個能夠蓋出如此進步建築的高度文明,不但要有豐富的資源、成熟的組織,還要有學問能夠到探測從南極到北極,且做成地圖的技術,且聰明到能夠量出地球的大小尺寸——這實在不可能從一塊有限的土地中發展出來。這個文明的家鄉,正如我的研究助理所指出的,必須要有高山大川、溫和的氣候、豐富的農業和礦業資源,和一切配合發展一個富裕繁榮經濟的環境要素。
這樣的一塊土地,如果沒有沉沒海底的話,又會在何處呢?
圖書館的天使
這樣的一塊土地,會存在於世界的哪個角落,而且又於什麽時候消失於世人麵前?如果真的消失(實在想不出任何其他解釋)的話,是如何消失?為何消失?在什麽情況下消失?
老實說,一個大陸塊怎麽會消失?
從常識來思考,隻有大規模的天災,而且是整個地球都遭殃的超級浩劫型大災害,才可能造成如此徹底而完全地將一個大文明從地球表麵抹去的後患。然而為什麽我們無法找到任何這種大規模災害的記錄?還是我們尚未找到?
繼續研究的過程中,我開始翻閱有關火災、洪水、地震、冰災等相關的神話。如同我在本書第四部中所提到的,世界上有太多的神話,都提到了因地質、氣候等影響而引發的大災害,災情可能都波及相當廣的地區。
人類在地球上的短暫歷史中,我發現隻有一個大型災害,最接近我的預想:那便是公元前15000年至公元前8000年最後一個冰河期的末期,冰雪戲劇性地溶化所造成的大災害。而且,和泰奧提華坎城的古蹟、金字塔建築所顯示的一樣,許多相關神話似乎都暗藏著科學資訊,而成為傳達某種暗號的科學資訊的工具,而這不也正是我心中所推想的"上帝指紋"的一部分?
我當時雖然還不了解,但早已感覺到,冰河終期的混亂和古文明的傳承與消失之間,有非常強烈的關係。
正在這時候,"圖書館天使"(library angels)翩然出現。
拚圖中失落的一塊
對共時性(synchronicity)非常感興趣的小說家亞瑟·科斯特勒(arthur koestler)是"圖書館天使"一詞的發明人。他用它來形容在研究的過程中,在最需要的片刻,巧妙地找到最需要的資訊的那種運氣。
就在我最需要的時候,幸運之神眷顧了我。時間為1993年夏,經過連續數月的旅行,我不但身體疲憊,精神也陷入低潮。一塊如大陸一般大的土地不可能消失於無形的地理學理論,逐漸讓我信心動搖,使我對自己挖掘到的資料產生懷疑。就在這時候,我接到一封來自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的小鎮那奈摩(nanaimo)的信,提到我先前寫的一本書《奇蹟與象徵》(the sign and the seal),以及書中提起的亞特蘭提斯理論,和"從水中存活、散播文明"的英雄形象。
1993年7月19日
親愛的漢卡克先生:
在研究了17年失落大陸亞特蘭提斯後,我和內人完成了一本書——《天塌下來的時候》(when the sky fell)1。我們非常沮喪地發現,少數幾位我們接觸過的出版社,雖然對書的寫作有興趣,但是對亞特蘭提斯這個話題卻非常排斥。
在《奇蹟與象徵》中,你提到"洪水下存活的人,傳承了萬物開始的秘密"。我們的書針對那些殘存的人可能移居的地方做了一番調查。他們很可能搬至高緯度、有淡水湖的地方。的的喀喀湖和坦那湖(tanake位於衣索比亞,《奇蹟與象徵》大部分便以此為舞台)的天候恰巧適合,而且這個地區環境安定,有很好的條件讓這些人再度開展農業。
同信附上《天塌下來的時候》的概要。如果您有興趣,當將寄上原稿。
蘭德·佛列姆亞斯(rand flemath)敬上
我開始翻閱概要。讀了開頭的幾個段落後,我發現已找到我一直在尋覓的那塊失落的拚圖。它和我研究的古代全球地圖完全相合。那些地圖,不但正確地描繪出冰河床下的南極大陸(見本書第一部)。從其概要中,我可以看出各地的古代神話中出現的大洪水和全球性大災害,對環境的影響的確存在過。而且,佛烈姆亞斯還合理地解釋了為什麽北西伯利亞和北極圈內,會發現大量似乎為"瞬間冷凍"的哺乳類動物;為什麽現在北緯90度以上,草木不生的永久凍土層中,會發現高達90英尺的果樹化石等謎題。他對於公元前15000年以後,北半球最後的冰河期的突然化冰,以及和化冰同時產生的全球性火山活動成因等提出了解答。他回答了懸在我心中的一個大問題:"好端端的大陸,怎麽會消失?"其實,他的說法建築在哈普古德的"地殼移動"理論基礎之上。對於哈普古德這個激進的地質學假設,我早有所聞,而佛列姆亞斯將它摘要如下:
南極大陸,可謂最不為人所知的一塊土地了。我們大部分人都假設這塊海上的大島,已經被冰雪封閉好幾百萬年。但是最新發現證明,南極中有一部分的土地,至少在幾千年前還沒有為冰覆蓋。而就地質學而言,那是非常近的事了。我們可以用"地殼移動"理論,來解釋為什麽南極大陸的冰床,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成為今天的形狀。
這樣的一塊土地,如果沒有沉沒海底的話,又會在何處呢?
圖書館的天使
這樣的一塊土地,會存在於世界的哪個角落,而且又於什麽時候消失於世人麵前?如果真的消失(實在想不出任何其他解釋)的話,是如何消失?為何消失?在什麽情況下消失?
老實說,一個大陸塊怎麽會消失?
從常識來思考,隻有大規模的天災,而且是整個地球都遭殃的超級浩劫型大災害,才可能造成如此徹底而完全地將一個大文明從地球表麵抹去的後患。然而為什麽我們無法找到任何這種大規模災害的記錄?還是我們尚未找到?
繼續研究的過程中,我開始翻閱有關火災、洪水、地震、冰災等相關的神話。如同我在本書第四部中所提到的,世界上有太多的神話,都提到了因地質、氣候等影響而引發的大災害,災情可能都波及相當廣的地區。
人類在地球上的短暫歷史中,我發現隻有一個大型災害,最接近我的預想:那便是公元前15000年至公元前8000年最後一個冰河期的末期,冰雪戲劇性地溶化所造成的大災害。而且,和泰奧提華坎城的古蹟、金字塔建築所顯示的一樣,許多相關神話似乎都暗藏著科學資訊,而成為傳達某種暗號的科學資訊的工具,而這不也正是我心中所推想的"上帝指紋"的一部分?
我當時雖然還不了解,但早已感覺到,冰河終期的混亂和古文明的傳承與消失之間,有非常強烈的關係。
正在這時候,"圖書館天使"(library angels)翩然出現。
拚圖中失落的一塊
對共時性(synchronicity)非常感興趣的小說家亞瑟·科斯特勒(arthur koestler)是"圖書館天使"一詞的發明人。他用它來形容在研究的過程中,在最需要的片刻,巧妙地找到最需要的資訊的那種運氣。
就在我最需要的時候,幸運之神眷顧了我。時間為1993年夏,經過連續數月的旅行,我不但身體疲憊,精神也陷入低潮。一塊如大陸一般大的土地不可能消失於無形的地理學理論,逐漸讓我信心動搖,使我對自己挖掘到的資料產生懷疑。就在這時候,我接到一封來自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的小鎮那奈摩(nanaimo)的信,提到我先前寫的一本書《奇蹟與象徵》(the sign and the seal),以及書中提起的亞特蘭提斯理論,和"從水中存活、散播文明"的英雄形象。
1993年7月19日
親愛的漢卡克先生:
在研究了17年失落大陸亞特蘭提斯後,我和內人完成了一本書——《天塌下來的時候》(when the sky fell)1。我們非常沮喪地發現,少數幾位我們接觸過的出版社,雖然對書的寫作有興趣,但是對亞特蘭提斯這個話題卻非常排斥。
在《奇蹟與象徵》中,你提到"洪水下存活的人,傳承了萬物開始的秘密"。我們的書針對那些殘存的人可能移居的地方做了一番調查。他們很可能搬至高緯度、有淡水湖的地方。的的喀喀湖和坦那湖(tanake位於衣索比亞,《奇蹟與象徵》大部分便以此為舞台)的天候恰巧適合,而且這個地區環境安定,有很好的條件讓這些人再度開展農業。
同信附上《天塌下來的時候》的概要。如果您有興趣,當將寄上原稿。
蘭德·佛列姆亞斯(rand flemath)敬上
我開始翻閱概要。讀了開頭的幾個段落後,我發現已找到我一直在尋覓的那塊失落的拚圖。它和我研究的古代全球地圖完全相合。那些地圖,不但正確地描繪出冰河床下的南極大陸(見本書第一部)。從其概要中,我可以看出各地的古代神話中出現的大洪水和全球性大災害,對環境的影響的確存在過。而且,佛烈姆亞斯還合理地解釋了為什麽北西伯利亞和北極圈內,會發現大量似乎為"瞬間冷凍"的哺乳類動物;為什麽現在北緯90度以上,草木不生的永久凍土層中,會發現高達90英尺的果樹化石等謎題。他對於公元前15000年以後,北半球最後的冰河期的突然化冰,以及和化冰同時產生的全球性火山活動成因等提出了解答。他回答了懸在我心中的一個大問題:"好端端的大陸,怎麽會消失?"其實,他的說法建築在哈普古德的"地殼移動"理論基礎之上。對於哈普古德這個激進的地質學假設,我早有所聞,而佛列姆亞斯將它摘要如下:
南極大陸,可謂最不為人所知的一塊土地了。我們大部分人都假設這塊海上的大島,已經被冰雪封閉好幾百萬年。但是最新發現證明,南極中有一部分的土地,至少在幾千年前還沒有為冰覆蓋。而就地質學而言,那是非常近的事了。我們可以用"地殼移動"理論,來解釋為什麽南極大陸的冰床,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成為今天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