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頁
歐洲的重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九卷) 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盡管義大利人接受了援助,也作出了自己的努力,他們仍然處於戰後第一個經濟非常時期的擺布之下,他們的基本問題依然嚴重如故。不僅大戰以來義大利的失業人數從未低於一百六十萬至二百萬人,而且還有大概近乎這個數目的半失業者,例如,人浮於事的產業工人和隻在部分季節裏有工作做而且工資又極低的農民。怎樣使工業現代化?在大量生產而進口又受限製的時代,義大利的許多小廠和手工業作坊的出路是什麽?談論了很多的土地改革究竟會不會實行?怎樣實行土地改革,才能既滿足農民自有其耕地的要求,又能實現整個國家所需要的最好、最高產的農業經營方式?這些和諸如此類的其他一些問題都還沒有找到答案。
第十二節 聖地、歷史文物和藝術珍品等的保護
大戰使義大利和世界失去了一些珍貴文物,其中有毀於盟軍轟炸的帕多瓦的曼泰尼亞壁畫和那不勒斯的聖克萊爾教堂,還有貝內文托的大教堂。比薩有好幾個星期處於無人地帶內,該城坎波桑托的壁畫因炮火而受到損毀。盟軍轟炸了蒙特卡西諾的貝內迪克廷寺院,錯誤地認為它被德軍占領著,但結果證明,轟炸反而妨礙了自己;而且,拉文納的桑塔波利納雷-因-克拉塞教堂的鑲嵌珍品也可能有些危險,要不是佩尼亞科夫上校(那支有名的一般稱為“波普斯基私家軍”的特工部隊的司令)的偵察證明,該教堂的塔樓並不是德軍觀察哨的話。德軍在撤退時炸毀橋樑、鍾樓、城牆以及整座整座的村莊,在軍事上常常是完全無此必要的。故意焚毀那不勒斯皇家學會圖書館(作為對槍殺德國兵的報復),焚毀已經遷到諾拉附近一座別墅的那不勒斯國家檔案和菲蘭傑裏博物館的畫的,都是他們;在投降前五天炸毀了維羅納的全部中世紀橋樑,並於1944年8月炸毀了佛羅倫斯的大部分橋樑的,也是他們。希特勒(他表示過希望能在戰後重訪佛羅倫斯)發出這一爆破的命令時,獨獨放過了他認為橋樑中“藝術水平最高”的韋基奧橋,但是為了封鎖上下該橋的通路,佛羅倫斯城中世紀街區的三分之一給破壞了。
的確,幾乎義大利的每一城鎮都受到某些破壞,要是把那些風格不那麽別致,沒有什麽盛名,但卻會給任何國家增添許多嫵媚和特色的建築物都算在內的話。然而,有名的藝術珍品大部分都保存下來了。負責保管這些文物的義大利人,除了令人遺憾的少數幾個人之外,都能事前盡力做好保護工作,破壞發生之後,又以驚人的熱忱和技術加以修復,他們在危牆殘壁下的瓦礫中找尋碎片,用千百塊小片拚合壁畫,甚至跳入阿爾諾河把破碎了的雕像一塊一塊找出來。
藝術文物所遭到的危險,以及為保全這些文物而冒犧牲士兵生命的風險,在多大程度上是值得的這一難題,當時曾使英國和美國的許多人大傷腦筋。艾森豪在1943年12月29日的一項命令中定下了這樣的原則,即盟軍必須“在戰局許可的範圍內”尊重藝術文物。“如果我們必須在破壞有名的建築物和犧牲我們自己的兵員之間作出選擇的話……就該放棄這些建築”;但是,“凡是更正確地說所涉及的僅僅是軍事上的方便或甚至隻是個人方便的地方”,就決不要亂用“軍事上的必要”這個藉口。登陸進軍之前,英國和美國的一些專家委員會曾就那些應盡可能不予轟擊以及在占領時應不讓占領軍部隊闖入的建築物編製了一份清單,作為保護歐洲文物的總計劃的一部分。例如,威尼斯是完全禁止轟炸的,隻有一次,威尼斯的鹹水湖裏落下過炸彈。佛羅倫斯的鐵路線是被轟炸過的,但沒有炸到任何藝術文物。附設在盟國軍政府裏的負責藝術的官員一俟條件許可就趕去察訪藝術古蹟;同負責保管的義大利人接觸;就保護古蹟文物使之不受戰爭破壞和搶劫等問題向盟軍當局提出建議;保護它們,使其不致在盟軍工兵部隊的推土機下遭殃,這些工兵部隊一心隻想盡早把廢墟清除幹淨,對損毀的建築能否恢復,瓦礫堆中還能否找回些珍貴的東西等一概不管。當緊急搶修所需的經費別無其他辦法可以籌措時,由盟國軍政府暫墊。盟國部隊不是完全不犯搶劫和破壞的罪行,但總的說來,紀律是好的,印度師的表現尤為突出。
德國人也有一個保護藝術的組織——藝術保護會。有些德國人,如托斯卡納藝術保護會的海登賴希教授和德國駐佛羅倫斯的領事沃爾夫,當時都曾是義大利藝術的真正朋友。然而,所謂“保護”也包括大規模的掠奪。德國人大肆宣傳赫爾曼·戈林師怎樣在蒙特卡西諾拯救了大量的藝術珍品和古董文物,卻隻字不提這些寶藏隻是在梵蒂岡國務秘書處施加了壓力之後,才交由義大利政府寄存在梵蒂岡城的,而且有不少於十三箱的藝術珍品,包括提香、拉斐爾和勃魯蓋爾的名畫和赫爾丘萊尼昂城出土的古物等,被扣了下來,獻給了戈林本人。不但如此,在德軍於1944年7、8月間撤離托斯卡納以前,藝術保護會自己運走了的七百件藝術珍品,去向不明,其中僅佛羅倫斯所收藏的最珍貴的畫和雕像就被運走了四分之一左右。從法恩紮、弗利和義大利北方其他城市的博物館裏也有一些文物被運走。經過好幾個月的情況不明之後,人們才發現劫自佛羅倫斯的那宗贓物被藏在南蒂羅爾。當時運到該地去,既沒有妥善包裝,沿途又經常要冒空襲的危險。據說希姆萊曾下過幾道密令,要德國人在被迫撤離南蒂羅爾時毀掉這批文物,不要讓它留在那裏;後來,隻是由於抵抗運動中專門負責文物保護的特工人員小組獲悉了這些密令,設法誘使藝術保護會來提出抗議,這些密令才被撤回。戈林的那十三箱寶物,後來發現有很大一部分在奧地利阿爾陶塞大鹽礦的地窖裏,要不是奧地利礦工及時提請盟軍注意的話,這些珍品也可能已被納粹黨衛隊毀掉了。
第十二節 聖地、歷史文物和藝術珍品等的保護
大戰使義大利和世界失去了一些珍貴文物,其中有毀於盟軍轟炸的帕多瓦的曼泰尼亞壁畫和那不勒斯的聖克萊爾教堂,還有貝內文托的大教堂。比薩有好幾個星期處於無人地帶內,該城坎波桑托的壁畫因炮火而受到損毀。盟軍轟炸了蒙特卡西諾的貝內迪克廷寺院,錯誤地認為它被德軍占領著,但結果證明,轟炸反而妨礙了自己;而且,拉文納的桑塔波利納雷-因-克拉塞教堂的鑲嵌珍品也可能有些危險,要不是佩尼亞科夫上校(那支有名的一般稱為“波普斯基私家軍”的特工部隊的司令)的偵察證明,該教堂的塔樓並不是德軍觀察哨的話。德軍在撤退時炸毀橋樑、鍾樓、城牆以及整座整座的村莊,在軍事上常常是完全無此必要的。故意焚毀那不勒斯皇家學會圖書館(作為對槍殺德國兵的報復),焚毀已經遷到諾拉附近一座別墅的那不勒斯國家檔案和菲蘭傑裏博物館的畫的,都是他們;在投降前五天炸毀了維羅納的全部中世紀橋樑,並於1944年8月炸毀了佛羅倫斯的大部分橋樑的,也是他們。希特勒(他表示過希望能在戰後重訪佛羅倫斯)發出這一爆破的命令時,獨獨放過了他認為橋樑中“藝術水平最高”的韋基奧橋,但是為了封鎖上下該橋的通路,佛羅倫斯城中世紀街區的三分之一給破壞了。
的確,幾乎義大利的每一城鎮都受到某些破壞,要是把那些風格不那麽別致,沒有什麽盛名,但卻會給任何國家增添許多嫵媚和特色的建築物都算在內的話。然而,有名的藝術珍品大部分都保存下來了。負責保管這些文物的義大利人,除了令人遺憾的少數幾個人之外,都能事前盡力做好保護工作,破壞發生之後,又以驚人的熱忱和技術加以修復,他們在危牆殘壁下的瓦礫中找尋碎片,用千百塊小片拚合壁畫,甚至跳入阿爾諾河把破碎了的雕像一塊一塊找出來。
藝術文物所遭到的危險,以及為保全這些文物而冒犧牲士兵生命的風險,在多大程度上是值得的這一難題,當時曾使英國和美國的許多人大傷腦筋。艾森豪在1943年12月29日的一項命令中定下了這樣的原則,即盟軍必須“在戰局許可的範圍內”尊重藝術文物。“如果我們必須在破壞有名的建築物和犧牲我們自己的兵員之間作出選擇的話……就該放棄這些建築”;但是,“凡是更正確地說所涉及的僅僅是軍事上的方便或甚至隻是個人方便的地方”,就決不要亂用“軍事上的必要”這個藉口。登陸進軍之前,英國和美國的一些專家委員會曾就那些應盡可能不予轟擊以及在占領時應不讓占領軍部隊闖入的建築物編製了一份清單,作為保護歐洲文物的總計劃的一部分。例如,威尼斯是完全禁止轟炸的,隻有一次,威尼斯的鹹水湖裏落下過炸彈。佛羅倫斯的鐵路線是被轟炸過的,但沒有炸到任何藝術文物。附設在盟國軍政府裏的負責藝術的官員一俟條件許可就趕去察訪藝術古蹟;同負責保管的義大利人接觸;就保護古蹟文物使之不受戰爭破壞和搶劫等問題向盟軍當局提出建議;保護它們,使其不致在盟軍工兵部隊的推土機下遭殃,這些工兵部隊一心隻想盡早把廢墟清除幹淨,對損毀的建築能否恢復,瓦礫堆中還能否找回些珍貴的東西等一概不管。當緊急搶修所需的經費別無其他辦法可以籌措時,由盟國軍政府暫墊。盟國部隊不是完全不犯搶劫和破壞的罪行,但總的說來,紀律是好的,印度師的表現尤為突出。
德國人也有一個保護藝術的組織——藝術保護會。有些德國人,如托斯卡納藝術保護會的海登賴希教授和德國駐佛羅倫斯的領事沃爾夫,當時都曾是義大利藝術的真正朋友。然而,所謂“保護”也包括大規模的掠奪。德國人大肆宣傳赫爾曼·戈林師怎樣在蒙特卡西諾拯救了大量的藝術珍品和古董文物,卻隻字不提這些寶藏隻是在梵蒂岡國務秘書處施加了壓力之後,才交由義大利政府寄存在梵蒂岡城的,而且有不少於十三箱的藝術珍品,包括提香、拉斐爾和勃魯蓋爾的名畫和赫爾丘萊尼昂城出土的古物等,被扣了下來,獻給了戈林本人。不但如此,在德軍於1944年7、8月間撤離托斯卡納以前,藝術保護會自己運走了的七百件藝術珍品,去向不明,其中僅佛羅倫斯所收藏的最珍貴的畫和雕像就被運走了四分之一左右。從法恩紮、弗利和義大利北方其他城市的博物館裏也有一些文物被運走。經過好幾個月的情況不明之後,人們才發現劫自佛羅倫斯的那宗贓物被藏在南蒂羅爾。當時運到該地去,既沒有妥善包裝,沿途又經常要冒空襲的危險。據說希姆萊曾下過幾道密令,要德國人在被迫撤離南蒂羅爾時毀掉這批文物,不要讓它留在那裏;後來,隻是由於抵抗運動中專門負責文物保護的特工人員小組獲悉了這些密令,設法誘使藝術保護會來提出抗議,這些密令才被撤回。戈林的那十三箱寶物,後來發現有很大一部分在奧地利阿爾陶塞大鹽礦的地窖裏,要不是奧地利礦工及時提請盟軍注意的話,這些珍品也可能已被納粹黨衛隊毀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