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英國,它提供了大約九千五百萬美元的軍事救濟開支和近九千萬美元的聯總援助;它還把價值七百萬美元的援助加在對外經濟管理局的那筆贈款裏。從1943年9月起,英國政府向義大利部隊提供了價值四千五百萬英鎊的物資和勞務,大戰結束後還把庫存價值為七千五百萬英鎊的剩餘戰爭物資移交給了義大利政府。根據1947年4月17日簽訂的一項關於解放後債權和債務的協定,義大利為某幾類軍事開支所提供的貨物、勞務和義大利通貨共作價為二千六百二十五萬英鎊,作為英國對義大利的一筆欠款。這筆欠款用以抵償英國移交給義大利政府的剩餘戰爭物資的價值、提供義大利部隊的物資和勞務的價值以及為數達一千二百二十萬英鎊的其他項目;其差額則由義大利支付八百萬英鎊來結清。英國也象美國一樣,放棄了對義大利的賠款要求。英國對義大利的援助估計為六億美元,而美國則為二十億美元。


    1946-1947年間救濟和經濟重建的主要渠道是聯總。1944年9月聯總全會不顧南斯拉夫和衣索比亞的反對,批準了一項為數五千萬美元專為兒童、孕婦和非義大利籍難民提供醫藥用品和救濟物資的援助計劃,在1945-1946年間實施。接著,1945年8月又按照一般給予已解放的盟國的同樣待遇,批準了一項全麵救濟計劃。唯一投反對票的是南斯拉夫,但這項計劃後來在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裏卻一度遭到反對。向義大利交運物資,在1946年夏天就已在全麵進行了,一直繼續到1947年底,到那時,義大利已經收到一千萬噸物資,價值四億一千八百萬美元(連同運費和保險費則為五億七千萬美元)。得到聯總救濟的數量比這更多的隻有中國和波蘭。聯總還同義大利政府合作,組織了一些在義大利生產廉價紡織品和服裝,以及興建新住房等計劃,而它運來的醫藥用品則為控製瘧疾開闢了新的前景。 同時,義大利人自己顯然也在用很大的精力和技巧從事於經濟重建工作,但往往過多地出現一種“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風氣。農民們不避艱險、不辭辛苦地使戰場重又成為田園,但不顧政府的徵購計劃,在黑市出售他們的產品。房屋中最先修復翻建的,往往都不是對社會最有價值的;例如,在費用如此昂貴的情況下,修建貧民住宅就不是一種有吸引力的生意。聯總救濟物資在投機商手裏轉來轉去。1945年12月,當德·加斯貝利繼帕裏出任總理,起用老派經濟學者埃皮卡莫·科比諾教授為他的財政部長時,國內經濟政策明確地轉向了自由放任,帕裏政府原來在考慮收回和調換通貨並開徵資本稅的建議,被束之高閣。而另一方麵,1945-1947年間當政的歷屆德·加斯貝利政府是仍然保持著下列各項措施的:原就在實行的、但不起什麽作用的物價控製,小麥補助,對解僱冗餘產業工人所規定的限製(沒有解僱的冗餘產業工人約有十萬名),四十小時工作周製,以及1945年12月6日由僱主和工人雙方代表在政府調解下商定了的那種隨著生活費用的高低而相應調整的工資標準。


    1945年7月31日以前,不僅進口貿易是通過盟國委員會進行的,連出口貿易也是這樣,其後,該委員會仍然保持著對貿易政策的控製,並且確曾以1945年8月的義大利-瑞士協定在義大利積欠債務的清理問題上過於對瑞士有利為理由,否決了這一協定。有一段時期,美國從義大利的進口業務是由美國商務公司處理的,至於出口,則在1945年9月11日,至同年12月10日的一段時期內義大利被列為少數需要單獨許可證的國家之一,但在那時以後,它取得了與大部分盟國和中立國相同的地位。從1945年9月10日起,英國進出口商就可以同義大利人自由簽訂合同,在義大利方麵,對外貿易一直是全部由政府經營的,到1946年2月15日才在一種發給許可證和外匯管製的製度下恢復私人貿易。早在1946年1月,由於對進出口交易採取了升水百分之一百二十五的辦法,裏拉實際上已貶值到二百二十五裏拉對一美元;又從1946年3月起,凡出口商品輸往的國家沒有同義大利訂有清算協定的(其中包括美國和英鎊區的大部分國家),出口收入的半數,允許出口商持有,條件是,他們應在兩個月內自己用這筆外匯來償付進口,或者把它賣給其他進口商。


    1940年以前一向曾是義大利主要市場的地區,現在有些是完全或部分地不再對它開放了——例如德國、義大利的前非洲殖民地、巴爾幹各國和其他東歐國家。義大利人作了很大努力去發展它同阿根廷、中東、巴基斯坦、南非、澳大利亞和英國等的貿易,至少暫時取得了一些成功,特別明顯的是同英國的貿易,義大利很快就在英國積存了一大筆英鎊餘額。然而,在進口方麵,義大利現在變得依賴美國了,依賴的程度如下表所示:


    對外貿易百分比 出口 進口


    1938 1946 1947 1938 1946 1947


    歐洲 51.7 47.4 57.8 62.7 31.6 27.4


    德國 19.1 0.7 1.0 26.7 0.8 1.1


    英國 5.6 13.1 9.1 6.5 18.4 4.5


    美國 7.5 13.7 6.3 11.9 51.3 44.6


    1946年義大利人的生活艱難情況,比1945年多少好了一些,但改善不大。麵包的配給是費了很大勁才勉強供應的。雖然用不同於“法定”價格的“自由”價格總可以買到麵包。甚至在1947年,糧食的消費還遠低於1939-1940年本來就不夠高的水平。義大利的工業尚在開始恢復,首先是絲綢工業(絲綢在美國市場上是有銷路的);然後是棉紡織工業和毛紡織工業,它們由於同英國公司簽訂合同而得到好處(有一個時候這些英國公司向它們提供足夠的原料使定貨得以生產,同時也即以此來償付定貨的價款)。工業的普遍恢復有賴於煤的進口,而在1946年煤的進口由於美國發生罷工而受到阻礙,直到1947年夏才達到戰前水平。到了那時,工業實際開工的比重達到了戰前生產能力的四分之三,但國外市場上求過於供的有利局麵已趨於消失,而義大利的一個最好的主顧英國又捲入了英鎊兌現危機。而且,對物資和硬通貨的搶購,龐大的政府開支,財政赤字,高昂的生產成本(由於採取了救濟失業的措施而又進一步抬高了生產成本),這一切合在一起,造成了第二個通貨膨脹浪潮,直到當時的財政部長路易吉·伊諾第完全改變了科比諾的政策,大大收縮了信貸之後,這第二陣通貨膨脹才最後得以製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歐洲的重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九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阿諾德·托因比並收藏歐洲的重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九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