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8月10日到15日,按照在莫斯科達成的協議,會議聽取了五個敵國代表的意見,他們被允許對有關各和約陳述他們的看法。由於各代表團在提交修改意見方麵有所拖延,直到8月下半月各委員會才開始認真審議和約草案。即使在那時,進展也還是緩慢的。8月底,外長會議開會要決定採取哪些措施來加速和會的進程。9月8日,聯合國大會推遲了一個月召開,從9月23日推遲到10月23日。這就給和會規定了一個明確的期限,於是決定和會的最後一次會議於10月15日舉行。9月12日,籌劃指導委員會宣布各委員會的工作必須在10月5日完成,以便留出足夠時間讓全體大會考慮它們的報告。為委員會裏的發言規定了一個期限,各委員會終於在規定的期限內完成了它們的工作。全體大會對各委員會的報告討論了兩天之後,在10月7日到9日之間就它們關於義大利和約的建議進行了表決,在10月10日到13日之間舉行了關於各附庸國和約的表決。當和會在10月15日正式結束時,它已以三分之二多數票通過了五十三項建議,並以簡單多數票通過了四十一項。這些建議於是被提交給外長會議,以便他們在條約最後文件製定之前進行考慮。


    10月14日,在和會結束之前,決定外長會議於11月4日在紐約舉行,其議事日程中應包括巴黎和會關於對各附庸國和約的建議。可是,會議一開始就很清楚,外長們對待議事日程上這些問題的態度仍有分歧。外長會議的各位外長中隻有貝爾納斯一人作過保證,將接受和會以三分之二多數票通過的一切建議,蘇聯代表則似乎決定完全不考慮和會的建議,而對尚有爭論的和約草案條款則堅持他們原來的立場。不多久,貝爾納斯宣稱,他寧可放棄和約達成協議的嚐試,而不願投入又一場惡言惡語、令人沮喪的辯論,這個聲明立即使俄國人改變了政策。莫洛托夫作了很多讓步,並且在巴黎和會以三分之二多數票通過的五十三項建議中,他最後同意了四十七項,以普通多數通過的四十一項建議中,同意了二十四項(對其中有些建議要求在措詞上略作修改)。甚至那些一直無法解決的懸案也達成了協議,到12月6日,和約實際上已製訂完成。經決定於1947年2月10日在巴黎舉行簽字儀式。按照莫斯科公報的規定,和約一經停戰協定簽字國批準(對意和約則還需經法國批準)即告生效。


    第三節 對軸心國附庸國和約的內容


    (一)和約同停戰協定的關係


    雖然起草對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和芬蘭的和約是一個漫長而又費力的過程,和約的許多政治條款卻來源於對各該國家的停戰協定。這些停戰協定又是在一定程度上以義大利投降時所訂的協定為依據的。1943年9月3日同義大利簽訂的最初的停戰協定完全是軍事性的,但9月29日簽訂的停戰補充條件卻包括了一些政治和經濟條款。這些協定是在以義大利為一方,以英國和美國為另一方之間簽訂的,1943年10月赫爾和艾登訪問莫斯科之前,俄國人並沒有參與同義大利就政治解決辦法所進行的談判。在赫爾和艾登訪問莫斯科的那個時候,俄國領導人提出了七點意見,希望把它們包括在同義大利所訂的協定之內。雖然艾登向莫洛托夫保證,這些意見大部分已經採用了,但莫斯科會議還是一致商定應發表一個關於義大利的聯合聲明,把俄國人所提的七點包括進去。1944 年春天和初夏,俄國人在同羅馬尼亞人和芬蘭人談判那兩個終於在1944年9月間簽署的停戰協定時,顯然借鑑了對義大利的停戰補充條件和莫洛托夫的七點。在10月中,羅馬尼亞停戰協定就被利用來作為同保加利亞簽訂停戰協定的樣板,後來又在1945年1月間作為同匈牙利簽訂停戰協定的樣板。


    關於逮捕和審訊戰犯、解散法西斯組織和機構、廢除種族歧視和其他歧視性的立法、釋放由於對聯合國家表示同情而被捕在押的人,這些都是一切停戰協定上共同規定的一般條件——其間隻有一些為適應各該國當地情況而作的小變動——這些顯然都來源於1943年9月29日的對意協定。停戰協定中的軍事條款大部分是關於停止對盟國的敵對行動和繼續對德作戰,因此同和約沒有什麽直接關係。


    另一方麵,停戰協定中的領土條款卻是很重要的。就羅馬尼亞來說,這些條款進一步肯定了1940年6月28日所劃定的蘇羅邊界,當時羅馬尼亞把比薩拉比亞和布科維納北部割讓給了蘇聯。同時還取消了1940年8月30日把北特蘭西瓦尼亞劃給匈牙利的第二次維也納議定書,宣布特蘭西瓦尼亞(或其大部分)應歸屬羅馬尼亞。沒有提到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之間的邊界。對保加利亞的停戰條件在劃界方麵沒有作出什麽規定,但是,停戰有一個先決條件,即保加利亞的武裝力量和民政當局應從希臘和南斯拉夫領土上撤走,保加利亞兼併這些領土的法律應予廢除。因此,保加利亞暫時恢復了戰前的國界,它和鄰邦的領土糾紛留待以後解決。至於匈牙利,條款訂得比較明確。1938年11月2日和1940年8月30日的維也納議定書被宣布無效,而且匈牙利承擔了義務,要從1937年12月31日那個時候的邊界以外的領土上撤走它的武裝力量和民政當局,並廢除把這些領土併入匈牙利的立法。這樣匈牙利至少暫時又被限製在1920年6月4日特裏亞農條約所規定的邊界範圍之內了。對芬蘭的停戰協定恢復了1940年3月12日條約所規定的蘇芬邊界,隻是俄國人放棄了漢科半島的租借權,改為租借波卡拉半島地區的領土和領水五十年,並把佩特薩莫省歸還給蘇聯,從而割斷了芬蘭同北冰洋的聯繫,使蘇聯擁有前俄羅斯帝國所曾擁有的同挪威的共同邊界。對芬停戰協定還重行確認了1940年10月11日關於阿蘭群島非軍事化的芬蘇協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歐洲的重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九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阿諾德·托因比並收藏歐洲的重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九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