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
歐洲的重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九卷) 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美國人想在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匈牙利的盟國管製委員會中有較大發言權的願望在波茨坦沒有能實現。會議公報中確曾寫進這樣一條,說由於現在戰事已經結束,三國政府同意要對盟國管製委員會的“工作程序加以修改”,但這僅是一種空洞的姿態而已。會議公報規定,對義大利以及對軸心國的各個附庸國的和約準備工作,應由外長會議負責進行,接著又加上這樣一句:“三國政府同意在最近的將來,根據當時的局勢,各自分別考慮,盡可能在與芬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及匈牙利締結和約之前,先同這些國家建立外交關係。”三大國還同意,鑑於戰爭結束後情況已發生變化,盟國的報界代表應“享有充分的自由向全世界報導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和芬蘭的國內動態”。
第五節 波茨坦會議後盟國在羅馬尼亞政局問題上的相互關係
8月6日,俄國人和格羅查政府建立了外交關係,於是盟國間在羅馬尼亞問題上的關係就更為緊張了。英美兩國政府並不跟著採取同樣的行動。8月20日,貝文在下議院的演說中說,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匈牙利的政府形式“給我們的印象是,它們並不具備足夠的代表性,還不夠建立外交關係的條件”。
第二天(8月21日)盟國管製委員會中的美英兩國代表給國王米哈伊遞送了一份照會,宣稱格羅查政府是他們的政府所不能接受的。國王於是要求格羅查辭職,同時要求三個盟國政府協助組織一個“根據柏林會議公報可能為三大國所承認”的政府。國王的這一聲明由貝爾納斯首先向報界透露,貝爾納斯還表示,他已通知英蘇兩國政府說,他的政府已準備好進行“所建議的磋商”。當格羅查同俄國代表商量後拒絕了米哈伊國王要他辭職的要求時,國王就退居錫納亞的山上行宮,拒絕簽署政府的法令或批準人員的任命。格羅查政府於是在沒有國王參與的情況下繼續開展政府的工作。
1945年9月,外長會議在倫敦召開,貝爾納斯試圖在會議上打破這一僵局。他和莫洛托夫的坦率談話至少把問題歸結到了它的主要癥結所在。當貝爾納斯說目標是要組成一個既對蘇聯友好又能代表該國一切民主分子的政府時,美國觀點中的內在矛盾就清楚地表達出來了。在東歐,特別是在羅馬尼亞的政治中,這樣的雙重目標是無法達到的。羅馬尼亞的自由選舉決不會產生一個與蘇聯友好的政府。前不久,羅馬尼亞人還表示了傳統的反俄情緒——他們曾支持德國對蘇聯作戰,至少在戰爭初期是如此。這一對抗情緒並沒有隨著戰爭勝負形勢的轉變而消除。當貝爾納斯重述美國的意見,對維辛斯基插手扶植格羅查上台一事提出責難,說這是違反“關於被解放的歐洲的宣言”時,莫洛托夫象在波茨坦會議時那樣,以攻擊西方盟國對希臘的政策作為答覆。
倫敦外長會議結束後,貝爾納斯說他希望確證美國對這些國家內部情況的看法並不是以錯誤的或有偏見的情報為依據的;為了核實他從巴爾幹地區所收到的報告的準確性,他派了一位持有自由主義觀點的、頗有名望的美國報紙發行人馬克·埃思裏奇去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貝爾納斯通知國務院不要讓埃思裏奇看到國務院的報告,這樣他可以沒有成見地承擔他的使命。埃思裏奇於10月和11月訪問了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也訪問了莫斯科,他的出使在這兩個巴爾幹國家的左翼和右翼政治黨派中都引起了很大激動。他結束旅程後提出的報告,證實了以前關於維辛斯基2、3月間活動的種種報導。埃思裏奇報告說,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的政府都是獨裁主義性質的,都由一黨統治,有許多民主分子被排除在政府之外。
與此同時,俄國人對格羅查丟開國王獨立行事的作法表示支持,並在9月間,在莫斯科接待了一個包括格羅查和塔塔雷斯庫在內的代表團,當時就宣布,雙方已就俄國向羅馬尼亞提供經濟援助並放寬停戰協定中某些經濟條款等方麵達成了協議。可是,格羅查政府的這一成就並沒有使它贏得國內的民心。羅馬尼亞公眾從來沒有對格羅查有過很大的熱情,而國王的態度則顯然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0 月間,政府的一些成員愈來愈意識到人民很少支持他們的事實。布加勒斯特的緊張氣氛日益增加,到了11月8日米哈伊國王生日那一天,一大批人聚集在王宮前,表示對格羅查政府的反抗。政府採取了一些有組織的措施,想驅散示威群眾,都沒有成功,盡管這些措施引起了暴力行動,造成了一些傷亡。
第六節 1945年12月27日的莫斯科協議及其執行情況
1945年12月,在莫斯科舉行外長會議時,貝爾納斯把埃思裏奇關於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之行的報告副本交給莫洛托夫。當貝爾納斯看到這一報告似乎並沒有打動莫洛托夫時,他就堅持要求同史達林談這件事。貝爾納斯用埃思裏奇報告作為根據,向史達林提出了那個早已在倫敦會議上向莫洛托夫提出過的美國的建議,即格羅查政府應予改組,使其包括一切民主分子,改組後的政府應尊重“基本自由”,並早日舉行自由選舉。史達林說,保加利亞已舉行過選舉,要改變有困難,但在羅馬尼亞則比較容易些。他提醒貝爾納斯,羅馬尼亞軍隊曾深入俄國領土直達伏爾加河,但是他對美國的要求還是作了有限的讓步。1945年12月27日,公布了一項關於羅馬尼亞問題協議的條款。作為對米哈伊國王8月21日就組成一個三大盟國所能接受的政府而徵詢意見的答覆,三大國建議這一政府應包括全國農民黨黨員和自由黨黨員各一人,由維辛斯基和駐莫斯科的美英兩國大使所組成的一個委員會,將確保這兩個當選者能夠代表他們黨內那些在政府中尚未有代表的派別,同時也要確保他們是“合適的,而且將忠誠地和政府一起工作”。三國政府特別提到,這樣改組後的羅馬尼亞政府將宣布它準備盡快地舉行西方式的自由選舉,在這一選舉中,一切“民主的和反法西斯的”黨派都有權參加並提出候選人。改組後的政府還要“就容許出版、言論、宗教和結社的自由提出保證”。在所有這些工作完成之後,先前已經得到俄國人承認的這一羅馬尼亞政府也將得到美國政府和英國政府的承認。
第五節 波茨坦會議後盟國在羅馬尼亞政局問題上的相互關係
8月6日,俄國人和格羅查政府建立了外交關係,於是盟國間在羅馬尼亞問題上的關係就更為緊張了。英美兩國政府並不跟著採取同樣的行動。8月20日,貝文在下議院的演說中說,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匈牙利的政府形式“給我們的印象是,它們並不具備足夠的代表性,還不夠建立外交關係的條件”。
第二天(8月21日)盟國管製委員會中的美英兩國代表給國王米哈伊遞送了一份照會,宣稱格羅查政府是他們的政府所不能接受的。國王於是要求格羅查辭職,同時要求三個盟國政府協助組織一個“根據柏林會議公報可能為三大國所承認”的政府。國王的這一聲明由貝爾納斯首先向報界透露,貝爾納斯還表示,他已通知英蘇兩國政府說,他的政府已準備好進行“所建議的磋商”。當格羅查同俄國代表商量後拒絕了米哈伊國王要他辭職的要求時,國王就退居錫納亞的山上行宮,拒絕簽署政府的法令或批準人員的任命。格羅查政府於是在沒有國王參與的情況下繼續開展政府的工作。
1945年9月,外長會議在倫敦召開,貝爾納斯試圖在會議上打破這一僵局。他和莫洛托夫的坦率談話至少把問題歸結到了它的主要癥結所在。當貝爾納斯說目標是要組成一個既對蘇聯友好又能代表該國一切民主分子的政府時,美國觀點中的內在矛盾就清楚地表達出來了。在東歐,特別是在羅馬尼亞的政治中,這樣的雙重目標是無法達到的。羅馬尼亞的自由選舉決不會產生一個與蘇聯友好的政府。前不久,羅馬尼亞人還表示了傳統的反俄情緒——他們曾支持德國對蘇聯作戰,至少在戰爭初期是如此。這一對抗情緒並沒有隨著戰爭勝負形勢的轉變而消除。當貝爾納斯重述美國的意見,對維辛斯基插手扶植格羅查上台一事提出責難,說這是違反“關於被解放的歐洲的宣言”時,莫洛托夫象在波茨坦會議時那樣,以攻擊西方盟國對希臘的政策作為答覆。
倫敦外長會議結束後,貝爾納斯說他希望確證美國對這些國家內部情況的看法並不是以錯誤的或有偏見的情報為依據的;為了核實他從巴爾幹地區所收到的報告的準確性,他派了一位持有自由主義觀點的、頗有名望的美國報紙發行人馬克·埃思裏奇去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貝爾納斯通知國務院不要讓埃思裏奇看到國務院的報告,這樣他可以沒有成見地承擔他的使命。埃思裏奇於10月和11月訪問了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也訪問了莫斯科,他的出使在這兩個巴爾幹國家的左翼和右翼政治黨派中都引起了很大激動。他結束旅程後提出的報告,證實了以前關於維辛斯基2、3月間活動的種種報導。埃思裏奇報告說,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的政府都是獨裁主義性質的,都由一黨統治,有許多民主分子被排除在政府之外。
與此同時,俄國人對格羅查丟開國王獨立行事的作法表示支持,並在9月間,在莫斯科接待了一個包括格羅查和塔塔雷斯庫在內的代表團,當時就宣布,雙方已就俄國向羅馬尼亞提供經濟援助並放寬停戰協定中某些經濟條款等方麵達成了協議。可是,格羅查政府的這一成就並沒有使它贏得國內的民心。羅馬尼亞公眾從來沒有對格羅查有過很大的熱情,而國王的態度則顯然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0 月間,政府的一些成員愈來愈意識到人民很少支持他們的事實。布加勒斯特的緊張氣氛日益增加,到了11月8日米哈伊國王生日那一天,一大批人聚集在王宮前,表示對格羅查政府的反抗。政府採取了一些有組織的措施,想驅散示威群眾,都沒有成功,盡管這些措施引起了暴力行動,造成了一些傷亡。
第六節 1945年12月27日的莫斯科協議及其執行情況
1945年12月,在莫斯科舉行外長會議時,貝爾納斯把埃思裏奇關於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之行的報告副本交給莫洛托夫。當貝爾納斯看到這一報告似乎並沒有打動莫洛托夫時,他就堅持要求同史達林談這件事。貝爾納斯用埃思裏奇報告作為根據,向史達林提出了那個早已在倫敦會議上向莫洛托夫提出過的美國的建議,即格羅查政府應予改組,使其包括一切民主分子,改組後的政府應尊重“基本自由”,並早日舉行自由選舉。史達林說,保加利亞已舉行過選舉,要改變有困難,但在羅馬尼亞則比較容易些。他提醒貝爾納斯,羅馬尼亞軍隊曾深入俄國領土直達伏爾加河,但是他對美國的要求還是作了有限的讓步。1945年12月27日,公布了一項關於羅馬尼亞問題協議的條款。作為對米哈伊國王8月21日就組成一個三大盟國所能接受的政府而徵詢意見的答覆,三大國建議這一政府應包括全國農民黨黨員和自由黨黨員各一人,由維辛斯基和駐莫斯科的美英兩國大使所組成的一個委員會,將確保這兩個當選者能夠代表他們黨內那些在政府中尚未有代表的派別,同時也要確保他們是“合適的,而且將忠誠地和政府一起工作”。三國政府特別提到,這樣改組後的羅馬尼亞政府將宣布它準備盡快地舉行西方式的自由選舉,在這一選舉中,一切“民主的和反法西斯的”黨派都有權參加並提出候選人。改組後的政府還要“就容許出版、言論、宗教和結社的自由提出保證”。在所有這些工作完成之後,先前已經得到俄國人承認的這一羅馬尼亞政府也將得到美國政府和英國政府的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