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在羅馬尼亞國內,1月間開始的權力鬥爭正愈演愈烈。在全國民主陣線鼓動下,爆發了反政府的示威和罷工。當拉代斯庫總理試圖利用他作為內政部長的權力壓製示威時,他就站在歷史上一些老政黨的一邊而被捲入了。然而,拉代斯庫和他的一些有相同觀點的同僚們並沒有足夠力量來製止事態的發展。大部分軍隊正在匈牙利前線忙於作戰,要行使政府權力來對付全國民主陣線的支持者,則又由於有幾個部長是該陣線的成員而受到牽製。上麵已經提到過,要使全國民主陣線上台執政的這一決定是1945年1月間在莫斯科作出的,從此以後,僅僅是這個變動何時實現的問題了。由於大部分羅馬尼亞軍隊都不在國內,俄國人支持的共產黨人必然會贏得這場權力鬥爭。在2月24日布加勒斯特舉行一次示威之後,維辛斯基進行了幹預,俄國人直接幫助共產黨人解除了首都羅軍的武裝,使米哈伊國王不再有選擇的餘地,於是他接受了佩特羅·格羅查所領導的全國民主陣線政府。用騷動和內戰的危險作為藉口(莫洛托夫後來說,俄國進行幹預是由於紅軍後方有發生動亂的危險)其實是多餘的。盟國在義大利和希臘的行動已經成為俄國人單方麵行動的先例。


    另一方麵,美國政府卻仍然希望軍事上劃分勢力範圍的協議能夠同政治上的解決辦法分開;在他們看來,雅爾達會議通過的“關於已解放的歐洲的宣言”所重申的大西洋憲章原則,已經取代了東歐劃分勢力範圍的原則。


    雅爾達會議剛開過,維辛斯基如此迅速地就在羅馬尼亞採取行動,這在美國人看來簡直是明目張膽地違反“關於已解放的歐洲的宣言”。當事情發生時,駐布加勒斯特的美國代表和駐莫斯科的美國大使哈裏曼都提出詢問而沒有得到滿意的答覆,美國代表發來的關於維辛斯基在布加勒斯特活動的詳細報告,使羅斯福對蘇聯在東歐的意圖感到不安。在蘇聯進行了幹預並於3月6日組成了格羅查政府之後,美國人毫不掩飾對新政權的不滿,而且從此以後,他們對歷史上一些老政黨的主張越來越表示同情了。


    第三節 格羅查政府統治下的羅馬尼亞情況


    全國民主陣線政府既然是在這種情況下取得政權的,就不可能不對羅馬尼亞的一些老政黨抱敵視態度。在2月24日的騷動和隨之而來的俄國幹預之後,拉代斯庫逃進了英國公使館。馬紐和布臘提昂諾本人以及農民黨和自由黨都同3月6日後當權的政府脫離關係,右翼社會黨人也跟著他們的領袖蒂泰爾·佩特雷斯庫採取了同樣的步驟。格羅查政府說服了那位西方國家早已熟悉的前自由黨人塔塔雷斯庫,他同意擔任外交部長。其他部長選自農民陣線、共產黨、左翼社會民主黨以及同它們有聯繫的一些從其他政黨分裂出來的集團,這些集團據認為代表著羅馬尼亞社會的各種成分。正式由共產黨人掌握的隻有內政部、司法部和公共工程部,但他們非正式地操縱的權力,要比他們在政府中的閣員人數所表明的大得多。為了履行全國民主陣線在奪取權力時所作的諾言,俄國人在3月9日將北部和東部特蘭西瓦尼亞交還給羅馬尼亞新政權控製。交還時有這樣一個默契,要保護當地的馬紮爾人不受迫害,要鼓勵特蘭西瓦尼亞境內不同種族的人和睦相處。土地改革措施原是選舉運動中的主要爭端,現在則認真實施了。許多農民本來已經自動分占了一些小塊土地,但現在的新措施卻是要糾正一些錯誤,這些錯誤曾經使以前的土地改革不能令人滿意。被戰爭破壞得千瘡百孔的羅馬尼亞,感覺賠款的負擔十分沉重,而且,它的經濟至少暫時處於嚴重困難之中。


    雖然格羅查政府在俄國人支持下現已穩固地掌握了政權,但它象華沙臨時政府一樣,缺乏人民的支持。內政部和地方政府機構的清洗工作,有效地為它們提供了實行控製的手段,但在取得人民支持方麵卻並不見效,共產黨由於不得人心,於是不得不採用有組織的控製群眾的方法來阻止反抗。盟國管製委員會沒有能力對事態演變的進程施加影響,這在全國民主陣線奪取政權時就已看得很清楚,3月6日以後,這方麵並沒有什麽改變。


    第四節 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的波茨坦會議:盟國在羅馬尼亞和巴爾幹問題上的爭執


    波茨坦會議並沒有使盟國在巴爾幹地區的相互關係發生多少變化。美國領導人強烈地認為雅爾達會議“關於被解放的歐洲的宣言”受到了破壞,特別是在羅馬尼亞,因此他們向會議提出建議,要三大國採取聯合行動,重行改組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的政府,以便使所有的民主黨派都能參政,並要求聯合監督東歐的選舉。可是波茨坦的氣氛不同於雅爾達。正如最近作為杜魯門總統特使到莫斯科訪問的霍普金斯所發現的,俄國人現在對英國的東歐政策表現出明確的敵視態度,而另一方麵,邱吉爾也表示公開反對俄國的巴爾幹政策。在討論中不時可以聽到1944年10月協議的迴響:每當美國或英國對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或匈牙利的事態發展表示不滿時,莫洛托夫總是提出希臘問題。不僅如此,俄國人還試圖利用美英方麵想就義大利問題取得一項解決辦法的願望,作為討價還價的一個條件。他們表示希望更多地參與討論義大利事務,並堅持要把巴爾幹地區幾個條約的準備工作同義大利和約的準備工作一起進行。當英美在羅馬尼亞的權益被提出來討論時,史達林和莫洛托夫固執地為把屬於英國和美國公司的設備搬到蘇聯一事辯護,理由是這些東西最初原是德國人的,因此根據羅馬尼亞停戰條件應予沒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歐洲的重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九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阿諾德·托因比並收藏歐洲的重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九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