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他又接到艾登發來的電報,保證在波蘇領導人會談時邱吉爾和艾登也將在場,並支持波蘭人的方案(米科拉伊奇克堅持以這一方案作為會談的基礎),還說,如果會談成功的話,所有與會各方將會見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的領導人。艾登說,這是達成協議的最後機會,倫敦的波蘭人必須利用莫斯科的友好氣氛。米科拉伊奇克於是立即從倫敦動身,並於10月12日到達莫斯科。


    俄國人、英國人和在倫敦的波蘭領導人之間的第一次會談,於10月13日舉行;美國駐蘇大使哈裏曼代表美國以觀察員的身分列席。會議開始後,米科拉伊奇克首先為8月30日的波蘭政府方案辯護;他在回答邱吉爾提的問題時,談到俄國人在波蘭的交通線的安全將由波蘭人負責,這時,俄國人就針對這個方案完全未提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和避而不談以寇鬆線為波蘭東部邊界而提出集中的批評。史達林說,若不承認寇鬆線“是一個基本原則”,蘇聯政府和波蘭政府之間就不可能建立關係。米科拉伊奇克說,他無權放棄“我們國家的百分之四十八的領土”;當史達林把他叫做帝國主義者時,他補充說,即使承認了寇鬆線,剩下的那部分波蘭的獨立也不會有保證。這句話激怒了史達林,他怒氣沖沖地責問米科拉伊奇克,是不是意指蘇聯威脅著波蘭的獨立。


    然後,莫洛托夫提到德黑蘭會議。他要求在場的親身參加過那次會議的“見證人”,在他萬一引證失實的時候加以糾正。他說,他記得羅斯福在德黑蘭說過“完全承認”寇鬆線,認為這是俄波之間的公正邊界,不過羅斯福當時要求“暫時”不要公開這個意見。因此,莫洛托夫說,所有三大國對寇鬆線的觀點都是一致的。說完這話之後,顯然有一陣令人難堪的沉默,哈裏曼嚴格按照他的觀察員身分行事,對莫洛托夫的說法沒有作任何糾正。莫洛托夫接著說,當時還認為把西麵的邊界推到奧得河是公平合理的;這一次他得到了艾登的支持,艾登說,確曾商定“按照波蘭人希望的那樣”以奧得河為界。邱吉爾把準備劃歸波蘭的新領土描述為一直延伸到哥尼斯堡以西和以南,並問波蘭“新的聯合”政府,能不能在保留該問題於和會上最後解決的條件下,承認寇鬆線為波蘭的東部邊界。米科拉伊奇克仍然表示拒絕,甚至當史達林和邱吉爾提到斯德丁(什切青)也將劃歸波蘭時,他仍不同意。邱吉爾然後把有爭論的問題歸納為兩點:第一,事實上承認寇鬆線,但波蘭人仍保留權利,可以在和會上提出這個問題。第二,在倫敦的波蘭政府與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之間實現友好諒解,從而使這兩個機構聯合起來成為一個新的政府。這時史達林站起來並且堅定地說,俄國人不能同意邱吉爾的那個“事實上承認”的公式。史達林說,在最後劃定邊界時可以有一些小的變更,在三至七公裏的範圍內向東或向西移動,但“必須承認寇鬆線為蘇波將來邊界的基礎”。


    邱吉爾和艾登在13日晚上同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的幾個領導人作了一次商談,接著於10月14日會見米科拉伊奇克,試圖找到一個折衷建議的基礎。邱吉爾說,這是決定波蘭命運的關鍵時刻;他決心設法說服米科拉伊奇克,叫他不要怕“某些波蘭人”,而要負起承認寇鬆線的責任。他提醒波蘭領導人,要是他們在1944年1月間他建議承認寇鬆線時就這樣做的話,那就不會有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現在這個委員會有著俄國人的支持,甚至也許會在波蘭釀成內戰),而且很可能已同俄國恢復了外交關係。他以前就曾說過,如果米科拉伊奇克同意了寇鬆線,俄國就不會繼續支持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因為史達林親自向邱吉爾表示過他對該委員會一些成員的不滿。而且,如果現在能達成協議,它將會得到英美的支持。可是,米科拉伊奇克念念不忘莫洛托夫所說的羅斯福在德黑蘭會議上承擔的義務,因此不相信波蘭將會得到任何保證。


    根據波蘭人的一些報導說,這時,邱吉爾責備波蘭領導人,說他們不懂得這裏涉及到的利害關係有多大;他說他不會由於波蘭人之間的爭吵,或由於他們堅持要行使他們的“無限否決權”,而“破壞歐洲的和平”;如果他們一味固執下去,英國政府將“不再過問這件事”。他提醒米科拉伊奇克,英國在二十五年前幫助過重建波蘭。英國現在又在作同樣的努力,但米科拉伊奇克卻“不願配合”。米科拉伊奇克仍對莫洛托夫所說的那句話耿耿於懷,說波蘭的命運在德黑蘭會議上就被斷送了。邱吉爾回答說,德黑蘭會議拯救了波蘭。他接著說,如果波蘭的領導人繼續固執下去,那將意味著波蘭的滅亡。據同樣的一些波蘭人的報導說,艾登這時插進來排解,但未能阻止米科拉伊奇克作出一個戲劇性的姿態。他要求邱吉爾讓他空降到波蘭去,因為他寧可現在死去,“而不願將來當著你們英國大使的麵被俄國人絞死”。


    邱吉爾說,不管怎樣,他將擬定一個折衷方案於當晚交給史達林。當有人問他,如果他處在波蘭人的地位,他是否會同意割讓英國的領土時,邱吉爾回答說:是的,“並將因此而流芳後世”。有人指出,任何英國議會都不會同意這樣的解決辦法,邱吉爾回答說,波蘭人失去了盟國的支持後,就沒有什麽東西能阻止他們對俄國宣戰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歐洲的重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九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阿諾德·托因比並收藏歐洲的重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九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