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未成立聯總,每個政府得自己設置其供應物資機構,那麽整個工作人員人數就要大得多,而費用也就要高得多,因為這些機構將會彼此競爭,爭出高價。


    “官方歷史”寫道:“有人提出指責,說貪汙行為涉及數百萬美元之巨。我們可以毫無保留地說,這種指責完全是無稽之談。”“官方歷史”還指出,總署自己經手的資金是微不足道的。大部分的支出規劃(達到百分之九十)是由捐助國政府掌握的。外來審計員和專門委員會的審查都表明貪汙和濫用公款事情是絕無僅有的。“盡管有相反的流言蜚語(其中一定有一些並不完全是無中生有的),總署中的貪汙和不誠實行為可以說是簡直到了不存在的地步。”鋪張浪費無疑是有的。這是戰時情況下的鋪張浪費,是同那個階段的通常支出額協調一致的,而且聯總發生的鋪張浪費是為了慈善目的。“官方歷史”聲言,“根據任何公正的評價,聯總——就聯總的工作,就聯總作為一個國際組織,就聯總作為一個業務機構而言——並沒有失敗,這一點是毋庸懷疑的。”


    聯總基本上是美國和大英國協的共同事業,但是它卻得到聯合國所有成員國的熱烈而有效的支持,它沒有遇到任何國家的反對。如果歐洲落入納粹的、法西斯的或共產主義的統治之下,那末就未必會出現任何類似聯總這樣的機構去幫助歐洲擺脫苦難。在上述任何一種情況之下,經濟實利主義就非常可能會占主導地位;地位弱的受害者就要屈服;政治上的異端分子就會被消滅或者被送進毒氣室處死;疫病就要流行起來;千百萬人民就要死亡;而歐洲的人口壓力倒會因此相應地減輕。從生物學角度來說,這也許是可取的。聯總的創建及其以後的成就卻證明,勝利了的盟國所從事的鬥爭,其目的遠遠超過民族的、集團的或種族的利益。這也表明存在著一股不顧邪惡勢力阻撓而為世界謀求福利的力量。聯總的事跡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段光輝插曲,而且在它的工作完成了以後,它留下的紀錄,仍然是未來世世代代人們的榜樣,並將對他們起極大的鼓舞作用。


    第二編 東歐


    第一章 波蘭(上)


    第一節 1941年6月至1943年11月的俄波關係


    (一)納粹侵俄的影響


    (二)波蘭國內抵抗運動部隊之間的衝突


    (三)關於邊界和國籍爭端的初步跡象


    (四)卡廷事件


    (1)1943年4月26日俄波斷絕外交關係


    (2)後來的事態發展


    (五)蘇聯扶植的政府和軍隊的由來


    (六)德黑蘭會議上的波蘇邊界問題


    第二節 紅軍在波蘭


    (一)1944年1月紅軍進入波蘭


    (二)國家軍部隊與紅軍的最初幾次接觸


    第三節 華沙起義 1944年8月1日至10月3日


    (一)起義的發動


    (二)斯塔雷-米亞斯特科之圍


    (三)米科拉伊奇克未能實現的政治方案


    (四)起義的結束


    第一節 1941年6月至1943年11月的俄波關係


    (一)納粹侵俄的影響


    波蘭流亡政府,以及同這一政府保持聯繫的在波蘭國內活動的地下武裝部隊,對蘇聯懷有敵意,主要是由於他們認為蘇聯曾於1939年9月17日從背後攻擊了波蘭部隊,當時蘇聯政府同德國人合作,再次瓜分波蘭。後來由於1939年11月1日和2日蘇聯最高蘇維埃通過兩項法令把“西白俄羅斯”和“西烏克蘭”(即“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波蘭”的東部領土,那裏的居民大部分為白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併入蘇聯兩個相應的共和國,又加深了這種敵意。俄國人侵入兩次大戰之間的波蘭的東部領土時曾俘虜不少戰俘,蘇聯把這些戰俘連同蘇聯占領區的居民大規模流放到蘇聯,這就使波蘭人更為憤慨。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進攻蘇聯,使波蘭人對蘇聯政府的態度發生了急劇變化,正如這個事變導致英國人和美國人態度的變化一樣;波蘭總理兼總司令西科爾斯基將軍在 6月23日的一次廣播演說中表示,希望俄國宣布1939年9月28日簽訂的莫洛托夫-裏賓特洛甫條約無效。蘇聯政府起初不願考慮對這個條約的領土條款作任何修改;但是,由於7月間德國人在軍事上一再取得勝利,再加上英國政府的壓力,創造了更加有利於同波蘭人舉行談判的氣氛。經過長時期的並有英國政府代表參加的談判,波蘇兩國政府於7月30日在倫敦達成了協議,協議由西科爾斯基和蘇聯大使i·m·邁斯基簽署。


    通過這項協議,蘇聯政府承認納粹和蘇聯之間關於領土變動的1939年條約已“失去效力”。蘇波兩國政府恢復了外交關係,波蘭保證將不同任何第三國簽訂旨在反對蘇聯的任何協議。蘇聯在協議中還同意“在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領土上成立一支波蘭軍隊,並由[在倫敦的]波蘭政府徵得蘇聯政府同意後任命一位司令指揮,這支軍隊將隸屬於紅軍最高統帥部,該統帥部內將包括一名波蘭軍的代表。詳細辦法待以後的協議中商定。”協議附帶的一項議定書表明,蘇聯政府“對於所有作為戰俘或根據其他充分理由而拘留在蘇聯境內的波蘭公民”給予特赦。另一份秘密議定書還表示,所有各項公私要求將在以後的談判中考慮。


    西科爾斯基-邁斯基協議意味著波蘭態度的根本轉變,這一轉變將在整個戰爭期間使波蘭與盟國之間的合作過程變得錯綜複雜,矛盾重重。在反對納粹德國的劇烈鬥爭的情況下,發生著一場波蘭的新舊概念之間的衝突。有一些波蘭人,特別是軍官,他們同畢蘇茨基和貝克的波蘭有過較深的關係,仍希望看到波蘭能強大得足以在普魯士和俄國之間保持微妙的平衡。這一派人的理想是一個民族主義的波蘭,把那個國家傳統的貴族社會結構永久保持下去,並試圖對它的鄰國採取冷淡生硬的不採協態度。他們必然認識到,隻有在他們的傳統敵人德國和俄國都軟弱無力的情況下,才有可能重新建立這樣一個波蘭。但是,也另有很多人——那些贊同西科爾斯基想法的人和以前的某些反對黨的領袖們——他們決心不讓獨裁或反動的波蘭復活,希望波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為蘇聯的朋友,但應該是真正獨立的而且具有健全的民主基礎。然而,在這場政治鬥爭中還存在著另一種因素,它註定要產生最深刻的影響。蘇聯和共產黨的領袖們所設想的波蘭,大大不同於凡爾賽條約和裏加條約所建立的國家。當紅軍在1944年進入波蘭時,人們記得1920年時紅軍曾進入過波蘭,當時的目的是擴展俄國的革命,而且,在畢蘇茨基靠著魏剛的幫助把俄國軍隊趕回去以前,甚至還在比亞威斯托克成立過蘇維埃政府。同時人們也記得,波蘭對於有爭議的東部領土的主權是以1921年的裏加條約為根據的,後來西方國家就把波蘭對這部分領土的主權含糊地同東歐的現狀等同了起來。但是俄國人認為這些領土是在他們處於被脅迫的情況下硬奪過去的,決不承認這是最後的解決。此外,這個有爭議的地區的人種地理方麵極端複雜的情況,還提出了一個從來沒有得到解決的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歐洲的重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九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阿諾德·托因比並收藏歐洲的重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九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