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巴尼亞 1945年8月1日


    奧地利 1946年4月5日


    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1945年12月18日


    中國 1945年11月13日


    捷克斯洛伐克 1945年2月26日


    衣索比亞 1946年7月4日


    希臘 1945年3月1日


    義大利——首次協議 1945年3月8日


    義大利——補充協議 1946年1月19日


    波蘭 1945年9月14日


    聖馬利諾 1945年7月14日


    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1945年12月18日


    南斯拉夫 1945年3月24日


    同芬蘭(1945年12月18日-1946年1月11日)、匈牙利(1946年2月13日-3月19日)和菲律賓(1946年6月11-12日)達成的協議,其格式不太正規,係採取交換信件的形式。關於多德卡尼斯群島協議是同代表英國軍事管理當局的英國陸軍部簽訂的。關於朝鮮的協議,係採取同北韓的蘇軍司令部(1946年6月27日)以及同南韓的美軍司令部(1946年7月3日)交換備忘錄的形式。


    聯總在被占領國家與已解放國家的工作是根據協議來進行的,而協議則又以第一屆全會的第一條決議為依據,該決議規定,署長必須“同當地執掌政權的政府或當局(軍事的或文職的)進行協商並徵得其同意之後”才能決定聯總的活動。各個協議的形式與條文差不多是千篇一律的,以總署的法律總顧問室於1944年秋所製定的一個“總協議”作為範本。


    (二)對“受援”國家的善後救濟工作


    聯總的成功與否應根據它作為一個國際合作機構的效能來判斷,也要根據它對有關國家是否產生了有益的影響來判斷。它的效能是不平衡的,一如“播種者”那個寓言中所述的種子一樣。一些種子落在多石的土地上,枯萎了;一些種子則被缺乏效率和貪汙舞弊(雖說要比人們所設想的為少)等雜草扼殺了;但多數種子是落在肥沃的土地上,長出了果實。在英國普通老百姓看來,對德國難民救濟署也許是太重視了,根據這種看法,聯總的整個工作是專門同這一部分工作等同起來了。它在賑濟饑民、恢復運輸和防止疾病等方麵更為重大的任務,是在遠離英國的一些地方進行的,因此英國人對這些工作了解得不那麽清楚。


    在中東,聯總於1944年1月31日接管了中東難民救濟署的工作。這是英國主持的一個機構,它在埃及、巴勒斯坦和敘利亞設有難民營,收容成千上萬的希臘人(他們是在1942年和1943年德國軍隊和義大利軍隊入侵時從希臘、多德卡尼斯群島和克裏特島流亡出來的);收容1942年經蘇聯、土耳其和波斯而逃亡出來的波蘭人;也收容1944年經過義大利而到達上述地區的南斯拉夫遊擊隊員。


    中東難民救濟署署長威廉·馬修斯爵士改任聯總巴爾幹派遣團(總部設於開羅)團長。開羅協議(1944年4月3日簽訂)規定,在希臘、南斯拉夫和阿爾巴尼亞還處於軍事占領時期,聯總要對醫療工作、救濟物資和緊急善後工作進行直接的、全麵的控製。


    這是聯總開展工作的有力開端。它始於埃及——就象攻克東北非的偉大軍事攻勢始於埃及一樣。巴爾幹派遣團的目的在於(1)在軍事占領時期,通過製定工作計劃以及估算和協調救濟物資需要量,對軍事當局進行協助;(2)經管中東難民救濟署所屬的難民營工作;(3)實施培訓計劃。派往希臘、南斯拉夫和阿爾巴尼亞三個半獨立的派遣團要在巴爾幹派遣團的監督之下工作,而後者又要接受華盛頓總署的控製。於是產生了許多混亂。


    到了1944年11月,希臘派遣團的先遣隊已在希臘登陸。派往南斯拉夫和阿爾巴尼亞的小組也正在義大利集中待命。到了1945年3月,派往三個國家的派遣團脫離了開羅總部,直接歸屬歐洲地區署管轄。巴爾幹派遣團就此解散了。在開羅另外成立了中東署,管理難民營工作,遣返難民,並為聯總辦理採購當地物資(亦即埃及棉花)事宜。


    這就是聯總怎樣開始其為期三年的緊張活動的情況。我們已經敘述了聯總派赴受援國的派遣團的總的情況及其規劃。下麵是分配給十七個受援國的援助數額:


    -- 單位:千美元


    阿爾巴尼亞 26,250


    奧地利 135,513


    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60,820


    中國 517,846


    捷克斯洛伐克 261,337


    多德卡尼斯群島 3,900


    衣索比亞 884


    芬蘭 2,441


    希臘 347,162


    匈牙利 4,386


    義大利 418,222


    朝鮮 943


    菲律賓 9,880


    波蘭 477,927


    聖馬利諾 30


    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188,199


    南斯拉夫 415,642


    從上表數字可知,最大的國家中國是最大的受益國,而波蘭則居第二位。義大利、南斯拉夫、希臘與捷克斯洛伐克受惠於聯總救濟物資也是非常之大的,烏克蘭、奧地利與白俄羅斯也是如此,雖然總額要小一些。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聯總救了希臘(包括多德卡尼斯群島)和波蘭。這兩個國家最迫切的需要是食物。在聯總運往希臘的救濟物資中,食物幾占百分之六十;在運往波蘭的救濟物資中,食物幾近一半。希臘人民“簡直就是由聯總救活的”。“若不是聯總迅速有效地給希臘運去了必需的物資,該國的情況將會比今天不知壞多少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歐洲的重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九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阿諾德·托因比並收藏歐洲的重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九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