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歐洲的重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九卷) 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溫斯頓·邱吉爾於1940年8月21日向歐洲被侵略國家提出了最終要對它們進行救濟的肯定保證,他提出:
我們的意圖是,不僅對德國,而且也對義大利、法國以及被德國占領的所有其他國家,實行嚴格的封鎖,並且還要加強這種封鎖。……由希特勒來承擔全部責任,並且希望呻吟於希特勒枷鎖下的歐洲各族人民以一切方法提供協助,加速砸爛枷鎖那一天的到來。同時我們能夠並且願意事先作出安排,以便在任何遭受奴役的地區完全肅清了德軍並真正獲得了自由之後。就可以迅速運進糧食。我們將竭盡全力鼓勵在全世界建立糧食儲備,從而使歐洲各族人民,我慎重地說明,包括德國和奧地利人民在內,能夠始終看到這個確定無疑的事實,即一旦納粹勢力被粉碎,他們所有的人將立即獲得糧食、自由與和平。
這種隨著勝利的到來就可獲得救濟的保證就是聯總活動的基石。在英國經濟作戰部下麵設立了一個救濟司,負責使過剩問題和對已“解放”國家的救濟問題,協調一致起來。
本章要說明一個偉大的國際組織是如何從這個小小的開端發展成為有效地展開活動的組織的。聯總首次作出了有組織的努力,去消除所造成的破壞,是創造而不是毀滅。在一係列大的國際組織中,諸如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兩者是布雷頓森林會議的產物),國際貿易組織,糧食與農業組織,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以及聯合國組織本身,聯總走在最前麵,成為創建一個新的、聯合的、和諧的與建設性的世界所不可或缺的先驅組織。創造這種新世界的工作後來因冷戰爆發而受挫。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時,事實證明聯總對民主國家和共產黨國家來說都是同樣需要的,它也曾得到蘇聯真誠而有效的支持,雖說有時也遇到麻煩和阻難。
於是一個龐大的組織創建起來了,在其鼎盛時期曾雇用了兩萬五千人,四年中(1943年12月至1947年12月)它分發了約九億二千萬英鎊的商品。這個組織發展了它自己的國際文官體製。它獲得了半主權國性質的權利,它能夠同各國的政府和軍事當局締結條約。
聯總的工作重點是救濟而不是善後;當戰後的救濟與善後這兩個問題獲得解決後,仍然存在著重建的問題有待處理,而後來是由美國政府和人民建設性的慷慨援助(這體現在馬歇爾援助計劃和歐洲復興計劃中),以及歐洲經濟合作組織這一國際團體加以處理的。然而善後與重建不同,善後是屬於聯總職責範圍的事,是經濟重建工作之前的過渡階段,包括的範圍很廣。人們不久就發現,向歐洲運送耕犁、拖拉機與種子比運送大批穀物更合算,運送原棉比運送紡織品更為合算。因此,雖說善後工作在原先關於聯總目的的宣傳中或許並未予以重視,但它卻成為聯總工作的一個極為重要的部分。所以聯總在其本身的設計構思方麵,在其實際活動方麵,在其行政管理的形式與地位方麵,都成為當代社會、經濟及外交諸方麵事態發展鏈條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是新國際主義的一個開端,而這種新國際主義後來就體現於或者原來就打算體現於聯合國組織中。
到了1941年4月,租借法已開始執行,美國政府正準備改變其對待救濟和善後問題的態度。美國還在討論支持太平洋地區大英國協成員國經濟的可能性。到7月,美國官員就半正式地暗示,美國政府準備同英國及生產國共同討論參加收購和儲存物資的問題。
對聯總業務首次提出實際需要的(遠在成立聯總之前)是歐洲一些淪陷國家的流亡政府駐倫敦代表。為滿足這些呼籲而提出的第一個大規模計劃,實際就是創立聯總的計劃,主要是由英美專家擬訂的;因為一些國家已經開始把注意力轉向美國,認為一旦戰事結束,美國將成為最大的物資供應來源。
英國的倡議、“已解放”國家的需要和美國的物資,這是善後與救濟的三個要素,必須設法使之協調並發展成為一項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當時,戰爭仍在繼續進行,而且由於法國的陷落,義大利的參戰,中歐和希臘的被入侵,德軍早期在俄國的勝利以及日本的介入,前景並不十分光明。救濟計劃是否會形成得太早或太遲呢?或者是否不會形成了呢?
(二)1941年9月在聖詹姆斯宮召開的盟國政府代表會議及其結果
1941年9月24日,英國政府召集了對德作戰的十五個盟國政府的代表,在倫敦聖詹姆斯宮開會,討論建立一個機構以處理有關戰後歐洲救濟的一些初步設想,美國政府未出席會議(當時美國尚未參戰),但事先曾與其進行磋商,它發來一份表示鼓勵的賀電。英國外交大臣安東尼·艾登主持會議;會議通過了一項決議,其要點如下:
1. 我們的“共同目的”是取得糧食、原料以及最必需的物資的供應,以便滿足“已解放”國家的戰後需要;
2. 各國政府雖主要負責各自人民的需要,但各自的計劃應本著盟國間合作的精神進行協調;
3. 所有與會國政府歡迎已採取的準備措施,並表示願意在將來進行合作;
4. 與會國政府將著手估計所需的各種物資,並指出哪些需要應優先考慮;
5. 本著協調一致的精神,在向歐洲補充糧食時,作出最經濟地使用船舶的估計;
我們的意圖是,不僅對德國,而且也對義大利、法國以及被德國占領的所有其他國家,實行嚴格的封鎖,並且還要加強這種封鎖。……由希特勒來承擔全部責任,並且希望呻吟於希特勒枷鎖下的歐洲各族人民以一切方法提供協助,加速砸爛枷鎖那一天的到來。同時我們能夠並且願意事先作出安排,以便在任何遭受奴役的地區完全肅清了德軍並真正獲得了自由之後。就可以迅速運進糧食。我們將竭盡全力鼓勵在全世界建立糧食儲備,從而使歐洲各族人民,我慎重地說明,包括德國和奧地利人民在內,能夠始終看到這個確定無疑的事實,即一旦納粹勢力被粉碎,他們所有的人將立即獲得糧食、自由與和平。
這種隨著勝利的到來就可獲得救濟的保證就是聯總活動的基石。在英國經濟作戰部下麵設立了一個救濟司,負責使過剩問題和對已“解放”國家的救濟問題,協調一致起來。
本章要說明一個偉大的國際組織是如何從這個小小的開端發展成為有效地展開活動的組織的。聯總首次作出了有組織的努力,去消除所造成的破壞,是創造而不是毀滅。在一係列大的國際組織中,諸如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兩者是布雷頓森林會議的產物),國際貿易組織,糧食與農業組織,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以及聯合國組織本身,聯總走在最前麵,成為創建一個新的、聯合的、和諧的與建設性的世界所不可或缺的先驅組織。創造這種新世界的工作後來因冷戰爆發而受挫。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時,事實證明聯總對民主國家和共產黨國家來說都是同樣需要的,它也曾得到蘇聯真誠而有效的支持,雖說有時也遇到麻煩和阻難。
於是一個龐大的組織創建起來了,在其鼎盛時期曾雇用了兩萬五千人,四年中(1943年12月至1947年12月)它分發了約九億二千萬英鎊的商品。這個組織發展了它自己的國際文官體製。它獲得了半主權國性質的權利,它能夠同各國的政府和軍事當局締結條約。
聯總的工作重點是救濟而不是善後;當戰後的救濟與善後這兩個問題獲得解決後,仍然存在著重建的問題有待處理,而後來是由美國政府和人民建設性的慷慨援助(這體現在馬歇爾援助計劃和歐洲復興計劃中),以及歐洲經濟合作組織這一國際團體加以處理的。然而善後與重建不同,善後是屬於聯總職責範圍的事,是經濟重建工作之前的過渡階段,包括的範圍很廣。人們不久就發現,向歐洲運送耕犁、拖拉機與種子比運送大批穀物更合算,運送原棉比運送紡織品更為合算。因此,雖說善後工作在原先關於聯總目的的宣傳中或許並未予以重視,但它卻成為聯總工作的一個極為重要的部分。所以聯總在其本身的設計構思方麵,在其實際活動方麵,在其行政管理的形式與地位方麵,都成為當代社會、經濟及外交諸方麵事態發展鏈條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是新國際主義的一個開端,而這種新國際主義後來就體現於或者原來就打算體現於聯合國組織中。
到了1941年4月,租借法已開始執行,美國政府正準備改變其對待救濟和善後問題的態度。美國還在討論支持太平洋地區大英國協成員國經濟的可能性。到7月,美國官員就半正式地暗示,美國政府準備同英國及生產國共同討論參加收購和儲存物資的問題。
對聯總業務首次提出實際需要的(遠在成立聯總之前)是歐洲一些淪陷國家的流亡政府駐倫敦代表。為滿足這些呼籲而提出的第一個大規模計劃,實際就是創立聯總的計劃,主要是由英美專家擬訂的;因為一些國家已經開始把注意力轉向美國,認為一旦戰事結束,美國將成為最大的物資供應來源。
英國的倡議、“已解放”國家的需要和美國的物資,這是善後與救濟的三個要素,必須設法使之協調並發展成為一項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當時,戰爭仍在繼續進行,而且由於法國的陷落,義大利的參戰,中歐和希臘的被入侵,德軍早期在俄國的勝利以及日本的介入,前景並不十分光明。救濟計劃是否會形成得太早或太遲呢?或者是否不會形成了呢?
(二)1941年9月在聖詹姆斯宮召開的盟國政府代表會議及其結果
1941年9月24日,英國政府召集了對德作戰的十五個盟國政府的代表,在倫敦聖詹姆斯宮開會,討論建立一個機構以處理有關戰後歐洲救濟的一些初步設想,美國政府未出席會議(當時美國尚未參戰),但事先曾與其進行磋商,它發來一份表示鼓勵的賀電。英國外交大臣安東尼·艾登主持會議;會議通過了一項決議,其要點如下:
1. 我們的“共同目的”是取得糧食、原料以及最必需的物資的供應,以便滿足“已解放”國家的戰後需要;
2. 各國政府雖主要負責各自人民的需要,但各自的計劃應本著盟國間合作的精神進行協調;
3. 所有與會國政府歡迎已採取的準備措施,並表示願意在將來進行合作;
4. 與會國政府將著手估計所需的各種物資,並指出哪些需要應優先考慮;
5. 本著協調一致的精神,在向歐洲補充糧食時,作出最經濟地使用船舶的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