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剛結束時,日本經濟已處於極度混亂和疲乏狀態,瀕臨崩潰的邊緣。美國占領日本的初期,對日採取的是“削弱政策”,其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以拆遷設備作為戰爭賠償,如:鋼鐵生產量限製在250萬噸以內,其差額部分———1 100萬噸的設備,要作為戰爭賠償予以拆遷。全國工作母機生產設備的1/2,火力發電廠設備的1/2以及其他優良設備,都要作為賠償加以拆遷。當時,日本用作賠償的工廠達1 100個,相當於平時工業生產能力的30%左右。為了防止日本東山再起,並按西方資本主義模式對日本加以改造,以利於美國進行控製,美國對日本進行了以民主、法製為基礎,從上至下的“民主化”改革。這一改革涉及日本社會各個方麵。雖然這一切都是按照美國自己的意圖去實施的,帶有某些不徹底的痕跡,但為日本戰後走上和平建設,集中精力抓發展提供了可靠保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改革是1945年11月解散財閥、禁止壟斷的改革。盟軍總司令部下令凍結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15家財閥的資產,並確定56個家族為財閥家族,指定625個公司為“限製公司”。1948年2月,325家企業遭分解,其中三井物產被分解成約200個公司,三菱商事被分解成139個公司。盡管改革進行得並不徹底,但它畢竟剷除了日本財閥的封建統治形式,並使原先所有權和經營權合一的體製變為兩者分離的新體製,引起了一場所謂的“經營者革命”。


    但是,美國對日本的一係列改革在推行的過程中引起日本國內形勢的很大變化,致使群眾運動不斷高漲,特別是工人和市民的反美情緒不斷加強。美國惟恐日本變成非美國家,加之美、蘇之間以及東、西之間的關係日趨緊張,美國終於在1946年3月實施了杜魯門主義,即對共產主義實行封鎖政策。於是改變了那種削弱日本資本主義的占領方針,一方麵大幅度地修改與此方針有牴觸的非軍事化和民主化路線,另一方麵,開始加強扶植日本資本主義和壟斷資本,為將來的軍事生產打基礎。為此,美國還向日本提供了大量的援助物資,如:重油、鐵砂、原煤、糧食等等。


    1948年12月18日,麥克阿瑟致函吉田茂,傳達了美國政府的“穩定日本經濟九原則”,即(1)壓縮財政開支,盡快實現綜合預算的平衡;(2)加強稅收;(3)嚴格限製融資和貸款;(4)穩定工資;(5)強化和擴大現行的各種管製計劃及實施範圍;(6)加強和改善外貿和外匯管理;(7)改善物資分配製度;(8)增加原料及工業品生產;(9)提高糧食徵購效率。“穩定日本經濟九原則”是美國扶植戰後日本經濟自立起來的基本做法。戰後日本的經濟復興,正是遵循了這九項原則。


    ◆ “重點生產”計劃


    美國剛剛“改變占領政策”,日本很快就順應趨勢,製定了一個“重點生產”計劃。該計劃是吉田茂內閣根據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有澤廣己的“傾斜生產方式”構想而製定的。其主要內容有五:(1)進口的石油,以煤炭和鋼鐵為重點供給部門,優先供給。(2)增產的鋼鐵,集中投入煤炭部門的炭坑設備使用。(3)使用鋼材作為出炭設施後,煤炭部門要努力增產。(4)增產的煤炭,優先提供給鋼鐵部門,促進鋼材的生產。其增產的鋼材,再優先提供給煤炭部門。(5)通過這樣的循環操作,增進鋼鐵和煤炭的大量生產。


    將增產煤炭和鋼鐵列為經濟政策的重點,主要是由於煤炭和鋼鐵是整個工業復甦的基礎。從1946年煤炭和鋼鐵的生產狀況來看,煤炭礦業,由於戰時坑木的亂掘和炭坑的荒廢,包括戰時強製上工的朝鮮人和中國人在內的熟練礦工,有13.4萬人(約占全部礦工的34%)都因戰爭結束而離開了礦山。因此,煤炭產業陷於癱瘓狀態,出炭能力極為低下。例如,1945年4月,每一礦工每月出煤8.8噸,到了同年10月,降低到2.2噸。生產總量,也由戰時最高的5 630萬噸(1940年)降為2 230萬噸。煤炭的生產量大降,影響了各種產業的煤炭、鋼材的供給。因此,鋼鐵業隻能取得1/5的煤炭供給,其他化學業是1/2,纖維業是1/10,電力業是1/5等。情況非常嚴峻,不但影響整體產業的生產重新開展,而且也促使基礎部門進一步崩潰。


    3.再度崛起(2)


    鋼鐵業,鋼材不足的情況也是一樣。這是因為大部分的工廠都停產,1946年的平均作業率為:鋼鐵高爐2.5%、鋼鐵平爐8.2%。工人失業率為44%,在職人員隻剩128萬人,其中普通鋼58萬人(終戰時雇用總數的33%),特殊鋼70萬人(67%)。當時鋼鐵的需求量約為200萬噸,生產隻能提供47萬噸,亦即隻有1/5的市場供應量。最嚴重的是煤炭的供給不足,1946年37座高爐中,隻有八幡的3座能夠投入生產。


    針對以上兩個行業的深刻問題,吉田茂內閣於1946年12月27日,特別通過了《煤炭增產非常對策》和《1946年度第四季度基礎物資需求策略及實施要領》。政府的具體做法有四條:(1)把所有資材的庫存拍賣給業者;(2)指定煤炭、鋼鐵為主要生產資材,禁止黑市買賣,實施配給製;(3)進行庫存調查,全麵盤活庫存材料以挽救危機;(4)把1947年度的出炭目標,定為3 000萬噸。


    “重點生產”計劃實施以後,煤炭和鋼鐵生產迅速恢復,並為整個工業生產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能源基礎,帶動了整個工業生產的發展,日本的工業生產迅速恢復到戰前的60%;“重點生產”計劃的實施還帶動了電力部門和輸送部門的活力,進而影響了一般產業,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從而使日本經濟擺脫了生產萎縮的危機,走上了良性循環的軌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把東條英機送上絞刑架的中國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梅朝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梅朝榮並收藏把東條英機送上絞刑架的中國人最新章節